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视角下的幼儿园场景再构的路径与行动

2022-06-11 13:27陈静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2年8期
关键词:儿童视角

陈静

摘要:幼儿园是儿童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园所空间建设关乎幼儿学习生活的各个环节。依托“儿童发展优先”,教育场景建设,应随着儿童成长的指向建设、完善和变化。探索新的场景区域结构,建构适宜的场景情境,再塑课程相关联的空间区域,满足儿童学习和发展的需求,从而形成“自然而然生长”的教育场景大格局。

关键词:儿童视角;场景再构;路径

儿童视角,着眼于创造适合每一个幼儿健康、快乐成长的环境和机会,聚力幼儿的整体发展、主动发展、差异发展,为其成为终身学习者奠定早期基础,是学前教育发展的行动选择。幼儿园是儿童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园所空间建设关乎幼儿一日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探索新的场域结构,建构适宜的场域场景,再塑课程相关联的空间场景,体现新时代儿童观,满足儿童个性化学习发展的需求,提供幼儿学习和生活的连接,这样的空间建设,应随着儿童成长的指向变化、完善和重构。

一、破活动场域,重构适宜儿童活动的空间新格局

幼儿园是儿童和教师共同生活的地方,空间共享是最基本的属性。当我们转向儿童视角,新的空间围绕儿童的活动需要展开设计,这样的场景适宜儿童的身心特点和行为习惯,遵循“儿童发展优先”理念,注重对其活动开展的鼓动和影响。

1.以儿童参与的方式,建立公共环境的归属感

公共环境是培养儿童责任心、有担当等公共生活品质的重要空间。我们鼓励幼儿对园所的方位、结构等进行讨论,支持他们将自己的所见、所思、所想表达出来,绘制成他们眼中的“幼儿园地图”,让孩子自然而然地与空间、场景发生关联。我们邀请孩子参与室内公共环境的创设,讨论制定楼梯、功能室、种植园、树屋、工具屋等活动场所的安全标识,以“主人翁”姿态养成良好的公共生活品质、责任意识。

2.以室廊联通的方式,实现无障碍的互动与交往

我们秉承“把最大的空间留给孩子”的环境创设理念,进行“连通”行动。第一,呈现“班班相连”的空间样态,给予幼儿开放的、充分的、互通的活动空间,支持孩子跨越年龄和班级的束缚,在生活、游戏等环节自由自主地互动交往。第二,同时打破原有“小间式”的功能室空间与固定功能的局限,充分利用走廊,成为功能室延伸,打造了三廊,呈现“室廊相通”的空间布局,支持不同年段孩子的自由选择、自主探索,突破发展领域之间的区隔,满足全面发展及个性化学习需求。

3.以由内延外的方式,让活动空间价值最大化

儿童视角下,我们把幼儿的学习场景由教学楼内迁移到户外的各个角落,包括幼儿园所在的小区,重构了使幼儿的学习无处不在的教育场景。如基于种植场地不足的需求,和小区达成共享原则,形成了富有田间气息的农家乐场景,这里是孩子获取经验的实习场;基于幼儿园户外场地的有限,从园内走向小区,挖掘“童趣野行社”真实自然的场景,这里是许多项目课程生成的来源,充满趣味性、神秘感。活动空间的延展,不仅提供丰富的教育互动要素,更为儿童主动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体现了环境创设对于教育的最大化作用。

二、破场景表征,彰显富有儿童气质的空间新物语

打造富有儿童气质的空间新物语就是创新探索园所环境的重要方式,我们把环境物化形象进行再构造,利用外在的符合表达,诱发儿童互动摆弄,凸显符号的表征特质引发儿童的关注和探索。

1.亲身体验户外实景,设计个性化区域标识

身临其境地体验户外的自然场景,转化场域与空间,让幼儿在场景中自然、自主中探索学习,用富有童趣的表征实现幼儿与空间的互动,能够有效帮助幼儿园积累有益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实现场景空间的教育价值。走进虫虫的家,除了鸟语鸟语丛林的生态环境,映入眼帘的就是孩子们手绘的、看得懂的符号表征的挂牌,走进它,孩子们不仅可以触摸的到,更能轻松地了解当下的游戏活动场。

2.亲历主题活动审议,凸显班本化环境氛围

为了让孩子与环境产生积极有效地互动,凸显班本化的环境氛围,我们将孩子纳人课程审议。在主题活动审议前,结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园所资源和现实需要进行双向交流与多维体验。例如在进行中班升大班的主题活动前,孩子们到新班级里开展参访体验的谈话活动,畅聊上下楼梯的不同路径,自然推进了公约的制定、班级地图的生成,实现了环境的从无到有;在主题活动审议中,抓住孩子的兴趣点以团讨清单记录、项目小组活动等形式生成活动内容。如幼儿以手绘的方式记录探讨的话题和种植主题网络图,从而了解孩子们想知道什么、现有种植经验、期待获得的种植新知,并将自己的学习历程呈现到班级的环境中去;而在主题活动审议后,根据主题中的探索、环境中的呈现、习表得的经验以团讨、图文记录、视频等多种方儿式和孩子们一起收集、整理、回顾、反思,并举一反三、迁移经验为接下来新主题、新游戏开展提供参考,让主题活动深度发生。

三、破学习路径,拓展支持儿童兴趣的空间新主题

我们尝试建设主题博物馆,主题博物馆可能是一间教室,可能是一个活动区域,也可能是园所之外的一个活动基地。这样的空间建设,随着儿童的兴趣构建出特定的主题面貌,支持观察、探索、创新。

1.实时性主题活动的空间应需调整

主题活动是问题导向而不是知识导向,而幼儿又是在体验操作中获得新经验的,所以根据幼儿当下的需要和主题时时性的变化,为儿童提供弹性的学习空间。我们打造主题博物馆,打破班级空间,班级共享主题,在跨空间场景学习中,幼儿知识的厚度以及延展性更加广泛,一个班级的主题就会变成N个主题,这样的场景主题空间分享能让幼儿感受到更多的存在感和掌控感。

2.时节性主题活动的空间随景预设

作为一年四季的自然环境的时节资源,“春种夏长秋收冬藏”也自然运生了时节主题活动,时节活动也是需要幼儿通过特定的环境建立起学习的,在“春种”一一将灌木丛、空地变成适宜的种植园地,根据季节及幼儿的讨论,种植区变成花园、果园、菜园;“夏长”—夏至时节,户外的小凉棚变成户外厨房,采摘后的黄瓜、西瓜、番茄可以在這洗切摆盘成为夏日美食;“秋收”后的科探室变成了“种子博物馆”将种子收藏在这里,在回忆中期待下次的新生;“冬藏”—小厨房变成储藏风味的地方,萝卜干、柿饼让冬天更有味道。时节性主题活动让新空间唤醒幼儿与当下得时节学习的联接,让环境空间的气氛成为蕴藏丰富经验的信息,诱导幼儿主动投入活动。

幼儿园的场景,不仅是创造营造满足幼儿活动学习游戏的物理空间,同时,场景空间对于幼儿的心理更是一种精神环境的影响和暗示。在空间建设中,我们让儿童立位中央,幼儿园的整体空间重构让客观空间和主观空间的自然交融和连接,将整体空间营造的资源和氛围赋予丰富的教育元素,让教育达到更优效果。我们的“重构”让幼儿园的空间设计与环境创设呈现出园本特色,“空间”因儿童设计为儿童服务,形成了“建筑、环境、文化”的人本化交汇新格局。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1.

[2]何欣怡.儿童友好视角下的幼儿园户外活动空间评价体系及设计策略研究[D].杭州:浙江农林大学.2021.

猜你喜欢
儿童视角
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
教育要有“儿童视角”
多通道开展儿童戏剧创作活动探究
尊重儿童视角 生成个性阅读
“基于儿童”的幼儿园环境创设
别样的童年,一样的童真
孩子像石头一样孩子像石头一样
以儿童的视角进行小学思想品德教育
从儿童出发,构建生态化语文课堂
探析帕特里克?莫迪亚诺《缓刑》的儿童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