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体态律之美,现实感教学之态

2022-06-11 14:08杨丝丝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2年17期
关键词:体态律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

杨丝丝

摘要:体态律动教学法在国内培训或学生教师运用时,一般是进行了适合小学现状的改变,或者说运用了教师能够运用的部分,导致教师们对体态律动教学法整个体系的了解并不深。本文立足于小学音乐教学角度,分析了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应用策略,希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体态律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

引言:在活动中教师要进行丰富的节奏变化的音乐旋律弹奏,这就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音乐素养。目前大多数学生教师的音乐素养难以达到即兴表达的水平,创造性不强也是教师实践体态律动教学法的羁绊之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课堂教学越发重要,因此,对于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应用策略研究有着鲜明现实意义。

一、体态律动教学法在学生音乐活动中的运用现状

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法有一部分内容是即兴的活动,不仅需要学生要跟随音乐即兴表达做动作,也要求教师能够即兴表达。我校是一所以音乐教育为特色的园所。在校本研训活动中,我们会定期邀请周边高校相关专业的资深教师或专家来校,针对音乐的选择以及体态律动教学法的运用,对教师们进行专业指导。在专家引领以及音乐教研组教师的集思广益下,一节成熟的运用体态律动教学法开展的音乐活动至少要经过3~4次的修改、提炼,最终的成果会以录像、电子教案以及反思撰写的形式编入小学电子资源库,形成一套自有的教学模式。经过反复实践与探索,我校教师不仅加强了自身专业化学习,还能关注并思考各年龄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开展音乐活动,以开放、发展的眼光聚焦学生,共同进行音乐律动。

二、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应用策略

(一)以体态律动作为课堂导入,激活音乐课堂氛围

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课堂导入就好比“磨刀”,一堂课的教学任务就好比“砍柴”,只有抓好了课堂的开头,磨好了刀,才能更好地完成课堂教学目标,砍好柴。对于一节课而言,虽然2~5分钟的导入环节相较整个课堂教学过程时间较短、分量较轻,但是其作为一堂课的开始,为一堂音乐课奠定了情感基调。在小学音乐课堂上,教师要调动学生的注意力,要将学生“沉睡”的音乐和舞蹈细胞唤醒,这就需要借助体态律动游戏来进行导入。比如,在《我的家在日喀则》的教学之前,基于学生对藏族这个少数民族的音乐了解欠缺的实际情况,教师从互联网上挑选一段藏族舞蹈视频,让学生学习藏族舞蹈“颤”这一主要动律,将踢踏舞中的“碎颤”(由膝盖的碎颤使踝关节灵活地带动脚掌,跟随音乐节拍击打地面),弦子舞中的“软颤”(膝盖颤动时柔韧性较强,上下运动刚劲有力),卓舞中的“硬颤”(膝盖同时颤动,上身随膝盖的屈伸而上下起伏,既有连续又有停顿)这三种“颤”的律动教授给学生,再将三者不停地转换,要求学生根据教师发出的指令来变换“颤”的体态律动动作。这对学生而言有不小的难度,但也充满了律动的乐趣,激活了学生的运动细胞。学生分为三组,在游戏比赛中决出最终的胜利者。教师将藏族体态律动游戏作为藏族歌曲课前的暖场活动,学生玩得十分尽兴,对藏舞中的一个重要动律——“颤”有了深刻的认识,寓教于乐。

(二)以体态律动进行节奏练习,提高学生的节奏感知力

节奏是音乐学习的重难点,是培养学生乐感和教授学生乐理的基础和前提。通过理论讲授的方式来讲2/4、3/4、3/8等节拍的知识,学生无法理解,而通过动起身体来体会、感受和表现节拍,不仅能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不同的节奏类型,而且趣味十足。

比如,在“四二拍子”的学习中,学生首次接触了“四二拍子”这个概念。为了将四二拍“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有两拍;强弱规律是一拍强,一拍弱”的特点更直观、形象地教授给学生,使之掌握该节拍类型,教师可以借助体态律动来打节拍。教师先将学生分成两队:一队站在左边来打《解放军进行曲》的节拍,另一队站在右边打学习过的《黄河大合唱》的节拍。此过程要求学生在打拍子时身体向前倾(折臂前伸的舞蹈动作);弱拍时做收身后仰的动作,循环往复。然后,教师播放两首歌曲,两队学生同时做体态律动的动作,学生惊喜地发现,虽然两首歌歌词和内容完全不同,但是节拍却是一致的——都是一拍强、一拍弱,以强弱强弱强弱强弱的节拍进行,所以站在两边的学生的动作是一致的。教师由此进行“四二拍子”的教学总结:“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个小节有两拍,它的强弱规律是一强一弱,你还能举出哪些是四二节拍的歌曲?”有学生回答:“《小乌鸦爱妈妈》是四二拍子。”又有学生回答:“《‘六一’的歌》也是四二拍子。”……学生陆陆续续说出好多首四二拍子的歌来,这就表明他们对四二拍子这个节奏类型有了比较好的感性认识。

除了常规的节拍练习外,教师还可以运用体态律动创编有节奏的旋律来让学生感受节奏。调动手臂、手掌、身躯、胯部、脚跟等身体部位,来做出有节奏的动作,辅以有节奏、有规律的拍打,如2/4XX X|XXX|XXXX|XX X| ,XX X|XX X|XXXX |XX X|,又如2/4XXXX X|XXXX X| XXXXXXXX|  XXXX X||等。教師指导学生用拍手、跺脚来发出有节奏的声音,又以面部表情和其他肢体动作来融入情感。这样,学生在一两次练习之后就能记住击打的节奏。

(三)以体态律动辅助歌唱教学,强化音乐情感体验

小学音乐以歌唱教学为主,歌唱教学又以体验音乐美感、陶冶音乐性情为目的,重在让学生有感情地歌唱,唱出歌曲的情感。体态律动可强化学生的音乐体验,体态律动表现出学生对音乐的听觉感受,同时又是学生音乐情绪抒发的载体,以体态律动为载体开展小学歌唱教学,能有效地加强学生的音乐情感体验,让其更好地唱出歌曲的情感。

以《我和我的祖国》的歌唱教学为例,歌唱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通过歌曲来体会中华儿女浓浓的爱国情思。在歌唱教学中,教师带领学生来到空旷的校园、操场等地,以自由的体态来放声歌唱,根据歌词内容、情节来自由地设计体态律动的动作,或让身体随旋律左右摆动,或在唱的过程中融入注视、仰望、旋转、跳跃、拥抱等动作,来表现生长在幸福蓝天下的少年学生对祖国母亲的深深眷恋之情。教师采用“舞动律动+快闪”形式,让三五成群的学生各自用饱含情感的体态律动来表达歌唱的情感,这就引发了学生歌唱的情感共振。师生在歌唱中情感激荡,感染了其他学生参与到合唱中。

结论:总之,体态律动是一种将音乐节奏与身体律动有机融合的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音乐触觉、听觉、视觉能力,也可以使学生的情感通过音乐律动发生共鸣。此外,体态律动也能优化音乐教学形式,使音乐教学内容得到丰富,使音乐课堂氛围得到活跃,使相对单调乏味的音乐乐理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在提高学生音乐实践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理论能力和音乐节奏感,使学生的音乐知识学习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任那那.探讨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2020(43):103.

[2]万玲.音乐教学法课程模式与创新研究——评《音乐教学法教程》[J].新闻爱好者,2020(09):101-102.DOI:10.16017/j.cnki.xwahz.2020.09.030.

[3]陈小雪.用体态律动打造小学音乐互动课堂[J].北方音乐,2020(17):183-184.

猜你喜欢
体态律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少儿器乐教学法创新研究
利用体态律动,提高小学低年级阶段欣赏能力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开启学生智慧,构建快乐课堂
如何走出小学音乐教学的困境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