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视角下大学校园外卖食品消费情况及大学生食品安全认知调查研究

2022-06-15 03:20张海霞
科技资讯 2022年10期
关键词:食品安全调查大学生

摘  要:校园外卖食品作为一种新兴的餐饮模式,在给大学生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衍生出了食品安全的问题。该文以武威职业学院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对校园外卖食品消费及食品安全认知进行调查,分析目前校园外卖食品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校园外卖食品安全问题的建议。这不仅可以为高校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也可以为完善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提供一些实践参考。

关键词:外卖食品  大学生  食品安全    调查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22)05(b)-0000-00通信作者:张海霞(1983—),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食品贮藏保鲜与加工技术,E-mail:250276547@qq.com。

A survey on the Consumption of Takeaway Food on College Campuses and Food Safety Cogni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ealthy China

ZHANG Haixia

( Wuwei Vocational College, Wuwei, Gansu Province, 733000 China)

Abstract: As an emerging catering model, campus take-out food brings convenience to the life of college students, but also brings out the problem of food safety. This paper takes college students in Wuwei Vocational College as the survey object, investigates the consumption of campus take-out food and food safety cognition, analyzes the current problems of campus take-out food, and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campus take-out food safety. Safety publicity and education provide more scientific basis, and can also provide some practical reference for improving my country's food safety supervision.

Key Words: Takeaway food; College students; Food safety; Investigation

互聯网+时代的到来,高校大学生成为外卖食品消费的主力军。外卖食品在给大学生提供多元化服务的同时,也给校园食品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大学生作为国家的希望和未来,是国家最宝贵的人力资源,其健康问题更应该引起关注。同时大学生文化程度高,思想活跃,天然就具有新型传媒环境下内容生成和推广的能力,是主要的信息传播者和食品安全理念的宣传者,其正确的食品安全认知将直接关系“健康中国”的建设大局。

该调查以“健康中国”为视角,立足高校,通过网上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文献研究法的方式,调查大学生校园外卖食品的消费情况和食品安全认知现状,提出解决校园外卖食品安全问题的建议,以期为高校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也为完善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提供一些实践参考,更有助于“健康中国”建设大局。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武威职业学院在校大学生。

1.2调查方法

通过问卷星进行网上问卷调查,设计题目20道,内容包括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校园外卖食品消费情况、食品安全认知情况以及对外卖食品安全问题的认识4个方面。

1.3统计分析

此次调查共收到1 976份问卷,有效问卷1 919份,有效率97%。数据整理和统计检验分别采用 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17和SPSS 17.0 软件进行。

2  调查结果

2.1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男、女生占比分别为28.39%和71.61%,符合学院男、女比例7:3的情况。一、二、三年级的占比分别为54.93%、33.91%、11.16%,三年级占比小主要与多数大三学生在外实习有关。调查结果显示,学院绝大多数学生的月生活费在1500元以下,其中又以1000元以下居多,这与学院的生源结构和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甘肃省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布结构基本相同。综上,调查对象基本情况符合武威职业学院在校学生实际情况,调查数据具有可靠性。

2.2外卖食品消费情况

2.2.1订购外卖食品的频率

74.3%的学生每周都会订购外卖,30.3%的学生每周使用3次及以下,42.2%的学生每周使用4~8次,使用频率在8~12次及12次以上的占比分别为1.4%和0.4%。同时,有25.7%的学生因出于对外卖食品安全性的考虑等因素未使用校园外卖。

2.2.2订购外卖食品的原因

每个人订购外卖的原因不尽相同,其中“省力,不想外出”是最主要的原因(48.73%),“错过饭点”“省时,外卖速度快”“ 味道好,种类丰富”也是大学生订购的主要原因。除此以外,还有13.1%的学生是出于“省钱,较食堂便宜”和“其他”原因。据访谈了解,“宅”已经变成了大学校园里的普遍现象,很多学生受“宅”因素影响不愿意外出而选择订购外卖,越是周末,“宅”因素的影响更大。

2.2.3对外卖食品的评价

19.12%的大学生认为外卖食品不安全,认为安全的占23.24% ,而57.63%的大学生保持中立态度。与餐厅食物相比,对同类型的外卖食品价格评价中,64.2%的大学生感到满意,71.86%的学生对外卖食品的味道表示认可。

2.3食品安全认知情况

2.3.1食品安全认知途径

在关于食品安全认知途径的调查中,投票占比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学校食品安全教育(26.28%)、电视广告和新闻(21.69%)、其他(21.22%)、科技知识普及(19.66%)、亲朋好友(10.06%)。说明学校在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普及方面起到了主要作用,今后应继续加强有关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

2.3.2食品安全认知情况

(1)调查中,56.8%的大学生了解过有关食品安全的法律,43.2%大学生不曾了解。可见仍有不少大学生缺乏对食品安全法律的认知,学校应在今后的教育活动中加强普及宣传。

(2)学生购买食品时,考虑的因素优先顺序依次为安全性(62.22%)、新鲜度(19.75%)、味道口感(8.7%)、价格(7.97%)、外观包装(1.35%)。可见,大学生在理论上普遍具有“食品安全”意识。

(3)对于订外卖时是否会关注商家的营业执照、食品卫生许可证等有关资质证件的调查时发现,会和经常会关注的比例为57.59%,27.67%的大学生偶尔会关注,还有14.75%的大学生不会關注。说明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在实际消费活动中还有待提高。

(4)在关于“食品包装上的安全认证标识能否帮助你更放心地购买?”问题的调查中,79.52%的大学生答案是肯定的,其中21.21%能认识并很信任这些标识,58.31%部分能也能信任部分安全标识,其他20.48%的大学生持否定和不明确态度。原因分析:食品包装上都会有安全标识,人们出于对政府和食品监管部门的信任,所以能相信安全标识,但由于没有专门学习过食品安全标识,所以只能认识一些广泛使用且为大众熟知的安全标识。

2.4对外卖食品安全问题的认识

2.4.1外卖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

在导致外卖食品安全问题的诸多原因调查中,排名靠前的是:商家不重视(71.7%)、相关部门监管不力(63.68%)、商家在其中有利可图(53.57%)、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35.23%),其次为:消费者不作为(29.96%)、社会整体道德滑坡(28.35%)和其他(10.79%)。这一结果与访谈得到的相关信息基本一致。

2.4.2订餐平台针对外卖食品安全问题的改进措施

针对外卖食品安全问题,学生建议订餐平台改进监管措施最多的是进行不定期抽查(73.16%)和加强商家注册审核(65.5%)。可见,要减少外卖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还需要订餐平台主动作为,不仅严把入网审核关,更要建立不定期抽查制度。

3  外卖食品消费情况及食品安全认知现状分析

3.1“宅,不想外出”成为选择外卖的主要原因

有74.3%的学生每周会订购校园外卖,订购频率以4~8次最多,其次是1~3次。通过进一步访谈了解到,学生选择外卖的时间多集中在周末两天的中午时段。究其原因多是由于周末睡懒觉或因追剧、打游戏而作息不规律、形象不佳等不想外出。而周内因上课,生活、作息规律更愿意去食堂就餐。这与调查问卷中订购外卖的最主要原因“省力,不想外出”完全一致。可见,在影响大学生订购外卖的诸多因素中,“宅”因素的影响更大。“宅”现象的流行很容易使学生容易养成懒惰、孤立、自闭的性格,这不应该成为当代大学生的行为特点,更不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和成长。对此,学校要引起重视,在日常教育中加强对大学生兴趣、动机、行为和消费的引导。

3.2缺乏对食品安全法律的认知

尽管在关于食品安全认知途径的调查中,投票最多的是学校食品安全教育(26.26%),但仍有43.2%的大学生不曾了解有关食品安全的法律。可见,在今后的安全教育和法律课程学习中,学校和老师不仅要加强学生的食品安全科学知识普及,还要增加有关食品安全的法律知识进行普及和学习。

3.3食品安全意识认知不协调

对于购买食品时考虑的首要因素,62.22%的学生选择了安全性,其次为新鲜度、味道口感等,但在对于订外卖时是否会关注商家的营业执照、食品卫生许可证等的调查中,27.67%的大学生偶尔会关注,还有14.75%的大学生不会关注。这表明,有相当数量的大学生食品安全意识认知不协调,从而缺少对商家经营资质的关注。食品安全意识不能只停留在理论方面,只有将其运用到实际的消费活动中才可以防患于未然。

4  解决校园外卖食品安全问题的建议

4.1制定法律法规

校园外卖食品属于一种新兴的餐饮服务,国家目前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来规范,有关网络交易的法律也没有涉及互联网外卖行业的,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已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4.2加强审查监管

一是严把入网商家注册资质的审核关;二是建立抽检制度,对商家及食品进行不定期的抽检;三是建立黑名单制度,并将其与其他平台共享,以防不法商家重复注册和反复出现,以此倒逼商家规范操作,从而形成食品安全的良性循环。

4.3加大监督处罚力度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指出,要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有关部门应加强互联网外卖行业的监督审查力度,让不良商家无机可乘,同时施行最严厉的处罚和最严肃的问责,依法吊销营业执照,将其纳入餐饮服务黑名单,并向有关部门通报。

4.4提高大学生食品安全素养

4.4.1立足校园,提高大学生食品安全素养

一是将食品安全的相关课程作为食品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二是将提高学生的食品安全素养作为人才培养目标列入人才培养方案;三是将食品安全素质教育作为选修课列入教学计划;四是学校成立“食品安全素质教育讲师团”,在全院范围内有计划地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教育。

4.4.2创新方式,继续宣传食品安全知识

一是利用“食品安全宣传周”或“食品安全主题宣传月”等重要时间节点,通过主题班会、主题黑板报及新媒体技术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增强大学生食品安全意识,提高其鉴别能力;二是定期向学生推送有关食品安全知识、科学健康食谱、平衡营养膳食以及食品安全最新法规等内容,全面提升大学生食品安全素养;三是极开展健康饮食讲座和竞赛活动,引导学生合理健康的膳食行为和正确的饮食观念;四是成立相关的学生社团组织,引导学生关注食品安全,传播交流食品安全知识。

5  结语

此次调查虽然只是个案研究,但反映出的问题具有普适性。校园外卖食品在给大学生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确实也衍生出食品安全的问题,而食品安全問题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高校作为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基地,开展食品安全教育是法律赋予的权利和义务,也是充分发挥其社会服务职能的重要体现。食品安全素质教育是一项利国利民的伟大事业,高校应充分认识到自身在这一事业中的重要作用,发挥食品安全宣传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通过各种途径开展食品安全素质教育,并不断创新教育方式,提高教育效果,为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健康中国战略实施及和谐社会的构建贡献应有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李立军.高校外卖食品安全问题及监管策略研究[J].湖北农机化,2019(24) :177-178.

[2] 胡学如,陈宝琪,王雪梅.新时代高校校园绿色文化建设——基于对大学生外卖餐盒消费的研究[J].经济师,2020(6) :173-175,177.

[3] 钟先锋,胡伟君,刘静思,等.食品和非食品专业大学生对食品安全的认知及行为调查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8,46(6):219-222.

[4] 张照照,李伟,刘海亮,等.天津天狮学院校园外卖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食品,2020(5) :217-220.

[5] 简志超,卢漪,覃立春.高校外卖问题分析与发展对策探究[J].商情,2019(25) :10-11.

[6] 张聪.“四个最严”保障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2020年食品安全政策展望[J].食品安全导刊,2020(7):38-40.

[7] 曹悦.从投诉举报视角谈食品安全监管[D].太原:山西财经大学,2018.

[8] 席加宏.中学基础教育与学生食品安全意识培养——评《食品质量与安全》[J].中国酿造,2019,38(7):215.

[9] 许悦欣.高中“食品安全及检疫”校本课程开发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9.

猜你喜欢
食品安全调查大学生
第十六届大学生年度人物
大学生就业趋势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措施分析
天台县城区有毒观赏植物资源调查初报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