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优化小学水平一学生的体育课堂教学研究

2022-06-16 21:46冯淑卿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2022年4期
关键词:体育课堂体育教学

冯淑卿

摘 要:小学体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增进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作用。文章主要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等了解目前小学运动基础薄弱的低年级学生(即水平一学生)体育课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探究出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水平一学生;体育课堂;体育教学

一、抓好运动基础薄弱的低年级学生的体育教学的重要性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因此对于培养新时代人民的体育情怀,激发学生的体育热情是目前体育教学工作的重点。小学体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增进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作用。抓好运动基础薄弱的低年级学生的体育教学,从基础习惯、基础锻炼、道德品质等方面落实好体育课堂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体育意识,形成良好的体育习惯,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并为终生体育奠定基础。

水平一的学生是指运动基础薄弱、自制力较差、缺乏运动习惯的学生,该部分学生为体育课堂教学增大了难度,是体育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笔者通过访谈法、文献资料法等结合低年级学生体育课堂普遍情况及特点,并根据低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分析水平一低年级学生的体育课堂习性产生的原因,针对具体情况进行分析,从而探究适合水平一学生体育课堂教学的方法,促使该部分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课堂习惯,培养体育兴趣并为其自身掌握一到两项终身受益的体育技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

二、水平一低年级学生的体育课堂习性产生的原因

(一)受幼儿园体育课情况的影响

幼儿园体育课和体育活动开展是幼儿园保教工作中较为薄弱的环节,主要原因在于考虑到幼儿的身体发展状况,体育课受限程度高,加上幼儿教师体育知识与体育运动技能不足、体育意识不强等,幼儿日常体育活动难以科学有效开展。因此幼儿体育主要以玩游戏和做操为主。水平一低年级学生对运动技能学习的体育课堂没有完全转变观念,正处于一个过渡期,需要一定的过程来适应。

(二)低年级学生年龄小、认知水平低、领悟能力较差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很多体育项目都是初次接触,没有习得运用技能的经验,或是因为胆怯不自信等因素,缺少艰苦环境的锻炼,认为体育锻炼太苦太累,缺少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遭受一点挫折就容易悲观失望,普遍不喜欢挫败感,为此不喜欢运动技能的学习。

(三)缺乏纪律意识和团结意识

水平一低年级的学生都喜欢上体育课,因为他们向往室外活动。但是他们年龄较小,接触的事物也较少,对任何事物都新鲜好奇,心理趋向还处于无拘无束状态,在体育课上往往缺乏一定的纪律意識,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体育课行为习性不完整,缺乏整体意识和未有正确的竞争意识,在比赛中有一些个性较强的学生,可能会因为不服输与同学发生争执,甚至拳脚相向,也可能会有因为同伴的失误导致失利的同组同学之间互相埋怨,也可能会出现因害怕受指责的学生产生怯场心理而选择不参与比赛。这样不仅影响了正常的教学活动,还会伤害同学之间的和气。

(四)学生现阶段身心发展水平特点

根据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低年级学生处于前运算阶段和具体运算阶段之间,由自我中心主义向去自我中心过渡。埃里克森将人格发展分为八个阶段,一年级学生处于学龄初期和学龄期阶段,根据人格发展理论,水平一学生的人格特征表现为勤奋对自卑的冲突。并且水平一学生处于学龄初期,依赖性强,自我约束能力差,意志力薄弱。教师应培养学生的勤奋性人格,学习过程由浅入深,让学生多体验成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五)体育课本身的特殊性

体育课主要是以身体活动为主要手段来锻炼学生身体,体育运动项目繁多,每个学生对每个运动项目的兴趣不同,体育课与其他课程一大区别就是上课的空间是开放的。特殊的上课组织方式,对学生的注意力影响很大,尤其是对于小学水平一学生来说,并且学生的注意力很难集中在教师身上,学生喜欢没有课室空间约束的体育课,也很难约束行为,集中注意力的时长比较短。

三、适合水平一学生体育课堂教学的措施

(一)构建寓学于乐的体育课堂

水平一学生一般会对体育课中教师枯燥乏味的讲解与练习产生厌烦情绪。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因此,在教学中,体育教师应该利用好学生爱玩的天性,多创造情景,利用寓学于乐的体育游戏以及比赛等形式,激发水平一低年级学生参与运动的兴趣,使其掌握动作的技能的同时也教会学生学会遵守游戏和比赛的规则,领悟玩与学之间不同的规则,并且要耐心地教导学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教师在比赛前先教会学生建立正确的竞争意识,让其正确看待比赛的成败,明白批评和埋怨情绪都有碍团结。赛后与学生一起分析成功与失败的原因,找出制胜的有利因素并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新的挑战。通过比赛教学能培养学生遵守规则,勇于创新和团结合作等优良品质。

(二)多采用直观性教学

现如今互联网信息发达,网上关于体育教学的视频生动有趣,教师可以利用低年级学生模仿能力和好奇心强的特点,借助多媒体,对低年级学生进行直观性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并且对低年级学生学习动作技能具有很好的效果。教师采用形象化教学以及充分利用教具,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动作,从而习得动作技能,学生也会因此认为运动是一件快乐且有趣的事,从而更加喜欢参与运动。

(三)制定规矩,培养集体意识

体育教师要制定与体育课堂相关的规章制度,采取一定的奖惩措施,并且要让学生明白制定规矩的意义,并且要让学生信服和遵守。教师可以通过队形队列的训练,培养学生的整体意识,充分发挥体育教师的肢体语言,制定一定关于课堂信号的动作,以便于通过条件反射达到信息传达的效果,学生也能迅速做出反应,比如哨声、手势等。教师要引导学生进入体育课堂的常态化,帮助学生改正不良的行为习惯。尤其是在对待水平一这些低年级的学生,正确的指引非常重要。水平一低年级学生的社会认识不充分,在体育教学活动中要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教导学生社会规范,提高学生对自己行为的责任意识,学会处理与集体的关系,养成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优良品质,发展人际关系。

(四)锻炼学生的体育意志

水平一低年级学生的缺乏艰难环境的锻炼,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体育课堂关于动作技能的学习,很多时候需要体育意志的坚持,体育教师应引导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遇到困难和复杂的动作时不要灰心,要主动想办法解决,引导学生在面对挫折时要有信心和勇气,正确看待挫折,自觉地培养学生的耐挫力。教师给学生制定分组完成的学习目标,可以增强他们对难度的认知,并能从潜意识里战胜自我,不断自我提高,自我挑战,也增加学生的运动参与感和自信心。但教师注意把控好学习的难度,目标过于困难会影响学生对完成目标的信心,从而消磨斗志。

(五)体育教师要严慈结合

体育教师的角色定位是决定低年级学生能否上好一节体育课的关键。小学水平一的学生,年龄较小,需要教师的关心和爱护,体育教师一定要热爱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给予每位学生关注,关注学生心理和身体的变化,及时帮助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让学生充分相信教师。体育教师的情感表达贯穿于整个体育课堂教学,进而形成持久的影响。因此在面对水平一低年级的学生时,体育教师爱学生的同时也要树立威信,不断地充实自己,完善自己。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严格按照标准动作进行训练,在进行技术动作讲解过程中将动作做到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使学生重视教学内容,积极参与运动技能的学习。

参考文献:

[1]杨左兴,陈振华.水平一体育教学内容的探讨[J].田径,2015(01).

[2]张金红.小学低段体育课堂习惯的培养[J].当代体育科技,2018(03).

[3]池春玲.小学低年级体育有效教学方法研究[J].新课程,2020(26).

猜你喜欢
体育课堂体育教学
体育课堂教学中口令与队伍调动规范策略
谈体育课堂创设“和谐互动”的认识
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益
关于高校体育课堂“手机”现象的思考
巧用游戏构建快乐体育课堂研究
职高体育教学中的“教学做合一”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
游戏融入教学建构灵动式体育课堂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竞争意识培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