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师生共建自制慕课的化学史信息化教学初探

2022-06-15 05:32李玲王曼青黄瑶黄垄臻
大学化学 2022年4期
关键词:史实化学信息化

李玲,王曼青,黄瑶,黄垄臻

湖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武汉 430062

化学史是化学专业学生的一门选修课,也是一门重要的课程。化学史记录了化学家们通过不断试验、不断反思形成化学理论的过程,也记录了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下化学发展的具体情况。化学史的学习不仅仅帮助学生了解化学家们的生平、古今中外的科学技术的发展、重大发明与发现、重要理论、定理和概念的演变过程,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能够帮助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1,2]。然而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传统课堂的化学史教学已经不符合时代的要求。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种专业课的信息化教学改革日渐成熟,各大慕课平台各类化学专业课的慕课非常丰富,可供教师和学生自由选择[3]。但是中国大学慕课、学堂在线、智慧树等主要慕课平台,没有“化学史”的慕课,化学史的信息化教学鲜有报道[4,5]。如何针对00后“移动学习”的特点进行教学设计?基于此,笔者采用PPT录屏的技术自制化学史教学视频,开展“化学史小剧场”的活动,结合学生录制的小视频,完善线上教学资源。化学史教学中,在“教师讲”的过程中使用教学智慧工具的多种互动功能,充分激活课堂;在“学生讲”的过程中,使用直播功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保障学生的参与感。学生通过查阅化学史实制作PPT、个人演讲、演绎化学史小故事并录制视频,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化学史的积极性,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师生共建的视频资源也为化学史教学提供了信息化教学资源。

1 化学史信息化教学构建

化学史的教学对象为大三学生。学生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习惯于手机“移动阅读”获取学习信息,能熟练使用部分的信息技术。但是学习的积极性不足,化学史知识比较匮乏。基于学情,笔者设计了化学史信息化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

图1 化学史信息化教学模式

1.1 学前准备

化学史信息化教学需要引导学生先进行线上学习,再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的充分互动。针对缺少化学史慕课的现状,教师预先通过录屏将每次上课的内容进行简要阐述,录制成学习视频供学生提前观看,初步了解学习内容,便于上课展开讨论。教师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将化学史内容分成若干主题,布置课前分组任务。课前分组任务包括观看教师自制的学习视频、查阅相关化学史料、制作PPT。除此之外,开展“化学史小剧场”的活动,要求每个小组挖掘化学史素材,通过角色扮演,演绎一个化学史小短剧,并录制成一个视频。一来可以用于课堂中的分享,二来课后可以作为视频资源保留在慕课平台中,增强学习的仪式感和成就感。

1.2 课堂分享

基于准备工作,开展化学史的信息化教学。借助智慧教学工具超星学习通,将每一次课堂一分为二,分为“教师讲”和“学生讲”两种形式。一半的时间由教师讲解,梳理重要的知识点,一半时间由学生进行主题演讲,翻转课堂。

教师进行相关知识的讲解时,使用超星学习通的投屏功能,并通过“讨论”“问卷”“投票”“讨论”等多种功能,开展多种教学互动,充分激活课堂。学生进行翻转课堂时,使用超星学习通的“直播”功能,直播小组同学的演讲,如图2所示。为了充分让每个学生都参与,3-4个人一组,每一组每个同学进行10-15 min的演讲。主讲同学进行讲解,并分享自制的“化学史小剧场”视频;其他同学在进行倾听时,可以同步在直播中进行互动。直播还设有回放功能,方面学生课后观看;直播的资源可以共享,增加辐射效应。这种直播方式充分利用了00后学生的移动学习特点,以喜闻乐见的方式鼓励了学生进行演讲、互动,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演讲结束后,针对每一位同学的展示,全班同学实名评分。评分者从PPT质量(30%)、视频质量(30%)、分享过程中的表达交流(25%)以及整个分享的技术性(15%)这四方面评分,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在学生展示完毕后,其他同学可以进行补充讨论,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总结。

图2 课堂分享的照片和同步直播

1.3 课后反思

课后教师将学生制作的PPT和自导自演的化学史实小视频分享至慕课平台。结合课堂的讨论和学生的分享内容,设计章节自测和主题讨论,进一步引导学生完成反思。结合教师自制的教学视频,形成完整的师生共建的化学史慕课的内容,如图3所示。

图3 化学史MOOC的内容

2 化学史信息化教学的特点

2.1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自制的教学视频主要是对课件的主要内容进行简要的讲解和知识的串联,方便学生提前了解知识;优质的网络视频资源,是教师在网络上寻找的化学史学习资源,再通过编辑,做成3-5 min小视频,进行学习拓展。这些由教师制作的线上学习资源,满足了学生线上学习需求,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通过小组内合作,挖掘了大量化学史实,制作PPT,挑选有趣的化学史实演绎“化学史小短剧”,录制并后期制作成小视频,丰富了学习手段,充分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结合课堂的线上直播,学生的课堂参与感更强,也增强了学习化学史的兴趣。

2.2 培养了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个完整的PPT的展示,需要在线上学习视频的引导下,选定方向合作查找化学史料,共同完成PPT制作。学生首先通过线上学习了解相关的化学史实的基本信息,再针对自己感兴趣的方向,搜集、整理化学史料,通过这种自主的学习探究对化学史实的印象会更加深刻。小组合作完成视频制作,需要分工进行角色扮演、录制、后期制作,学生可以在不改变史实的基础上,设计自己的创意,用不同的表现形式来完成,培养创新意识。从演绎化学史小短剧到完成视频制作,充分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课堂分享汇报和线上直播,可以锻炼学生当众表达的心理素质和与人沟通的能力,在讨论反馈中,提高了自己与他人交流的能力,这些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是有益的。

课后的反思,更多的是对化学史实的反思。教师针对学生的分享内容和讨论内容,就化学史中的化学家、化学发展和科技进步等方面设计线上习题和讨论题。化学家百折不挠探索真理的史实,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化学发展对社会进步做出的贡献可以激励学生实践创新,培养社会责任感;中国近代化学史的发展和现代科技的进步,有助于厚植爱国情怀和激发学生学习使命感。

3 基于自制化学史慕课的对分课堂的教学反馈

3.1 问卷反馈

笔者对其中授课班级(18化学) 33人使用“超星学习通”进行了问卷调查,24 h内填写问卷人数31人,据此获得了对教学的反馈信息。大多数同学认为轮到自己分享时,通过自己寻找素材,制作PPT和分享,学到了很多相关化学史的知识(25人),当众演讲的能力得到了提高(26人)。也有一部分同学觉得自己制作PPT水平得到了提高(16人),通过制作视频学会了一种新的技能(14人)。

化学史针对“学习这门课的收获”的反馈如图4所示。有学生表示了解了很多化学的历史,提高了课堂展示能力,收获了不少快乐,重新认识了一些同学;也有学生表示学完这门课让他对化学产生了兴趣,坚定了学习化学的信心;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有同学认为学完该门课程,收获了一份家国情怀。

图4 课程评价

3.2 学习效果

为了说明化学史信息化教学的效果,笔者分别对比了16化学和18化学的考试成绩,如图5所示。16化学没有使用信息化教学,但也采用了一半时间由教师讲,一半时间由学生讲的形式。16化学记作“对照班”,18化学记作“实验班”。对照班中,超过60%的同学取得80分以上的成绩,约有32%同学成绩在70-79分之间,仍约有8%的同学成绩在70分以下。说明“学生讲”的形式能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但还不足以完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验班中,超过90%的同学取得了80分以上的成绩,80分以下的同学不足全班的10%。可见,在化学史教学中融入信息化技术,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并提高学生的学习意愿。

图5 成绩对比

4 结语

化学史信息化教学的过程中,在课前、课中和课后融入信息化技术,满足了学生信息化需求,同时各种小组学习任务都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同时潜移默化地厚植了一份家国情怀。面对信息化教学资源不足与学生信息化学习需求之间的矛盾,可以通过自制线上资源,结合智慧教学工具进行信息化辅助教学。基于师生共建自制慕课的化学史信息化教学,为自制线上资源开展信息化教学提供了参考。

猜你喜欢
史实化学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对八路军留守兵团几则史实的考证
中国工农红军第17军史实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