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和德育相结合的教学思考

2022-06-11 14:08王明惠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2年17期
关键词:德育教学语文教学小学语文

王明惠

摘要:时代和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教育改革,教育改革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新要求。为了能够跟上时代的发展,学校开始非常重视学生的道德教育。除了语文书本知识的教学外,教师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落实素质教育新教学理念的重要教学举措,这是因为德育可以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是为了顺应社会发展的人才的新需求背景。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尊重学生个性化差异,不断进行教学方式创新,开展培养学生素质和道德的教学活动,保证学生可以接受全面的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教学;德育教学

前言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求学生要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语文学科作为小学教育的基础学科,其教学内容与德育教学密切相关。可以这样说,小学语文教学对道德教育的渗透,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关键。我国的教育历来强调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通过对学生开展德育教学,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三观和思想道德,而语文学科作为小学教育的基础学科,势必要承担小学德育教学的重要责任。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有针对性地渗透德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充分利用学习资源,使学生在学习中深受感染,从而促进小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一、分析传统教育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现状

1.1教育的模式呆板

目前,许多小学语文教师在不同的层次对学生进行课堂德育渗透,教学形式和深度差异很大。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有些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渗透德育时,重形式轻内容,缺少对课文内容的必要铺垫和衔接,课堂的生成还显得较为生硬,使德育流于表面,缺乏内涵,教学整体效果不理想,也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2不重视德育教学

部分老师将其德育作为课后的教学环节,主要采用教师总结或学生总结的形式。在“应试教育”影响下,还有一部分老师根本不注重德育教学。由此可以看出,德育教学实效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伴随着新课改步伐的深入,传统的德育教学模式已经无法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在传统教育模式下,教师和家长都更关注学生成绩的提升,忽视了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学,这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1.3对学生的评价不合理

德育工作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素养,不能通过传统的考试来衡量和验证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学校管理人员必须充分考虑德育教育的实际情况,建立科学、合理的学生德育评价机制,对学生的德育效果进行考核评价。但是,在以往的德育评价过程中,很多学校并没有保证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进行评价,也没有相应的评价机制,这就导致了小学语文德育教学的成效不高。

二、如何有效开展小学语文德育教学?

2.1教师的领导精神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小学语文德育的渗透阶段,语文教师不仅要扮演知识的传播者的角色,还要与学生交流思想,帮助他们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小学生年龄较小,是长见识的关键时期,思想情绪波动大,是培养正确三观的黄金时期。小学语文教学和德育息息相关,语文教师需要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精心设计,让学生有意识地在和谐、愉悦的环境中接受德育的培养。

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注重言传身教,时刻呵护着每一位学生。教学要耐心、细致,对所有学生要一视同仁,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健康发展。小学语文教师只有自己具备高尚的品德,才能更好地落实德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和三观。教师平时要严谨地看待自己的素质习惯,注意自己的行为要符合教师的身份,以此塑造高尚的灵魂,提高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通过一言一行感染学生,上课时,注重着装得体,说话讲文明、优雅,举止稳重、大方,始终做好学生的榜样。

2.2营造德育教学情境

接下来以寓言《守株待兔》为例来进行讲述。

可以利用多媒体来创造教学情境,通过图像、音乐和视频创建与教材相关的情境,直观地展现文章内容,例如,在《守株待兔》一课中,利用多媒体播放《守株待兔》的动画视频片段,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然后利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讲述文章内容,让学生能借助注释,结合插图和课件来疏通文意,从中懂得不要心存侥幸,不要不劳而获,要靠自己的劳动去创造美好的生活。在上述教学课例中教师巧妙借助多媒体构建课堂情境,推动了小学语文课堂德育教学。

还可以使用教学活动创造教育情境。只有当学生作为参与主体时,才会对客体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能更好推动德育的实施。因此,在实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时,可以适当地通过“游戏”“表演”等活动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例如,在教学《守株待兔》时,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发挥想象,进行课文内容的剧情表演,在表演中,学生通过不断揣摩、反复改进,真切地体会到了文章要表达的德育精神——我们不能不劳而获,要用自己劳动的汗水去换取回报,以此实现德育教学的目的。

2.3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采取课前预读和课后拓展阅读的方式。课前要落实“初步阅读”,即了解背景、作者生平和文章大意;课后拓展阅读,即读本文作者的其他作品或与本文作品内容相关的其他作品,例如巴金先生《鸟的天堂》,小学語文教师可以根据基础课程要求在课堂上进行阅读教学,包括对文本作者、创作背景、文本内容和中心思想的说明,以及对文本结构和体裁等写作技巧的详细分析和解释。完成这些课内阅读教学之后,再着重对这篇课文的作者巴金进行延伸介绍,吸引学生的好奇心和注意力,使学生产生深入了解巴金的欲望,然后教师可以给学生拓展巴金的其他文章,然后给学生设置几个阅读问题,比如“从这些文章的阅读中你对巴金又多了哪些认识?巴金的文章有哪些写作特点?”,让学生带着问题结合教材来完成阅读,并在阅读后能够侃侃而谈自己的想法。于是,学习这篇文章可以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在大自然的美景中逐渐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

小学语文课堂的独特魅力,还源于对深情厚谊的感知。例如,在《我爱故乡的杨梅》的学习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个话题,引发学生思考——“在你心中,家乡是怎样的?”这类问题和学生生活紧密相关,能够打破课堂的沉寂,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踊跃举手,畅所欲言,在这种动情的氛围中,学生最终懂得了家乡的归属感和意义。

三、结语

总而言之,对小学生来说,在小学语文教学引入德育课程,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也对提升学生的思想水平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要自觉担负起实施道德教育的重要责任,积极采取多种教学策略,将德育融入实践教学过程,自然地将学生带入德育的情感氛围中,让学生可以充分感受到语文课的精神养分,为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黄允娟.立德树人,浸润无声--小学语文德育渗透研究.小学阅读指南:教研版,2021(6):14-15.

[2]肖瑞仪.春风化雨润童心——浅谈小学语文德育渗透的点滴体会.文学少年,2021(7):0194-0195.

[3]赖智深.浅析小学语文德育教育的新想法.学周刊,2021(25):191-192.

猜你喜欢
德育教学语文教学小学语文
论在德育教学中渗透职业意识与促进学生职业发展
浅谈如何构建中职德育课多元评价体系
浅谈初中班主任工作中的德育教学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