腕踝针联合穴位注射对急性腰扭伤患者炎症因子、α-颗粒膜糖蛋白及MMP-3表达的影响∗

2022-06-09 07:52江淑红庄萍萍祝明浩
中国中医急症 2022年5期
关键词:腕踝针糖蛋白腰部

江淑红 刘 岩 庄萍萍 祝明浩△ 曹 姗

(1.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青岛市即墨区中医医院,山东 青岛 266200;2.上海市宝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上海 201999)

急性腰扭伤为临床常见腰部软组织损伤性疾病,常因体力活动不当而出现损伤,患者局部肌肉痉挛僵硬,导致腰部活动度减小和疼痛,严重影响生活质量[1-2]。急性腰扭伤西医治疗以卧床休息、口服止痛药物和物理治疗等对症治疗为主,起效慢,治疗不及时可导致慢性炎症、粘连,继发慢性筋膜炎、非特异性腰痛等疾病,进一步影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3-4]。

急性腰扭伤属中医学“腰腿痛”范畴,局部组织液渗出,充血水肿,致使气血运行不畅,气滞血瘀,不通则痛。表现为患者腰部疼痛剧烈,肌肉痉挛,活动受限,咳嗽、打喷嚏时疼痛加重,甚至行走困难[5]。腰背部为督脉及膀胱经循行之处,腰又为肾之府,安全无痛苦,具有疏通经络、调和脏腑功能等作用,临床应用广泛且疗效明确[6]。穴位注射把针刺及药物联合起来运用,有针刺和药物的双重疗效,可以活血化瘀、舒经通络和消炎止痛,对急性腰扭伤见效快、疗效好[7]。本研究旨在探讨腕踝针联合穴位注射对急性腰扭伤患者炎症因子、α-颗粒膜糖蛋白及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表达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制定急性腰扭伤诊断标准[8]。纳入标准:腰椎等关节活动度受限;腰部外伤史或扭伤史;一侧或两侧剧烈疼痛;强迫体位来减少疼痛;咳嗽、憋气等加剧疼痛;年龄≥18周岁;自愿参加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危重疾病患者;肝肾等脏器功能不全患者;内分泌系统疾病及严重的心律失常患者;精神障碍疾病及依从性较差患者;近1个月接受药物和康复治疗患者;意识障碍不能配合检查患者。

1.2 临床资料 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本院收治的90例急性腰扭伤患者为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男性29例,女性16例;年龄23~62岁,平均(40.12±6.23)岁;病程3~9 d,平均(3.96±2.14)d。观察组男性30例,女性15例;年龄22~60岁,平均(39.86±5.98)岁;病程3~11 d,平均(4.06±2.42)d。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批准号:JMLL20191010)。

1.3 治疗方法 1)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口服洛索洛芬钠片(迪沙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0437)60 mg,每日3次;口服双氯芬酸钠双释放肠溶胶囊(Temmler Ireland Ltd.,注册证号H20170098)75 mg,每日3次;俯卧,法、揉法等推拿背部膀胱经,对腰部肌肉进行拉伸放松,每次20 min,每日1次;注意腰围保护、硬板床休息、避免久坐和负重、防寒保暖等。治疗周期为1周。2)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腕踝针联合穴位注射,在四肢的腕和踝部以肌腱和骨缘做定位标志,定4、5和6区3个针刺点,外踝上约三横指,环踝一圈处,选用0.25 mm×40 mm一次性针灸针,右手拇指轻旋针柄,针体与皮肤呈30°向近心端快速刺入后将针身放平,皮下约23 mm,沿皮下缓缓推入,以针下有松软感为宜,纸胶带固定针柄,留针30 min,每日1次。穴位注射采用苦碟子注射液(通化华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Z20025450),于双侧委中穴注射2 mL,每日1次。治疗周期为1周。

1.4 疗效标准[9-10]腰椎活动恢复正常,疼痛完全消失,活动不受限,不影响日常生活,证候总积分减少≥70%为显效;腰椎活动基本正常,腰部疼痛减轻,活动受限不明显,证候总积分减少≤30%为有效;未达到以上标准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 观察指标 1)中医证候积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9]对腰痛、活动、行走、肿胀及瘀斑进行积分,分别为0、2、4、6分,分数越高症状越严重,由2名或以上医师共同参与完成。2)腰部功能采用Roland-Morris腰椎功能障碍调查表(RMDQ)评价,包括行走、弯腰、睡眠等24个项目,总分最高24分,分数越高功能障碍程度越严重。3)腰椎活动度采用关节活动度(ROM)评价,分数越高代表腰椎活动度越小。4)炎症因子,治疗前后采集空腹静脉血3 mL,离心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5)α-颗粒膜糖蛋白及MMP-3,治疗前后采集空腹静脉血3 mL,EDTA抗凝离心,加入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单克隆抗体,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α-颗粒膜糖蛋白,采用ELISA法检测MMP-3水平。6)安全性评价,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给予对症处理。

1.6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2.0统计软件。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及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11%,对照组为7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 见表2。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腰痛、活动、行走、肿胀及瘀斑等积分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上述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下同。

组别观察组(n=45)对照组(n=45)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腰痛4.38±0.45 1.05±0.37*△4.36±0.43 2.48±0.45*活动4.15±0.55 0.98±0.39*△4.12±0.52 2.25±0.49*行走3.71±0.42 1.12±0.31*△3.69±0.43 2.22±0.35*肿胀3.99±0.67 1.03±0.48*△4.02±0.64 1.94±0.56*瘀斑3.99±0.57 0.93±0.38*△4.01±0.55 2.34±0.46*

2.3 两组治疗前后RMDQ和ROM评分比较 见表3。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RMDQ和ROM评分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RM⁃DQ和ROM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表3 两组治疗前后RMDQ和ROM评分比较(分,±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RMDQ和ROM评分比较(分,±s)

组别观察组(n=45)对照组(n=45)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RMDQ 19.38±1.72 5.63±1.21*△19.45±1.63 12.04±1.37*ROM 4.09±0.64 1.32±0.41*△4.06±0.62 2.64±0.53*

2.4 两组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比较 见表4。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血清TNF-α、IL-10和CRP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上述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表4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比较(±s)

表4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比较(±s)

组别观察组(n=45)对照组(n=45)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TNF-α(pg/mL)26.51±3.41 10.34±2.07*△26.34±3.25 17.12±2.37*IL-10(ng/mL)5.29±1.07 1.89±0.79*△5.23±1.03 3.04±0.86*CRP(ng/mL)19.98±2.63 8.75±1.81*△20.17±2.54 15.11±2.15*

2.5 两组治疗前后α-颗粒膜糖蛋白及MMP-3比较 见表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α-颗粒膜糖蛋白及MMP-3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上述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表5 两组治疗前后α-颗粒膜糖蛋白及MMP-3比较(±s)

表5 两组治疗前后α-颗粒膜糖蛋白及MMP-3比较(±s)

组别观察组(n=45)对照组(n=45)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α-颗粒膜糖蛋白(pg/mL)1.38±0.24 0.46±0.16*△1.36±0.21 0.71±0.17*MMP-3(ng/mL)33.98±4.23 16.72±3.58*△34.25±4.12 25.37±3.86*

2.6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3 讨论

急性腰扭伤为腰部软组织受到急剧牵拉,导致肌肉、韧带、筋膜、椎间小关节受损,滑膜嵌顿或关节错位,组织细胞出现渗出、坏死,造成软组织肿胀,疼痛与活动受限[10]。抗炎加镇痛药物可改善急性腰扭伤腰部微循环而改善患者腰部功能及疼痛,但不能有效治本,且部分患者疗效一般。急性腰扭伤属“筋伤”“痹证”等范畴,腰部经络瘀阻、气血运行不畅,气滞血瘀,气血不通而痛,治宜通经活络、活血化瘀、行气止痛[11]。现代研究证实,腕踝针针刺位置仅限于四肢的腕踝部,通过刺激局部皮肤以达到振奋皮部经气的作用,通过神经反射调节来实现疏通经络、调和脏腑作用[12]。穴位注射把针刺及药物联合起来,能够调理全身各部位的气血循行,起到活血化瘀、舒经通络和消炎止痛作用,对急性腰扭伤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13-14]。因此,探讨腕踝针联合穴位注射对急性腰扭伤患者疗效及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急性腰扭伤气血运行不畅,表现为部疼痛剧烈,肌肉痉挛,活动受限,行走困难,给患者造成极大的痛苦。本研究发现,腕踝针联合穴位注射可显著降低腰痛、活动、行走、肿胀及瘀斑等积分,也降低腰椎功能和腰椎活动度积分,提示腕踝针联合穴位注射对急性腰扭伤患者疗效确切。腕踝针作用于皮部,属远道取穴的轻浅刺法,可调整相应经络和脏腑功能,促使气血运行通畅,调节腰部肌肉紧张状态而解痉止痛,以达“通则不痛”目的。苦碟子穴位注射可加速淋巴循环、血液循环,加快消散、吸收有害代谢产物,起到疏通腰部筋络、经脉活血祛瘀止痛的作用,从而减轻患者症状,提高腰部功能[15]。

α-颗粒膜糖蛋白为活化血小板的特异性晚期标志物,可介导活化血小板或内皮细胞功能,引起炎症反应[16]。TNF-α、IL-10和CRP等炎症指标与腰损伤密切相关,TNF-α能够促进T细胞产生多种细胞因子,增强机体疼痛。MMP-3能改变椎间盘基质内蛋白多糖,加速基质的溶解,促进突出椎间盘重吸收,为急性腰扭伤客观指标[17]。本研究发现腕踝针联合穴位注射可显著降低TNF-α、IL-10、CRP、α-颗粒膜糖蛋白及MMP-3水平。腕踝针通过神经末梢的传导使病灶部位的解痉,改善血液循环,缓解或消除症状,激活内源性镇痛系统,阻断疼痛信号的传递,消除炎症反应[18-19]。苦碟子注射液能够抗缺血再灌注损伤,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血液流变性,清除氧自由基,抑制血清炎性因子表达[20-21]。穴位注射直接针对病灶,改善病变部位周围的循环状况,消除局部水肿,消除刺激源,减轻组织或器官的炎症损伤。

综上所述,腕踝针联合穴位注射对急性腰扭伤患者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中医症状,提高腰椎功能和腰椎活动度,可能与降低炎症因子、α-颗粒膜糖蛋白及MMP-3水平有关。但由于本研究经费及研究周期限制,未研究局部微循环等血液指标,此方面有待进一步的研究探讨。

猜你喜欢
腕踝针糖蛋白腰部
玉竹糖蛋白研究进展
腕踝针治疗疼痛的临床应用进展
中药糖蛋白的研究进展
P-糖蛋白表达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术后复发关系的研究△
一套动作 缓解腰痛
腕踝针配合中医特色护理治疗急性腰痛的临床观察
腕踝针通过提高血清β—内啡肽水平治疗腰肌劳损的研究
老年人锻炼腰部仰卧屈膝挺髋
腕踝针镇痛实验机制及fMRI应用概况
腰部的自我保健按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