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的发展研究

2022-06-11 14:08李晓辉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2年17期
关键词:教学大纲高考作文

李晓辉

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不断适应时代的发展,这其中有过挫折,有过迷茫,走过弯路,但逐渐找到了新的方向。写作不仅是语言表达艺术,更是思维表达艺术。因此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培养,从思维方式的角度去发散学生的思考方向、情感表达以及在核心素养下培养正确的价值观。文章简要对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的发展情况进行探讨,并对当今高中写作教学进行思考与展望,以供参考。

关键词:教学大纲;高考作文;高中写作教学

一、探索改革阶段(1949-1958年)

新中国初期政治环境尚不稳定,我国与苏联的联系十分紧密,所以全国各行各业都在向苏联模式看齐。在此背景下,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的《教育学》逐步成为我国教育行业的必读书。他的课堂教学“五环节”(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知-练习巩固-布置作业),成为各科教学的基本模式。语文教学改革也是在这种大背景下进行的,与此同时也实行了汉语和文学的分科教学。长期以来,语文教育关于“文”与“道”的关系争论不断,这也是语文领域最为热点的话题,写作教学更是离不开此方面话题的探讨。而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时代背景和政治环境,探索改革阶段的写作教学主要倾向于“重道轻文”。由于政治环境的影响,为了巩固政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语文教育便赋予了很强的政治教育意义,通过语文学习,教导青年要热爱祖国和人民,树立为祖国奋斗的理想[1]。

二、曲折发展阶段(1958-1978年)

1958年“大跃进”运动,浮夸风盛行,各行各业追求不切实际的高指标,以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各项事业都遭受影响和干扰。这种“左倾”思想对语文教育也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又红又专走向“大跃进”的浮夸风政治旋涡。1962年召开中央工作会议,国家经济再次回到正常的发展轨道。随着社会环境的稳定,高中写作教学也迎来了短暂的发展。“文化大革命”期间社会秩序混乱,导致教育不被尊重,高考被迫停止,高中写作教学也形同虚设,优秀读物被称为“毒草”。“文化大革命”结束,社会发展进入正轨,随着1978年高考招生制度的恢复,高考作文再次迈入健康发展轨道,成为语文试卷分值最高的必考内容,进而发挥着它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检验作用。基于这一阶段浮浮沉沉的坎坷政治环境,高中写作教学也在曲折中艰难发展[2]。

三、健康发展阶段(1978-2000年)

改革开放之后社会环境日趋宽松,各行各业出现蓬勃生机。人们对“文化大革命”期间的语文教学也进行了审视与反思。1983年9月邓小平同志为景山学校的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明确了新一轮教育改革的要求。1985年《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的颁布标志着我国教育改革进入崭新阶段,《决定》指出要抛弃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符的旧教育思想。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要求“教师转变教育思想,革新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克服学校教育中与社会建设发展相脱离的内容,依据现代科学技术对人才的需要制定教学内容”。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一些教育类文件的颁布使高中写作教学得到了松绑,回归文章教学的本质,进入了健康发展的轨道。

四、创新发展阶段(2000年至今)

进入21世纪整个社会环境更加开放,同时也更加注重人文主义。2001年我国颁布了新的课程标准,拉开了21世纪语文教育改革的序幕。随着第八轮新课改的不断推进,语文教育界关于“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讨论逐渐由工具理性恢复到价值理性,注重对于人的培养,“以人为本”的理念开始成为这一阶段最明显的特点。新课改明确了在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抛弃了过去填鸭式的教育模式,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中师生之间以一种对话的形式进行讨论。在这样新型的教育理念指引下,写作教学在保留部分传统教学方式之外,更加注重鼓励学生自由有创意的表达,高中写作教学走向了创新发展之路。

五、对当今高中写作教学的思考

(一)以人为本,关注个体差异

个体差异性是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注意到的问题,每个学生在写作方面的表达方式都不一样,教师应该在日常的练习以及平时对学生性格的了解中,观察每个学生的思考角度,而不是一刀切地认为大部分学生有的问题就是问题,其他的都不去重视。所以,教师要让每个学生都注重自己在写作课堂中的表现,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思考与改进的过程中。

(二)利用信息技术,丰富课堂内容

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在教育方面发挥着无可比拟的作用,因此在写作教学中,教师也应该积极地将信息技术利用起来,不是仅仅简单地展示PPT,而是要为学生营造具象的情境,带领学生一起真正走进写作课堂。

例如,在学习高中语文必修一的“写事要有点波澜”的学习指导时,为了让学生理解何谓恰到好处的波澜,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文学作品,特别是以戏曲歌剧为主的影视化作品,营造出波澜情境,让学生一起感受在叙事中一波三折的魅力。

(三)写作与经典阅读结合,提高传统文化素养

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阶段,可以将写作教学与经典阅读结合在一起,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还可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通常情况下,在写作教学阶段,教师可以引导和鼓励学生阅读经典文章,并引导学生关注现代文化发展现状,以此来不断丰富学生写作素材,并使语文写作更具文化气息,在有效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在写作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匹配的经典作品;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做好写作积累工作,这样既可以加强学生的文化积淀,还能够为日后文化素养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础。同时,教师也能够开展经典文化专题指导和讲座,使学生从中体会和感受文化熏陶,在提高学生文化底蕴的同时,提高学生语文写作水平。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語文写作教学中,教师应该深入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至今我国语文写作教学发展历程,并以此为鉴,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将核心素养与写作教学目标融合,并且与时代同行,不断更新自己的思想理念,鼓励学生表达观点,由此在核心素养视角下提高写作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胡锦.基于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语文写作教学新追求[J].作文,2020(40):47-48.

[2]高亚玲.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语文写作教学分析[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0(09):44.

猜你喜欢
教学大纲高考作文
博物馆
被高考作文概括的年轻人
5年高考作文趋势分析和备考建议
高考作文没有统一标准
分层引导 关联照应 开放选择——近三年全国卷高考作文的“写作提示”分析
高校新设专业课程互动式教学大纲研究
高考作文常见错别字大全
关于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再思考
新加坡初级中学地理教学大纲比较分析
试论高等教育教学大纲在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