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厌学原因及矫治对策探析

2022-06-12 01:59曾心怡陈诗语
民族文汇 2022年25期
关键词:小学生

曾心怡 陈诗语

摘 要:厌学是指学生消极对待学习的行为反应。学生厌学不仅是学生个人的事情更会影响到整个班级的班风乃至整个学校的学风。所以教育工作者要重视小学生厌学现象,并深入探析小学生厌学的原因,针对其采取相应的矫治对策。

关键词:小学生;厌学原因;矫治对策

一、引言

学习本来是一件快乐的事情,真正的学习应该是学生发自内心地、主动地从外向内吸收知识,是对知识一种的渴望,学习可以帮助我们获取外界知识、丰富我们的知识体系、发展我们社会适应能力等。但是近几年,由于学生竞争压力、学习压力逐渐增大,厌学的普遍现象让我们不得不开始重新审视小学生的厌学现象及他们厌学背后的心理成因,此外,如何解决小学生的厌学问题也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小学生厌学的行为表现

学生厌学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所以他们在厌学上的表现方式也是多样的,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小学生厌学的基本特征表现在三个方面:

1.没有正确的学习观

在现在错误的学习观中最为普遍的是三种看法,一是为父母而学,现在的学习完全是为了应付父母;二是他们受到社会流量明星及各种主播的影响,将自己的梦想定位为当明星赚大钱,认为不读书也能过上很好的生活,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努力读书;三是不知道为何而学,他们认为学习是一件可有可无的事情,在学校大家不都是读书、找工作、结婚生子,大家读完大学一样要找工作,赚钱养家糊口,那为什么要努力读书呢?

2.学习态度消极

心理上有厌学倾向的同学往往一要开始学习就产生排斥的情绪,当父母提醒他们该学习时与父母顶撞,更有甚者不堪其扰会通过摔笔等方式表达自己的不满情绪。在学校中表现为抄袭别人的作业草草了事、上课打瞌睡、上课传纸条做小动作,也有的同学看似认真听讲,实则心不在焉,当被老师提问时不知所云。

三、小学生厌学的原因分析

1.学习动力不足导致厌学

人做任何一件事情都是带有一定的目的的,只有有了目标才能驱使人们朝着这个目标前进。有这么一类学生,他们智力正常,甚至智力高于同龄人,但是他们对学习提不起任何兴趣。他们学习往往只是顺从父母,父母将他们送到学校,他们扮演着一个被动的服从者的角色。所以他们在学校学习的态度是无所谓的,即便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也不愿意主动询问老师同学,学习成绩对他们来说并不是那么重要。

2.家庭环境的影响

家庭教养方式对孩子的影响。在应试教育之下,许多家长为了使孩子能够按他们的目标发展,给孩子报许多课外辅导班、兴趣班等,在课余时间孩子们辗转于多个补习班之间,自由玩耍的时间被无情剥夺,逐渐沦为学习的机器。他们往往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而不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学习情绪,使得孩子越来越抗拒学习。

3.学校教育的影响

学校教育对小学生的影响包括课程内容的设置、教师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师素质的影响等等。我国中小学理科所教授内容相对偏难,对于后进生来说,有大部分是因为在学习上存在困难望而却步,这部分学生通常不能及时理解老师在课堂上所讲的内容,而在现在中国学校大班教学中,由于既定的课时数和课时安排,教师很难在上课过程中顾及到每位同学的学习进度,随着学习内容难度的加大,原本落后的学生会越学越挫败,久而久之他们会害怕学习或逃避学习。

四、对厌学学生矫治策略的探索

学生厌学现象是我国校园里的一颗毒瘤,如果无法得到有效解决那么班级将没办法保持良好的班风和教育教学秩序,教师精心准备的教学计划也没办法取得预期的效果。因此解决学生的厌学问题对教育工作者来说是当务之急。

1.优化社会环境,整顿社会不良风气

我们作为社会的成员,良好的社会环境会给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等带来向好的作用,因此社会环境的对我们每个人都至关重要。

对于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全社会应该行动起来,官方主流媒体应该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传播向善、正能量、有教育的作品。同时加大对网吧、游戏厅等青少年不宜前往的娱乐场所的整治、监察力度,坚决不让任何一个未成年人进入该类娱乐场所。从中央到地方,统一清理整顿存在不良社会风气导向的娱乐场所,只有我国社会现行的主流社会文化整体表现为积极、正能量,我国小学生厌学现象才能逐步减少。

2.鼓励“学习型”家庭,注重家校沟通

“学习型”家庭即家庭中的每个成员都行动起来,通过各种途径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提高个人素质,父母通过以身作则带动孩子学习。

上文提到,小学生厌学心理的产生与家长的教育方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每个孩子有其个体差异性,如果一味地用同样的标准去衡量他们,要求他们做到自己能力范围之外的事情,只会适得其反。所以家长要根据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和实际水平给孩子制定“最近发展区”内的目标,让孩子“跳一跳”就能达到目标,在達到目标之后他们会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并带着这种成就感进入下一个阶段的学习,形成良性循环,逐渐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3.改进学校课程设置及评价方式

学校课程安排的不合理、以考试成绩为主的评价方式会严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加重小学生的厌学情况。陈朝新认为,很多学生厌恶学习、疏离课本、憎恨课堂,学习中充满了消极的色彩,他们更多被动地接受知识,较少自主寻求知识。

对此,学校可以根据本校学生的特点打造与之相匹配的校本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兴趣选择合适的校本课程,帮助学生进行以兴趣为导向的学习,重拾对学习的兴趣。此外,教师应该根据自己学生的特点设计科学的评价标准,在评价中适当弱化学业成绩的比例,还可以加入校本课程表现、平时生活表现、生生互评等评价条目,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增强学生在学校教育中的信心。

五、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是学生各方面发展的关键期,小学生产生厌学心理是正常现象,其厌学心理的产生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消除他们的厌学心理需要整个社会携手,营造一个尊重科学、尊重人才、崇尚知识的环境,学校全面深化改革教育课程设置,教师优化评价方式,不唯分数论,实现真正的素质教育,家长有意识地采用科学的育儿方式进行教育,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为孩子的成长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申自力;刘丽琼;崔建华;陈力;彭茹静;刘宁.我国中小学生厌学研究现状与进展[J].中国学校卫生,2012,33(10):1278-1280.

[2]郭志芳;盛世明;郭海涛.农村小学生厌学现状及影响因素[J].教育学术月刊,2011,(09):58-60.

[3]李静.小学高年级学生归因方式与厌学的关系及干预研究[C].河北师范大学,2021.

[4]陈朝新.论积极学习[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33(19):61-64.

猜你喜欢
小学生
小学生迪克比
小学生迷惑行为鉴赏
如何成为泳池里最抢镜的小学生
编辑部的一群小学生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我是小学生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