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课外阅读教学策略的研究

2022-06-10 13:44张欣平
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 2022年5期
关键词:书籍思维能力课外阅读

张欣平

课外阅读能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还能提升学生的作文水平和思维能力。教师在安排课外阅读任务时,要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的读物,并尽可能安排包含科学内容和文学内容的书籍,帮助学生搭建丰富的知识和思维体系。在学生阅读前、阅读中和阅读后,教师要给予全方位指导,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课外阅读效率,从而实现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教学目标。

一、课外阅读对小学生的学习很有帮助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之余,教师会给学生布置阅读任务,家长也比较重视引导学生阅读。对于学生来说,阅读是非常有意义的事,因为阅读带来的帮助是全方位的,能够拓展涉猎范围,提高写作和思维能力,且这些帮助的影响是深远的,甚至能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基,因此教师要高度重视。

1.课外阅读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阅读是获取信息最直接的方式,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学到的知识范围非常广,包括科学技术、人文地理、历史哲学等。所以说,阅读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拓展学生的视野,能帮助学生构建一个空间大、内容多的知识宝库。学生可以阅读的范围是非常广的,可以是历史文化典籍,也可以是科普读物,这些知识都是系统性的,能够丰富学生的大脑。另外,如果学生用心阅读、认真思考,还能获取德育方面的知识,思想品德也能得到熏陶。学生有了丰富的知识储备,认知体系会更加全面,谈吐也会更有魅力,情商也会得到提高,而且这种影响是长久的,能够给学生未来的发展带来好处,让学生受益终生。丰富的知识储备不仅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还能让学生成为有思想和善于思考的人。學生的知识储备足够丰富以后,自律性会更强,自己就会约束自己,并出现良性循环,实现各方面能力的提升。

2.课外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阅读达到一定的量,作文水平就会有实质性的提高。关于这一点,可以从古人的学习方法和考评方式推理出来。古人学习的方法非常简单,就是反复研习四书五经,理解和思考四书五经背后的内容,最后也是用写作的方式评选出状元、榜眼和探花。基于这样的逻辑,学生就可以通过阅读提高作文水平。通过阅读,学生能够了解更多字词、成语以及古诗词,还能学到更多写作方法,这些对于学生的写作非常有用。阅读广泛的学生的作文内容会非常充实,思想会更深刻,遣词造句信手拈来。阅读在写作中的另一个作用是可以让学生产生写作灵感,阅读内容变多之后,学生就会很容易产生写作灵感,写出有创意的句子。学生写作时,会有自己的写作思路和看法,甚至能出现融会贯通的现象,这是阅读给学生带来的最实际的帮助。

3.课外阅读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学生的思维水平实际上包含了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这些能力是隐性能力,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非常重要,能够帮助学生突破发展的瓶颈,实现自我超越。以史为鉴,可知兴替规律,学生通过阅读历史类课外书籍,能够收获做人的道理和做事的方法。这些道理和方法组成了学生的认知体系,当认知体系丰富到一定程度后,学生就具备了辨美丑、知善恶、明是非以及懂取舍的认知能力,就可以更好地约束自己、修行自己、提高自己。一般来说,学生阅读书籍,能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用书本中的思想进行自我优化,从而提升思维能力。独立思考是认知能力提升的关键,学生在独立思考时能悟出一些道理,产生感悟,这些道理和感悟就是认知能力的体现,也是学生在写作中最应该表达的东西,是最能体现学生作文水平的成果。

二、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要注意的细节

课外阅读对于学生的作用很大,但教师在开展课外阅读的过程中不能盲目,不能布置无目的的阅读任务。教师要做好引导工作,划清阅读范围,让学生读有用的、读能用的。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课外阅读内容要与小学生的年龄匹配

首先,布置阅读任务时,要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的书籍,要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还要匹配学生的心理状况。小学生认的字不多,理解能力也比较弱,像《资治通鉴》这类的书籍就不适合他们看,而高度概括类的《中国上下五千年》这类书籍就适合他们阅读。教师也可选择儿童版的历史类书籍让学生阅读;其次,小学生爱模仿,教师推荐的阅读书籍中不能有暴力倾向的内容,像《水浒传》这类书籍就不适合他们阅读,可以阅读《西游记》这类书;再次,小学生很难搞清楚复杂的人物关系,所以教师布置的课外阅读任务不能太复杂,阅读内容要结构清晰、逻辑简单,比如《傅雷家书》就是不错的选择。阅读书籍和小学生的年龄匹配至关重要,这一点直接决定了阅读指导课能否成功,如果安排阅读的书籍和学生的年龄不匹配,学生一方面会出现读不懂的情况,另一方面会失去阅读兴趣,阅读指导课就失去了意义。为了拓展学生阅读的范围,教师也可以让学生推荐自己认为比较好的书籍,教师再对书籍进行筛选,选出适合学生的。

2.课外阅读内容要尽量丰富多彩

教师在布置阅读任务时,不能局限于文学类书籍,因为阅读指导课的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思维能力以及知识储备,所以教师就要布置丰富多彩的任务,促使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安排育人类、科学类以及文学类书籍,穿插着布置阅读任务。在阅读教学开始,可以安排学生读一读科普类书籍和科学家的传记,这些阅读内容篇幅较短,故事性比较强,比较适合小学生;在阅读进展到一定程度时,就可以安排学生阅读一些文学类的书籍,这需要学生有阅读积累做基础;至于育人类的小故事,教师可以每个阶段都安排。不要小看学生的探索能力,有些学生的知识涉猎非常广泛,这类学生对于冷门书籍也会有所涉猎,所以教师在给学生安排阅读任务时要尽可能全面,要以全面和系统为标准制定阅读计划。如此,学生能够得到全面的培养,整体素质也会提到提升。

3.要从整体上把控学生的课外阅读

小学生年龄小,很难长时间集中精力阅读,且理解能力也比较弱,在阅读过程中常遇到不懂的地方。在这样的阅读背景下,学生很容易出现放弃阅读的情况。一旦学生放弃阅读,教师又很难及时察觉,这就给阅读教学带来了隐患。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确保学生有效阅读,教师就需要从整体上把控学生的课外阅读。把控学生的阅读节奏有多种方法,可以提问学生,了解阅读中存在的问题,精准答疑,扫清学生的阅读障碍,实现高效阅读。除此之外,还可以每两周安排一次公共阅读课,在课前,让学生准备好阅读的书籍,将书籍的名字以及针对这本书的阅读计划写在纸上,教师随机抽,抽到哪位同学,就让哪位同学和大家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控制阅读节奏是非常必要的,不过教师也不能喧宾夺主,要明白学生仍然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表现,并运用一些方法引导学生,确保阅读活动顺利推进。

三、如何有效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在课外阅读的范围划分好以后,就需要教师指导学生有序阅读,只有进行有效的阅读指导,学生才能学到真正的知识。通常来讲,学生不喜欢阅读,而且注意力很难集中,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教师可以制定阅读引导计划,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帮助学生走进阅读的世界。以下几点是笔者总结的阅读指导小技巧,供同仁参考:

1.学会“卖关子”,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因为别人的一句关键话而产生强烈的好奇心,而这个“关键的话”就是通常所说的“卖关子”。实际上,“卖关子”也可以用在教学中,比如在布置阅读任务前,就可以用“卖关子”的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的好奇心比较强,探索欲望比较强烈,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开展教学工作。可以根据阅读书籍的内容设计一个兴趣点,利用“卖关子”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在布置《小布头奇遇记》的阅讀任务时,教师可以这样卖关子:“从前有个小朋友叫小布头,在一次离家后,经历了各种神奇的事,非常有趣,老师也觉得很神奇,同学们去看一看,小布头到底有哪些神奇的经历吧!”教师在“卖关子”时,要注意神态和语调,在表达过程中要融入情感。也可以借助图片和多媒体辅助“卖关子”,让学生跟着教师的思维节奏走,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产生阅读的兴趣。如此引导,学生会更愿意阅读,并主动探索,从而实现高效阅读。

2.采用激励机制,增强学生的阅读动力

古语有言,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在阅读教学中,如果教师给予学生一定的阅读奖励,那么学生的阅读动力会更强。在实际教学中,可以设置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双重奖励,激励学生主动阅读。可以设计一些荣誉称号,比如“快乐阅读小能手”“阅读先锋”等,这些称号能给学生带来荣誉感,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另外,也可用物质上的奖励唤起学生的阅读动力,可根据学生的表现奖励益智玩具、书籍、画报、笔等,让学生体会到阅读是有收获的,从而养成阅读习惯,爱上阅读。在学生的心里,奖励就是认可,而获得认可就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教师要善于运用奖励机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爱上阅读、学会阅读。为了给学生新鲜感,教师也可以定期更换奖励的形式和内容,让学生产生期待感,这种期待感也会促使学生积极阅读,提高学习效率。

3.增加分享机会,转化学生的阅读成果

学生读了多少书籍,不一定能学到多少知识,这里面涉及一个知识转化的问题,学生只有将这些阅读知识内化,他们的思维能力、认知水平以及知识储备才能提高。如果学生读了很多书籍,却不懂思考和转化,那么读书就是没有意义的。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多给学生制造交流和分享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通过交流活动,学生能够加深对阅读知识的理解,更好地吸收和转化这些知识。分享的过程也是学生思维重塑的过程,学生需要回想阅读内容,然后把这些内容集中起来,提炼出观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阅读知识会进行加工和提炼,就能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在学生分享的过程中,其余学生也能收获不同的观点,丰富知识体系。知识转化是一个必要的过程,这个过程容易被忽略,所以教师要制造分享的机会,帮助学生实现阅读转化,提高阅读学习的效率,让阅读成为学生能力提升的助推器。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可以从多个角度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经验,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就是不错的教学方法,课外阅读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以及思维能力,因此教师要重视课外阅读,并在实际教学中加以贯彻和落实。在教学中,教师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选取合适的书籍推荐学生阅读,同时要把握学生的阅读进度,确保阅读顺利推进。另外,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前,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也可以建立奖励机制,激发学生的阅读动力,提高学生的阅读学习效率;另外,在学生完成阅读任务后,教师要制造分享机会,帮助学生把阅读所学转化成自己的知识,提升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充分发挥课外阅读的作用。

猜你喜欢
书籍思维能力课外阅读
Chinese books find an audience overseas中国书籍享誉海外
中学英语课外阅读的课内支撑
妙趣横生的伦敦书籍长椅
故事妈妈提升课外阅读
基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低年级课外阅读教学指导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曹文轩主编的书籍
书籍与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