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整合与利益互享的乡村旅游开发思路

2022-06-16 03:00赵晓慧陈令怡雷军成
安徽农业科学 2022年11期
关键词:资源整合乡村旅游乡村振兴

赵晓慧 陈令怡 雷军成

摘要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发展乡村旅游是一种切实有效的途径。针对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旅游开发问题,以河南省淇县赵庄村为例,阐述其开发思路:一是发展集体经济,创建新型旅游扶贫新模式;二是依托著名旅游景区,充分整合乡村资源;三是坚持党建引领,凝聚民心促发展;四是推动产业协调发展,优化产业链升级。通过对赵庄村开发思路的研究,为同类型乡村发展乡村旅游提供借鉴。

关键词 乡村振兴;乡村旅游;资源整合;利益互享;赵庄村

中图分类号 F30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2)11-0129-04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2.11.03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Path of Resource Integration and Mutual Benefit Sharing—Taking Zhaozhuang Village in Qi County as an Example

ZHAO Xiao-hui, CHEN Ling-yi, LEI Jun-cheng

(School of Geography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Gannan Normal University, Ganzhou,Jiangxi 341000)

Abstract It is a practical and effective way to develop rural tourism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Aiming at the problem of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taking Zhaozhuang Village’s rural tourism as an example, it elaborates the development ideas of this village .First is to develop a collective economy and create a new model of tourism poverty alleviation; the second is to fully integrate rural resources based on famous tourist attractions;the third is to adhere to the leadership of party building, gather the hearts of the people and promote development; the fourth is to promot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 and optimize the upgrading of industrial chain. Through the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ideas of Zhaozhuang Village, it provides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in the same type of villages.

Key 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Rural tourism;Resource integration;Benefit sharing;Zhaozhuang Village

實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更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为积极响应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号召,全国各地都在寻找有效可行的发展出路。近些年,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旅游这一媒介无疑成为乡村振兴的一条有效路径。杨旭[1]认为,开发“乡村旅游”是必然的趋势,不容忽略;周玲强[2]认为,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路径。

由于我国社会发展的时代背景,相较于国外研究乡村旅游起步时间较晚,但这并不妨碍我国学术界有较为丰富的研究结果。何景明等[3]认为,狭义的乡村旅游是指发生在乡村地区,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光为客体的旅游活动。贾未寰等[4]认为,乡村旅游是发生在乡村地区或城市近郊,以农业为基础,农民为主体,主要受众是城市居民;旅游吸引物包括乡村风貌、田园风情、农业活动、农业科技和民俗文化等自然和人文景观。进入新时代,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乡村旅游从起初的概念性研究转向多角度多层次的理论研究。不少研究从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5-6]、内在机理[7]、产业升级[8]转向旅游扶贫[9],继而又转向当前关注较多的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与整合[10]。这一系列的研究演变,使得人们的注意力从乡村旅游本身转向以乡村旅游为桥梁。在实践中得知,要想乡村旅游发展得好,就必须有适宜的资源作为载体,这就需要将多种资源进行整合,在利益互享的条件下,实现1+1>2的理想效果。吴正海等[11]从理论层面针对资源整合与利益共享的乡村旅游发展路径进行研究,阐述了乡村旅游发展的理论内核和成功机理。陈剑宇[12]从绿色视野出发,明确提出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与整合的生态原则。综上,无论是理论层面的研究,还是方针政策的研究,都是为了进一步阐述乡村旅游开发中资源整合的重要性。但实际上,很少有文章能从相对成功的个案中,找寻同类型村庄发展乡村旅游的开发思路。如何在全国各地都为发展乡村旅游寻求出路的浪潮中,避免同质化、重复化,甚至在可能的条件下超出预期实现脱颖而出,是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鉴于此,针对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旅游资源整合和利益共享的乡村旅游问题,笔者以河南省淇县赵庄村为实例,对这种本身就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的地理区位、便利的交通条件且人多地少的自然村展开研究,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赵庄村发展乡村旅游的开发思路进行阐述,对开发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提出解决措施,为我国同类型乡村发展乡村旅游提供可能借鉴。

1 赵庄村乡村旅游发展的现实基础

1.1 区域概况

赵庄村地处西部太行山区,距淇县县城西北12 km,地域面积25 km2,是淇县灵山街道下辖区域内的一个行政村。紧邻扶贫路、222省道、高云线等交通要道,交通便利,又紧邻著名景区,旅游客源相对稳定(图1)。管辖范围包括,东赵庄、西赵庄、窄狭、碾沟、地谷岭5个自然村。全村共有201户,780人,耕地面积43.33 hm2,主要粮食作物为玉米,特产有花椒和核桃等。

1.2 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2015—2016年为初步探索阶段。赵庄村原是省级建档立卡贫困村,后淇县县政府将其确定为脱贫标杆村。为了使当地村民摆脱贫困,选派时任淇县旅游部门工作的郭合喜为驻村任第一书记。自2016年起,赵庄村开始初步探索发展乡村旅游。秉承“要想富先修路,要修路先治水”的发展原则,在村委干部的带领下,将村内泥泞颠簸的乡间土路修筑成平坦开阔的水泥路,治理开挖村内淤泥河道400 m以上,逐步建成2 400 m2的景观荷塘。2017年,以豫北传统风味民俗为定位,初步建成了“赵家味道”美食小吃街。在此之后开发了“灵山慢谷”“步步惊心”“高空漫步”等旅游项目,继而投入营运。

第二阶段,2018—2020年为因时借势阶段。先后选派赵常海任赵庄村党支部书记、刘虎任赵庄村驻村第一书记。经过多方学习和探讨成立了河南省赵庄村景区管理有限公司,运用“村集体+公司+旅游+扶贫”的开发模式,对整个景区进行经营管理。与此同时,各大视频网络崛起,借助短视频等平台发挥网红效应,注册账号河南赵庄景区管理有限公司,上传视频增大宣传力度,并引入“网红桥”“水上漂”“悬崖秋千”等网红游乐项目。创立“我从灵山来”等乡村旅游品牌,并借用互联网等手段,线上线下销售农副产品。2018年,水上娱乐项目彻底打响了赵庄村的名气。在这之后接连开发了“收粮洞”“地谷岭”“元宝山”等旅游景点。

1.3 发展现状

自2016年起,通过“村集体+公司+旅游+扶贫”的开发模式,逐步建成6家星级乡村度假客栈,住宿床位数达200张。现有小吃街1条,乡村旅游餐位600个。经营性资产总额424.4万元,共计确认集体经济组织成员201户852人,参与股权量化852人,集体资产股数1 336.3股。截至2020年,赵庄村全年接待游客数量超过8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2 000万元(图2),村集体经济突破200万元(数据来源于鹤壁市人民政府官网、淇县人民政府官网和淇县灵山街道赵庄村村委会)。

经过这些年的努力,赵庄村先后被河南省旅游局授予“2018年全省首批乡村旅游特色村”荣誉称号,并被鹤壁市旅游局、文明办评为“全市十大最美文明旅游村”,2019年入选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和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布的第一批国家森林乡村名单,曾多次被中央电视台、当地电视台、新华社、报纸等中央、省、市、县各级各渠道新闻媒体报道。

2 赵庄村发展乡村旅游的开发思路

通过阅读文献和走访调研,梳理了赵庄村发展乡村旅游的开发思路。

2.1 发展集体经济,创建新型旅游扶贫新模式

赵庄村原是省级建档立卡的贫困村。而赵庄村之所以成为典范就是发展了集体经济。在未发展乡村旅游之前,赵庄村村貌破旧、基础设施不完善,靠近山区耕地少,年轻人外出打工,老人儿童留守村内,这无疑是贫困村的真实写照。自2016年开始发展乡村旅游,通过“村集体+公司+旅游+扶贫”的开发模式,成立了河南赵庄景区管理有限公司,赵庄村村民积极集资投资,真正实现了从村民到股民的身份转变。通过多种方式实现了利益互享,一是合作帮扶,将27户村民筹资的147万元入股小吃街,42户贫困户实现了年增收1 650元;二是保底经营,鼓励有发展意愿但无资金的贫困户到小吃街开店,村集体实行免收3年的摊位租赁费用,并给予每年不低于2万元的保底收入;三是带动创业,农户利用自住房屋开发农家客栈,酒楼饭店,实现了年均收入15万元以上;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工作中,村委会积极提出改革申请,全村开展清产核资,完成了全村村民的身份界定和村资产的核查。根据成员身份界定,折股量化,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召开了第一次股东代表大会,推选理事、理事长、监事等职位,明确职责。以更加合理有效的管理模式激发村民积极创业的强劲动力。截至2020年,赵庄村村民人均收入突破1.6万元。

2.2 依托著名旅游景区,充分整合乡村资源

赵庄村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举措就是因地制宜、挖掘资源、进行整合。乡村旅游资源包括乡村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赵庄村有着其他村落不具备的独特内部资源,如殷商文化遗址朝歌寨、明清百年石屋、古井古庙、石桌石凳石院墙,同时还有着 “财神”赵公明故里的传说。外部资源则是毗邻著名旅游景区云梦山风景区、古灵山风景区和朝阳山风景区,在地理位置上进行联动,从而实现了景区间的互动链接。同时,紧邻扶贫路、222省道、高云线等交通要道,便利的交通更有利于周边县域和市区旅游者的来访,旅游客源相较同类型村落更加稳定和丰富。

2.3 坚持党建引领,凝聚民心促发展

赵庄村的成功离不开支部书记、驻村干部的舵手作用。“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的实干劲头是村委干部真实的工作写照。2016年以来,在切实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村干部率先打头阵,带头拆掉自家院墙和棚子,建民宿打样板,发展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在党员干部和村民的齐心协力之下,赵庄村先治水再修路,拆除违规占路建筑,清理淤泥河道,硬化村内主干道和巷道,“厕所革命”全覆盖,实现了村内通公交等基础设施。2016年以来,在驻村书记的带领下,先后到陕西袁家村、马嵬驿、鹤壁王家辿、洛阳重渡沟等地方考察和学习乡村旅游建设,学习管理经驗和开发模式。脚踏实地干实事,坚守初心脱贫致富,实现了让农民在家门口挣钱,稳步向前的同时走出了一条村干部带领人民群众共同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发展之路。

2.4 推动产业协调发展,优化产业链升级

赵庄村通过不断深入探索和实践,发展三产,带动一产,促进二产。由于赵庄村属于山区村,既没有适宜耕种的大片农田,也没有支柱型的龙头企业,完全是“平地盖高楼”实现从无到有。但好在近些年的努力是有成效的,通过“赵家味道”美食街的运营,利用太行山特有的石路石桥石头房进行场景还原,再现太行山区原生态的自然民俗。在产业发展方面,借助“我从灵山来”品牌,对小杂粮、山核桃、花椒、柿子、甘薯等农特产品进行统一包装,运用网络和实体店等多种渠道将产品销往各国各地,实现村民每年每户增收6 000元以上。

3 当前赵庄村发展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

在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得知,全国同类型乡村如黔南秀峰村[13]、贵州花溪镇山村[14]等在发展乡村旅游中都存在着类似的问题。

3.1 党建活力更待激发,组织力度仍需提升

拥有一支强大的干部队伍是一个村稳健向前发展的关键所在。若组织力度不夠,就很容易出现工作懈怠、责任推诿等问题,从而影响乡村旅游工作的顺利开展。当前赵庄村党建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支部成员年龄结构不合理,缺少年轻党员干部,特别是有能力有担当的党员干部;二是在倡导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性方面有待加强;三是党建干部整合旅游资源的能力有待提高。同时,在日常工作安排中,没有熟练掌握现代办公软件的工作人员,这就使得在与上下级部门汇报、安排工作等方面难以畅通。这是党建发展的重中之重。

3.2 乡村旅游缺乏科学规划,古村落特色被忽视

无论从发展前景和开发价值来看,依托灵山风景区、朝阳山景区的辐射带动作用,赵庄村都有很大的优越条件来发展旅游业。现阶段,赵庄村发展乡村旅游以网红游乐项目为主要特色。但放眼全国来看,如何避免开发重复化和同质化、产品单一化等问题,是需要学习和思考的问题。值得被关注的是,赵庄村入选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但在现实走访中发现,古村落保护方面远远不够,在建设中忽视了传统村落自有的历史文化底蕴。当地人缺乏对古村落的历史价值的认识,使得部分传统民居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和保护。长此以往,对来访游客吸引力就会下降,满意度也会下降,从而会影响其长远发展。

3.3 管理模式有待优化,旅游人才急需引入

乡村旅游的发展离不开科学的经营管理模式和高层次专业人才的支撑。引流项目、盈利项目、宣传力度等的设置和精细化核算都是一大短板。经实地走访后发现,赵庄村旅游业从业人员主要是当地住户,原本都是地道农民。他们缺乏专业知识,经营管理方式需要通过专业学习和培训。同时,由于乡村整体设施相较于城市生活条件相比也十分有限,因而很少有高层次人才愿意进驻。新型旅游产业对专业人员的需求力度在逐年增加。目前来看,科学的经营方式和高层次旅游管理人才也是制约其发展的一大障碍。

4 对策建议

4.1 统筹党建建设,“撸起袖子加油干”

坚持以党建做引领,以创新乡村旅游发展方式为抓手,团结向前[15]。事实证明,赵庄村的发展离不开基层党组织和村干部党员带头的强大作用。组织发展的好坏,直接影响乡村旅游的好坏。脱贫致富、富家富农关键就在于是否拥有一支强大的基层领导组织。赵庄村成功发展的背后就是村干部表率作用的真实写照,更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典型。因而要激发支部能力,注入支部活力就需要吸纳一批有理想有能力的年轻干部,号召党员干部率先勇当“老黄牛”和“开荒牛”[16],积极为集体发展出谋划策作贡献。同时,可以通过向上级领导部门上报和申请,或社会公开招聘有才干的人员入驻,在谋划中促发展,稳步提升乡村旅游的建设任务。

4.2 深挖资源特色,加大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开发

在民俗特色开发上避免重复和同质,可以推出亲子游、团建游、素质拓展等形式的旅游项目,或是举办各种美食节、音乐节、民俗文化节、娱乐狂欢节等。同时,可根据现实情况开发夜间旅游活动。如夜间实景演出、夜间寻宝等以“财神爷”为核心打造的旅游活动项目。与此同时,赵庄村本身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它的传统村落特征,要将传统村落这一保护和开发工作纳入整体旅游开发的建设规划中,切不可只关注娱乐项目,而忽视文化内涵。对传统民居实施保护和再利用双轨并行,强化特色意识,彰显出历史遗存中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建筑价值。在充分尊重原住民意愿的前提下,进行特色开发,也可学习浚县古城开发的策略经验,通过还原复古式的修建风格,从物质表象体现出“乡土性,乡民情”。

4.3 提高对乡村旅游认识,提升从业人员素质

赵庄村发展乡村旅游一个重要的方面在于专业。因此,需要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村委干部要继续提高对乡村旅游促进乡村振兴的科学认识,有必要组织党建干部积极外出考察学习。同时,由于景区的服务人员大多是当地民众,缺乏专业的知识和经营理念,对乡村振兴和乡村旅游的认识不足。可以邀请乡村旅游研究专家驻村进行专业指导,邀请星级饭店培训师教授专业化的培训。努力培养一批素质高、能力强、有经营理念的服务人员,全面提升赵庄村乡村旅游服务的整体水平。

5 结语

乡村旅游作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一大路径,无论是从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经过这些年的探索发展,不可否认是有成效的。2020年我国实现全面脱贫,这无疑给想要通过发展乡村旅游的贫困村、落后村增加了信心。回溯历史,从20世纪的“农家乐”时代,到现如今的乡村旅游时代;从20世纪珠海白藤湖易乐园度假村(原白藤湖农民度假村),到现如今安徽西递宏村、江西婺源,这些实例都是鲜活和成功的。

而该研究的河南省淇县赵庄村,就是在这些成功实例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发展乡村旅游,整合各类可利用的资源,将个体串联成整体,审时度势抓住机遇,实现利益互享,最终摆脱贫困。对于同类型的乡村来说,如北京清水镇江水河村[17]、贵州花溪镇山村[14]、河南省黄洞乡东掌村等虽然都发展了乡村旅游,但仍需借鉴赵庄村的开发思路,不断加大开发力度。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不得不说赵庄村的成功为同类型村庄打了样板、做了榜样,通过深入研究赵庄村乡村旅游的开发思路,对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为赵庄村乡村旅游更好更快稳步发展提供可行方式,同时也为乡村振兴发展建言献策。

参考文献

[1] 杨旭.开发“乡村旅游”势在必行[J].旅游学刊,1992,7(2):38-41,61.

[2] 周玲强.中国旅游发展笔谈——后脱贫时代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J].旅游学刊,2021,36(4):1.

[3] 何景明,李立华.关于“乡村旅游”概念的探讨[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28(5):125-128.

[4] 贾未寰,符刚.乡村旅游助推新时代乡村振兴:机理、模式及对策[J].农村经济,2020(3):19-25.

[5] 韩冬.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J].城市住宅,2020,27(6):157-158.

[6] 李茹月.乡村振兴背景下龙胜县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优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20,48(10):109-113,116.

[7] 林菁.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的内在机理与发展路径[J].农业经济,2021(11):75-76.

[8] 屈学书,矫丽会.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旅游产业升级路径研究[J].经济问题,2020(12):108-113.

[9] 周阳.旅游产业扶贫的精准聚焦路径与实践[J].社会科学家,2020(11):50-55.

[10] 常中爱.“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旅游资源开发:评《美丽乡村与乡村旅游资源开发》[J].中国瓜菜,2020,33(10):118-119.

[11] 吴正海,范建刚.资源整合与利益共享的乡村旅游发展路径:以陕西袁家村为例[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1(2):70-79.

[12] 陈剑宇.绿色发展视野下乡村旅游资源生态开发与整合策略[J].农业经济,2021(8):20-22.

[13] 黎佳,龚刚强.景区带动型乡村旅游发展研究:以黔南州秀峰村为例[J].安徽农学通报,2021,27(10):143-145,151.

[14] 杨斯涵.乡村振兴背景下民族地区旅游发展困境及对策研究:以贵阳市花溪区镇山村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1,32(10):60-62.

[15] 闫晓杰,张晓贺.“党建共同体”引领乡村旅游“好风景”[J].共产党员(河北),2019(24):20.

[16] 秦利.在新的偉大实践中大力倡导培育革命精神[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21(6):46-50.

[17] 李佳伟,李政.北京乡村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与规划:以清水镇江水河村为例[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21(5):61-62.

猜你喜欢
资源整合乡村旅游乡村振兴
少先队活动与校外资源整合的实践与探索
“五育并举”下家校社资源整合的价值意义
海外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之道
智慧高速资源整合方式实践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全域旅游背景下海南乡村旅游发展的新范式
乡村旅游供应链优化探析
乡村旅游环境中不同污染源以及保护措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