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绿色通道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急救中的实施效果

2022-06-10 04:54耿祺胡艳娟张旭黄敏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2年16期

耿祺 胡艳娟 张旭 黄敏

关键词:急诊绿色通道流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平均住院时间

【中图分类号】  R57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2)16--01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发生在屈氏韧带以上的食管、胃、十二指肠和胰管、胆管处的急性出血。患者患病后一般表现为呕血、柏油样便、心悸、乏力等症状[1],若未及时发现进行救治,随出血量不断增加,患者可出现失血性休克,严重者失去生命。门镜时间是指进入医院急诊大门到第一次胃镜检查的时间,越早确诊越早救治的效果越好,不同的急救流程对其有不同的影响。本文对急诊绿色通道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急救中的实施效果进行分析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筛选时间:2020.06-2022.03。筛选对象:我院急救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及其临床病历资料。筛选例数:152例,其中男106例,女46例,年龄18-88岁,均值区间(61.17±4.87)岁。

1.2 方法

急诊绿色通道流程。详细如下:第一,成立急诊急救小组。在急诊科筛选急救小组成员,需要学习疾病知识和急救相关知识,展开急救技巧培训。第二,开放绿色通道。组员在接到救护车运来的患者时,立即开启绿色通路,让患者从此通道进入医院,组员立刻抵达工作岗位,并与血库、检验科等进行沟通,做好急救用血和优先检查工作。第三,开展急救处理。在患者入院后,20分钟内完成初步评估及专科会诊,包括全方位了解患者信息,明确有无药物过敏史,开放静脉通路,进行静脉补液支持,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等;建立静脉通道,抽血送检,并把病人收EICU;尽快安排胃镜检查,准确判断患者病情;专科医师需要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制定止血方案和急救方案,按照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类型,对其原发病进行控制和治疗,使用蛇毒血凝酶、白眉蛇毒等止血药物进行止血处理,利用奥美拉唑、洋托拉唑等抑酸药物(PPI类药物)治疗,减少胃酸分泌,提高胃内PH值,有效止血并预防再出血,同时,还需对失血过多患者输血治疗,以此恢复机体血容量。注意对于生命体征不稳定者,需要将其转至急诊观察室进行等待,待其病情稳定后方可继续进行治疗。另外,对于极少数内镜下无法止血者,需转介入治疗或外科手术治疗。

1.3 观察指标

统计平均住院时间、不同时间窗检出情况,计算内镜下治疗完成率。

1.4 统计学分析

将本文数据输入到SPSS22.0软件包中进行检测,其中平均住院时间作t检验;内镜下治疗完成率作X2检验。本文数据比较后有明显差异(P<0.05)。

2.结果

2.1 统计平均住院时间、不同时间窗检出情况 详情如表1。

3.讨论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属于急诊科诊治范畴,具有发病率高、致死率高的特点。典型症状有呕血、黒便、头晕、出汗、四肢湿冷、发热等,降低患者生存质量[2]。不同的急救流程有不同的急救效果。急诊绿色通道流程是一种理想的急救方式,通过成立急诊急救小组,进行急救专业知识学习,展开急救技巧培训,提高组员专业水平,保障急救工作质量。通过开放绿色通道,缩短各项工作等待时间,提高抢救效率。通过开展急救处理,明确患者信息,了解其过敏史,进行静脉补液支持,稳定患者生命体征;在20min内通过胃镜了解患者出血量,准确判断患者病情,并由专科医师进行相关急救处理,有效终止出血情况,缩短抢救进程,挽救患者生命。

本研究表明,152例患者进行门镜时间包括入院6h内、入院6-12h内、入院12h后三个时间段,其中6h内平均住院时间为(13.23±3.39)d,6-12h内平均住院时间为(10.32±3.41)d,12h后平均住院时间为(13.50±4.35)d;6h内检出患者30例,6-12h内检出31例,12h后检出91例;内镜下治疗完成情况中6h内完成治疗有30例,12h内完成治疗有30例,12h后完成治疗有92例。由此可见,门镜时间为6-12小时组的住院时间较短,故推荐在此时间段内完成内镜检查。

综上所述,急诊绿色通道流程是救治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常用救治流程,可有效为患者提供最佳抢救时间,最大限度挽救患者生命,且在一定程度上内镜做得越早,检出率也会增高。

参考文献:

[1]沙华.急诊一体化绿色通道救治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1,15(05):49-51.

[2]黄选辉.急诊绿色通道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急救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1,14(05):165-166.

项目名称:不同时间窗急诊内镜对消化道出血诊疗和再出血发生率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