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新闻素材多维解读与适用话题

2022-06-10 13:44孙俊强
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 2022年5期
关键词:大凉山谷爱凌爬树

孙俊强

有益有趣的“爬树课”何妨推而广之

邓海建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最近开设了一门全新的课程——“爬树课”。8日下午,学校第一节爬树课顺利开课,在老师的指点下,不少同学顺利上树,重温童年时的乐趣。爬树课属于杭电第二课堂系统上的劳动课,也是算学分的。消息一出来,立马爆满,还有报不上的同学,临时加塞跑来上课。

戴头盔、扔豆袋、系绳扣……数秒飞上枝头树梢,瞬间化身“人猿泰山”。这样的爬树课,确实很有意思。说起来,攀爬当然是人类的基本生存技能。事实上,在广袤的农村,爬树、掏鸟蛋、捉蛐蛐等,几乎是每个人孩提时代的标配活动。早在2012年,厦门大学便借鉴美国大学课堂,首次引进爬树课。此后,不少学校也开始了“挂不上树也会挂科”的实践。

爬树课受欢迎,说到底,契合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天性”。无限风光在险峰,向上、再向上,换个视角看世界。爬树谈不上征服,倒更像是与自然的亲密接触。一则,在后风险时代,我们的避险能力似乎越发钝化。暴雨、地陷、地震、雪灾……生存能力的训练,可能终生用不到,但用到就是关乎人命。爬树这样的技能,很有必要重拾起来。

二则,因为运动与劳动的风险显然要高于禁锢在室内的学习,因此,基础教育或者高等教育很少愿意做“冒险”的事。长跑不敢跑、跳高不敢跳,生怕出事了“被闹”。从这个意义上说,爬树课首先拷问的就是校方的胆量。千百年来,古堡秘境的传奇,灵山秀水的野趣,是激发人类不断向未知挑战的澎湃动力。让孩子接触自然、沉迷自然、思考自然,这是个体成长的小课题,却是人类文明的大课题。

1.生命在于运动。现在的孩子,大多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仿佛读书以外的事都与他们无关,加上一些家长和老师担心孩子受伤,更是禁止孩子从事任何有危险的活动。但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孩子只会成为弱不禁风的温室花朵。要知道,生命在于运动,只有动起来,生命才有活力,才有抗击风雨、面对困难的勇气与毅力。所以,要把孩子从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室内解放出来,锻炼胆识、野蛮体魄,战胜恐慌,让孩子的青春焕发活力。

2.学会创新。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其实不止是教育行业,做任何事都需要创新精神,不能囿于经验,也不要被规律和习惯束缚,要有打破常规的创新精神,就像“爬树课”一样,勇于走新路,尝试新方法,才能有新面貌。

3.亲近自然。现代社会,人们生活在钢筋水泥森林中,远离自然,似乎已经忘记了自己与自然曾经多么亲密。爬树这门“神课”不仅是运动,还有助于学生了解自然、亲近自然,换个视角看世界,进而树立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增强环保意识,对学生来说受益无穷。

【适用话题】教育  创新  亲近自然  勇气

逆转取胜,

背后是决不放弃的体育精神

王钟的

北京时间2月6日,在先丢2球的情况下,中国女足连扳3球,以3:2击败韩国队,时隔16年再夺亚洲杯冠军。这一幕,让无数热爱足球、关注中国女足的观众热泪盈眶。这场胜利,对中国足球事业来说弥足珍贵。

在同一天的冬奥会赛场上,中国女子冰球项目也创造了一次可喜的逆转。中国女冰在先失一球的情况下,在第三节扳平比分,最终以2:1击败对手,获得一场宝贵的胜利。此前,在与丹麦队的对决中,中国女冰也是凭借最后一分钟的两粒进球,以3:1逆转“绝杀”丹麦队。

不到最后一刻,谁也不能断言胜负已定,这正是竞技体育的魅力所在。两场比赛发生的逆转无疑是刺激的,也增强了比赛的观赏性。对于关心赛事结果的国内观众来说,女足和女冰姑娘们呈现的两场“竞技盛宴”,更让人为祖国体育事业的发展自豪与骄傲。

面临比赛开局不顺的形势,女足、女冰愈挫愈勇,屡次上演绝地反击,最终取得佳绩,离不开决不放弃的体育精神。正如中国女冰主教练伊达尔斯基所说,“一开球,排名本身不再重要,最关键的是拼搏”。

在竞技场上创造奇迹取决于很多因素,有的是依赖十年如一日的勤奋训练,有的是靠战术的巧妙布置,有的是凭借高科技对运动员的赋能,但无论做了怎样的准备、积累了什么经验,到了竞技场上,都离不开“不到最后一刻永不放弃”的体育精神。在比赛的关键时刻,总是这些精神力量成为克敌制胜的“秘密武器”。

1.有准备才能把握机遇。对于赛场上的意外和惊喜,不能简简单单用“运气”二字来解释。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只有懂得坚持、保持拼劲,才有可能等到机会的到来,才能把握机遇反败为胜。

2.奋力拼搏是成功的前提。只有奋力拼搏,才能巩固比赛中的优势地位,或者在不利情况下逆风翻盘。其实,何止是体育,人生的拼搏也是如此。

3.永不言弃创造奇迹。女足、女冰愈挫愈勇,屡次上演绝地反击,最终取得佳绩,离不开决不放弃的体育精神。凭借这股“不放弃”的精气神,谁都有机会在生活中创造属于自己的奇迹,赢得自己的逆转,让对手和旁觀者刮目相看。

【适用话题】坚持  拼搏  奇迹

无法成为下一个“谷爱凌”,

但可以“复制”她的精神品质

闭馨月

北京冬奥的持续“火爆”,带“火”了吉祥物冰墩墩、中国美食、中国“黑科技”等,也让冬奥运动员得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关注。其中,热门选手谷爱凌在本次冬奥上演了一场“青春风暴”,让舆论沸腾,瞬间成为全网的关注焦点。

在网友眼中,谷爱凌长相清秀,家境优越,多才多艺,天赋异禀,不仅在十几岁的年纪便突破世界纪录,夺得多枚奥运会奖牌,还是一枚公认的“学霸”,曾提前参加高考的同时,还以离满分仅20分的成绩被斯坦福录取……谷爱凌身上的每一个“光环”,都让网友心生羡慕。

然而,“凡成功必有迹可循”,多方了解谷爱凌“光环”下的故事发现,谷爱凌的成功固然有“天赋”的成分,但也绝不能过分夸大而忽视谷爱凌身上所拥有的特殊品质和精神。“天赋”只是为其成功提供一种可能,真正起决定性作用的却是她的主观能动性、她的精神和品质。

谷爱凌曾说,“我想当最好的,想当我自己能当的最好的一个人”,而她也是时刻将这种观念融入她的日常生活。在训练和比赛中,由于要做大量的高难度动作,谷爱凌在十几岁的年纪就早已身经百“伤”,断过骨头也有过多次脑震荡,但她仍坚持每天的体能训练,甚至坚持带病带伤出战。谷爱凌的教练普罗塞在接受采访时就曾说,“谷爱凌是自己见过的最勤奋的运动员”。在学习方面,她也毫不松懈,从小就设定“要和父母上相同大学”的高标准来要求自己,让自己做到高效、专注地学习并持之以恒。相比于“天赋”,她身上拥有的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疼、能对自己“狠下心”的“闯劲”与“韧劲”,才是让她迅速成长并走到今日“高度”的重要因素。

1.天才也需勤奋。虽然谷爱凌拥有运动的天赋,但这并不意味着谷爱凌必定成为世界冠军。相比于“天赋”,让她成功的,毫无疑问的是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疼、能对自己“狠下心”的勤奋劲。

2.偶像的激励作用。谷爱凌在冬奥会上的抢眼表现使她快速走红,成为青少年心中膜拜的偶像。虽然对绝大多数人而言,谷爱凌的“光环”和成功难以“复制”,但我们却能“复制”其精神,帮助我们去成为更好乃至最好的自己,从而在自己的人生轨道上发光发热,在各自的领域闯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3.梦想是指引前进的明灯。谷爱凌从小立志“要和父母上相同大学”“ 想当我自己能当的最好的一个人”。为实现理想,她用高标准要求自己,刻苦学习和锻炼,最后终于梦想成真。

【适用话题】勤奋  梦想的力量  做最好的自己

躁郁症患者10年翻译22本著作:

每个不屈的生命都在怒放精彩

徐汉雄

金晓宇出生于1972年,6岁时被玩具手枪伤了左眼,高中时辍学,后来被诊断患有躁狂抑郁症,也叫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和躁狂交替发作。即便如此,他依然拿到了浙江大学英语系的自考毕业文凭。

1992年起,金晓宇基本每年都要去医院。

一次偶然的机会,金晓宇走上了翻译之路。他妈妈的一位教授同学,提出让孩子尝试在家做翻译。南大出版社寄来了美国女作家安德烈娅·巴雷特的8部短篇小说,让他试试。金晓宇以最快速度翻译了其中一篇《船热》。从此一发不可收拾,10年里,他以每年2本书的速度,一共翻译了22本书、近700万字,而且,在豆瓣评分都是8分以上,反响良好。

机会从来只青睐有准备的头脑,金晓宇辍学在家的那些年,出门就是到浙江图书馆,看完了图书馆里所有的外语小说。他最大的要求就是买书,各种书籍买了200多本。他用6年时间自学了德语、日语,巩固英语。在电脑上看外语电影,他先看带中文字幕的,看懂后,做一个纸条挡住字幕再看。一部电影反复看N遍,直到完全听懂。这才练就了过硬的翻译才能。

但除了南大,翻译界没人知道金晓宇是谁,更没人知道这些书是一个躁郁症患者翻译的。金晓宇曾开心地告诉父亲,“浙江图书馆里也有我翻译的书,有很多读者借过哦!”从图书馆的读者,成了作者(译者),这当然是欣慰的事。这背后是金晓宇的努力,也是他父母倾心陪伴的结果。

1.怒放生命的精彩。有这样一首歌叫《怒放的生命》,“我想要怒放的生命,就像矗立在彩虹之巅,就像穿行在璀璨的星河,拥有超越平凡的力量。”金晓宇用自己的不屈,舒展了怒放的生命,展现了超越平凡的力量。这个世界天才少之又少,但不懈努力的平凡人同样能创造令人惊叹的奇迹。每一个不屈的生命,都能怒放自己的精彩。

2.机会青睐有准备的人。金晓宇辍学在家期间,看完了浙江图书馆所有的外语小说,在电脑上反复看电影学习外语。正是由于这些努力使他练就了一身过硬的翻译才能,当南大出版社向他抛开橄榄枝时,他才能抓住机会。

3.亲情温暖人心。这是一个普通人的自强故事,有着金晓宇的坚韧不拔,也有着一家人无法被摧毁的爱。是父母的亲情呵护与陪伴,金晓宇在成长过程中才不孤单,才能够坚强。

【适用话题】努力  坚强  亲情  爱  绽放自己的精彩

80后扎根深山17年,

照亮山区孩子的求学路

陈海明

2006年,18岁的肖善文刚大学毕业,毅然决然放弃大城市的工作机会,背着家人报名参加国家西部支教计划,走向大凉山,成为乡村语文老师,并且一待就是17年。在四面环山,教育和经济条件相对落后的美姑县,肖善文和他的支教同事们汇聚点滴微光,照亮万余名山区孩子的上学梦,帮助他们走出大山,更好地认识世界,创造美好生活。“我要把他们教到毕业”,一句走心的承诺,支撑着肖善文咬牙坚持17年。风里雨里美姑县等你,他送走了一批又一批乡村小学毕业班学生,用自己的方式,用最真挚的情感,托举起大山中孩子们开掘新知、探索未知的希望。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业,是乡村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大凉山一直被人们称为“被遗忘”的角落,是中国最落后的地方之一,也是中国教育最落后的地方之一。面对大凉山地区人口众多,但文化程度和整体层次都远低于其他地区的发展現状,唯有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推动实施教育扶贫发展战略,才能有效推动大凉山地区的经济发展,让山里娃们能够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帮助他们走出大山,更好地创造美好生活。从这一方面来看,肖善文扎根大凉山17年的伟大事迹可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1.平凡造就伟大。17载漫漫支教路,于热爱和坚守中迎来苦荞花开;34年岁月长河,于“走出大山、造福大山”的殷切期待里成就“高光时刻”。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大凉山因肖善文和他的支教团而书声朗朗,生机盎然。

2.信守承诺。为了一句承诺,肖善文在落后的大凉山区扎了根,一待就是17年,风里来雨里去,帮助山区的孩子们走出大山,认识世界,用行动证明了什么是“一诺千金”。在这个诚信日益稀缺的年代,这样一份赤城的情怀怎能不让人为之动容。

3.不忘初心。肖善文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价值,关键在于他不忘初心、潜心教学、精心育人、艰苦奋斗,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青年人的坚守,体现着新时代青年的担当和作为。

【适用话题】承诺  坚守  初心  平凡与伟大

猜你喜欢
大凉山谷爱凌爬树
谷爱凌:“自信是可以学来的”
卧底各个群怎么讨论谷爱凌,“中午吃什么”群亮了
冬奥颁奖仪式
滑雪世界冠军也是学霸
“江河之水是我故乡的血液”
当代大凉山彝族诗人群诗境探析
牵牛花爬树
大凉山的精准脱贫:困境和出路
一只不会爬树的小猴子
狗为什么不会爬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