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羊蓝舌病的科学防控

2022-06-20 14:52许传友
中国动物保健 2022年6期
关键词:绵羊防控科学

许传友

摘要:绵羊蓝舌病是由蓝舌病毒感染所引起,呈全球分布,常表现地方散发式流行,各种品种、性别和日龄的羊都能感染,吸血性的昆虫是本病扩散的重要媒介;病羊主要表现全身症状,同时口腔、唇、蹄部、皮肤等出现糜烂和水肿;预防本病需谨慎引种,加强羊场的生物安全建设,地方政府还要加强对本地疫情的监控;目前还没有特效的治疗本病的药物出现,病羊可通过对症治疗来缓解病情,依靠自身抵抗力来杀灭体内病原;症状表现严重,疾病进入中后期的感染羊直接淘汰处理。

关键词:绵羊;蓝舌病;科学;防控

绵羊蓝舌病是由蓝舌病病毒感染而引发的反刍动物病毒性传染病,该病呈全球流行,最早是于1876年在南非发现,1906年将其定名为蓝舌病。本病的临诊特征是机体发热、白细胞数量降低,体重减轻,口腔、鼻黏膜和胃发生溃疡性炎症,虽然本病通常为地方散发流行,但一旦发生对绵羊的养殖造成很大危害[1]。

1 蓝舌病毒

蓝舌病毒是一种近球形的颗粒状生命体,目前已知的血清型已经超过20种,电镜下观察其大致呈正二十面体对称,外层为核衣壳,内部为核酸,其中核衣壳直径在50~60nm之间,表面分布着多个壳粒,核酸为双股的RNA。该病毒对环境不良因素有较强的抵抗力,对乙醚、氯仿、去氧胆酸钠等试剂有抵抗作用,兽医临床常用的消毒剂敏感度也不高,临床消毒时常需要配制高浓度来对病原进行杀灭。有血清或血液存在时,病毒能存活数月而仍保持感染力。康复的绵羊体内在4个月内仍能分离出病毒,使得该病的传染源难以控制。蓝舌病毒在pH值处于5.6~8.0之间时稳定,酸性过强的环境病毒很容易失去活力。对热也非常敏感,60℃条件下不到半个小时就会死亡,沸水中瞬间蛋白变性而失去侵染力。该病毒表面存在有血凝素,对绵羊红细胞以及O型人红细胞有凝集作用。

2 流行特点

本病近些年在我国呈地方流行,除了绵羊外,牛、山羊、野鹿、羚羊等反刍兽也能感染,但以绵羊易感性最强,临床报道率最高,其他动物感染后症状较轻或不知情的情况下自行耐过。各种品种、性别和日龄的绵羊都能感染,但以10~12月龄的绵羊最易感,处于哺乳期的羔羊對病毒有一定抵抗力。病羊和已经处于感染潜伏期的羊是主要传染源,经治疗康复的羊体内仍会带毒120d以上,期间也会向外排毒,临床应予以重视。由于病毒主要集中在血液和组织液中,故吸血性的昆虫是本病扩散的重要媒介,如库蠓、体虱、跳蚤、蜱虫等。免疫或注射药物时,针头未严格消毒情况下病毒也能通过污染的注射器传播。公羊感染后其精液中含有大量病毒,通过交配或人工授精方式传至母羊。妊娠期的母羊若不慎感染,病毒可经脐带、胎盘组织进入胎儿体内,使后者一出生就表现出带毒。本病的流行对季节依赖性较强,和传播媒介的活动密切相关,炎热潮湿的夏季可为本病的流行创造条件[2]。

3 发病症状

本病的潜伏期短则3d左右,长的能达一周以上,主要和病毒单次感染量以及绵羊的日龄有关。疾病初期感染羊体温上升,达41℃左右,且未经干预的情况下能持续5~7d,期间病羊采食量下降,活跃度下降,喜独卧一角,口角流涎,精神不振,反刍功能下降,另外,口唇部位显著肿胀,严重者能蔓延至脸部和耳根部位,整个头部显得大了一圈。随着疾病的发展,病羊腹部、颈部也开始肿胀,口腔黏膜呈青紫色,充血发绀,将口腔掰开后眼观齿龈、舌头、深喉处会出现黏膜糜烂[3]。由于口腔局部疼痛,病羊采食速度减缓,很多硬质秸秆类饲料不食,唾液呈红色,口腔气味较大,鼻腔中流出炎性的黏稠分泌物,鼻孔周围长期附着结痂,导致病羊呼吸困难,睡觉发出鼾声。部分羊蹄子会出现腐烂,走路跛行或不愿走动,长期影响采食和饮水,机体衰弱,后期还出现便秘或腹泻,肠道菌群发生改变。本病的病程为1~2周,自然情况下发病率在40%~60%之间,病死率较低,通常低于5%,多数因机体衰弱后继发感染而死。

剖检病死羊,可以看到消化系统有较为明显的病变,舌头、颊乳头的尖端等处的口腔黏膜水肿、发绀、出血、充血,唇内侧、舌侧面、舌尖、舌背等处结膜有溃疡和糜烂,患病较为严重羊只的舌头因淤血呈蓝紫色。食管黏膜有出血、溃疡、糜烂,胃部浆膜下有出血点,有时会伴随有黏膜脱落,小肠黏膜呈斑点状出血。肝脏淤血、肿胀,胆囊充盈,也有的患病羊胆囊黏膜有明显的出血、溃疡、糜烂。鼻腔黏膜脱落,且有干涸的渗出物堵塞鼻腔,咽部黏膜充血、少量出血,气管、支气管中有白色或红色泡沫,肺脏体积增大,有水肿、淤血,呈小叶性肺炎样病变。心外膜下有散在出血点,内膜下有出血斑,心包积水,部分毒株会使得患病羊肺动脉基部出血。头部淋巴结水肿、出血,脾脏肿大,胸腺被膜下有出血点,膀胱、阴唇、包皮以及输尿管黏膜有出血。骨骼肌有肌纤维变性的症状,肌纤维的恒温消失,肿大、变性,伊红染色深染,呈玻璃样变,也有的即将溶解出现空泡,甚至断裂,坏死的肌纤维周围有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肌膜完整的肌纤维仍能再生。

4预防

预防蓝舌病需谨慎引种,加强羊场的生物安全建设,地方政府还要加强对本地疫情的监控。

4.1 谨慎引种

羊场最好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杜绝从外界引种,如确实有必要引入,则要做好实地勘查和提前打听,防止购入感染羊。本病目前在我国境内已很少出现,多数羊场感染是由于从国外引种而导致的,这就需要海关人员做好疫病的检疫。另外,种公羊感染后其精液内也会存在病毒,导致母羊人工输精后批量感染,故精液的质量把关也非常重要。检测时一定要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同一批次的精液样品最好重复检测,或通过不同人员检测,以防止因操作失误造成疫情流入。

4.2 加强羊场的生物安全建设

虽然本病很多地区已经多年不再出现,但对于曾发生过本病的羊场或处于疫区的羊场,一定不能忽视生物安全的建设。场周边建议种植一圈高大的乔木树种,场内不同功能区域用灌木丛组成的绿化带隔开,道路面做硬化处理,便于消毒和人、物的流动。注射疫苗和药物时建议一头羊使用一个针头,要么对用过的针头进行严格消毒后再二次利用,防止病毒经血液途径扩散。高温高湿的夏季本病易流行,每年的4—5月份应提前做好防控措施应对,做好进出车辆和人员的消毒管理,场内员工禁止出入活畜交易市场、屠宰场等地方。进入5—10月份后加强场内蚊虫、苍蝇等的消杀工作,同时对羊体表寄生虫定期驱杀,防止吸血性的蜱虫、跳蚤、体虱等传播本病。

4.3 地方政府要加强疫情监控

对于非疫区的羊场,地方政府必须加强对该病的监控,以保持本地区羊群的纯净。养殖场或动物门诊若发现有疑似病例,务必第一时间上报,同时对接触过病羊的其他羊紧急扑杀,尸体进行焚烧或深埋无害化处理。尸体运输过程中做好病原防扩散措施,运输车辆在安全区域彻底消毒后再正常使用。若选择深埋处理,挖坑深度要深,尸体每隔30~50cm就撒一层生石灰粉,尸体的最上层离地面至少保持2m的距离,填埋土要夯实,防止食肉动物挖开刨食而造成病原扩散。还需要提醒的是,饲养过程中霉变饲料应禁止饲喂,尤其是霉变的玉米、花生粕、棉粕等,其中含有的黄曲霉毒素、呕吐毒素、T2毒素等对免疫系统有一定抑制作用,免疫力下降后很容易为病毒入侵创造机会。

5 治疗

目前本病还没有特效的抗蓝舌病毒药物用于治疗,病羊只能通过对症治疗来缓解病情,从而依靠自身抵抗力来杀滅体内病毒。口腔和蹄部对疾病的发展至关重要,因口腔病灶导致的疼痛使得病羊无法采食和饮水,很容易造成机体虚弱,故可先用温的0.1%高锰酸钾水对疮口进行清洗消毒,之后涂抹醋酸氟轻松乳膏或肌注地塞米松磷酸钠,以起到对抗炎症的效果。蹄部出现烂斑的可用松馏油涂抹,2~3次/d,直至蹄部完全康复。待病羊能正常走路,采食和饮水恢复正常后,在饲料中按照0.1%的剂量添加微生态类饲料添加剂,对瘤胃的微生态环境进行再平衡,促进瘤胃壁病灶的修复。对于症状表现严重,疾病进入中后期的感染羊已经失去治疗意义,建议放弃治疗,直接进行淘汰并无害化处理。

6 结语

绵羊蓝舌病会导致羔羊生长发育速度变缓、死亡,也会破坏羊毛,影响绵羊的经济价值,但目前还没有能够用于治疗的特效药物,因此,各个绵羊养殖场应当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开展绵羊蓝舌病的预防控制工作,坚持自繁自养,规范引种,不断加强羊场的生物安全建设,定期进行环境消毒,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和驱虫程序,降低绵羊蓝舌病的发病风险。各个地方政府也应当加强该病的监管工作,定期对辖区内的绵羊养殖场进行摸底、排查、检测、管理,确保所有阳性羊只均得到妥善管理,特别是种用羊只,更应当重视绵羊蓝舌病的预防工作,不得使用患有蓝舌病的种羊精液进行人工授精,否则会引起该病的大面积流行。只有地方政府和养殖场共同努力,才能够切实的将绵羊蓝舌病的发病率降到最低,降低因患病带来的经济损失。

参考文献:

[1] 王国平.绵羊蓝舌病的诊断及防控[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6(4):63-64.

[2] 李佳鹏.羊蓝舌病的流行症状与诊断[J].养殖技术顾问,2015(1).61.

[3] 郑延平.夏秋绵羊蓝舌病及其防制[J].农村养殖技术,2006(15):26.

猜你喜欢
绵羊防控科学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在雨中“躲雨”的绵羊
精准防控 同心战“疫”
防控疫情 从我做起
绵羊和小鸟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争分夺秒的防控导弹车组
巧计得绵羊
科学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