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光凝联合抗VEGF药物不同时机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价值

2022-06-10 05:24黄旭寇家豪赵进美辛志铭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2年16期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黄旭 寇家豪 赵进美 辛志铭

关键词:激光光凝;抗VEGF药物;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症发生率

【中图分类号】  R58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2)16--01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value of laser photocoagulation combined with anti VEGF drugs in the treatment of diabetes retinopathy.Methods:a total of 40 patients with diabetes retinopathy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according to the method of computer blind selection.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laser photocoagulation followed by anti VEGF drug therapy;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anti VEGF drugs before laser photocoagulation.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CMT value and BCVA valu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Results: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CMT value and BCVA valu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P.Conclusion:the treatment of diabetes retinopathy with anti VEGF drugs and laser photocoagulation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CMT value and BCVA value.It has good effect in clinical application.

前言

尿病視网膜病变直接使得患者出现视物模糊、视力下降,甚至出现失明的情况。为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本文将选取于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到我院接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的患者共4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探究分析激光光凝联合抗VEGF药物不同时机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价值,详情如下所示。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于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到我院接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的患者共4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电脑盲选的方式,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中:男性患者11例,女性患者9例,年龄为:46-73岁,平均年龄为:(56.63±4.41)岁,共20例;观察组中:男性患者10例,女性患者10例,年龄为:47-74岁,平均年龄为:(57.14±5.03)岁,共20例。对照组与观察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两组患者及家属均已同意参与本次研究;②本次研究经本院审核通过。③经诊断确认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均适合本次治疗模式。④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均对本次药物无过敏史。

排除标准:①中途退出本次研究的患者;②精神异常、沟通障碍、配合度低的患者。

1.2方法

1.2.1对照组方法

对照组采用先进行激光光凝治疗后,再进行抗VEGF药物治疗的治疗模式进行干预。

①激光光凝治疗:术前对患者进行散瞳操作,依据FFA的检查报告进行激光光凝治疗,FFA提示黄斑区荧光素渗漏,进行换班去格栅样光凝,视网膜周边无灌注区,进行局部灶行视网膜光凝,分为1-3次视网膜激光光凝。采用波长眼底激光仪(型号VISION ONE),选择566nm黄激光,注意避开黄斑乳头束,渗漏区黄斑区行格栅样光凝,据黄斑中心凹500μm“C”形格栅样多点激光光凝,光斑半径为:50μm,曝光时间为:0.04s,能量为:10mW,强度为:1-2级光斑,局部产生灰白色光凝即可。进行局灶性视网膜光凝:光斑半径为:100-150μm,能量为:121-300mW,时间为:0.04-0.19s,以序贯弓外向四象限周边进行播散性光凝,能量以最小单位开始,直至出现1级光斑反应。

②VEGF药物治疗:激光光凝治疗3次后,间隔7天,为患者使用VEGF药物进行治疗,首先将患者結膜囊与泪道冲洗至清洁状态后进行表层麻醉,对患眼进行消毒,选取患者颞上角距角膜越3mm处进行穿刺,经玻璃体使用雷珠单抗推注,结束后为其压迫穿刺部位6min左右后为患者进行固定包扎。

1.2.2观察组方法

观察组采用先进行抗VEGF药物治疗后,再进行激光光凝治疗的治疗模式进行干预:治疗时机为:每隔7天为患者进行一次抗VEGF药物治疗,共3次,治疗完毕后再进行激光光凝治疗。

1.3观察指标

经治疗干预后,对比分析对照组与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CMT值以及BCVA值。其中并发症包括:结膜出血、晶状体混浊、眼压升高。CMT值的测定,由同一位眼科医师完成,最终取值为测量3次后的平均值。对比指标为治疗后的一周、一月、3月以及半年。BCVA值的结果转化为最小分变角对数视力进行分析。对比指标为治疗后的一周、一月、3月以及半年。

1.4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17.0软件中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x±s)表示,率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并以率(%)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照组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

经治疗干预后,对比分析对照组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中(P<0.05),差异具有统计意义,详情如下所示:

对照组中:结膜出血例数为:2例,占(10%);眼压升高例数为:3例,占(15%);晶状体混浊例数为:1例,占(5%),并发症发生率为:30%。

观察组中:结膜出血例数为:0例;眼压升高例数为:0例;晶状体混浊例数为:1例,占(5%),并发症发生率为:5%。其中χ2=4.329,P=0.037。

2.2对照组与观察组CMT值情况

经治疗干预后,对比分析对照组与观察组的CMT值,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中(P<0.05),差异具有统计意义,详情如下所示:

对照组治疗一周后CMT值为:(309.29±4.79)μm;观察组治疗一周后CMT值为:(304.88±3.22)μm;其中t=3.417,P=0.001。

对照组治疗一个月后CMT值为:(284.41±7.55)μm;观察组治疗一个月后CMT值为:(275.82±8.28)μm;其中t=3.428,P=0.002。

对照组治疗三个月后CMT值为:(262.36±5.48)μm;观察组治疗三个月后CMT值为:(249.31±9.15)μm;其中t=5.472,P=0.001。

对照组治疗六个月后CMT值为:(259.44±7.60)μm;观察组治疗六个月后CMT值为:(254.40±6.39)μm;其中t=2.270,P=0.029。

2.3对照组与观察组BCVA值情况

经治疗干预后,对比分析对照组与观察组的BCVA值,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中(P<0.05),差异具有统计意义,详情如下所示:

对照组治疗一周后BCVA值为:(0.28±0.05)LogMAR;观察组治疗一周后BCVA值为:(0.25±0.02)LogMAR;其中t=2.491,P=0.017。

对照组治疗一月后BCVA值为:(0.26±0.06)LogMAR;观察组治疗一月后BCVA值为:(0.22±0.04)LogMAR;其中t=2.481,P=0.017。

对照组治疗三个月后BCVA值为:(0.22±0.05)LogMAR;观察组治疗三个月后BCVA值为:(0.19±0.07)LogMAR;其中t=2.080,P=0.044。

对照组治疗六个月后BCVA值为:(0.25±0.05)LogMAR;观察组治疗六月后BCVA值为:(0.21±0.04)LogMAR;其中t=2.794,P=0.008。

3.结果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所导致的微血管并发症,其是慢性进行性糖尿病使得视网膜微血管渗漏或阻塞所引发的一系列眼部病变,可能使患者出现:微血管瘤、新生血管、黄斑水肿甚至是视网膜脱落。其临床表现为:①微动脉瘤的形成与视网膜内部出血,微血管损伤使得视网膜毛细血管失去灌注,出现棉絮斑增加,静脉异常,视网膜内微血管异常,导致患者血管通透性增加,出现视力下降;②当视网膜以及虹膜的心血管增殖时,会导致患者出现牵引下视网膜脱落或新生血管性青光眼;③同时伴随飞蚊症、视力下降甚至是失明的情况[1]。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抗VEGF药物随之出现,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过程中,患者有了更多的选择,激光光凝联合抗VEGF药物玻璃体腔注射,对于控制黄斑水肿具有优良的效果,其可以使得新生血管退缩。在治疗过程中值得注意的是,激光光凝治疗不是“一次性到位”的治疗手段,往往需要3-4次的分段治疗,从而减少水肿情况[2]。

综上所述,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采用先进行抗VEGF药物治疗后,再进行激光光凝治疗的治疗模式,能有效改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CMT值以及BCVA值,再临床应用中具有优良的效果,值得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李静,李进明.激光光凝联合抗VEGF药物不同时机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效果对照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21,19(33):85-86.

[2]吕娜.激光光凝联合抗VEGF药物不同时机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比较[J].糖尿病新世界,2020,23(18):176-178.

猜你喜欢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依帕司他辅助治疗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效果及对血清氧化应激和炎症因子的影响
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临床意义
eNOS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行玻璃体切除术的围术期护理体会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除术后眼压变化的规律性临床研究
糖尿病视网膜增殖膜应用抗VEGF因子后组织病理学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45例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