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党建和思政教育中的应用

2022-06-11 13:52许冬冬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2年8期
关键词:思政教育传统文化

摘要:中华上下五千年,其拥有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不可小觑,前人留给后代子孙的是宝贵的知识财富。在二十四朝代的更迭中,文化并没有随之泯灭,而是一代一代地传承下来,由于中国的历史悠长,传统文化所包含的内容也非常之多,其中包含了君子六艺(五礼、六乐、五射、五御、六书、九数)等传统艺术及学术文化。除此之外,中国功夫武术的各种流派、传统中医治疗、不同派别的音乐戏曲、丰富的地域文化以及神话传说、甚至包括许多的古玩与本民族的汉字汉语都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范围。所以将优秀的传统文化应用在大学生党建和思政教育中有助于提升学生民族认同感和传承传统文化,并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本文根据大学生党建和思政教育课中的问题,以及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展开对将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相结合的策略研究探讨。

关键词:传统文化;党建教育;思政教育

引言:中国是拥有五千年文化并且没有消失在历史长河的国家,不同朝代的更迭并没有将传统文化丢失,反而成为了我们现在拥有的瑰宝。优秀传统文化并不仅仅代表我国文化的经典部分,更代表着本民族的宝贵品质、前人为子孙后代留下来的宝贵经验和永垂不朽的精神。它引导着华夏人自强不息,积极进步,不卑不亢,始终为华夏儿女坚挺的标杆[1]。因此,优秀传统文化中体现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文化方面对于大学生党建和思政教育的教育意义极大,所以将中国传统文化运用在思政教育中也是高校提高教学质量的优良途径。

一、大学生思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师生对思政教育课程认识的不足

在现阶段的大学教育中党建和思政教育作为一门公共课,并没有引起老师和学生对其的重视与认同。大部分学生认为这门课程没什么用处,况且思政教育的老师们,对这一门课程的认识也只是本着这是学生的“养老课程”或者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理念,对考勤点名之类的更加不重视,所以对大学生的来说,党建和思政教育只是保证学分,期末不挂科的工具课。这显然不利于思政教育的推行和对学生的价值观进行正确的培养。

(二)思政教育的方式过于单一

在如今的党建和思政教育的课堂中,大部分老师采取的教育方式依然是以学科知识为主,对应当开展的关于思政教育的活动基本没有纳入教学过程中。傳授知识时大多也是照着书本上的来讲,这种教育方式对于学生来说太过单一枯燥,在老师的层面来说,也不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另外,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并未将思政教育证的理论知识于当下的时事政治相结合,课堂气氛往往不是沉闷就是令人昏昏欲睡,即便长期如此,教学质量会明显下降,但部分老师也没有改变教学方式的念头。这显然不符合教师职业理念,会对于营造优良的课堂气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升教学质量等方面产生消极的影响。

二、传统文化在思政教育中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传承传统文化弘扬中国精神

大学生时即将面向社会的群体,也是即将要在社会发展中作出建设的中坚力量,所以党建和思政教育的开设,也是为了提高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弘扬中国精神以及正确认识自身肩负的传承民族文化、实现民族复兴的责任[2]。优秀传统文化是历经五千年的历史瑰宝,其体现着每一代的古人在社会发展和民族进步的正确感知以及宝贵经验。因此,将优秀传统文化应用在大学的思政教育中,可以使大学生了解民族文化并将其传承,明确自身肩负的社会主义现代建设的历史使命。促使其在学习生活中将华夏传统文化发扬光大,贯彻历史文化中留下的爱国精神,对负担起民族复兴以及促进社会发展的责任做到义不容辞。

(二)有助于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

华夏民族五千年来的文化精髓就是优秀传统文化,其也是华夏民族的历史瑰宝以及文化底蕴。从根本上来看,优秀传统文化于我国目前贯彻落实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共同之处[3]。例如,在传统文化中,其实践的社会理念为仁义礼智信和家国,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提倡的富强、民主、公正法治等十二项理念与之相符。若想要将大学生这些促进未来社会发展,建设富强中国的新生力量培养成才,那么就应当将优秀的传统文化应用在大学生党建和思政教育的课程之中,如此一来才能更好地优化党建思政教育的学习和课堂质量,激发法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好奇心与兴趣,培育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理念。

三、传统文化应用在大学生党建和思政教育的策略探究

(一)营造传统文化氛围

由于大学的特点,校园生活占据大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那么可以在校园内营造传统文化的氛围,激发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好奇心。首先可以从校园必备的硬件基础设施进行改革,例如图书馆、文化楼等,将这些基础设施的环境和外貌特征和优秀传统文化的元素相结合。可以在图书馆的书架刻上诗词的雕花、挂上古代名人的相关文化资料等,或者在校园开辟一处文化角,将传统文化中经典、内容直接展现,让学生在生活中随时了解到古人的家国情怀、持之以恒、不卑不亢的精神[4]。同时也可在校园网站、路牌等设施中加入传统文化的元素,如此一来,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社会主义核心理念,也能够做到学生的审美和文化内涵水平的提升。其次可以在精神文化体系中融入传统文化,例如大学的高层可以结合自身的办学特点,将校训与其结合,并创设良好的学校文化氛围。这样一来既可以引导老师履行岗位职责,又可以促进学生对国外不良思想和审美的否定,培育大学生优良的思想品德,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举办相关文化活动

由于党建和思政教育的课程特点,仅是理论知识时远远不够的,更应当与社会时事和现下环境相结合。为了更好地将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融合,学校可以举办关于文化展览或者是传统文化演绎的活动。例如在文化演绎的活动中,学校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表演,将目前流行的国风潮流融入宣传中,贴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促使学生踊跃报名。如此一来学生会为了表演的成功对传统文化或者出名的古人进入更深层次的了解,从而体会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了解传统人物的思想品质和不屈的爱国精神,这样的感知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大学思政教育的学习质量进一步提升。

结束语:

总而言之,华夏民族在漫长的历史中,留下了许多的优秀传统文化,其对于时代的进步和我国如今的飞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是华夏民族精神的体现与传承。老师以及学校将优秀传统文化应用在大学党建思政教育中,可以培育大学生正确的三观,也可以对教学质量做到一定的提升,并且发掘整合教学资源,更为重要的是对于传承和历史使命方面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从种种好处来说,两者的结合是最为有效的教育理念和彼此共赢的。

参考文献:

[1]杨青青,鞠萍,左海静.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党建和思政教育中的作用研究[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5(12):2.

[2]刘玖玲.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党建和思政教育中的作用研究[J].人力资源管理,2017(11):1.

[3]万谦,李楠森,张帅浩,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党建和思政教育中的作用研究[J].新西部,2020(8):2.

[4]代邮超.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党建和思政教育中的重要性探讨[J].长江丛刊,2020(2):2.

作者简介:许冬冬(1989.11.15),男,汉族,籍贯:河北省石家庄,学历:硕士研究生,职称:政工师,毕业院校:河北工业大学,专业:工业工程,研究方向:党建思政,单位:天津商业大学。C35C0335-6F7B-4567-8FB2-D5E952124BEA

猜你喜欢
思政教育传统文化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图书馆+书院”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探析
就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谈几点看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