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救护培训服务基地在民办高校的建立及研究意义

2022-06-15 03:20鹿璨张佳琪胡亚静
科技资讯 2022年10期
关键词:急救护理意义

鹿璨 张佳琪 胡亚静

作者简介:鹿璨(1985—),男,本科,讲师, 研究方向为临床医学。

张佳琪(2000—),女,本科,研究方向为 助产学。

胡亚静(1983—),女,本科,主管护师,讲师,研究方向为护理学。

摘  要:随着公众对急救知识的需求在不断地增加,而我国的急救设施还不健全,使急救事故发生时未能进行专业抢救,因此急救人才是市场不可缺少的。通过对保定市居民对急救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统计和分析,来对护理学生进行急救培训来建立急救小分队,尽可能地使公众对急救知识的需求得到满足。同时,公众的急救意识需要提高,推进急救教育的发展是必须的,加快急救医疗事业高质量的发展脚步。

关键词:急救培训   急救护理   公众意识  意义

中图分类号:C9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22)05(b)-0000-00Establishment and Research Significance of Emergency Rescue Training Service Base in Priv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ake Hebei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LU Can  ZHANG Jiaqi  HU Yajing

(Hebei Colleg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BaoDing,Hebei Province,071000,China)

Abstract:As the public's demand for firstaid knowledge increases greatly, and China's first aid facilities are not erfect,The emergency accident occurred and failed to conduct professionalrescue.Therefore,first aid talents are indispensable in themarket. Through the statistics and analysis of Baoding residents' mastery offirst aid knowledge, we can carry out firstaid training for nursing students to establish first aid teams, Thepublic's demand for first aid knowledge needs to be met, the publicawareness needs to be improved, and it isnecessary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first aid education.We will accelerat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emergency medical careprograms

Key Words: First aid training; First aid care; Public awareness; Significance

隨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质量的不断提高和人们对幸福指数的关注,护理在多方面领域取得明显的发展,但在急救方面逐步更加专业化和多元性方向发展较为明显,这与急救医学的研究和不断地开拓关于急救护理的新业务、新技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急救护理服务体系建设在医学发展道路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因为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如自然危害、事故发生、公共卫生、公众安全等一些突发事件的不断发生,使人们越发意识到急救的重要性。如何在紧急情况下进行有效的急救,拥有急救的最佳时机,是对急救护理提出的新的一个难题。通过急救培训来有效地提高在校大学生对急救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同时要提升护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护理学生在临床实习中,更快地实现角色转变。在此也作为一种必不可少的社会技能使护理学生在就业方面拥有更多的选择。

1建立应急救护培训服务基地的背景

伴随着社会、科学和医学的不同多区域协同发展,对护理的技术要求也有了更深的认知。国家所需要的护理人才要求也在逐步提升。因此在校护理的学生对医学专业知识和护理技术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自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综合国力在逐步地提高和经济实力也相应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依旧有一些社会问题存在。因此各种不可预料的急症和具有危急性的意外事故发生时,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变得尤为重要。随着公共卫生问题不断地凸显,使之急救与经济现状出现了不相匹配、不同步的发展。虽然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但是依旧随着当前社会环境的不断改变,各种意外事件也在不断地发生,我国每年意外事故导致死亡的人数约有70万,已成为第四大死亡原因。当意外发生时,如果能第一时间采取正确的应急措施能极大程度提高生存率和预后。积极地去宣传给大众更多的急救知识,使公众能得到及时、有效的现场自救和互救主要在于急救知识的普及程度,与生命进行赛跑,为患者赢得宝贵的抢救时机,提高抢救成功率。笔者通过走访了解到大学生对急救知识的掌握情况,通过网络、电视等媒体渠道是获取急救知识作为主要途径,他们大部分人认为获取急救知识困难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兴趣与学校的宣传不够。因此,掌握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不仅完善了专业应急救知识体系,也是为培养高技能人才做出贡献。

2确定应急救护培训服务基地的研究目标

通过对保定市内人群对应急救护知识的问卷调查进行统计与分析,归纳总结出普通群众对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对专业急救学生小队内部进行规范准确的训练,培养他们成为既能够对学校内部提供应急救援服务又能够对外进行培训,以此能够让大众掌握相应的急救知识并获得技能,同时,将基地建立在高校,使学生能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又掌握一项技能训练,为以后就业打下基础。

3研究内容、方法以及设施方案的确立

3.1研究内容

以河北科技学院护理与健康学院为例,通过对学生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外,我们还进行开展急救课堂培训来明白急救的重要性,让每个学生意识到身为护理人员的职责所在。心搏骤停,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症,国内发生率约为41.8/10万。《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5》概要指出,中国心血管病患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估计全国达到有2.9亿的心血管病病人去面对,其中有2.7亿的患有高血压,450万的人患有心力衰竭,500万的人患有肺心病,250万的人患有风心病,250万的人患有心肌梗死,200万的人患有先心病。甚至每5个成人中就会有一人患心血管病,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急且快,患者常出现胸骨剧烈而持久的疼痛等症状,休息和使用药物均无缓解,可并发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或心源性休克等,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老年患者为其主要发病群体。因此心血管疾病已成为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也是急救重大问题。经研究表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发病2 h内接受治疗是最佳抢救时间,在救治时间内医护人员以最快速度对患者进行心肌再灌注,可挽救患者生命,改善患者预后。

3.2研究方法

搜索检索和查阅国内外文献,了解护理学生对急救操作技术的应用情况,为确立研究培训框架做好准备。

(1)采用角色扮演法来进行情景模拟,为学生提供安全的学习和训练环境,有助于完成学生到护士的转换,同时也训练了学生在复杂多变的情况下应急处理的能力,以及时刻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状况的能力。通过亲身实践,学生充分可以体验抢救生命的急迫,以此来获得相应抢救的经验。

(2)采用问卷调查法来对全校师生和附近社区进行抽查来了解到人们对急救知识的认知程度。例如,设置问题:大学生对心肺复苏急救技术认知和是否需要学习,以及了解CPR现状,并进行了问卷调查。随机在校园中抽取1 3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听说过CPR的人数占77.3%,只有2.3%的人完全了解CPR,学习过CPR培训的人数占23%,但是98.2%的人数表示对学习CPR很感兴趣,98.6%的人数表示学习CPR是非常有必要的,97.4%的人数希望在大学期间学习有关CPR课程。通过调查结果我们制订相应的训练方案。

(3)采用访谈法选取部分学生对急救知识的了解程度来确定急救训练内容的着重点。

3.3研究方案

3.3.1人员分配

此次研究分为3个执行小组。第一小组:专业急救培训队,对本学院护理、康复等专业的学生开展相应的课程安排,并进行技能考核,对优秀的成员进行奖励,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待其掌握成熟的急救技能后,则可以对整个学校的紧急医疗事故第一时间采取正确措施和处理。第二小组:社会培训服务队,让技能已经成熟的学生组成第二支队伍对其他学院学生和教职工,校外大众人群以及特殊群体如公交车司机、中小学学生、教师等开展急救知识宣传和培训,宣传内容有关日常的急救知识,如何进行止血包扎、在面对骨折时进行固定、搬运术、关节扭伤、流鼻血、烫伤、中毒异物卡嗓等对日常常见救治方法,让其大众更快地了解到基本急救知识,能更有信心地面对生命。第三小组:急救知识宣传队,让在校学生通过学生会的组织开展大型急救知识宣传讲座、急救知识竞赛等活动,为在校学生及教师普及急救知识,对校园安全问题起到了保障效果,在校教师与学生表示了解急救重要性以及学习这项技能的必要性是非常有必要的。

3.3.2具体实施情况

包括教师准备、学生准备和培训设备的准备。教师准备包括:设计急救培训课程,并对培训时间进行安排,以及在训练前做好用物准备,环境准备等,制定操作项目和操作规章制度。学生准备:熟悉本次护理急救培训的流程和模拟情景的安排,充分地掌握培训知识并很好地应用等,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应对训练安排,勤加练习技能,在面对临床抢救时做到不怯场,勇敢冷静应对。面对问题能够独立思考,充分应有积极性和学习主动性。培训设备的准备:我们的急救大廳实验室已经建成并且投入使用,为接下来我们急救训练提供场地,其中包含设施如心肺复苏模拟,基础生命支持—复苏小龙,脊椎搬运训练模型,吸痰护理模型,心电监护仪,电动吸引器,自动洗胃机,简易呼吸器,担架车,等并且提供仿真环境供学生进行院外救护技术、急性中毒救护技术、环境性急诊救护技术等。举行护理急救技能大赛活动:我们在此次培训结束后会举行护理急救技能大赛来选取优秀的选手组成一支专门为校园服务的应急救护小分队,小分队每年通过对河北科技学院校园内所有50岁的老人进行体检来了解特殊群体的身体状况,并且为河北科技学院举行的大型活动做医疗服务保障,以防有紧急情况发生时能第一时间有效地进行急救,等待急救车的到来。

4应急救护培训服务基地建立的意义

4.1对护理学生而言

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通过培训一些常用的急救操作,如心肺复苏、伤口包扎、新生儿呛奶等相当实用的知识,使学生能很好培养出自救、互救的急救意识,并对现场能正确、及时地进行抢救,为伤员赢得了宝贵的“急救黄金时间”,并且为后期的救护车到来创造了时机。随着医学技术及理念的不断更新发展,对护士的能力提出新的要求,要求护士熟知急救转运流程、护理干预措施,提高应急处理能力、钻研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可沉着冷静地处理突发情况。而高校此次开展应急救护培训服务基地,加强了学生的护理临床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操作核心能力得到提高。这充分展示了红十字的“人道,博爱,奉献”的精神。开展对护理学生进行急救培训,从一定程度上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其他的益处,比如培养了在校护理学生沉着镇定冷静面对的思维,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决策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技术操作能力等,使学生的专业素质得到提升。

建立急救小分队不仅是对个人能力的肯定,也是对护理本科生顺利进入临床提供了经验。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竞争力,这对该校护理学生提供了一份就业机会,符合了国家培养人才的需求,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作用,这对于毕业生是一项加分项。

4.2对民办高校而言

近几年国家加大对急救知识的宣传力度,但在传统的护理教学中,多数教学基于条件限制,只能单项操作地去训练。而建立应急救护培训服务基地,不仅进行了真实的临床场景使学生积累了经验,满足了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而且从另一方面来讲,这对于民办高校而言,在传统医学教学中,大多教师通过幻灯片的形式传授给学生,学生掌握知识面太过于狭窄,所获得信息量不足。与之相比,它更加具有创新型与广泛性。无论是在设计理念,还是实际效果中,这无异于增添了新的教学内容,加快了该校护理学科的建设脚步,促进了学科间的交叉和融合,能够多样性、较好地体现民办高校教学质量,为民办高校长久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这些高校的专业老师的急救培训,是教学将理论和实践的融合,进行教学实践操作,注重了学科的前瞻性和应用效果,凸显了高校课堂的有效性,为未来高校新的教学方向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 窦清理,徐军,顾亚楠,等.守正创新促进急诊医疗服务模式的转型发展[J].中国急救医学,2020,40(5):466-469.

[2] 周娜,张懿,周裕婧,等.非医学院校大学生急救知、信、行现状与培训需求调查[J].卫生职业教育,2020,38(5):100-102.

[3] 孙慧,杜贤进.创伤性心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的研究进展[J].临床急诊杂志,2020,21(9):752-757.

[4] 林彩玲,关常青,梁庆元,等.院前急救标准化管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0,26(1):92-94.

[5] 蔡丹阳.院前急救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国民康医学,2020,32(6):137-138,145.

[6] 權红梅,王敏燕,谭彩娥,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优质急诊护理的应用研究[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0,20(14):2462-2463.

猜你喜欢
急救护理意义
《坠落的人》中“拼贴”的后现代叙事意义
一件有意义的事
有意义的一天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留学的意义
研究四肢骨干开放性骨折患者急救护理的临床效果
颅脑外伤合并复合伤的急救护理体会
急救护理路径在抢救院前创伤性休克患者中的效果
小儿热性惊厥的急救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