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生活家园携手培养幼儿健康生活能力的研究

2022-06-11 11:21丛辉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2年8期
关键词:健康生活回归生活

摘要:幼儿的发展是在真实的生活环境中以及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基于幼儿真生活、家庭、幼儿园三者之间的关系,把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提出“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的思想作为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建构了回归生活家园携手培养幼儿健康生活能力的课程建设思路。通过家园携手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幼儿学会自我服务,掌握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自主意识,具备简单的生活自理能力的发展。形成了“回归生活家园携手培养幼儿健康生活能力的园本课程体系”,加快了幼儿园办园特色的形成。

关键词:回归生活;家园携手;健康生活

正文:

1研究背景

1.1从影响幼儿发展的外部因素上看,幼儿与真实的生活环境相互作用有利于实现其发展。

幼儿的发展是在真实的生活环境中以及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良好的生活环境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家庭、幼儿园是幼儿发展的两大环境,家园携手形成教育合力才能更好的培养幼儿。

1.2从幼儿发展关键期以及发展现状看,幼儿缺少基本的健康生活能力,不能很好的适应新环境。

我园非常重视养成教育,把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作为幼儿园教育目标之一。每年9月通过对入园幼儿的调查发现,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比较突出,很多幼儿在不同方面缺少基本的健康生活能力,如:40%的幼儿不会自己穿脱衣服,55%的幼儿从未自己剥过鸡蛋,60%的幼儿在家基本都是喂饭等。

1.3从家长和幼儿园在幼儿发展中的重要性上看,需要家长与幼儿园的有效对接形成教育合力。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家长读本中对健康领域的幼儿生活习惯和生活能力培养都有相应的支持策略。但更多的是建议家长如何做,没有真正将幼儿园的活动与家长工作有机结合,两者是割裂的,缺少互动。

综上所述,通过回归生活、家园携手的方式培养幼儿健康生活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通过研究能够更新家长和教师的观念,引领家长和教师携手形成教育合力,关注幼儿的深层需求、学习方式,理解幼儿的学习特点,运用适宜的教育方法采取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引领幼儿主动的发展健康生活能力。

2课题研究的意义

本课题旨在引导教师和家长携手一起回归幼儿的真实生活,开展同步的教育活动,形成家园共育培养幼儿健康生活能力的方法和手段。

通过研究切实引导家长在家庭教育中提升教育理念,改善教育行为,学会放手,树立“凡是幼儿自己能做的自己做,不会做的学着做”的教育观。

通过以研究幼儿健康生活能力培养为切入口,真正促进幼儿自我意识的形成,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

3相关的理论研究

3.1关于回归生活教育的相关研究

在教育史上,国外的卢梭、杜威,我国教育家陶行知、陈鹤琴都非常注重生活的教育价值。提出“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认为教育是一种生活的方式,任何教育都离不开生活。国内在回归幼儿生活的课程方面有大量的研究成果,如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虞永平博士提出“幼儿园教育要生活化、游戏化”使儿童的生活世界成为一个独特的世界;生活化、游戏化是幼儿园课程最基本的特性。

3.2关于家园携手的相关研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中指出:父母承担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引导其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关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帮助其掌握安全知识和技能,增强其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与中小学校、幼儿园……密切配合……共同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沈鸿雁和张雪梅在《家园合作共育幼儿成长》一文中提出:家庭和幼兒园作为教育合作伙伴,对幼儿实施教育的目的是一致的,这就使得家园必然会建立起必要的联系,通过携手合作最大限度发挥各自的特长,培养和巩固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

3.3关于健康生活和生活能力的相关研究

在百度百科中指出:生活能力一般指生活自理能力,是指人们生活中自己照料自己的行为能力。一般包括在生活上能自己处理日常生活琐事,比如进餐、卫生、学习;在人际关系中能处理好认识关系,独立处理一些事务;在心态上能独自承受各种压力;在学习上能独立思考自己解决问题。

4课题实施的很重要理论和课程建设的基本思路

4.1课题实施的主要理论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的身体健康以具备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为主要的特征。”同时还指出:“在尊重和满足幼儿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时,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鼓励并指导自理自立的尝试。”《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健康领域子领域“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目标1是具有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目标2是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都是幼儿期培养的重点目标。

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提出“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具有较强的健康生活能力则有利于孩子的责任感、自主意识、自理自立能力的培养,以及自己处理事情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对今后的生活、工作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4.2课题建设的基本思路

本课题以生活活动、游戏活动、教育活动、主题活动为切入点。通过家园携手在家庭真实生活中,在幼儿园真实的生活中、创设的真实体验式情境中,开展丰富多彩的健康教育活动,使幼儿掌握基本健康生活能力,感受自己的成长,树立自立意识;养成自己做事的良好习惯,积累自理生活的经验。

5课题研究的设计

5.1确定四项研究内容

5.1.1研究总结回归幼儿生活家园携手培养幼儿健康生活能力的目标。

5.1.2探索适合本园、本地区的“小班、中班、大班回归生活家园携手培养幼儿健康生活能力”园本课程体系。614304DE-6094-4355-AE27-CC9F428BDFB9

5.1.3探索以家园同步,积极互动的家园携手培养幼儿健康生活能力的策略。

5.1.4总结以幼儿为主体,发挥一日生活的教育价值培养幼儿健康生活能力的生活课程。

5.2采用三种研究方法

5.2.1文献研究法

通过文献检索,研究和比较古今中外有关生活、游戏、及家园携手发展幼儿健康生活能力的理论等。

5.2.2行动研究法

主要用于研究“回归生活家园携手培养幼儿健康生活能力的研究”全过程。

5.2.3经验总结法

总结课题研究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形成研究者有关“回归幼儿生活家园携手培养幼儿健康生活能力”实践研究的内容、方法和策略。

6课题研究过程取得的主要成果

6.1总结形成家园携手共育的理念、基础、原则以及目标

6.1.1家园携手共育的理念

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家长是幼儿成长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教育理念和言行直接影响着幼儿身心发展,家园教育的一致性、连续性能更进一步促进幼儿发展。我们倡导“孩子、教师、家长共同成长、共守规则、共建秩序、共享平等、共生爱意”的教育理念,构建了家园共育课程,形成了家园共育“十个一”活动。通过家长深入幼儿园活动,使其品味到家园共育的沟通之乐、参与之乐、贡献之乐、陪伴之乐,理解并支持幼儿园工作,形成教育的共同体。

6.1.2家园携手共育的五项基础

尊重。家长尊重教师对幼儿的教育和指导,教师尊重每个家庭的不同背景和教育的不同方式。

信任。家长信任教师对幼儿的引领和支持,教师信任家长能够在不断的互动中携手共育。

沟通。家长愿意就幼儿在家庭中的教育困惑向老师及时反映和沟通,教师能积极主动的就幼儿在园内的行为表现进行反馈和交流。

合作。家长愿意在幼儿教育方面与教师形成合力,一起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陪伴。家长重视和幼儿在一起互动的时间,教师能够给予家长科学陪伴幼儿的专业引领。

6.1.3家园携手共育的四项基本原则

同步。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要同时对幼儿发展发生促进作用。

同心和同力。家长和教师达成幼儿教育目标的共识,并朝着共同的方向齐心协力促进幼儿发展。

同长。幼儿、家长、教师在家园互动共育的的过程中,三者都从中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6.1.4家园携手共育的目标

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实现家园教育同步,促进幼儿健康生活能力的发展。

6.2提炼形成了幼儿健康生活能力总目标、分目标以及各年龄阶段的目标

6.2.1幼儿健康生活能力总目标

指导幼儿学会并掌握一些基本的健康常识,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

發展幼儿的基本动作,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其体质;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和活泼、开朗、勇敢、克服困难、遵守纪律等良好的心理品质。

引导幼儿掌握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懂得保护自身安全方面应有的知识技能。

6.2.2幼儿健康生活能力分目标

详见研究成效中图表“北京市怀柔区第一幼儿园小班、中班、大班幼儿健康生活能力调查问卷”的内容。

6.2.3幼儿健康生活能力各年龄阶段目标

详见研究成效中图表“北京市怀柔区第一幼儿园小班、中班、大班幼儿健康生活能力调查问卷”的内容。

6.3形成了主题活动课程内容体系、生活活动课程内容体系

6.3.1回归生活家园携手培养幼儿健康生活能力主题活动课程内容体系

在这个主题活动课程内容体系中从“幼儿园、家庭”两个维度对小班、中班、大班适宜开展的主题活动进行了列举。

6.3.1.1在幼儿园里

适宜小班开展的主题活动有“我长大了、能干的小手、争当全勤宝宝、光盘行动”等共17项;

适宜中班开展的主题活动有“争当文明礼仪小天使、户外纸巾盒、防晒遮阳棚、防滑垫”等17项;

适宜大班开展的主题活动有“我的班级我做主、争当国旗手、小脚丫走怀柔、我是一名小学生”等19项。

6.3.1.2在家庭中

小班:在家庭中培养幼儿正确使用勺子独立进餐;鼓励幼儿坚持养成饭前便后认真洗手的好习惯等12项活动内容。

中班:引导幼儿在家中使用筷子;经常带领幼儿去公共场所结合实际场景认识安全标志;培养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9项活动内容。

大班:家中作息时间与幼儿园的作息时间保持一致;鼓励幼儿在家中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等8项活动内容。

6.3.2回归生活家园携手培养幼儿健康生活能力生活活动课程内容体系

在一日生活课程内容体系中,我们围绕着幼儿一日生活的各环节和主要事件“早入园、盥洗及如厕、值日生、进餐、过渡环节、饮水、午睡起床、加餐午点以及离园”,结合五大领域分析各环节和主要事件的教育价值点及目标,从教师的角度呈现具体的内容事例,支持幼儿的教育策略和具体的落实途径,以此对教师的工作提出明确的要求和安全指导要点,总结了家长、保健医、幼儿园领导等多层次介入、指导重点。

7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效

7.1课题研究取得的主要结论

通过本研究我们发现,幼儿园、家庭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都有独特的教育价值,都可以成为教育资源的一部分。健康生活能力培养只有回归生活,基于生活,才更符合幼儿发展需要。

通过“回归生活家园携手培养幼儿健康生活能力的实践研究”课题的深入开展,家长教育观念随之更新,家长更加重视幼儿的健康教育,了解了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个体发展特点和需要,知道了在幼儿园健康的生活、卫生、学习情况和基本要求。增进了教师和家长之间的信任和情感,积累了宝贵经验,初步构建了我园的家园携手共育课程。614304DE-6094-4355-AE27-CC9F428BDFB9

7.2研究探索的创新点

通过研究探索出通过“抓住三个重要阶段”,家园携手培养幼儿健康生活能力的有效方法:

(1)入园适应阶段,家园同步培养自理能力,积累必备的生活自理经验。家园携手的具体策略为:第一,在小班新生入园前,帮助家长了解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同时主动了解家长最关注的的问题、准确知晓家长对于幼儿健康生活能力方面的“迫切”需求。第二,通过专业引领和示范,针对家长的迫切需求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帮助,激发家长的积极配合,共同为培养幼儿健康生活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2)升班适应阶段,家园一致培养自立能力,形成独立做事儿的好习惯。家园共育对策为:

第一,让家长带动家长积极转变“育儿观”。发挥家长育儿经验分享作用,出于“同身份、同角色”更容易产生更多的情感共鸣,以及教育方法产生认同感。另外,发挥家长之间经验的“传、帮、带”,进一步促进经验匮乏的家长在促进幼儿自立发展方面积累丰富的教育方法。

第二,家长在育儿的过程中教师要有追踪、抓落实。在面对幼儿健康生活能力发展方面,教师层级管理,有针对性的给不同家长讲道理、提要求、给指引,使家长在“指引”的帮助下,能够有节奏、有重点、有目标的在家庭中促进幼儿独立做事好习惯的形成和自自立能力的发展。

(3)幼小衔接阶段,家园携手培养自主能力,逐渐树立责任意识。家园共育对策为:

第一,通过家长沙龙等活动,扭转家长幼小衔接中的关注点,减少幼儿对小学的抵触情绪,激发幼儿上小学的愿望,促进幼儿自主意识的形成。

第二,家长座谈帮助家长更科学、深入理的解幼小衔接重点,唤起家长对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配合的积极性。

7.3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效

(1)幼儿的发展

家园携手培养幼儿健康生活能力的实践研究,充分挖掘一日生活各环节的教育价值,以及生活中培养幼儿健康生活能力的形式与契机,提高幼儿的健康水平,改善幼儿的健康态度,从各年龄班幼儿初末和末測的健康生活能力对比中我们发现,通过回归幼儿生活家园携手最终使幼儿形成了健康的生活习惯,提高了幼儿的生活能力。

(2)教师的发展

第一,研究进一步促进了教师教育观念向行为的转化。

通过研究,教师的教育观有了很大的转变。在研究活动中,教师们能够挖掘一日生活中的教育价值开展研究,尊重幼儿把各种做事的机会还给幼儿,接纳不同幼儿的不同表现,回归幼儿生活为其创设更加宽松的健康教育环境,让幼儿在自主做事,大胆尝试中获得发展。

第二,教师的研究能力及各项能力都有了显著提高。

课题研究使教师快速成长,在研究中掌握了科研方法,增强了科研意识,同时提高了观察能力,反思分析能力,合作研究能力。

第三,提升了教师与家长沟通能力。

课题研究使教师能够换位思考,理解家长需求,针对不同家庭、不同幼儿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提供不同的策略支持,家园共育促进幼儿健康生活能力明显提升。

(3)家长的变化

家长们能够转变教育观念,逐渐放开幼儿的手脚,给幼儿自主做事的机会,鼓励幼儿独立做事,在做事的过程中陪伴幼儿、支持幼儿,使幼儿在不断的尝试中取得成功,并养成健康的生活能力。

参考文献: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教育部  2012年9月

《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  教育部  2002年5月

《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王雯波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08

《如何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J]李海芳教育教学论坛2010,(19)

《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于佩琴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3年第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通过时间2021年10月23日

作者简介:丛辉,女,满族,幼儿园高级教师,北京市骨干教师,北京市怀柔区第一幼儿园保教主任。

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一般课题,“回归生活家园携手培养幼儿健康生活能力的研究”课题编号:CDEB18363。614304DE-6094-4355-AE27-CC9F428BDFB9

猜你喜欢
健康生活回归生活
在生物课堂中应用“事件策略”,提升学生“健康生活”素养
基于儿童健康生活需要的体育与健康知识教学探析
“舌尖上的教育”是如何成为国策的
“舌尖上的教育”是如何成为国策的
谈尊重教育理念下的英语课堂教学
让小学音乐教育融入自然回归生活
让幼儿教育回归自然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疾病的防治与探索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