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022-06-11 23:43卫欣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2年17期
关键词:审美能力小学美术教学实践

卫欣

摘要:审美判断是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在启蒙教育阶段,让学生形成一定的审美能力,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通过各种方法不断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符合素质教育改革的基本精神。本文探究了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美术;审美能力;教学实践

引言

美术课程不仅具有丰富的图片和鲜艳的色彩,还涵盖美术相关知识和技巧,作为一门培养学生艺术气质和审美能力的课程,美术教学的作用不言而喻。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合理地将审美能力的培养融入教学之中,将会为课堂和学生的学习带来极大的改变。但是当前小学美术教学中存在着的一些问题却仍影响着教学的效果,教师需要重新提出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教学方案和策略。

一、结合经典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既往的小学美术教学中,受限于实际的教学情况,教师在开展美术教学时,往往只根据统一的美术教材来开展美术教学,没有足够的美术教学案例进行讲解。部分教师自身不具备丰富的美学知识,结合教材内容对相关教学知识进行简单讲解,受制于自身的美学知识以及课堂组织能力,无法从教材内容的某一点或者某一部分延伸出去,为学生扩充与教材内容相关联的美学知识。在进行美学理论知识点讲解时,教师往往结合课本上较为经典的教学案例,教学内容不够丰富。随着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普及,教师往往会考虑美术教学图文结合的教学需求,使用多媒体设备对美术教材相关内容进行展示。但是多数时候,教师往往采用小学美术教材统一课件进行课堂讲解,与传统的美术教学比较而言,学生的课堂学习只是从比照课本上的教学案例听讲转变成了看着白板听讲,教学内容几乎与以往一致。教材中选择的教学案例往往是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进行选择,具备教材编写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但是受制于教材篇幅,往往无法收纳过多的美术案例。因此,结合经典美术作品以及当下流行的美术作品的品鉴和讲解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审美能力。

经典的美术作品经历了时间的沉淀,也经历了无数人的审美淘炼,有其审美的特殊性和经典韵味,结合经典的美术作品开展美术教学,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拔高学生的审美层次和水平,所谓“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十分符合人的审美发展规律。通过经典美术作品的讲解和熏陶,学生会按照自己的喜好和取舍,在美术精华作品和理论之中形成自己的审美体系,寻找自己独特的审美风格。前文提到,审美不只是感性的,更是理性的,不论哪一年代的艺术作品,其精彩的画面构成,都有美学理论基础做支撑。教师需要重视小学美术教学中的美学理论讲解,为学生打下审美理论基础。

二、结合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以往的小学美术教学中,受制于彼时的教学条件,部分教师会结合教材的教学重点,使用经典美术画册,介绍当前主流艺术形式来为学生进行讲解,丰富学生的美学视野,通过经典的美术案例以及当前流行的美学作品来对学生的审美起到熏陶作用。随着多媒体教学设備在小学教学中的普及,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相关艺术平台的建设和完善,教师在结合教材内容扩展教学案例时,可以从互联网上的专业网站获得丰富的教学案例,应用于小学美术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当前互联网美术相关信息以及社交平台自媒体账号比较多,部分信息的真实性无法保证,教师在选择教学案例进行使用时,需要验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力求向学生传达真实、正确的美术知识。此外,教师对教材案例的补充需要与教材讲解的重点相符,只有教材讲解的知识重点与教师补充的教学案例具有高度的适配性,才能极大程度发挥教学案例的教学辅助功能。开阔学生美学视野的同时,以准确的知识打好学生的审美基础,攒足学生的审美发展动力,在潜移默化中,巩固学生的审美基础知识。人对美的感知是天生的。像对和谐的音律有天然的亲近感,学生在进行美学训练之前,对和谐或冲突的配色形成的美感也会有天然的审美意愿。但重要的是,小学阶段的学生理解能力有限,教师在根据教材内容向外延伸教学案例与思考时,需要考虑到学生的理解能力,不能过多传递枯燥、抽象的美学理论。对理论的讲解要结合具体的美术作品,理论知识的理解难度不能过高,并且需要从学生的理解偏好出发,选择较为简单、明了的语言。必要时可以结合传递鲜明情绪信号的音乐作品,对美术作品的讲解做补充,营造放松、活跃的课堂氛围,帮助学生在放松的状态下,以放松的思绪和放飞的想象力来理解美术作品,进行美术思考,提高审美能力。

三、结合生活实践,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以往的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开展的往往是课堂实践活动,如做面具、动手画画、设计版面、做模型等,是在既有的对于现实物象的了解基础上,对物象进行艺术加工。但在实际的小学美术教学中,一线教师不难发现,许多学生对于日常生活中的现象缺乏基本的观察,导致在进行绘画时对物象的形状、颜色等既没有足够的客观认识,也无法通过想象力进行精彩的加工处理。美来源于生活,而美术作品则是对生活中的美进行处理和加工,对生活美的高度概括和个人表达。所以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开展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的实践活动,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对生活中美的观察和总结需要学生发挥自己的观察能力,这种观察能力不仅是美术学科学习所需要的,也几乎是其他学科学习的必要基础。生活中所有的学习内容都离不开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因为所有的学科内容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学习内容都从现实生活中来,观察意识和观察能力是人学习的必要基础。通过将小学美术教学与丰富的实践活动相联系,可以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通过练习和训练逐渐提高观察能力,与多种形式的美术作品相对应,进行思考,获得自己的观察心得,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审美能力的培养是不一朝一夕的事情,是在长期的艺术氛围打造和维持,以及长久的审美训练之下形成的。美来自于生活,审美教学的一大重点就是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而对于审美观察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日常美术课堂教学,美学相关理论是审美能力的必要基础。

结束语

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发展尚处于直观的印象思维阶段,具有强烈的生活探索欲望。美术教育以其自身的学科特点,顺应了学生的认知发展,对学生产生突出的审美启发作用。审美不是只有感性的内容,理性的美学理论知识必不可少。此外,艺术来源于生活,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就必须从审美能力的实质和内容出发,结合丰富的教学手段,贴合学生的生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丰富学生的审美理论,打开学生的审美视野,增加学生对生活美学的思考,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周旭.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策略探讨[J].教育界,2021(51):44-46.

[2]管超.小学美术教学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黄河.黄土.黄种人,2021(23):47-48.

猜你喜欢
审美能力小学美术教学实践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小学美术劳技课程的思考
谈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美术欣赏能力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艺术体操教学中提高审美能力的途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