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岩纤维掺量对SMA-8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影响研究

2022-06-18 02:21刘晓聪
北方交通 2022年6期
关键词:车辙集料沥青

王 敏,刘晓聪

(1.山西省交通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有限公司) 太原市 030006; 2.山西路桥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太原市 030006)

0 引言

SMA路面始建于德国,后在欧洲瑞典、丹麦和英国等国家得到广泛应用,我国根据国情、材料状况、机械情况以及气候、交通等条件,在北方地区先行推广使用,用于路面结构表面层为SMA-16和SMA-13[1]。1997年虎门大桥在国内第一次采用SMA作为钢桥面铺装,正式拉开我国SMA钢桥面铺装的序幕,钢桥面铺装表面层多采用SMA-13和SMA-10[2]。国内部分学者对SMA研究也向着细粒式的方式发展,但实际工程SMA-8应用较少[3]。

SMA-8沥青混合料上面层可减轻桥面荷载及减小对隧道净空的影响,达到提升路面性能、节约优质集料以及实现桥梁轻量化的目的。通过车辙试验、单轴贯入试验对不同纤维掺量的SMA-8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开展研究,为工程应用和配合比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1 原材料

1.1 高粘改性沥青

采用高粘改性沥青作为胶结料,基质沥青为壳牌A级70#沥青,技术指标如表1所示。

表1 高粘改性沥青技术指标

1.2 集料

1.2.1粗集料

SMA-8沥青混合料为间断级配骨架密实型沥青混合料,粗集料采用广西贵港李因头石场的5~10mm规格的碎石,岩性为辉绿岩,洁净、干燥、表面粗糙,硬度和强度高,耐磨性好。因标准筛4.75~9.5mm跨度区间较大,为使粗集料能更好地形成骨架结构,引入了8mm非标准筛对5~10mm档集料的级配进行限制,同时为了保证SMA-8沥青混合料的密水性,合成级配中需有少量的3~5mm的集料,要求5~10mm档集料4.75mm通过率为4%~10%。粗集料技术指标见表2。

表2 粗集料技术指标

1.2.2细集料

采用广东郁南封开龙鑫石场的机制砂,岩性为变质砂岩,机制砂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与沥青有良好的粘结能力。细集料技术指标见表3。

表3 细集料技术指标

1.3 矿粉和纤维

沥青混合料的填料宜采用石灰岩等憎水性石料经磨细得到的矿粉,矿粉要求干燥、洁净,其技术指标见表4所示。纤维采用玄武岩纤维,纤维长度3mm。

表4 矿粉技术指标

2 SMA-8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2.1 级配选定

在进行SMA-8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时,重点考虑沥青混合料的抗高温性能、抗水损害的能力,并结合广东省内已有的经验,采用最优方案。工程设计级配范围参照《高性能经济型薄层处治技术设计施工技术指南(SMA-8)》的矿料级配范围。根据规范在级配范围内适配3组不同的矿料级配A、B、C作为初选级配。级配A的掺配比例为:5~10mm∶0~3mm∶矿粉=69.5%∶20.5%∶10%;级配B的掺配比例为:5~10mm∶0~3mm∶矿粉=72%∶18%∶10%;级配C的掺配比例为:5~10mm∶0~3mm∶矿粉=74.5%∶15.5%∶10%。见表5、图1。

图1 SMA-8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曲线

表5 SMA-8 的A、B、C 三组合成矿料级配

选择6.3%作为初试油石比,进行马歇尔试验。3组级配成型温度为170~180℃,玄武岩纤维的掺量为沥青混合料的0.3%;对3 组级配的粗集料骨架(以2.36mm 为界)的松装间隙率进行测定,结果见表6和表7。根据混合料空隙率、矿料间隙率与沥青饱和度试验结果,选择C级配进行试验。

表6 不同设计级配及计算油石比的马歇尔试验结果

表7 三组合成矿料级配的VCAmix~VCADRC

2.2 最佳油石比

根据选定C级配,以 6.4%、6.4%±0.3%进行马歇尔击实试验,成型温度为170~180℃。试验结果详见表8。根据沥青混合料空隙率试验结果分析,则选取沥青油石比6.4%进行谢伦堡析漏损失、肯塔堡飞散损失试验。选取沥青油石比6.4%所测马歇尔指标、析漏损失、飞散损失试验指标均满足《高性能经济型薄层处治技术设计施工技术指南(SMA-8)》沥青混合料技术要求。

表8 SMA-8沥青混合料试验结果

3 SMA-8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研究

3.1 车辙试验

考虑到广东省夏季炎热,且本路段属于特重交通等级,以级配C、6.4%为最佳油石比对SMA-8沥青混合料进行60℃、70℃和80℃的车辙试验,玄武岩纤维掺量分别为0.2%、0.3%、0.4%、0.5%,试验结果如表9、图10。

表9 不同纤维掺量车辙试验结果

图2 不同纤维掺量SMA-8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结果

通过对比三个不同试验温度的动稳定度可知,SMA-8沥青混合料在60℃、70℃和80℃下的动稳定度均大于2500次/mm,表现出良好的抵抗车辙能力;虽减小了集料最大公称粒径,粗集料之间仍可形成良好的嵌挤作用,高温抗车辙能力强;试验温度升高至70℃和80℃,动稳定度有所衰减,尤其试验温度从70℃升温至80℃,SMA-8沥青混合料高温抗变形能力随着温度升高而逐渐降低,且降幅较大。

在不同试验温度下,当纤维掺量为0.3%时,动稳定度值最大。随着纤维掺量增加,动稳定度随之减小。在60℃时,0.4%纤维掺量SMA-8沥青混合料动稳定度较0.3%纤维掺量动稳定度降低16.8%,0.5%纤维掺量动稳定度较0.3%纤维掺量动稳定度降低29.4%。纤维掺量越大,SMA-8沥青混合料动稳定度越小,高温稳定性越差,抵抗车辙能力越差。降低纤维掺量时,60℃试验时0.2%纤维掺量的动稳定度较0.3%纤维掺量动稳定度降低14.0%。70℃和80℃试验结果同60℃试验结果变化规律相同,均随着纤维掺量的增加,动稳定度先增大后减小,纤维掺量为0.3%时,动稳定度值最大。

3.2 单轴贯入试验

单轴贯入试验的原理是在圆柱体试件上利用小直径钢压头进行加压,通过施压过程中周边材料对受压部分形成侧向约束,来模拟实际路面上围压对沥青混合料的影响。设定试验温度为60℃,加载速率为1mm/min[4-5],试验结果如表10、图3所示。

表10 单轴贯入试验结果

图3 不同纤维掺量SMA-8沥青混合料单轴贯入试验结果

由表10和图3可知,SMA-8沥青混合料贯入强度大小结果为:0.3%纤维掺量>0.4%纤维掺量>0.2%纤维掺量>0.5%纤维掺量,两种高温性能试验结果存在相同之处,即纤维掺量超过一定量时容易引发团聚效应,致使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能下降。

适量掺加纤维可以显著提高SMA-8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能,掺量高于或低于最佳掺量,高温性能均会降低。掺入过量纤维容易结团,不易分散开,影响混合料均匀性。掺入少量纤维,使得SMA-8沥青混合料中沥青增多,易发生析漏,有效玛蹄脂数量不足,空隙率增大,降低混合料性能。

4 结论

(1)SMA-8沥青混合料在60℃、70℃和80℃下的动稳定度随试验温度升高而降低,尤其试验温度从70℃升温至80℃,SMA-8沥青混合料高温抗变形能力随着温度升高而逐渐降低,且降幅较大。

(2)70℃和80℃试验结果同60℃试验结果变化规律相同,均随着纤维掺量的增加,动稳定度先增大后减小,纤维掺量为0.3%时,动稳定度值最大。

(3)SMA-8沥青混合料单轴贯入强度大小结果为:0.3%纤维掺量>0.4%纤维掺量>0.2%纤维掺量>0.5%纤维掺量,两种高温性能试验结果存在相同之处,适量掺加纤维可以显著提高SMA-8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能,掺量高于或低于最佳掺量,高温性能均会降低。

猜你喜欢
车辙集料沥青
高弹倍固沥青防水涂料的研制
高性能轻集料混凝土运用分析
沥青混合料沥青用量测试方法研究
P0.075对细集料密度及吸水率测量值的影响研究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车辙类型及检测技术分析探析
掺铁尾矿砂细集料的水泥混凝土性能分析
沥青混凝土施工探讨
基于抗车辙性能的超长上坡高速公路沥青面层结构组合设计
基于三维线激光技术的多点激光车辙检测误差分析
跟踪导练(四)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