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在手术室感染控制中精细管理的应用效果

2022-06-10 05:24钱膺蔚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2年16期
关键词:手术器械器械手术室

钱膺蔚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6s管理;手术室感染

【中图分类号】  G644.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2)16--01

引言

手术室是医院感染发生的最常见的地方,术中的工作细致与否一定程度上与实际医疗的效果和患者的预后治疗都有着极其紧密的关系,患者在手术治疗期间如因操作不当发生感染,不仅加大医护手术难度,而且加剧医疗事故发生的风险,而且感染极易发生在各类手术实施过程中,如不引起重视不仅消耗较多的医疗资源、延长出院时间,甚至不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而在目前的实际工作中,手术实施过程中仍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和风险,基于此,本文探究在手术室感染控制中应用6s管理法进行精细管理的具体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了80例手术患者,将其当做本次实验的对象,根据临床护理方案的差异性将80例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参照组,参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则基于6s精细化管理法进行手术室各项参数控制,实验组患者年龄区间为27-54岁,他们的平均年龄为(45.36±2.50)岁,其中男患22例,女患18例。参照组患者年龄为26-53岁,平均年龄为(43.38±2.72)岁,其中男患20例,女患20例。纳入研究标准有所有患者均自主意识完整正常,均可进行正常的交流沟通。另外所有患者的性别、年龄个人情况以及身体素质等基本资料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调研经过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执行。

1.2方法

参照组:进行常规性管理,对手术室的器械进行及时消杀,保证手术室内环境清洁等。

实验组:实施6s精细化管理,具体如下:

(1)环境控制:①空气管理:根据《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实施技术规范》的基本要求和规定,针对手术实施的时候必须保证手术室质量级别为Ⅰ级,且必须保证手术室内的空气质量达到100级的洁净度,充分确保手术过程中因为空气的因素影响手术的正常进行。在患者进行手术的当天早晨七点钟严格對手术室内的层流净化装置开启30分钟,在此期间必须保证无任何人员的出入,确保装置自净流程结束后必须使用手术室内要求的专业消毒毛巾对手术操作台、器械车以及辅助手术实施的无影灯和治疗车进行全方位的擦拭和消毒。②人员管理:减少人员流动及开关门次数、术中透视的防护、通风口避免堵塞、滤网的更换、手术台与层流的位置。人员本身就携带一定程度的细菌,且长时间频繁的走动也会打破原有室内空气的气流,身体上的蜉蝣菌落也会随之流动,使得净化装置的功效大打折扣,进而严重影响室内空气,加大患者的术中感染风险。因此人员出入手术室必须有严格措施来控制以确保手术室环境的洁净,不仅加强对人员数量的要求,而且对于进出入人员的着装和走动次数也必须严加要求,对于同时间不同手术的操作人员严格禁止互相串动。手术一旦宣布正式开始,必须保持正压状态,即对手术室大门改成手动开关的模式,严格禁止人员随意出入。安排专人进行手术监督工作,对其他相关人员的举止进行严格控制,使其不能随意接触无菌区域和手术台等重点地方。

(2)器械管理:①减少器械暴露时间,不用的先不要打开,手术器械一旦被污染,那么就是术中感染的最致命因素。针对器械杀菌而言应用最为广泛的是压力蒸汽灭菌法,对于灭菌要求更为严格的特殊器材则需要采用离子灭菌法进行更为细致的灭菌,器械的使用和灭菌一定程度上必须严格遵循规范流程。另一方面还需要严格控制使用器械的放置规则,对于经常使用到的器械应该按照标准化的流程操作进行管控,而对于临时使用的器材则需要相关人员提前一天进行消毒和杀菌,在严格按照流程签单之后才能放置在手术室进行使用,因此一方面另外尽量地减少假体在空气中暴露的时间,尽量减少其接触细菌或者极易引发感染的外部环境;②缩短手术时间:超过1.5小时和超过2.5小时都是增加感染的风险,所以需要合理的器械配合流程;③增加部分耗材的更换频率:吸引器头30分钟更换一次、手套1小时1次、口罩4小时1次;④对于手术所需植入物的管理更是需要进行严格的审批、请示和申领,严格遵守逐层把关的流程制度,巡回护士在手术过程中必须做好自身的职责,对植入物的型号、放置方式、使用有效期等进行反复核对确认,必须与手术医生、患者本人同时进行确认之后方可打开使用,且必须将与植入物匹配的粘贴单正确的贴至手术单子中,严格落实一码一单。

(3)无菌技术管理:①手部清洁:手术人员手部洁净不到位容易对患者传递病原微生物,因此手术人员在术前严格按照外科洗手规范进行个人的手部消毒,在应用乙醇和碘酊进行擦拭消毒之后,务必以标准的无接触的方法佩戴手术手套;②手术器械台管理:对安装植入物所使用的手术器械台也要进行规范的无菌操作,对于暂时不用的器械切勿直接暴露在空气中,而是应该使用无菌巾对器械进行保护。③手术物品摆放:在行手术之前,护士应和手术大夫进行反复的沟通确认,对于手术过程中使用的物品必须严格按照手术过程中使用的顺序进行逐一摆放,降低术中感染的操作风险。

(4)抗生素的使用:对于抗生素的时期必须进行严格的控制和把握,在合适的时机再进行使用,术前30分钟至2小时之间使用抗生素,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出血量超过1.5升时,部分抗生素要增加一剂,从而最大程度地发挥抗生素在预防术中感染的功效。

1.3观察指标

(1)以清洗及时率,消毒合格率和正常使用率三个指标具体反映手术应用器械的质量;(2)两组患者所在手术室的空气培养、物体表面及手部相关等三个方面的采样进行合格率检验;(3)分别记录两组患者中可能会出现的出血、感染和切口延迟愈合三种常见的并发症的例数,进而计算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4)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程度可以分为不满意、一般满意和非常满意。

1.4统计学分析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对各项参数进行对比分析,计量资料的表达方式采用平均值±标准差的形式来度量,患者的信息确认无误后,所有数据导入SPSS13.0 for windows做统计描述以及统计分析,统计差异P判定(P<0.05;P>0.05)。

2结果

2.1手术器械质量对比分析

对两组手术器械的清洗及时率、消毒合格率和正常使用率三个指标进行跟踪记录,进而得到手术器械质量对比如表1。

2.2手术室采样合格率对比分析

對两组患者所在手术室的空气培养、物体表面及手部相关等三个方面的采样进行合格率检验,结果发现实验组的合格率均显著高于参照组的合格率,如表2。

2.3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分析

参照组患者出现出血感染情况均比实验组病例数多,参照组高于实验组P<0.05。如表3。

2.4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记录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实验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P<0.05,如表4。

3讨论

手术室是医院各科室中的关键部门,且术中感染风险的控制到位与否一定程度上也是规避潜在安全风险问题的重要保障。伴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关键消毒工具器械的种类愈加复杂多样、术中环境因素的控制难度增加、无菌技术管理的高要求以及抗菌药物的使用注意事项繁多等各类术中感染风险因素的影响,因此手术室面临的安全隐患更需要得到进一步的关注和解决,而近些年手术中的感染风险事故更是逐年攀升。相关研究资料显示,由术中工作存在的安全问题而导致的患者感染、对病患及家属的人身安全的医疗事故仍时有发生。因此本文探究在手术室感染控制中应用6s管理法进行精细管理的应用效果。

通过结果显示更加认识到感染控制是实施各类手术的关键,也是判断医疗护理水平、提升护理满意度的关键所在。因此,在进行手术实施中应该首先确保手术间的洁净程度必须达到百级层流净化,而且在手术过程中必须严格限制人员的活动范围和走动次数,如必须则安排专人对手术室内的空气进行及时的净化处理;对手术器械和操作物品进行灭菌消毒操作,使用严格的医用药物对术野清洗消毒,常见的可用过氧化氢和生理盐水进行操作,严格对人员和环境的灭菌操作,尽量地缩短手术时间,并在最为恰当的时机使用抗生素,以确保术中风险预防的成功率。

综上所述,通过针对性的风险预防控制,术中风险预防成功率都有了显著的提升,安全事件发生率有明显的改善。通过在6s精细化管理对手术实施水平的优化,对有效缓解医患关系,保障医院健康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具体术中预防感染护理措施的应用在规避术中安全隐患中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余莹,刘明凤.探讨精细化流程管理对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水平的影响[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2,13(04):132-136.

[2]朱晓素,罗静枝.精细化管理在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管理中的应用[J].临床与病理杂志,2020,40(06):1540-1543.

[3]王丽.精细化管理在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管理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0,20(10):1734-1735.

[4]崔小艳.精细管理在手术室感染控制中的应用价值观察[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26(02):70.

猜你喜欢
手术器械器械手术室
供应室手术器械消毒工作进行一体化管理的效果评价
手术室细节护理在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
手术器械预处理在手术室的应用
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器械标准化手工清洗操作流程研究
手术室优质护理实践分析
我的好奇心
精密器械集中处置风险防范
肌肉锻炼机
健身器械
洁净手术室手术器械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