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有效策略分析

2022-06-11 14:08王海芳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2年17期
关键词:培养途径小学音乐核心素养

王海芳

摘要:随着人们对教育质量要求的提高,素质教育逐渐引起大众的重视。在过去,小学文艺类课程通常不是主要课程,现在也得到了更多的重视。小学音乐等课程的开设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和审美能力,让学生在枯燥的学习之余能够得到艺术熏陶,缓解学习带来的压力,确保学生能够多元化发展。然而,过去小学音乐课程的教学内容非常乏味,教师主要是照本宣科地进行教学,并不能挖掘出学生的艺术潜能,这样的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合如今的教学模式了,音乐教师要适时加以变革。

关键词:小学音乐;核心素养;培养途径

结合我国小学音乐的教学模式,核心素养的相关概念得到了充分的融合,这一举动具有非常有效的实践意义。一方面,整合核心素养概念可以大大提高音乐教学的有效性。核心素养的引入,能够使音乐教学方法更加标准,大大提高了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创新创作能力、团队合作等,同时也更适合我国当下的素质教育相关内容。

一、现阶段小学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

想要充分发挥音乐教材的教学价值,教师需深度分析现有的教学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首先,教学理念缺乏创新,部分教师尚未理解以生为本的真正目的,沿用自身的教学经验讲解音乐的元素符号、演唱技巧,使学生被动参与课堂学习过程,难以感受到音乐的灵动和优美,影响自身审美素养的完善。其次,教师的教学方法千篇一律。音乐涵盖了人文、历史、文化等优秀的资源知识,而单一的演唱、欣赏方式使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表面,难以进行深层次的探究和感知。核心素养的培养对审美情趣和情感体验具有高标准的需求,长期处于相同学习模式下的学生无法感到音乐的多元化和趣味性,自然阻碍了创新素养的提升。再者,教师的教学范围过于局限。音乐在学生日常的生活中随处可见,用途广泛,如果仅在课堂上帮助学生学习音乐知识,将会使其缺乏音乐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限制自身想象能力的發展,难以将音乐与实际生活构建起直观的联系,由此形成的音乐学习习惯和技巧都与核心素养的要求存在偏差,影响教学发展。

二、小学音乐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一)由曲入境,在预习中体会民族风情

在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导地位并不明显。教师常常沿用自身的教学经验讲解音乐演唱技巧、分析作品背景,这样的方式并没有完全遵循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对音乐的知识理解较为生疏,与教师之间也具有一定的沟通距离,影响其自主性、创新性等品质的培养。为了使学生尽快融入学习的氛围中,教师首先应该转变教学思想,促使学生的潜能得以充分发展。比如,进行《草原小姐妹》的歌曲学习时,除了带领学生学习演唱本首曲目之外,教师还应该拓宽教学范围,设计个性化的课前预习环节,针对歌曲中涉及的“民族”元素,加强核心素养的渗透,使其在预习中体会民族风情,树立起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比如,以“请你提前搜索并倾听歌曲《草原赞歌》,说说歌曲中涉及哪些事物?整体曲目的风格是怎样的?”为预习任务,引导学生提前听取录音范唱,扩大音乐的影响范围,使其感受到蒙古族民歌的旋律变化和常见元素,如草原、牛羊、蓝天等,从而一起随着伴奏用“Lu”完成歌曲的哼唱,体会其中浓烈的民族风情,以此展开进一步的学习,欣赏《草原小姐妹》,由曲入境,在优美的旋律中深化学生的核心素养,品读音乐内涵。

(二)由情入境,在探究中品读合作乐趣

在进行小学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应该意识到合作教学的重要性。每个学生的生活环境、知识储备和音乐能力不同,在学习同一曲目的过程中也会产生不同的理解与感悟。合作教学的实施能有效弥补他们彼此之间的思维发展不足,通过设计合作探究的任务使其感受到音乐知识的多元化,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作品的深层内涵,从而全面提升个人的思考能力和核心素养。除了精准的演唱技巧之外,教师还需将关注重点放在舞蹈学习上,促进学生的身体和思想共同发展,培养其具备良好的平衡能力,掌握更多表演的技巧,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歌曲演唱和舞蹈编排,体验音乐的别样价值。以《大鹿》歌曲为例,《大鹿》中包含的主题元素较为丰富,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歌曲内涵,体会各种小动物的不同形象,教师引导大家完成角色扮演,以小组为单位模仿大鹿、小兔和猎人的动作,根据大鹿、小兔灵动活泼的形象选择轻松愉快的配乐,根据猎人狡猾的形象选择紧张、节奏感较强的音乐,通过这样的环节设计,使学生的动作也随着配乐发生改变,以此形成良好的律动节奏,将《大鹿》这首歌曲的实质内涵展示出来。在这样的动作表演基础上,小组成员之间已经具备一定的默契,感受到了合作的重要性,教师可以设计难度更高的舞蹈创作环节,拓宽学生的动作表演空间,不再将眼光放在单一的动作模范上,而是刻画一个个生动的艺术形象,让小组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将音乐的故事情境完整地展示出来,借助肢体语言表达音乐的深层情感,以此帮助学生在探究中品读合作乐趣,培养其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实现想象水平的不断提升。

总之,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培养学生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核心素养是必然的要求。核心素养包括非常广泛的内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首先需要了解音乐核心素养的内容,并阐明音乐教学的目标。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通过适当的教学手段来培养学生的核心音乐素养。传统音乐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合当今的教育要求,为了学生的多元化发展,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对核心素养的培养必不可少。新颖的教学手段能够给学生留下印象深刻的教学体验,使音乐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发展需求相统一。文章的讨论有望为小学音乐教师的教学活动提供更多参考,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婉盈.新时代背景下小学音乐课堂的创新与改革[C]//广东教育学会2019—2020年度学术成果集.2020.

[2]汪玟燕.对疫情期间线上小学音乐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思考[C]//广东教育学会2019—2020年度学术成果集.2020.

[3]孙懿.德育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渗透研究[C]//2020年“区域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研究”研讨会论文集.2020.

[4]项乐乐.浅谈音乐游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作用分析[C]//2020年“区域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研究”研讨会论文集.2020.

猜你喜欢
培养途径小学音乐核心素养
高等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探讨
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开启学生智慧,构建快乐课堂
如何走出小学音乐教学的困境
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