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G13大学联盟成员图书馆参与数字出版的经验与启示

2022-06-09 05:34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22年6期
关键词:知识库机构大学

王 超 孙 驰

(1.天津图书馆 天津 300191)

(2.天津市河东区香山道中学 天津 300191)

1 引言

数字出版是一类依托智能编辑技术对信息内容进行数字化加工,并通过网络实现无边界传播的新型出版模式[1]。因其具备内容生产数字化、加工过程数字化、传播渠道网络化等特色功能,近年来得到高校图书馆的广泛青睐:一方面,高校图书馆通过参与数字出版,可有效满足校内师生日渐多元的信息交流需求,促进用户科研成果的泛在传播、长期保存与实时共享。另一方面,高校图书馆可凭借数字出版服务打破数字出版商在内容、技术与市场等方面的单方垄断,塑造兼具较强技术属性与资源属性的知识竞争力[2]。2020年,国家图书馆出版社社长方自金教授对高校图书馆参与数字出版的实践价值进行系统研究,指出高校图书馆通过数字资源库、机构知识库、特色馆藏数字化建设等方式进入数字出版领域,有助于馆方化解数字学术环境下的知识扩散瓶颈,显著提高用户信息获取的针对性与时效性[3]。可见,高校图书馆参与数字出版绝非是在形式上实现数字资源开放存取,其最终目的是构建涵盖学术成果研发、传播与转化的用户服务生态圈。目前图书情报界主要针对高校图书馆参与数字出版的角色、模式与内容开展研究:吴红波(2020)认为,“联盟者”与“合作者”是高校图书馆参与数字出版的核心角色。高校图书馆应与数字出版商缔结数字出版服务联盟,并充分聚合多元机构的数字出版平台优势与渠道优势[4]。田晓迪(2018)指出,机构知识库出版、开放存取期刊出版、资助开放存取出版是高校图书馆参与数字出版的主流模式。高校图书馆需结构化提取用户在不同科研情境中的数字出版需求,推动数字出版服务深度嵌入用户科研全流程[5]。Kolesnykova Tetiana(2019)认为,高校图书馆参与数字出版的主要内容包括学位论文出版、同行评议、元数据加工、科研数据管理、版权咨询等。该学者还建议高校图书馆结合用户科研进度与信息素养的实际情况来量身定制数字出版内容[6]。

从高校图书馆参与数字出版的实践现状来看,当前世界一流大学图书馆的数字出版服务已经能够媲美数字出版商,且能够与馆方知识发现服务和用户咨询服务有机协同。如美国华盛顿大学图书馆便打造了与用户科研全生命周期相契合的机构知识库,将科研数据出版作为机构知识库的子项目,为用户提供基于DDI的科研数据采集、发布、存储与使用追踪服务[7]。德国海德堡大学图书馆高度重视夯实参与数字出版的底层技术基础与版权保护基础,自建了以电子期刊出版平台与数字图书馆为核心的数字仓储,并利用区块链技术及时规制数字出版过程中的侵权行为[8]。加拿大G13大学联盟成员图书馆则注重强化参与数字出版的整体性,其不仅与校内外数字出版机构建立了长效稳定的深度合作机制,而且从科研支持与教学支持两个维度设计参与数字出版的技术路线[9]。我国高校图书馆也纷纷开始探索参与数字出版的可行之策:中国医科大学图书馆与医学预印本平台medRxiv合作创建了OA出版管理系统,可为用户提供OA论文发现、数字自助出版等增值服务[10]。天津大学图书馆则开发了基于OAI-PMH互操作协议的机构知识库,重点对校内学位论文、研究报告、数据集进行托管与保存[11]。在肯定现有理论与实践研究贡献之余应看到,当前国内外学者普遍倾向于研究高校图书馆参与数字出版的技术条件与组织条件,较少从战略规划角度研究高校图书馆参与数字出版的实施路径。鉴于此,本文以加拿大G13大学联盟成员图书馆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参与数字出版的战略定位、关键路径和服务内容,据此挖掘有助于提升高校图书馆参与数字出版覆盖面与纵深度的现实启示。

2 加拿大G13大学联盟成员图书馆参与数字出版的现状分析

加拿大G13大学联盟是北美地区最具学术竞争力与社会影响力的国家级大学联盟之一,联盟宗旨是促进加拿大研究型大学共建共享教学科研成果,并面向全球推广传播加拿大重大科学发现。成员如下:麦吉尔大学(McGill University)、渥太华大学(University of Ottawa)、麦克马斯特大学(McMaster University)、西安大略大学(University of Western Ontario)、皇后大学(Queen's University)、阿尔伯塔大学(University of Alberta)、卡尔加里大学(University of Calgary)、蒙特利尔大学(Université de Montréal)、多伦多大学(University of Toronto)、拉尔瓦大学(Laval University)、英属哥伦比亚大学(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达尔豪斯大学(Dalhousie University)、滑铁卢大学(University of Waterloo)[12]。《加拿大蓝皮书:加拿大发展报告(2020)》指出,从加拿大G13大学联盟成立至今,联盟成员的年均科研经费超过80亿加币,且对加拿大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13]。高丹(2019)认为,加拿大G13大学联盟成员图书馆通过参与数字出版,极大地提高了校内高水平科研成果的可见度与可得性,使用户能够一站式收集、整合、展示优质研究数据[14]。

为能够全景式分析加拿大G13大学联盟成员图书馆参与数字出版的实践经验,本文首先通过逐一登录样本馆官方网站,系统搜集样本馆参与数字出版的概况信息并对其进行聚类处理。其次,从权威的图书情报学数据库中获取样本馆参与数字出版的最新研究文献,据此分析这13所高校图书馆数字出版服务的比较优势。最后,采用归纳演绎法来深入梳理样本馆参与数字出版的实践特色与典型经验,将其作为启示研究的重要依据。样本馆参与数字出版的现状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加拿大G13大学联盟成员图书馆参与数字出版的现状情况一览表

从表1可知,当前样本馆参与数字出版的着力点主要体现在角色定位、实现模式与内容设计三个方面。从角色定位来看,样本馆与学术出版商、当地信息机构、校内院系建立了常态化联系协作机制。如麦吉尔大学图书馆不仅与国际知名数字出版商签订了OA资源传递协议,而且联合校内院系、当地信息机构合作开发数字仓储,用以托管由校内科研团队出版的数字期刊。从实现模式来看,样本馆主要通过机构知识库、开放存取点、数字自助出版端来参与数字出版。其中机构知识库的功能是数字出版资源的检索、组织与保存,开放存取点的功能是促进校内研究成果在用户间的深度共享,数字自助出版端的功能是为用户提供定制化的科研数据发布解决方案。从内容设计来看,样本馆既强调设计与用户科研阶段、数据管理计划相吻合的数字出版服务内容,还注重提供用户培训与咨询、数据编辑加工、科研知识产权管理等附加服务。

3 加拿大G13大学联盟成员图书馆参与数字出版的实践经验

以前文现状分析结果为基础,本部分重点围绕样本馆参与数字出版的角色、模式与内容进行经验萃取。研究发现,样本馆参与数字出版的典型经验具有较高的趋同性:均重视创建数字出版服务共同体、依托机构知识库和数据出版模式提供数字出版服务、打造贴近用户需求的数字出版服务内容。

3.1 与多元机构合作打造联动化数字出版服务网络

为增强高校图书馆参与数字出版的稳定性与持续性,样本馆不仅在彼此间构建了协同型数字出版服务生态体系,而且善于借助数字出版商、信息机构与研究院所的特色优势,来提高馆方数字出版服务的供给能力。

一方面,与校内研究机构、二级学院、校属出版社建立数字出版服务联盟。①依托校内数字出版研究中心的技术资源搭建数字出版云平台。如卡尔加里大学图书馆充分利用校内数字出版工程技术研究基地的“OA查找定位”“OA论文索引”“OA论文数据仓库”等专利技术,创建了集成知识检索、数据共享与成果发布等功能的OA出版平台[15]。拉尔瓦大学图书馆打造的“数字出版资源名录”,便运用该校数字人文中心研发的爬虫算法与全文发现插件来持续获取网络学术信息资源[16]。②利用二级学院与校属出版社的专家资源开展数字出版专题培训。当前样本馆十分注重提高用户的数字出版素养,将校内二级学院与出版社的数字出版专家作为用户的数字出版导师。代表性做法分为两类:一是蒙特利尔大学图书馆的“数字出版工作坊”。该馆定期邀请数字出版领域的校内知名学者与学报编辑做客学术研讨会,采用头脑风暴、结构化研讨等手段来一对一解答用户数字出版疑问[17]。二是滑铁卢大学图书馆的数字出版私教机制。该馆为校内青年骨干教师和博士生集中配备了数字出版咨询顾问,能够面向用户数字出版各个阶段提供针对性帮扶[18]。

另一方面,与权威的数字出版机构形成优势互补的数字出版服务格局。首先,联合校外数字出版机构提供科研资源靶向推荐服务。如渥太华大学图书馆便与Nature旗下的“AOP”数字出版平台、Springer旗下的“Online First”数字出版平台、Elsevier旗下的“In Press”数字出版平台订立了使用权租赁协议,采取XML超链接与知识图谱方式情境化推荐数字出版知识[19]。其次,利用数字出版商的电子仓储优势来完善高校图书馆数字出版资源存取能力。如皇后大学图书馆与法律、体育、医学等学科的数字期刊运营商建立了数字出版资源长期保存合作框架,可对数字学术期刊中的论文原始数据、计量数据与被引数据进行全链条托管。另外,该馆还获得了Web of Science、SciFinder、IEEE/IET Electronic Library等学术数据库服务商的文献传递权限,用户可通过WebVPN、SSLVPN、移动图书馆等渠道开源访问馆方订阅的全部数字资源[20]。

3.2 借助机构知识库和数据出版模式参与数字出版

调研发现,样本馆不仅构建了兼具数字出版资源仓储与检索功能的机构知识库,而且打造了涵盖数据提交、数据存储、数据引用与数据评价等环节的一体化科研数据出版服务模式。

第一,基于机构知识库的数字出版模式。机构知识库是数字化采集和完整保存高校知识成果的学术交流平台,通过集成云计算、数据挖掘和内容管理等信息技术,机构知识库能够并行管理多种类型的学术资源,并以开放存取方式推动校内学术成果广泛传播。目前机构知识库已经成为样本馆参与数字出版的标配,主要有两种典型经验:①利用机构知识库来存储和推广本校师生的学术成果。如麦克马斯特大学图书馆的机构知识库由“Publishing Your Research”和“Getting Started with Experts”两部分构成。“Publishing Your Research”负责长期保存麦克马斯特大学硕博论文、同行评议出版物、科研项目结题报告;“Getting Started with Experts”是麦克马斯特大学学者个人主页,校内师生可在主页中以视频摘要、思维导图、可视化图表等方式展示其科研业绩[21]。②将机构知识库嵌入用户数字出版全流程。即发挥机构知识库的资源链接优势,为用户数字出版活动提供定向资源支持。如西安大略大学图书馆便开发了基于机构知识库的数字出版资源导航系统,并结合用户数字出版进度设计了类型多元的资源指南[22]。

第二,基于科研数据出版的数字出版模式。科研数据出版是一类辅助用户便捷地发现、获取、理解和利用科研数据的共享方式,其特色优势是可促进科研数据的跨学科重用,并提高用户科学研究过程的透明度。样本馆正是利用科研数据出版手段有效降低了参与数字出版的技术成本与管理成本: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采用“独立数据出版”方式来实时在线发布学术论文中的元数据、主数据与参考数据,并通过开放存取期刊与数据论文来数字化传播固化在纸质文献中的研究要素[23]。阿尔伯塔大学图书馆通过“关联数据出版”方式在数字学术期刊与数据实体之间建立了强关联关系,借助API接口促进数据集和出版物相互链接,此举为用户科研数据的使用与认证提供了载体支持[24]。蒙特利尔大学图书馆综合借助语义标注、元数据加工、知识关联等技术提高科研数据易见度,从而赋予数字出版服务数据结构化描述、元数据互操作、语义出版等增值功能[25]。

3.3 依据用户需求标签分类设计数字出版服务内容

设计与用户学科领域、研究专长、科研进度紧密契合的数字出版服务内容,进而增强用户对高校图书馆数字出版服务的认同度,是样本馆参与数字出版的共性实践经验。当前加拿大G13大学联盟成员图书馆不仅以用户画像为基础创建了层次化、结构化数字出版服务内容,而且打造了面向科研支持与教学支持的数字出版服务体系。

第一,设计基于用户画像的数字出版服务内容。用户画像是高校图书馆对用户数字出版一般性需求与特殊性需求进行高度凝练的产物,利用用户画像手段可深刻洞悉用户的数字出版需求变化。当前样本馆主要从个体用户画像与群体用户画像两个维度设计数字出版服务内容:个体用户画像是独立用户在特定数字出版情境下的具象化需求,多伦多大学图书馆便凭借Joomag、Mag+、Yudu等成熟的在线出版平台跟踪提取单个用户的高关注度信息,据此设计涵盖个体用户数字出版技术需求与资源需求的内容数据库[26]。群体用户画像是多个用户数字出版需求的深度整合结果,达尔豪斯大学图书馆便依托深度问答社区来生成群体用户画像,围绕学者作品展示、期刊同行评议、硕博论文写作指导等用户的普遍性需求设计数字出版服务内容[27]。

第二,打造面向科研支持的数字出版服务体系。即开发紧跟用户科研项目节点与论文写作进度的数字出版服务内容,使数字出版服务成为用户科学研究的助推器。如麦吉尔大学图书馆的机构知识库专设了灰色文献分库,不仅按照课题申请、立项论证、检查评估、验收鉴定、科技推广等用户科研项目节点设计灰色文献索引目录,而且结合用户体验反馈来动态修正机构知识库服务项目[28]。皇后大学图书馆则利用ARPHA Preprints期刊出版平台为用户提供涵盖科技论文选题、审稿与校排等内容的论文写作支持,以螺旋式提升用户数字出版素养[29]。

第三,打造面向教学支持的数字出版服务体系。支持和参与教学是样本馆数字出版服务的核心内容,当前样本馆主要通过数字教材建设与慕课建设两种手段助力日常教学:①基于数字教材建设的教学支持。即依托教材出版商的内容分发平台开发数字教材,并将其嵌入教师教学全过程。如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便借助McGraw-Hill Education的Connect平台自主开发包含教学方案指导、习题解答、配套音视频资源的数字教材,提供以数字教材为核心的课程管理、考试管理与作业管理服务。另外,数字教材还可根据用户在答题环节中的测评成绩生成学习轨迹报告,便于教师及时制定针对性辅导策略[30]。②基于慕课建设的教学支持。即开发以数字出版教育为主题的精品慕课,通过教务系统推送给校内师生。如滑铁卢大学图书馆便打造了数字出版慕课资源库,利用嵌入式SQL技术将其融入该校教学管理系统,此时馆员和教师可随时调用慕课资源开展数字出版线上教学[31]。

4 对我国高校图书馆参与数字出版的启示

加拿大G13大学联盟成员图书馆参与数字出版的实践经验表明,通过与多元机构联合打造数字出版服务联盟,将机构知识库和数据出版平台作为参与数字出版的主要载体,设计全覆盖、大纵深的多层次数字出版服务内容,显著提高了馆方参与数字出版的核心竞争力。以其为借鉴,我国高校图书馆应建立数字出版服务多主体合作机制,发挥机构知识库和科研数据出版的学术成果传播优势,创建可支持高校教学与用户科研的模块化数字出版服务内容。

4.1 充分聚合多元数字出版服务主体特色竞争优势

张华阳(2017)指出,高校图书馆参与数字出版是一项横跨多个学院与多个专业的复杂工作,完全依靠高校图书馆自身力量很难确保参与数字出版的实效性,因此馆方需善于利用多元数字出版服务主体的比较优势[32]。从样本馆的相关实践亦可看出,其通过与多元机构共同扮演数字出版服务的联盟者与合作者,使数字出版服务实现常用常新。参考这一做法,我国高校图书馆应秉承开放协同原则与校内外机构共同构建数字出版“大服务”格局。

第一,释放校内机构的数字出版技术红利与资源红利。首先,借助校内数字出版研究机构的原创性技术赋能数字出版。可参考卡尔加里大学图书馆与拉尔瓦大学图书馆的成功经验,将校内数字出版技术研究成果应用于用户服务实践。如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便与该校出版科学研究院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利用出版科学研究院在开放存取期刊出版、特藏资源数字化出版等方面的技术创新,来持续优化馆方数字出版平台[33]。其次,利用校内数字出版领域的人才资源来及时回应用户数字出版关切。如聘请校内数字出版科研人员与专业编辑作为兼职馆员,通过萝卜分享会、世界咖啡馆、对话沙龙等形式来强化用户数字出版实践技能。

第二,进行与业内强势的数字出版商全产业链内容合作。高校图书馆应与数字出版商加强在内容共享、业务外包、产品创新等方面的合作力度,以持续补齐自身的资源建设短板。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便与汤森路透展开了面向产业链上游、中游与下游的深度合作:在产业链上游,该馆与汤森路透订立了数字资源免费试用协议,允许用户以HTML超链接形式浏览最新出版的OA论文。在产业链中游,馆方将数字资源镜像保存、分类聚合、知识解锁等业务均外包给汤森路透。在产业链下游,该馆凭借汤森路透旗下的ScholarOne Manuscripts智能出版系统开发了一系列视听化学术产品[34]。另外,具备条件的高校图书馆还可与数字出版商联合建立数字资源云仓储,以长效保存正式出版物和网络信息资源。

第三,构建馆际间数字出版服务联盟。加拿大G13大学联盟成员图书馆之所以能够做到常态化深度参与数字出版,与其所构建的数字出版馆际协作机制密不可分:在馆际间建立了可实时共享高校非公开数字出版物的局域网络,并凭借加拿大国家级文献传递系统来开放存取成员图书馆最新发布的数字资源。因此我国高校图书馆应重视馆际间的数字出版服务协作,以最大化集聚兄弟馆的数字出版特色优势。我国C9联盟高校图书馆的做法具有借鉴价值:不仅依托我国国家新闻出版署发起的“OSID开放科学计划”在联盟层面建立了预印本服务系统,能够以网络优先出版形式及时发布C9高校的科研成果,而且善于借助“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等文献传递平台提高校内灰色文献馆际共享效率[35]。

4.2 创建支持数字出版的机构知识库和数据出版端

依托机构知识库与科研数据出版手段提供数字出版服务,据此来收集、保存和发布本机构的研究成果,是高校图书馆参与数字出版的关键操作模式。如张宇(2021)指出,高校图书馆可借助机构知识库在学术成果长期保存、开放利用与交流传播等方面的技术优势,来托管及出版校内学位论文、科研报告、会议论文与特藏资源[36]。王舒(2021)认为,高校图书馆采用数据独立出版、数据论文出版、数据期刊与数据仓储中心联合出版等方式参与数字出版,能够有效推动科学数据的可发现、可获取与可重用[37]。鉴于当前我国大多数高校图书馆机构知识库收录范围较窄,且数据出版设施建设较为滞后,因此应借鉴样本馆的典型经验,持续加大机构知识库与数据出版端对于数字出版的支持力度。

一方面,完善机构知识库的数字出版支持功能。高校图书馆利用机构知识库参与数字出版离不开坚实的技术保障与功能保障,如麦克马斯特大学图书馆便借助公开标识符技术、导航发现技术、资源交互技术改进机构知识库服务功能,使其从学术成果管理平台升级为学术资源服务中心。因此我国高校图书馆需不断拓宽机构知识库的功能边界,以提高用户学术智力成果的推广效能:①利用大数据语义分析技术增强机构知识库资源检索精度。即借助语义搜索、大数据分析、机器学习等智能数据挖掘技术让用户能够精准锁定机构知识库收录的各类出版物资源。如东北大学图书馆便利用语义模式识别技术在其收录的各类资源间建立语义关系,此时用户可通过语义概念快速找到目标数据。另外馆方为每条数据匹配了一个不受数字出版商制约的语义信息存储地址,确保本校学者科研成果可被非商业用途“收割”[38]。②强化机构知识库的统计分析功能。高校图书馆基于机构知识库的数字出版服务不能仅仅局限在资源存取,还应当能够辅助用户透视数字资源的深层次信息。如北京大学图书馆机构知识库从知识能力、知识关系、知识资产应用等维度建立了学术资源知识图谱,用户凭借DOI号便可一站式获取总被引次数、相对被引比率、社交媒体提及次数等学术成果影响力信息[39]。

另一方面,开发基于机构知识库的数据出版端。加拿大G13大学联盟成员图书馆正是通过创建基于机构知识库的数据出版端,将科学数据作为独立信息对象存储至数字期刊指定的数据仓储,实现了论文和数据的关联出版。因此我国高校图书馆应发挥数据出版在数据存档与监护、提高数据重用价值、增加学者学术声誉等方面的独特作用,为其参与数字出版奠定渠道基础。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创建数据出版端的实践经验值得借鉴:该馆以香港中文大学机构知识库为依托,利用Dataverse开放研究数据平台打造了全链条数据出版系统。在数据提交环节,数据出版端可自动规范数据集格式并剔除数据集中的隐私数据;在数据存储环节,数据出版端将赋予数据集统一资源定位符,确保其能够直接链接到机构知识库指定位置;在数据审核环节,数据出版端将重点对数据集的运行状况和元数据描述的充分性进行校验;在数据发布环节,数据出版端将以论文数据附件与数据论文两种方式来推进数据共享[40]。另外,高校图书馆还应采取技术审查、同行评议、元数据质量控制等手段加强对数据版权的监管,以平衡知识产权保护与数字出版间的关系。

4.3 开发基于用户画像的保姆式数字出版服务内容

“2020年数字出版与数字图书馆融合发展国际研讨会(202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hinese Digital Publishing and Digital Libraries,CDPDL)”指出,打造跨学科、跨专业、跨领域的精细化学术出版服务内容,并以用户全方位需求为依据对其进行持续改进,是决定高校图书馆参与数字出版质量效益的重要条件[41]。刘兹恒(2018)亦认为,高校图书馆参与数字出版的核心服务内容应具备自组织属性,即需要随着用户信息素养能力与科学研究阶段的变化而变化[42]。加拿大G13大学联盟成员图书馆的相关做法亦表明,高校图书馆参与数字出版的服务内容既需要动态满足并引领用户需求,又需要为校内教学科研提供强大助力。因此高校图书馆应创建基于用户画像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数字出版服务内容,让用户从数字出版服务的“被服务者”转变为“服务者”。

第一,结合用户需求标签设计个性定制的数字出版服务内容。①立体化、精细化地提取用户需求标签。鉴于目前我国用户的数字出版需求多聚焦在跨学科知识发现与跨领域学术交流,且呈现出分众化、多元化发展趋势,因此高校图书馆应长于利用用户需求标签来实时把握用户的数字出版兴趣点与关注点。可借鉴多伦多大学图书馆与达尔豪斯大学图书馆的典型经验,借助自媒体平台、富媒体数字出版系统来系统捕捉用户在多元数字出版情境中的细粒度需求,并按照组织、群体与个体三个维度打造用户标签,使其能够全面覆盖用户需求的大数据与小数据信息。②以用户需求标签为基础开发数字出版服务内容。如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便提供了以基础服务、便利性服务与附加服务为核心的数字出版服务内容:基础服务对应组织层面的用户需求,包括科技文献数字化保存、特藏资料数字化开放存取等。便利性服务对应群体层面的用户需求,包括金色开放存取服务、学位论文Rich HTML出版、数字资源库出版等。附加服务对应个体层面的用户需求,包括音视频数据和其它内容托管、元数据服务、同行评议管理和按需出版等[43]。

第二,增强数字出版服务对教学科研的辅助效力。①打造嵌入高校日常教学的数字出版服务。即借鉴样本馆通过数字教材建设与慕课建设途径支持教学的实践经验,采用“慕特”(Massive Open Online Textbook,大范围开放式在线教科书)手段辅助日常教学。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的相关实践具有代表性:该馆依托“好大学在线”平台对校内国家重点学科的基础教材进行慕课化改造,并创建了兼容学习、练习、测试、社交等多个场景的沉浸式融合出版环境,此时师生可在“知识点的气泡标注”“字典阅读”“地理定位”“笔记社交”等“云教材”功能支持下进行教学互动[44]。②打造嵌入用户科研活动的数字出版服务。可从嵌入科研过程与嵌入科研团队两个方面开展工作:如借助高校图书馆数字学术空间为用户提供贯穿科研立项、科研中期、科研结项与科研转化等阶段的数字出版服务,利用深度问答社区与智能咨询机器人为研究生、新入职的科研工作者、科研骨干提供具有高响应和高灵敏度的数字出版顾问服务[45]。

5 结语

参与数字出版是提升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效能的重要手段。加拿大G13大学联盟成员图书馆在参与数字出版过程中的服务角色、服务模式与服务内容极具借鉴价值:其通过与校内外多元机构形成工作合力,依托机构知识库和数据出版模式参与数字出版,创建基于用户显性需求与隐性需求的服务内容,使馆方数字出版服务真正成为高校学科建设与师生科研工作的坚实支撑。本文在总结加拿大G13大学联盟成员图书馆参与数字出版的特色做法基础上,从自身角色、关键模式与核心内容三个方面提出了我国高校图书馆参与数字出版的实践策略。鉴于我国较多高校图书馆数字出版服务处于刚刚起步水平,且缺乏必要的技术储备与资源储备,致使用户体验感较低。因此高校图书馆应立足于用户实际需求,善于借助业内优秀同行与数字出版商的比较优势来夯实参与数字出版的工作基础,并有机协调数字出版服务与馆方学科服务、参考咨询服务与信息素养教育服务间的关系,才可提高馆方参与数字出版的稳定性、持续性与功能性。

猜你喜欢
知识库机构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基于TRIZ与知识库的创新模型构建及在注塑机设计中的应用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减仓股前20名
高速公路信息系统维护知识库的建立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