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土壤知识教学在我国高中地理课程中的地位

2022-06-11 14:08马杏利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2年17期
关键词:文献课程标准教学研究

马杏利

摘要:在高中阶段,我们对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对人地关系的发展,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到人与自然的互动关系,进而加深对所学地理的认识,进而形成正确的地理概念。教师应该加强理论层面的研究,在教学实践中构建土壤知识之间的逻辑结构,加强对土壤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土壤知识的教学能力。

关键词:土壤;高中;地理

前言

土壤地理知识是地理科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中地理课程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

1高中地理课程开展土壤知识教学的必要性

土壤同气候、地形、水文、植被等地理要素一样,是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壤地理知识是地理科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中地理课程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在高中地理中开展土壤知识教学符合中学地理“立德树人”的总要求,在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学生通过野外调查或运用土壤标本,观察描述土壤的性状,分析土壤的形成因素,不仅可以培养学生从综合地理要素角度认识地理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关系的能力,养成学生用综合观点和方法认识地理环境的综合思维,还可以提高学生在考察、调查和实验的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地理实践力。

2高中地理课程土壤知识教学研究的特点

从高中地理课程是否对土壤知识提出明确内容要求来看,自清末我国中小学校开设地理课以来,土壤知识在中学地理课程中的“地位”就不够稳定。1963年,地理课程标准对土壤知识提出明确的内容要求,但稍微“站稳脚跟”的土壤知识在2003年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中被删减,之后土壤知识在高中地理课程中被弱化,直到2017年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再次对土壤知识提出明确要求,有关土壤知识的教学才被重视起来。

截止2021年3月28日,在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高中地理土壤”“高中地理土壤教学”等主题及篇名可发现,与“高中地理气候变化教育”有关的文献为157篇、与“高中地理实验教学”有关的文献约147篇。相比之下,与高中地理土壤知识教学相关的文献仅有31篇,文献数量很少。但从文献的发表趋势看,2018年以前有关高中地理土壤知识教学的文献仅有3篇,2018年以后文献数量逐渐增加,2020年最多,达18篇,其原因是《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增加了“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土壤标本,说明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的内容要求。文献量的增加说明了高中地理土壤知识教学开始受到关注,逐渐被重视。

论文关键词反映了文章的核心内容,统计分析23篇土壤教学设计文献的关键词词频发现,当前高中地理土壤知识教学设计研究大多以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为目标,包括课堂实验教学和野外研学实践活动设计两类。各研究基于不同的学习理论设计教学活动,如肖巧慧以认知负荷理论为理论基础,对人教版教材(2019年版)“土壤”一节课进行教学设计;王园园基于思维结构评价,研究了“土壤”的教学設计;张园园主要以问题式教学为主要教学方法,设计了“土壤”一课的问题教学应用案例;宋颢对2017版地理课程标准中的“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的问题式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姜严应用问题式教学设计实施了“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的研学旅行。

3高中地理课程开展土壤知识教学的建议

通过对高中地理土壤知识教学研究现状的分析,可以看出随着地理课程改革的推进,高中地理土壤知识的教学逐渐被一线教师、高校教学研究者关注。虽然针对土壤知识的教学设计研究不断增加,但理论层面的研究较少,教师在教学中尚存有待完善的问题。因此教师应该加强理论层面的研究,在教学实践中构建土壤知识之间的逻辑结构,加强对土壤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土壤知识的教学能力。

当前高中地理土壤知识教学的理论研究比较少,仅李长伟基于自然和文化的视角阐述了土壤的教育价值。但是土壤地理知识的学科价值、教学意义重大,且目前缺少对土壤地理知识教学的课堂实验和在野外观察的教学活动,这些问题从侧面反映出土壤知识的教学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此外,高中地理土壤知识的教学研究不成体系,已发表的文献大多都是探究土壤地理知识的教学设计,且不同学者的研究视角不同,如吴春燕基于地理核心素养视域对土壤进行教学设计,滕佳美则基于地理实践力的培养探究土壤教学设计。因此,目前亟须对不同视角的教学研究进行归纳总结,找出值得借鉴的内容以及存在的问题,优化土壤地理知识的教学策略,构建完整的土壤地理知识教学体系,从而指导土壤地理知识的实际教学,改进当前土壤地理知识的教学现状。

人获取知识,最重要的不是知道它是什么,不能仅仅只是将知识作为一个名词来接受,而是需要将其作为一个动词,构建知识之间的逻辑结构。知识教学如果仅仅停留在符号表征的传递上,那它永远只能是“告诉式”的,布鲁纳说:“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高中地理的土壤部分涉及土壤的形态特征、土壤的成土因素、土壤的形成过程、土壤与其他地理要素以及人类活动的关系等多个知识模块,包含许多专业性很强的知识点,但这些知识并非杂乱无章,它们之间存在并列、从属、因果等逻辑关系。这就要求教师要基于地理科学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研读课标、教材以及有关土壤地理的书籍,列出土壤核心知识点,寻找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土壤地理知识的逻辑结构。结构化的知识不仅有利于学生在原有的认知结构基础上内化地理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

结语

人类和地理环境要维持协调状态才有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学习高中地理时,我们要夯实基础地理知识,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由于土壤地理知识具有学科专业性、综合性、实践性强的特点,且《2003年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没有对土壤知识提出明确要求,在过去十多年里各版本教材中忽视对土壤知识的完整分析,导致一线教师存在混淆土壤概念和不重视土壤知识教学的现象。如果教师欠缺土壤地理的基础知识,可能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甚至影响学生对土壤知识的掌握和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所以教师自身必须要加强对土壤地理知识的再学习,通过网络学习、参加专业培训等方式来构建并完善土壤地理知识的结构体系,以扎实完备的土壤地理知识作为课堂教学的有力支柱。

参考文献:

[1]苏艺.提高土壤知识教学在我国高中地理课程中的地位[J].课堂内外(高中版),2021(43):31-32.

[2]武晨旭,王秋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土壤[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1(07):18-21.

[3]姜严.高中地理教材内容结构对比研究——以“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为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1(12):14-16+31.

[4]权岸杰,衣华鹏.基于难度模型的高中地理教科书课程内容难度分析——以“植被与土壤”为例[J].教学研究,2021,44(03):87-92.

[5]田宛芝.高中区域地理认知结构的构建——以“土壤地理”为例[J].教育观察,2021,10(03).

猜你喜欢
文献课程标准教学研究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权威出版
高校课程标准编制质量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关于开辟版块答疑解惑的通知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生物学概念教学研究
高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研究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新课程标准下的计算教学怎样教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