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护理在急诊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2-06-14 02:21阎晓婷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2年8期
关键词:抑郁人性化护理焦虑

阎晓婷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急诊患者;焦虑;抑郁;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2)08-0099-04

急诊科为医院的重要科室之一,具有特殊性,收治的患者病情多样且复杂,抢救时间紧迫,护理工作繁琐,工作量大,对护理工作质量要求极高[1]。良好的护理工作有助于稳定患者病情,避免出现病情恶化,还可安抚患者不良情绪,改善治疗效果。常规护理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患者病情康复,但多数患者依从性不高,还易出现恐惧不安等情绪,护理效果不明显。因此,及时寻求一种更有效的护理方案具有重要意义。医学模式的不断进步,医疗服务也不断更新,人性化护理为临床上逐渐推广的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该护理模式主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根据实际情况展开护理工作,患者满意度较高[2]。但目前,临床关于人性化护理对急诊患者的应用价值研究并不深入。鉴于此,本文选择本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展开以下分析。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于本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急诊患者中抽取90例,按随机掷骰子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中男性2例、女性43例,年龄4~40(22.00±5.50)岁,产科患者15例、妇科患者22例、儿科患者8例;观察组中男性4例、女性41例,年龄5~40(22.50±5.00)岁,产科患者13例、妇科患者23例、儿科患者9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诊断标准:符合《中华妇产科学》[3]、《诸福棠实用儿科学》[4]中妇产科、儿科急诊患者诊断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者;临床资料完整;患者或家属具有良好的认知能力;知晓且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合并严重恶性肿瘤、且已经接受相关治疗者;肝肾功能不全、心血管功能障碍者;认知功能障碍、无法顺利参与本次研究者;临床资料不完整者;因其他原因中途退出研究者;依从性不佳、配合度不高者。

1.2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患者入院后,及时监测生命体征及病情,并给予对症干预措施,护理人员积极配合、协助主治医生,发现问题及时汇报,第一时间进行处理,并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安抚工作。

观察组予以常规护理+人性化护理。(1)成立人性化护理小组。由本院急诊科、妇产科、儿科各1名经验丰富、资历较深的主治医师,1名护士长、1~2名心理医师、3~4名护理人员成立人性化护理小组。参考权威文献,结合临床经验、患者病情特点,融合人性化护理理念,制定人性化护理计划。实施分层护理,将护理责任落实到每位护理人员身上,护士长指导并监督。(2)加强人性化护理理念。妇产科、儿科急诊患者病情复杂、变化迅速,护理小组成员应秉承人性化护理理念,热情、积极的面对患者,增强人性化服务意识。(3)开通绿色通道。急诊患者病情较急且变化迅速,救治期间应开通绿色通道,以患者生命安全为主。预诊护理人员详细询问患者家属患者病情状况并做针对性检查,抢救的同时护送至抢救室,以熟练的抢救技能、迅速的应急反应能力进行抢救,保障患者生命安全。(4)健康教育。患儿/患者经治疗后,护理小组人员第一时间进行关护,采用面对面沟通交流、图片展示、播放小视频等方式,向患者或其家属详细讲解疾病相关知识,提醒患者或其家属急救后应注意的事项,及时解答患者内心疑惑,增强其对疾病知识认知程度,提升健康意识,使其积极配合护理小组工作。(5)加强沟通与心理疏导。护理人员以耐心、温柔的语气与患者沟通,以亲切关怀的态度及时安抚患者及其家属,使其感受到被关爱感,拉近护患距离,营造良好的护患关系。并以读报、观看视频等方式转移患者注意力,缓解其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坚持“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的原则。(6)人性化环境护理。对患者就诊环境进行消毒、清洁、通风,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满足患者就诊环境需求,营造温馨舒适、安静的就诊环境,增加患者舒适感。并于就诊处醒目位置张贴“健康小卫士”海报,以图片的形式展示病情知识、日常应注意事项等,增强患者健康意识。对于年龄较大或行动不便的患者,护理人员应给予一定帮助,若患者出现发热等症状,做好其保暖工作,还可于床边设置床挡,避免发生坠床等不良事件,保障患者安全。(7)饮食护理。向患者发放饮食相关手册,叮嘱患者饮食应注意事项,依据患者病情状况、饮食爱好,为患者制定针對性饮食计划,由患者家属监督患者严格按饮食计划表进食,避免影响病情的恢复。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急救时间,焦虑、抑郁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患者满意度等。

急救时间:记录两组患者急救所用的总时间、急诊停留的时间、分诊评估的时间并进行对比。

焦虑评分标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患者焦虑程度,共含20个项目,每项采用四级评分标准,20个项目得分之和乘以1.25,取整数部分为标准分,最高100分,分值高低与焦虑程度正相关;抑郁评分标准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患者抑郁程度,标准分得分方法同于SAS量表,最低0分,最高100分,分值越高患者抑郁程度越严重[5]。

生活质量评分标准:依据生活质量评定量表(SF-36),主要包括8个维度,本文研究主要涉及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总体健康、躯体疼痛四项内容,依据标准公式计算分数,各维度分值0~100分,总分为各维度转换分数得分均值,0~100分,分值高低与患者生活质量正相关[6]。

患者满意度评定标准:由护理小组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表,分值为0~100分。0~50分为不满意;51~80分为较满意;81~90分为满意;91~100分为非常满意。总满意度=(较满意+满意+非常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将本文研究数据纳入SPSS22.0统计学软件分析。以[n(%)]表示计数资料,行χ2检验;以(x±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当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急救时间

与对照组患者比较,观察组急救时间、急诊停留时间、分诊评估时间明显更短(P<0.05),见表1。

2.2对比两组

护理前后SAS、SDS评分护理前,两组SAS、SDS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SAS、SDS评分更低(P<0.05),见表2。

2.3对比两组患者

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护理前,两组患者SF-36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SF-36评分明显更高(P<0.05),见表3。

2.4对比两组患者满意度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满意度较高(P<0.05),见表4。

3讨论

急诊科为医院内部患者最多、风险最高的科室,聚集了较多的危急重症患者,急诊科室工作量较多、任务重、风险高、病情发展迅速,且患者因病情严重性极易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威胁身心健康[7]。妇科、产科及儿科患者生理特征较为特殊,与其他类型患者相比,情感更加细腻、情绪变化更大,对护理工作质量要求更高。因此,为妇科、产科及儿科急诊患者提供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尤为重要。人性化护理主要以患者为中心,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在改善患者生理机能的同时,还可改善心理健康,护理效果明显[8]。

本文研究数据显示,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80.00%)比较,观察组患者满意度(95.56%)明显更高(P<0.05)。杨继林[9]学者研究发现,观察组护理服务满意度(96.6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10%(P<0.05),与本文研究具有一致性。结果表明,人性化护理有助于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分析原因为,人性化护理中以患者为护理工作的中心,转变了传统的护理思想,并注重加强医患沟通,为患者营造温馨、舒适的就诊环境,可增强患者就诊满意度,减少医患纠纷[10]。笔者经分析发现,与对照组患者比较,观察组急救时间、急诊停留时间、分诊评估时间明显更短(P<0.05)。提示,与常规护理方法比较,人性化护理在急诊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可显著缩短急救所用的时间,使患者尽快得到有效治疗,保证其生命安全。分析原因可能为,人性化护理中,护理小组工作流程更加科学、有序,依据患者病情特点,主要以患者生命安全为主,开通急救通道,可使患者第一时间进行检查、抢救,有助于缩短急救时间。本文为进一步探讨人性化护理对急诊患者负性情绪、生活质量的临床价值,展开了相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护理后,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SAS、SDS评分更低,SF-36评分更高(P<0.05)。提示人性化护理有助于改善急诊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分析原因可能为,由本院临床经验丰富、资历较深的主治医师、心理医师、护士长等成立人性化护理小组,并制定护理计划,可保证护理工作的科学性、严谨性、全面性,有助于保证较高的护理质量。通过加强人性化护理理念,可使患者接受人性化的护理服务,提高患者依从性,保证护理效果[11-12]。以图片展示、播放小视频等方式,加强对患者/患儿家属的健康教育,可增强其对疾病知识的认知程度,重视自身病情,提升健康意识,有助于促使其积极主动配合医护人员护理工作,保证护理的顺利进行,改善预后。通过耐心、温柔、亲切的态度对患者情绪进行疏导并安抚,可使患者体会到被关爱感,拉近护患距离,增强战胜疾病信心。以读报、观看视频等方式转移患者对病情的注意力,可有效疏导其恐慌不安、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对患者病房进行定期消毒、清洁工作,可保证患者住院环境的无菌、干净、整洁,营造舒适、安逸的休养环境,促使其保持愉悦的心态。结合患者饮食爱好、病情状况制定相应的饮食计划表,并叮嘱依据饮食计划表进食,可使营养物质合理摄入,促进机体尽快康复。人性化护理能够真正的将患者作为工作中心,依据患者实际情况出发,开展人性化的服务措施,将人、健康、护理融合为一体,在保证护理工作的同时,还可使其感受到温暖、舒适感,有助于提高患者满意度[13]。本文研究發现,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更高(P<0.05),可进一步证实此点。

综上所述,对于急诊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可有效缩短患者急救所用施加,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与满意度,临床应用价值显著,可继续推广。

猜你喜欢
抑郁人性化护理焦虑
人性化护理干预对剖宫产初产妇母乳喂养依从性的分析
产前个性化心理护理对初产妇焦虑、抑郁心理及分娩方式的影响
社区在册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
西方女性摄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恐慌与愤怒,焦虑与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