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探究

2022-06-11 23:43张倍源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2年17期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渗透策略德育

张倍源

摘要:音乐是初中阶段的基础科目,也是初中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教育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僅要注重知识的讲授,更要注重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在初中阶段,开展音乐教学是促进初中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文章针对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进行了论述,希望能够给广大的初中音乐教师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德育;渗透策略

引言:在一些教师的传统观念中,普遍认为德育工作的开展一般是由道德与法治教师负责的,但实际上德育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也是必要的,比如音乐学科。将初中音乐教学和德育融合起来,不仅能拓宽德育途径,还有利于初中音乐教学工作的高效开展。

一、问题的提出

初中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时期。学生处于青春期阶段,缺乏自我控制能力,但具备好奇心,勇于挑战。“花开有声,润物无声”是教学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音乐教学来说,优秀的音乐作品不仅是一种灵魂的触动,也是一种情感的升华。从本质上看,音乐本身就可以通过其自身的魅力感染学生,让学生感知音乐的魅力,净化学生的心灵,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从而促使学生在无形中获得品质的塑造,实现健康发展。鉴于此,以下主要探究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

二、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的价值和意义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可以加强对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因此,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创新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学习音乐知识的同时,提升个人素质,实现全面发展。不仅是学生,德育元素还能引导教师重视音乐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优化音乐教学方案和教学环节,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作品的人文情怀和哲理,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能促进音乐教学的改革及创新,帮助学生在课堂上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的文化内涵,全面激发学生对音乐知识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到更多的音乐文化知识。德育不止停留在音乐理论知识教学层面,教师还可以将音乐知识和实践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上学习更多的音乐知识,从艺术的角度去思考生活,更好地感受音乐文化的魅力,提高文化素养。

三、初中音乐教学中德育渗透的路径

(一)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领者,其一言一行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言行。因此,要想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更好地渗透德育,学校就需要提高初中音乐教师的综合素质。

例如,在音乐教学实践中,为了更好地渗透德育,教师应时刻注意自身的形象和言谈举止,通过自身良好的示范,为学生树立好的榜样。在课下,教师也要时刻发挥榜样的力量,真诚地关心和帮助每个学生,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而这一切都需要教师具备优秀的道德品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因此,学校应定期对教师进行专业的培训和考核,并鼓励教师在业余时间积极参加相应的学习活动,从而切实提升音乐教师的综合素质。

(二)情感共鸣,理解歌曲内容

共鸣是一种发自内心碰撞及感动的表现,可以在无形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初中音乐具有重要的美感教育功能,可以促进学生的情感激发,满足时代的发展需要。歌曲的演唱其实并不难,只需掌握基本的旋律,但是情感的表达存在一定的难度。刚开始的时候,初中音乐教师需在全方位的视野下,深入探究其中的思想内涵,并整合思想,保持律动性。在情感引发的历程中,教师需结合实际,提出有针对性的思考内容。“何种情感表达”“应搭配什么样的律动”等,都需要以此为基础,合理地引导学生,提高情感表达能力,达到有效的思想共鸣。初中阶段是教育转折点,中学生逆反心理强,此时需要教师合理地引导学生提高审美情趣,在音乐中有效地寻找美、发现美、欣赏美、体验美。也就是说,教师需在歌曲的内容讲解中,将审美的情感转化为理性认知,引导学生净化心灵、端正三观、树立崇高的理想和信念。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音乐教学全过程,以此健全学生人格,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找到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引发学生思想上的共鸣,让学生在了解本民族音乐的同时开阔视野,感受真善美和读懂道德伦理的语言,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精神。

(三)构建情境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将音乐的趣味性和学生的德育相结合,能够使学生在体会到音乐学习乐趣的同时,接受德育文化的洗礼,对生活情境及人文情怀有所感悟。教师可以结合具有民族特色的民族音乐开展课堂教学,使学生基于对民族音乐的兴趣来探究我国的少数民族文化。接着,教师可以介绍一些不同民族的音乐特色,然后结合当地的风俗、历史背景、文化底蕴来进行教学,讲解每个民族音乐发展的历史,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让学生学会解读民族音乐作品的创作方法及技巧,加深对民族音乐的理解[6]。不仅如此,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古典乐器,如梆子、古筝等,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传统音乐文化的魅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从而达到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目的。

(四)感悟精神,参与志愿服务

在传统的教育方式中,教师更加倾向的是学生成绩的高低,很少会将时间放在基础知识的讲解和德育的培养上。初中音乐教师要想将德育有效渗透在音乐教学中,就要秉承科学发展观的主要思想,结合现实发展路径,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并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掌握学生动态的学习情况,凸显双重教学效果。

结语:综上所述,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还能培养学生优秀的品格和高尚的情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初中音乐教师应及时创新教学方式,革新教学观念,并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让德育更好地渗透到音乐教学中,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马丽英.浅谈初中音乐教学中德育的渗透[J].学苑教育,2017(08):19.

[2]侯宇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探讨[J].北方音乐,2019(08):125.

[3]王丽英.论述德育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渗透[J].好家长,2015(01):129-130.

猜你喜欢
初中音乐教学渗透策略德育
《中国德育》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论舞蹈元素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渗透
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策略
中学音乐教学中德育的渗透策略探析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