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自主游戏的思考与实践》读后感

2022-06-11 14:08卢芳芳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2年17期
关键词:教研案例材料

卢芳芳

扎根研究的本真教育:幼儿教育研究的追求是为了不断走向幼儿教育的本真。

那么现如今我们园本教研存在的问题以及价值,如何去解决这问题呢?首先找出来----到常态工作中找真问题,教师常态:教师总是先想到自己的需要。在这一方面,书上介绍的了两个关于这类问题的话题,话题一是关于围墙的修建,对于这个问题,三个老师的想法都不同,那么,我自己觉得更赞同第三位教师所讲的那个观点,从各个方面去分析思考,它会有不同的解决办法,那么不同的解决办法自然也就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就好像教师的思考方式一样,如果你只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考虑,而不顾幼儿的角度,那么你得出的一定不是幼儿想的那样。所以,我们教师在对待问题事情上,要从多方面角度考虑,这样一定会比单方面考虑更加全面。话题二是关于“建筑工人”帽子的使用的问题,从这个话题所要表达的是对于不同的群体,所需要的专业的特殊要求。针对这一要求,我们教师只有把儿童放进教师的眼中,教师的心中,才能唤醒教师沉睡的“第三只眼”,去解决教育的常态和本色的问题。

二是看过来----在观察中学习细描儿童的专业技能,观察儿童的教研实录:我们看了一个月的孩子!在这一问题中,书中的两个,第一个:开始:装在“套子里”的教师.主观勾勒儿童和第二个:改变:回归自然真实的教师.客观细描儿童,这两个案告诉我们贯彻《纲要》,传播要为教育和教师“移性”。尊重弱小取决于一个人的品格和修为,尊重是理解的基础,理解的基础是换位和移情。

三是调过来----在换位体检中启迪尊重儿童的专业信念,在园本教研换位体验的读片、仪式、感恩奖、读精品、当儿童中如何学习自我构建的过程变得更有效。

最后是跳出来----在常态工作中开展以儿童发展为本的专业实践,从为教师需要而教的传统里跳出来,重新学习和建构为儿童而教的专业思想和行为。

在创造性游戏研究中的第一阶段的认识:

对游戏中儿童的认识:儿童是需要游戏,更需要原生态的游戏。

对游戏的认识:儿童需要三类游戏----角色游戏、表演游戏、结构游戏。

对儿童游戏的指导方法的认识:提供充足的游戏材料,保证足够的游戏时间,保障儿童自主游戏的权利。

在创造性游戏研究中的第二阶段的认识:

对游戏中儿童的认识:了解儿童在游戏中的经历和发展。

对游戏的认识:创造性模拟出一个真实的小社会。

福禄贝尔说游戏是儿童发展的最高阶段,一个能够痛快地,有着自动的决心、坚持的游戏、直到身体疲劳为止的儿童,必然会成为一个完全的人,有决心的人,能够为了增进自己和别人的幸福而自我牺牲的人。

在这本书种有大量的案例再现,如动手区材料融入角色游戏的探究中,“依依不舍的幼儿”的描述孩子在娃娃家中的炒菜过程追隨游戏的儿童中“乱跑的猜测失败、乱扔的意外、逃避收拾玩具、游戏诚信卡的诞生、诚信卡的游击战”等等案例的详细描述。在这些案例中我们得出幼儿的专注力只有3到5分钟,但为什么在角色游戏中又会持续很长时间和如何调整才能既满足幼儿游戏需要又满足幼儿动作发展这一问题的思考。从第二次调整到第三次调整得出要做到真正的动手区融入到角色游戏中需要做到的三点只有同行注意到这三点,动手区和角色游戏才能接近真正、完全融合,才能接近满足幼儿动作发展由满足幼儿游戏需要的实现。

在阅读这本书中了解了针对各区域,如何投放材料,到底应该怎样开展来体现游戏的自主性,发挥它应有的价值呢?在对幼儿游戏自发性行为的解读与支持中,我收获到了许多,如“三个支持策略”。四满足一要求,即满足玩法、想象、情景、材料,要求合理使用材料;三关注一干预,即关注动作发展、兴趣点、材料投放的合理性,干预不安全因素;三生成一预设,即生成游戏区、游戏规则、新游戏主题,干预游戏材料。通过案例的学习,我认为和幼儿一起游戏,“学会认同”是前提,而“快乐共享”是保障,游戏中,很多时候孩子需要的就是教师的一份支持。老师对孩子的游戏上心,自然功夫不负有心人,孩子会还给你最精彩的游戏,这种开放发展的游戏让师幼都幸福。那么在幼儿游戏中,教师要投放的材料必须是要丰富的,但在建筑工地的案例中,我知道了你所投放的材料是否能够让幼儿得到满足的需要,教师在投放过程中前提是尊重幼儿,在活动过程中支持幼儿,只有将两者有效的结合,才能使游戏材料的作用真正的发挥出来。

我相信:只要我们多观察、细思考,做一个有心的教师,将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尊重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为幼儿创设自主游戏的空间与时间,满足幼儿自主游戏的愿望,激发幼儿自主游戏的兴趣,追随孩子的脚步提供适宜的支撑力量,让游戏真正成为孩子们自主探索、自由成长的幸福乐园。

以上是我对这本书的阅读观后感,也希望通过这次对这本书的学习,在今后的活动中,真正的实践运用!

猜你喜欢
教研案例材料
样板案例
NSE 9A-Module 4-Unit 2案例设计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问题指向:学校教研品质提升的实践转向——以福建省尤溪县教研实践为例
可爱的小瓢虫
关注教研活动提升教研能力
材料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稿卷
摇摇鹅
难以一致的统计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