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职业院校预防和应对校园暴力的方法

2022-06-11 18:47王颖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2年8期
关键词:校园暴力职业院校辅导员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职业院校校园暴力的背景和成因,结合辅导员工作的作用和意义,提出了预防和应对校园暴力事件的方法,对于妥善处理此类事件有着积极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校园暴力;辅导员;职业院校

一、校园暴力存在的背景

1.校园暴力的概念

校园暴力是指在校内外发生的,可能造成受害者身体、心理、性等方面伤害的一种攻击性行为,它的常见表现形式包括身体暴力、情感或心理暴力、性暴力和欺凌[1]。

我国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包含了对“校园暴力”内容的界定,实施校园暴力者将会受到法律的惩治。校园暴力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各国的相关教育机构和组织均对该问题有较深入的调查和研究,很多社会力量也都在积极推进通过各种方式进行预防。

2.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

职业学校的校园暴力近几年来呈现上升趋势,施暴形式也越来越隐蔽,很多现象都触目惊心,极大伤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危害性非常大。

职业院校的学生基础普遍较差,在初中分流时选择了职业教育作为未来的就业保障。这些学生学习目标没有建立起来,往往学习状态一直处于迷茫和困惑的状态,缺乏学习方面的自信心。

3.辅导员的重要作用

辅导员的工作贯穿学生学习、生活的全过程,因此具有不可替代性。首先,辅导员在暴力事件发生前做好预防和引导作用。在暴力事件发生过程中,要发挥主导的稳定作用。辅导员应参与制定有效的应对策略,并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引导学生理性思考,形成对暴力事件的应对合力,减少暴力事件对相关学生的心理冲击和伤害。在暴力事件发生后,要积极协调,调动学校的对应资源,进行各方的安抚和追责。积极联系心理辅导和咨询,把暴力事件影响力降到最低。

辅导员在预防和应对校园暴力事件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仅关乎学生的成长,也关系着校园的整体稳定发展,对于正常的教育教学都有着重要意义。

二、校园暴力的成因分析

1.社会发展的趋势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娱乐方式多元化、社交方式多样化,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越来越差,很容易就被各种娱乐载体所吸引。尤其是那些充斥暴力的电子游戏或网络信息,由此产生不切实际的想法和幻觉,自我意识逐渐变得模模糊糊和价值摇摆,追求虚化的快感和成就感,沉迷网络无法自拔。虽然生活在集体中,反而却变得更加孤单,情感联结也越来越脆弱。

2.家庭因素的影响

在很多有着暴力倾向的学生中,家庭因素影响占绝大部分。一方面不恰当的家庭教育方式,在性格和人格的形成过程中起了负面作用。父母忽略孩子的情感和情绪,在处理孩子的问题时往往粗暴和专制,没有合理引导孩子建立安全和积极的情感联系。另一方面,家长又没有适时提供化解矛盾和冲突的有效办法,在发生冲突时,总是回复以暴制暴的答案,从而使孩子心理很难得到健康发展,与他人的合作意识越来越差。

3.学校环境的管理

学校作为实施教育的主体,很多极端案例都发生在校园内,非常值得研究和探讨。一方面学校教育过于整齐划一,缺乏对人个体的尊重。学生在校园感到约束和限制,无法释放天性和情绪,在不断的压抑中产生暴力的倾向。另一方面,很多学校的管理缺乏对校园暴力的对应机制,一般都是在暴力事件发生后才进行处理,大多数的处理都是按照校规校纪进行,以惩罚和教育施暴学生,安抚被暴力对待的学生为终极解决方式。极少有学校设立专职人员对校园暴力涉及的相关学生进行背景调查和暴力原因深层次的分析。

4.个人成长的因素

学生本人在成长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情感障碍和认知偏差,在逐渐社会化的过程中,身心发展均面临重大挑战,导致个人出现各类情感、情绪问题和困扰。校园暴力涉及的学生往往有着孤僻、怯懦或蛮横、固执等性格特质。

有研究调查显示,实施暴力的学生往往受其自身的挫败感、羞辱感和愤怒情绪的影响,具有较强的攻击性和反社会性。而被施暴的学生很容易在生活学习中产生焦虑、抑郁、低自尊、孤独感、自杀信念等内化问题。无论是哪类学生,如果无法控制好校园暴力的发生,都会破坏校园的和谐与稳定,并造成极大破坏和恶劣影响[2]。

三、预防和应对校园暴力的方法

1.推进学生的全面教育

全面教育包括人际关系教育、生活技能教育、价值观教育、社会规范教育、性别与权利教育、性倾向多元教育、道德情绪教育等。全面教育为学生后续建立健康稳定的人格奠定了早期的认知基础,有助于树立平等、尊重、包容、多元的价值观,从而使学生尊重、接纳各类人与事,减少了欺凌行为发生的可能性。全面教育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生活认知,树立积极的态度和价值观,可以有效减少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3]。

2.建立学校全过程防控机制

学校应当建立校园暴力全过程防控机制,对教职工和学生开展校园暴力方面的教育和培训,让校园暴力变得更易辨识,不断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对于未发生的事件,通过现代网络技术手段动态有效地监测,定期开展预防校园暴力的活动;对于有苗头的行为或迹象要及早预防和干预;对于已发生的事件,要立即制止,及时认定和处理,并提供专业心理辅导和咨询的条件。对于暴力现象展开长期研究,找到深层的原因并进行分析。

3.鼓勵辅导员老师全过程参与

辅导员老师作为密切与学生接触的联系人,要鼓励其全过程参与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正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平时工作中,积极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在具体问题上给出有针对性的处理意见,从而及早预防校园暴力的发生。对于学生日常发生的矛盾要做到情理兼顾、公正客观地处理。

职业学校学生对于学习上的不自信会间接影响他们人格自尊,因此,对于辅导员老师来说,正从让学生感受到被尊重、被理解是非常重要的。

4.制定家校联动良性循环机制

家长有责任和义务帮助学生理解校园暴力的含义和危害,与学校共同教育学生如何正确面对校园暴力。对于已发生的暴力事件要第一时间联系事件相关的家庭,及时和家长进行沟通,帮助学生走出暴力事件留下的阴影,形成家校互动的良性循环机制,有效应对校园暴力的发生。

四、结语

每个人的成长都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防范校园暴力是青少年时期需要社会、学校和家长共同努力参与的系统工程。职业院校的学生有着极强烈和鲜明的个性特点,对于他们来说,成长过程与校园环境交织在一起,密不可分,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努力为他们营造安全、健康的校园生活环境。

辅导员老师在应对校园暴力过程中,要考虑工作的情感性和复杂性,把握好方法,及时给予温度和情感,既不能鼓励学生以暴制暴,也不能隐忍姑息。对于施暴的学生要有一定力度的处罚警示,甚至司法介入进行惩治。在预防机制上要让学生感受到理性和正能量,从而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教育这条路上,没有一一对应的解决方法,带着情感去化解和处理教育中的问题会是一个有效的方式。

参考文献: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校园暴力与欺凌:全球现状报告[M].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7:9-48.

[2]刘艳丽,陆桂芝.校园欺凌行为中受欺凌者的心理适应与问题行为及干预策略[J].教育科学研究,2017(05):62-68+97.

[3]刘敬云,刘文利.全面性教育中的生活技能教育及其测评[J].江苏教育,2019(40):43-44.

作者简介:王颖,1983.2,女,汉,北京,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机械工程、教育,工作单位:北京交通运输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校园暴力职业院校辅导员
提高少先队员“四史教育”有效性 辅导员可以怎么做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探究
新时期职业院校档案管理的思考
青少年恶劣事件频发引发对刑事责任年龄的思考
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 从源头上遏制校园暴力
浅析大众传播中的“媒介暴力”现象
新形势下预防校园暴力的策略研究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