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历史阅读在教学中的运用

2022-06-11 23:43刘侍丽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2年17期
关键词:能力培养高中历史阅读

刘侍丽

摘要:由于高中学生的阅读任务繁重,各科目阅读材料冗杂,会导致学生阅读能力的下降。同时高中历史面临大段的文字阅读与理解,所以高中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而高中生的理解能力和历史答题能力息息相关。因而作为高中历史教师应使用合理的阅读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开展历史阅读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历史阅读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历史材料阅读能力。本论文从当前高中历史阅读情况出发,论述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问题,希望对广大教师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中历史;阅读;能力培养

前言:

不同于其他学科,高中历史是建立在阅读理解基础上的语言文字学科,学生的阅读水平会影响其历史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传统的高中历史阅读主要是建立在历史课本基础上的,学生的阅读积累量少,阅读能力低。一方面,在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教师却处于主动地位。学生被动地接受历史阅读理解知识,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形成历史阅读意识。另一方面,这种教学模式严重不适应新课程改革理念。所以,历史教师需要转变和更新传统教学理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因材施教,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和探索历史知识的热情,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阅读所面临的问题

(一)学生没有机会进行历史拓展阅读

高中生历史学习任务繁重且时间紧迫,压力较大,所以大多数教师不让学生进行历史拓展阅读,担心他们的学习成绩下降,影响学习进度等等。如此,学生就会习惯被动的学习模式。尽管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但却不能促进学生历史阅读和思维能力的发展,阻碍了学生的发展。

(二)高中历史阅读篇目的趣味性有待提高

由于高中生历史学习任务,长期处于应试教育的教育模式下,整体学习经验和能力处于被动地位。为此,教师要在历史材料阅读过程中充分发挥引导和帮助学生的作用。在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下,教师采用灌输式教学法,历史阅读教学方式不够新颖,历史阅读篇目缺乏趣味性,导致学生的阅读意识下降,学生在阅读中一直处于被动的地位,学生对历史阅读兴趣就会逐渐丧失,历史知识的接受能力随之下降。

(三)学生阅读技巧不足

学生的阅读技巧不足,最大的问题就是理解转化知识的速度慢。大多数历史题干和材料的答题点,都藏在历史阅读中。但是由于缺乏阅读的技巧,学生在做每个历史题目时,无法有效的提取出答题要点,这就导致阅读时间过长,答题效率过低。还有学生因为阅读技巧不足,会出现不会看关键词,不会找时间节点的情况。这也会让历史阅读效果大打折扣。

二、閱读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优化策略

(一)教师要转变观念

高中历史阅读教学的有效实施过程中,需要教师积极探索,努力转变教学模式,开拓教学的新方略。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应该克服创新教学模式初期的困难,看到历史阅读教学促进学生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提升的有效性,并结合本班的学生历史阅读水平情况来合理地安排和运用。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发挥主体地位,要引导学生以学习为主,克服自我惰性,保质保量地完成历史阅读任务,充分调动历史思维,探究深层次的历史问题,以求达到历史学习水平进步的目的。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历史阅读教学指导

对高中生来说,阅读往往充满了许多困难,因为他们的学业繁忙,升学压力较大,阅读过程中很难有效地理解和把握材料的内容。这不但给教师的课堂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挑战,而且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阅读能力的提高。对此,教师可以通过使用多媒体技术来进行历史材料阅读指导,帮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历史阅读训练。例如,在学习《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时,教师可以结合史料内容,把图画插入PPT,白板,投影等多媒体设备。上面放上有关革命进程的图片,相关的纪录片视频等。要知道人的思维主要是以视觉思维为主,所以图画和动画视频能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他们的思维,使他们更容易理解历史并加以记忆。这样有效的阅读指导不仅能够拉近学生和历史的距离,还能提升学习效率。

(三)用思维导图优化历史阅读结构

学生在进行高中历史阅读时,面对着复杂多样且陌生的历史阅读知识点,往往会产生害怕的心理,历史学习也会变得没有头绪。教师在此时就可以运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让高中历史题干和材料意思更加清晰,增加了其可视化程度。让学生将复杂的知识系统条理化,促进学生在每个环节的历史知识细化。帮助学生串联知识点,进行知识的整合对比,促进前后历史知识点的良好衔接。以二战的进程为例,里面涉及的各个时间知识点之间处在分裂又和谐的统一中。此时教师就可以根据二战中事件的时间段和分类原则,将二战的知识体现在阅读思维导图中,将事件、时间、后果等因素进行串联,让学生在脑海中产生准确的定位,才能促进学生的历史学科知识积累和发展。

(四)丰富学生的阅读层次

注重历史阅读教学实践,重点就是要加强“读”的教学训练,如可以能引导学生略读,即安排阅读任务,老师可以从具体的文章中,找到要点和线索,利用线索的内容,再把握文章的整体,使学生大致了解史料含义的轮廓;还可以让精读使学生的历史理解更加深刻,为了让学生理解题干和史料内容,老师要把握好教学节奏,利用精读让学生理解历史材料的意义,然后让学生自我解读和思考历史知识之间的联系。只有通过多个层次的阅读方式,才能让学生的历史阅读更有章可循,才能让学生的历史关键知识提取能力得到提升。

(五)拓宽历史阅读材料范围

目前,许多地区高中历史使用的史料教材以课本为主,过于依赖教材,缺乏教学创新。为此,在历史阅读教学过程中,必须认识到教材的优势,发挥教材在课堂中的引领作用,同时兼顾课外史料资源,将拓展性的历史知识与教材的内容联系起来。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仅要学习课本内容,教师还要探索学生感兴趣的课外史料内容,找到学生感兴趣的阅读内容和话题,扩大学生历史材料阅读的范围。教师可以选择适合高中学生进行历史知识拓展的书籍,如《史记》《三国志》等,不仅适合高中生,更重要的是,这些书籍还能融合历史教学和语文教学,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另外,作为历史教师,还可以在班会鼓励学生之间进行推荐书籍的活动,让有限的阅读资源能够得到拓展,让高中阅读不再困难。

结语:

历史阅读作为学生理解知识和运用知识的前提,是学生历史学习能力的关键因素。高中历史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历史阅读热情,让文字展现出历史的魅力,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历史阅读中来。通过不断创新和探索教学新方法,激发学生的历史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进行层次化的历史阅读。唯有如此,才能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优化高中历史学习。

参考文献:

[1]李海攀.加强历史阅读指导,抓好初高中历史衔接[J].2022(17).

[2]史晓玲.以材料阅读为中心——高中历史材料教学法探析[J].2022(27).

[3]余淑芳.提高高中学生历史教材阅读能力的实践性研究--以人民版必修教材为例[J].2022(2).

猜你喜欢
能力培养高中历史阅读
高中历史“问题+”课堂模式构建的实践探究
遵循记忆规律 提升高中历史学习效率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浅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新变化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
基于CDIO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