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机制与对策研究

2022-06-16 03:34赵祺范泰
安徽农业科学 2022年11期
关键词: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对策

赵祺 范泰

摘要 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我国当前重大战略任务,研究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机制与对策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以山西省天镇县玉泉镇唐八里村为例,紧紧围绕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问题,从产业发展、生态保护、乡风建设、组织创新和农民增收等方面剖析现状,进而深入分析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机制,找出唐八里村脱贫攻坚衔接乡村振兴在实践探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衔接机制;对策

中图分类号 C9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2)11-0244-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2.11.06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Research on the Effective Linkage Mechanism and Countermeasures between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Taking Tangbali Village, Yuquan Town, Tianzhen County, Shanxi Province as an Example

ZHAO Qi1,FAN Tai2

(1.Poverty Alleviation Work Team of Shanxi Provincial Department of Transportation in Tianzhen County, Tianzhen, Shanxi 038200;2. Guqianbao Town, Tianzhen County, Shanxi Province, Tianzhen, Shanxi 038200)

Abstract It is a major strategic task of our country to consolidate and expand the achievements of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It is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study the effective linkage mechanism and countermeasures of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Taking Tangbali Village, Yuquan Town, Tianzhen County, Shanxi Province as an example, focusing on the effective connection of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analyzes the status quo from the aspects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ecological protection, rural development, organizational innovation and farmers’ income increase, further analyzes the effective linkage mechanism between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to find out the problems in the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of Tangbali Village’s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propose policy recommendations to promote the effective connection of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Key words Poverty alleviation;Rural revitalization;Linkage mechanism;Countermeasure

“三农”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党的十九大强调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决打好脱贫攻坚战,两者有机统一、相辅相成并具有紧密的实践逻辑:脱贫攻坚的短期目标是确保贫困地区的贫困人口在2020年实现如期脱贫,其长远目标是以高质量的发展实现乡村振兴[1]。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为新时期开展好农村工作、解决“三农”问题指明了方向[2-4]。笔者以山西省天镇县玉泉镇唐八里村为例,探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机制与对策,研究成果对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 唐八里村发展现状分析

唐八里村位于山西省最北部,气候严寒,无霜期短,十年九旱,土地贫瘠,是国定贫困县天镇县的一个贫困村。该村隶属于山西省大同市天镇县玉泉镇,是行政村,包含1个崔家窑自然村,该自然村距离唐八里村1 km。全村地勢平坦,属于平原地区。截至2020年,全村在册人口763户1 882人,常住人口434户1 134人,其中贫困人口144户372人。

1.1 党建组织现状

截至2020年,全村共有党员53人,其中男党员47人,女党员6人,按年龄分布的党员人数如图1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党员们的年龄普遍偏大,年轻党员的数量较少,党建方面年轻储备力量不足。

村内“两委”班子队伍健全,村民积极参与村内事务管理,每年都会定期召开村民大会、村民代表大会和村民小组长会议,村内事务实行全公开。

1.2 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现状

截至2020年,唐八里村基础设施较为完善,通往城镇的道路以及村内所有主街巷道路都实施了硬化美化,村内设有公共汽车站点,距离最近城镇4 km,交通便利;饮用水和居民用电实现了全户覆盖,饮用水是自来水,水源供应充足,水质十分安全;建有3处公共厕所和18个垃圾堆放点;村内所有主街巷安装了路灯,数量约120盏。

公共服务方面,唐八里村建有1所卫生室,配有1名乡村医生;村内现阶段没有任何学校,适龄上学的孩子都选择在附近的城镇就读;村民们有信贷、邮寄等服务需求时都会到附近的城镇办理。

1.3 人口、劳动力流动及资源现状

目前村内在册人口1 882人中,年龄在60岁以上的人数为323人,年龄在16~60岁具有劳动能力的人数约为900人,其中长时间外出打工者占具有劳动能力人数的50%左右,在村内务农的劳动力大多年纪偏大,绝大多数年轻人选择外出打工。全村共有耕地面积366.67 hm2,其中水田、水浇地面积285.73 hm2,需要退耕还林地面积46.47 hm2,旱地面积34.47 hm2。

1.4 村级经济发展现状

截至2020年村内有金色黍子、绿色蔬菜、红色水果的彩色种植基地,以黑玉米、黑谷子、黑花生、黑豆和紫薯为代表的“五黑基地”。2019年村内主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38.20 hm2,其他作物(以蔬菜大棚为主)播种面积15.33 hm2,小杂粮播种面积66.67 hm2,去年全村糧食总产量约250万kg。目前村级合作社组织大多为个人所有,合作社组织以运输业为主。

1.5 精准扶贫现状

唐八里村共有贫困户144户372人,截至2020年底已全部达到脱贫标准。全村贫困户人均纯收入逐年提高,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13.19%下降到2020年底的0,村集体收入突破50万元,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2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机制研究

近年来,唐八里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上级的有关决策部署,将脱贫攻坚工作和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要点,按照“既要如期脱贫实现全面小康,又要为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开好局”的思路,进行了贫困村脱贫攻坚衔接乡村振兴的有益实践与探索。

2.1 发展产业,努力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

乡村振兴战略内容涵盖了乡村发展的许多方面,其中产业兴旺是重点,产业能够从根本上解决乡村的发展,这不仅关系到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生产力解放的问题,还关系到农民就业增收的问题,对推动乡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只有乡村产业兴旺起来,乡村经济才能够发展起来,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来到乡村、留在乡村,乡村才能够增添更多的人气和财气。因此,实施乡村振兴必须推动产业积极发展,努力培育出带动乡村发展的新动能[5]。

产业兴旺要发挥当地农村的独特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要发展多种类型的农村产业融合方式,农村产业融合方式多样,可通过农业内部融合、延伸农业产业链等模式,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科技园,实施乡村旅游项目等[6]。

为此,唐八里村积极发展“绿色蔬菜”种植,引进了青薯9号等4个新品种,购买了7 500 kg脱毒马铃薯原种,试验种植了4 hm2以上。截至2017年底,全村建立大棚56个,蔬菜种植户收入12万元/hm2以上,带动了10余户贫困户和村民加入合作社,并带动贫困户20余人在合作社务工。2018年全村蔬菜种植面积超过86.67 hm2,集体收入明显增加;积极发展“金色黍子”种植,唐八里村的自然条件独特适合种黍子,品质很高,于是发展黍子种植,保障村民能增收。2019年村内种植桃树567 hm2,杏树0.67 hm2,西梅0.67 hm2,努力打造6.67 hm2桃采摘园,带动了一批贫困村民种植桃树,从而不断实现共同脱贫致富。2020年该村共种植黍谷66.67 hm2,与雁同府黄酒厂合作建设,打造“公司+农户+订单”种植销售模式,夯实群众增收基础;发展“红色水果”种植,打造了百亩农业休闲观光采摘园,并发展乡村旅游。

2.2 保护生态,积极打造人与自然发展新格局

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关键内容,积极打造人与自然发展的新格局,就要加强农村环境治理,积极发展农村绿色生态产业,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4]。

唐八里村近些年来大力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村容村貌,对所有主街巷道路实施硬化美化并安装太阳能路灯,美化了村庄更“点亮”了人心;村内建有公共厕所和垃圾存放池,村内环境干净,卫生质量不断提高;大力发展农村绿色生态产业,例如“绿色蔬菜基地”“彩色种植”和“五黑基地”,创造了良好的生态和经济效益;通过退耕还林,不断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一方面能够起到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另一方面也能提高农民收入。

2.3 建设乡风,善于焕发乡村新气象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提出,“要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培育挖掘乡土文化人才,弘扬主旋律和社会正气,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6-10]。

唐八里村近些年来也不断加大文化投入,培育良好的乡风民风,让乡村文明不断焕发出新的气象。村内在宽敞之处书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能引导良好民风的标语;新建了大戏台,定期邀请演艺公司进行演出,丰富村民们的文化生活;村民们也会利用闲暇时间跳“广场舞”,进行体育健身等活动;这些都让村内焕发出欢乐的生活气息。

2.4 创新组织机制,奋力构建乡村治理新体系

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加强党建引领,不断提高乡村治理能力,努力建设一个和谐稳定、安居乐业的美好乡村[11]。

唐八里村通过一系列措施不断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村内设立了规范统一的村级党组织活动场所、建立了农村党支部标准化建设工作规范、党务村务公开工作规范等。定期开展“重温入党誓词”“参观红色文化”等主题党日活动;组建党员服务队、治安巡逻队,为党员们免费理发等,解决了部分党员的实际困难,党员们参与村里事务的积极性得到了很大提高。

2.5 促进农民增收,不断提高农村民生保障水平

不管是脱贫攻坚还是乡村振兴,让农民生活富裕起来是根本,要始终把广大农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不断提升他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唐八里村在教育、健康、社会保障和就业培训各领域狠抓政策落地,积极开展捐资助学慰问活动,为家庭困难的学生捐赠校服、书包等学生用品,让广大青少年通过读书改变命运。落实“三保险、三救助”、完善“双签约”等医疗健康制度。精准认定兜底对象,落实好贫困人员的社会救助。在村内新建图书室、科技培训室等活动场所,邀请专家进行种植技术、就业技能等培训活动,提高农民们的创造财富的能力。

3 脱贫攻坚衔接乡村振兴实践探索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唐八里村在打好脱贫攻坚收官战的同时,积极推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在发展产业、保护生态、建设乡风、创新组织机制和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做了一定的探索工作,但距离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目标仍有较大差距,在接下来深入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城乡融合发展、促进乡村振兴方面还面临着一些问题[6]。

3.1 基础设施仍待完善

近些年来,在大力进行脱贫攻坚过程中,全村的基础设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在水利灌溉方面,在每年农忙时候,机井数量可能还不足以很好地满足村内水浇地的灌溉需求,可能会导致部分水浇地由于排队等待灌溉而错过最佳的灌溉时间。

3.2 农业农村专业人才短缺

一是专业技术服务人才不足。全村农业种植方面主要靠农民长期积累下来的经验,村内以及乡镇都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导致村民在遇到专业问题时,仍然只能凭经验判断,之前有村民进行大棚种植,由于靠经验建造大棚,后来偶遇大风,大棚抗风能力不足连续倒塌导致蔬菜大面积损失。

二是新型职业农民少。全村劳动力大量输出,2019 年外出务工人员约占全村劳动力的50%,农村青壮年大都外出务工,在家务农的绝大部分都是老年人,农业从业人员老龄化、农村空心化问题突出,“谁来种地”问题日益显现,土地抛荒现象严重。

3.3 市场经营主体不强,产业规模效应不足

横向对比,全村的企业、农村专业合作社总量要多于周围村庄,但规模普遍偏小、实力薄弱,带动产业发展的能力不强。一是龙头带动作用不强,全村的小微企业年产值能力较低,引导生产的导向功能、扶持基地的服务功能、联结农户的带动功能均不强。二是深加工不足。农产品深加工不足,附加值低。如“绿色蔬菜基地”“彩色种植”和“五黑基地”多以原产品直接售出为主,利润较低。

4 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对策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需在实践中既要总结、吸取并推广脱贫攻坚时期积累的工作经验,又要把乡村振兴的战略思想融入脱贫攻坚的工作中去[1]。

(1)产业方面要加强引导,企业和农民之间建立紧密联结利益机制,共同来壮大一批市场主体。始终围绕本村本地区的特色产品,改变企业和农民传统的劳务雇佣关系,将企业和农民之间转变成一种合作共赢的紧密关系,从产业链配套上来培育和壮大市场主体,增强产品的品牌意识[2]。就唐八里村而言,紧紧围绕“绿色蔬菜基地”“彩色种植”和“五黑基地”,延伸产业链,打造品牌,扶持壮大一批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激发人的主观创造性,不断提升农村產品的附加值。

(2)着眼长远,着力培养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用足用好上级给予的政策支持,鼓励本村及本地区的农业大户“走出去”解放思想,把专家学者“引进来”学习本领,定期开展一些培训教学,指导农民科学务农。

(3)继续加大生态保护力度,引导农民在农业种植时少使用甚至不使用农药、化肥等。改进农业绿色生产方式,走绿色发展之路[12]。

参考文献

[1] 左停,刘文婧,李博.梯度推进与优化升级: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5):21-28,165.

[2] 汪文霞.民族地区乡村振兴之路的实践探索:以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为例[J].学习月刊,2020(7):41-43.

[3] 展晓玲.着力推进甘肃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J].社科纵横,2018,33(11):51-54.

[4] 王才忠.以乡风文明助力乡村振兴[N].湖北日报,2018-04-17(003).

[5] 苟文峰.乡村振兴的理论、政策与实践研究:中国“三农”发展迈入新时代[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9.

[6] 成芳.习近平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论述研究[D].兰州:兰州理工大学,2020.

[7]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习近平关于“三农”工作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

[8] 本刊记者.顶层设计高瞻远瞩 乡村振兴号角嘹亮:学习习近平“三农”思想体会之五[J].上海农村经济,2018(8):15-16.

[9] 乡村文化振兴,绘就美丽中国幸福民生的壮丽画卷[J].文化月刊,2018(4):109-110.

[10] 邓霞.商贸类专业提升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能力的实践研究[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9(6):75-79.

[11] 杨涛.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的我国农业现代化问题研究[D].延安:延安大学,2020.

[12] 刘慧芳,马玉芳,黄晶,等.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逻辑关系及协同驱动路径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21,49(13):260-264,268.

猜你喜欢
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打赢脱贫攻坚战,民主党派如何作为
十八届五中全会以来的脱贫攻坚——基于新闻联播相关报道
天柱县整合涉农资金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