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临床医学专业儿科实践教学路径

2022-06-19 10:48王海霞
智慧医学 2022年5期
关键词:儿科实践教学

王海霞

摘要:本文基于健身强国战略背景下,从医学生实践教学的积极性不高、没有体现以医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评价机制不合理三方面分析了临床医学专业儿科实践教学现状,从充分发挥课程思政的作用、基于微信平台将PBL教学模式应用实践教学、将CBL教学模式应用于实践教学三方面提出了临床医学专业儿科实践教学路径。

关键词:临床医学专业;儿科;实践教学;路径

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深入贯彻与落实,大众对医学生综合素养与专业业务能力方面的要求日益提升,但是,现阶段我国医科类院校临床医学专业的儿科实践教学模式依然较为传统,并且在实践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与缺陷,和儿科临床实践发展之间的适配性不强。所以,怎样进一步改善儿童实践教学状况,为社会培养出更多高质量、高水平的创新型医学人才是现代医学教育工作者们的重点研究方向与课题。

一、临床医学专业儿科实践教学现状

(一)医学生实践教学的积极性不高

我国当前的医学教育模式下,绝大部分医学专业的学生在基础年级时普遍会先进行基础医学理论的学习,而且该阶段的教学计划中也基本都是基础学科例如中医药学、解剖学、神经学、麻醉学等。人文教育相关的课程非常稀少,所以导致医学生的知识框架失衡、人文关怀意识不强等一系列问题,这就使得医学生开始展开临床实践相关的活动时,他们医学人文品质与交流互动能力较为匮乏的现象就日益凸显。此外,因为儿科患者的病状发展较为迅速,抽象描述能力不足、配合度不高,而且一些家长由于孩子身体不适而情绪较为急躁、激动,面对医学生进行病史调查与询问生活作息时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厌烦态度,所以儿科实践教学与别的临床学科平行比较而言难度更大,这从某种角度而言对医学教师以及学生的要求也更为严格。所以,一些医学生对儿科临床实践教学持有较为明显的抵触态度,内心的胆怯与顾忌心理也较为显著,很多学生认为儿科临床实践课是一种非常痛苦的学习活动,进行儿科临床实践的兴趣不强,自身的能动性也无法有效发挥,导致儿科实践教学质量及学习效果与预期目标相差甚远。

(二)没有体现以医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的医科院校儿科临床实践课基本都是设置在理论教育课程的后面,普遍的开展方式是先在教师的引领下,对一系列理论知识点进行简要的讲述,接着引导医学生去病房对患者的疾病史进行调查与记录,并对患者的基本生理指标与体质状况进行检查,最终到示范教学室集中,教师作为主导,与学生对相关临床病例展开一定的分析与探讨,总的而言,就是一种“理论概述—进病房记录信息—交流分析并归纳”的传统课程方式。虽然教师一直在进行示范式的教学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与讨论,不过绝大部分医学生在儿科临床实践活动中依然暴露出询诊步骤混乱、流程不熟、信息记录不全、检查技巧不熟练等一系列缺陷与不足。

(三)评价机制不合理

现阶段,大部分医科院校针对学生制定的考评模式依然注重每学期结束前的期末考试成绩,临床实践课的表现与打分在考评结构中的比重较低,使得考评结果很难全面体现出学生的学习状况。因为评价机制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一些医学生往往忽视了儿科实践教学课程的重要性,只是一味的追求能够在理论考试中获得较为理想的成绩,进而获得较高的绩点。这种考核方式通常会使得学生好高骛远,理论和实践未能有机联系在一起,思维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不强,临床实践素质能力较低,这从本质层面而言和现代化医学人才的培养理念相悖逆。

二、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临床医学专业儿科实践教学的有效路径

(一)充分发挥课程思政的作用

医学教师需要充分结合儿科临床课程的本质发展特性,积极挖掘出该课程深层次的民族传统文化、民族精神品质、信念教育等一系列思政元素,而且需要将这些思政元素与儿科临床实践教学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更加深入的凸显出素质教育理念。此外,教师需要把健康中国战略和儿科临床实践课程充分融合在一起,让医学生充分意识到儿科教育与日后的高素质儿科医生的培养及发展,与儿童身体状况的改善、整个社会的繁荣进步和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都有着较为关键的联系。

(二)基于微信平台将PBL教学模式应用于实践教学

以问题为向导的教学模式从教育学角度来说是一类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在问题方面,能够运用独立思考、自主分析、交流合作等方式积极的挖掘问题、应对问题、解决问题,进而提升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促进学生思维拓展与创新意识的提升、增强学生配合协作能力的教学模式。微信是信息化发展环境下较为火热的一款社交APP,给“互联网+”时代下的大学生创造了一种科学化、高效化的学习渠道与机遇。若要通过微信平台把PBL教学模式与儿科实践课程有机结合在一起,教师第一步需要根据儿科教学的核心发展目标,对案例进行全面化、系统化的筛选,最终把相关案例的配图、文字介绍、音频、短视频等进行充分融合,在课程开始前就利用微信平台把这一系列内容发至学生,让学生能够提前对课程内容进行了解与学习。临床实践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指导学生把课堂案例和自身掌握的理论知识联系在一起,针对病例资料展开多维度、多层次的探究与剖析,不断提升学生的问题应对与处理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能动性。

(三)将CBL教学模式应用于实践教学

CBL教学模式从本质层面而言属于一类以病例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在开展儿童临床实践课程前,带教老师需要把收集归纳好的一系列病例资料与信息数据上传至线上教学平台,同时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索、搜索资料、交流讨论等方式来完成资料收集工作。开展见习教学活动中,学生首先去病房对患者的疾病史进行调查与记录,并对患者的基本生理指标与体质状况进行检查,最终到示范教学室集中,带教老师进行一定的课程引导并组织学生进行全面深入的交流与探讨,根据实际讨论需要,教师也能够向学生出具和患者相关的一系列影像检查报告与化验单资料。讨论期间,教师需要导向性的引导学生对病症的本质作用因素、生物学机理、临床症状、医学诊断、术后干预及治疗等方面有序展开分析与讨论,进一步促进学生临床思维的拓展并提升其语言组织及人际交往能力。最终由带教老师总结,对一系列共性问题及核心内容展开全方位、深层次的阐述与分析,对学生的具体表现情况进行分析与评价,对较为优秀的方面进行表扬与支持,此外需要对课程中的一系列缺陷与问题进行纠正,与学生一起思考怎样制定出针对性的改善方案并切实落实。学生在参与实际病例的学习后,能够让他们充分体验到实际生活中医生进行临床疾病诊断与治疗中的所有环节与步骤,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维拓展能力与问题应对能力,并且让学生能够将自身掌握的理论知识充分的运用到实践中,从而将学生的理论认知层次提升到新的高度。

三、结语

临床实践作为一个医学生朝着临床医生转变的重要媒介与必经之路。由于儿童患者与其家属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医学生往往会产生胆怯、恐惧的想法,而且常常质疑自己的能力。传统儿科实践教学模式一味强调理论知识教学,使得整个教学过程非常单调、乏味,这显然和现代化人才的发展理念相悖逆。由于健康中国战略的深入贯彻与落实,儿科临床实践教学获得良好发展机遇的背后也遭受着一系列的困境与阻碍因素,因此需要积极创新,与社会、技术的发展趋势保持一致的步伐,不断挖掘出全面化、多元化、科学化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可以充分促进儿科实践教学朝着更深层次的方向发展,从而为社会培育出更多具有较强业务能力与综合道德素养的高素质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张芥堰,江志超,张经爽,史颖颖.临床实习阶段儿科学专业医学生实习情况调查与分析[J].科教导刊,2022(09):156-158.

[2]张春霞,王继春,任少敏.加强儿科实习医师临床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改革[J].內蒙古医科大学学报,2021,43(S1):31-33.

[3]李蓉,高晓琳.临床医学五年制医学生儿科实习影响因素的分析与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20(52):40-41.

猜你喜欢
儿科实践教学
儿科临床中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方法探讨
地氟烷与七氟烷用于儿科麻醉的术后恢复效果分析
我国儿科医生数量缺口近9万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研究型学习在传热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数据库高级应用》教学创新方法研究
安徽推出儿科分级诊疗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