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鸡大肠杆菌病

2022-06-20 14:52夏英姿
中国动物保健 2022年6期
关键词:中西结合防控措施治疗

夏英姿

摘要:大腸杆菌病是鸡养殖过程中的常见疾病,大肠杆菌病是一种原发或者继发性的细菌性传染性,主要会对雏鸡造成影响,以幼年肉鸡的感染风险最大,青年鸡以及成年蛋鸡等也具备患病风险,且鸡肠炎、脐炎以及输卵管炎等大多都与大肠杆菌病相关,近年来随着肉鸡养殖规模的扩大以各类抗生素类药物的滥用,导致鸡大肠杆菌疾病的发病几率越来越高,且治疗难度越来越大,由此导致肉鸡增重减慢以及蛋鸡产蛋量下降等,这为我国鸡养殖行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且由于鸡大肠杆菌疾病抗原较为复杂,血清类型众多,此外在治疗过程中受到抗药性影响,无论是日常防护还是治疗均存在极大的困难,单一用药治疗效果较差。基于此,在现阶段的防治过程中,养殖人员首先要掌握大肠杆菌病的流行病学、病因以及临床症状等,对于患病鸡要通过中西结合的方式针对性地展开治疗,并通过免疫接种、强化日常饲养管理等方式做好防控工作。

关键词:中西结合;鸡大肠杆菌病;防控措施;治疗

鸡大肠杆菌疾病主要是由于大肠埃希氏菌的某些致病菌株引起,患病鸡常表现为局部或者全身性感染现象,受病菌耐药性影响,当前大多通过中草药与西药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疗。因此,无论是基层兽医部门还是养殖人员,均需要掌握科学的治疗用药常识,降低大肠杆菌病对鸡养殖产业造成的负面影响。

1 鸡大肠杆菌流行病学

大肠杆菌病原体可以发生于不同日龄以及不同品种的鸡群当中,其中以肉鸡以及雏鸡发病率最高,尤其是25~35日龄的雏鸡最易感染大肠杆菌疾病,该疾病没有季节性特征,一年四季均存在发病可能,但是病原体在冬春寒冷季节较为活跃,因此冬春两季为多发季节,受到治疗以及饲养管理影响,鸡大肠杆菌病的死亡率浮动较大,最高能够达到40%左右,鸡大肠杆菌病的传播渠道较广,主要传染源为带病鸡,其排泄物以及分泌物等均是重要传播渠道,且病鸡能够对饲料、水源以及养殖用具等造成污染,病原体传播途径主要包括呼吸道和消化道两种,如鸡舍内的空气以及健康鸡摄入或者饮用被污染的饲料水源等均会造成感染[1]。

2 鸡大肠杆菌疾病病因分析

鸡群染病原因主要包括病原因素、疾病因素以及日常养殖管理三类因素:

1)通常情况下鸡消化内会存在大肠杆菌,且作为鸡消化系统内的正常菌群,鸡肠胃中存在10%左右的致病性大肠杆菌,这也是鸡群在各个生长时期均存在患病风险的重要原因。此外,在日常养殖过程中,养殖人员使用药物治疗细菌性疾病,但是在治疗过程中若出现滥用抗生素的现象,如过量用药、给药途径不当以及没有交替用药等,均会使得鸡群体内的致病性大肠杆菌菌体产生抗药性,这不仅加剧了疫病治疗难度,而且提升了发病可能。大肠杆菌疾病会单独发生,也会由于继发感染发生,如近几年出现大量并发或者继发新城疫、传染性法氏囊病以及支气管炎疫病的案例,当出现继发或者并发症状后,患病鸡的治疗难度将会进一步加大,且死亡率也会相应提升。

2)疾病因素也是常见的患病原因之一,当前很多养殖场内存在支原体,当鸡群感染后会出现支气管类疾病,进而对患病鸡的呼吸道造成影响,同时引发大肠杆菌疾病,此外,当鸡感染病毒性疾病后无论是呼吸道还是消化道均会产生影响,且自身免疫能力会迅速下降,与此同时鸡消化道内的大肠杆菌会对自身的免疫系统造成进一步的破坏,进而引发多重感染,患病鸡会由于机体迅速衰竭而死亡。

3)饲养管理也是鸡大肠杆菌疾病的重要诱因,当前虽然我国鸡养殖产业开始朝着规模化以及集约化方向转变,但是在产业内仍然存在大量的小型养殖户,因此在日常养殖管理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亟待完善,饲养水平较低,在饲养过程中会使得鸡群受到众多应激刺激影响,这些刺激均会提升鸡群的患病率,此外,在冬季为了追求保温效果,没有定期通风换气,或者在夏季没有做好卫生管理工作,鸡舍内的粪便未能及时清理,排泄物经过高温后会产生大量的氨气,这些因素均会增加患病风险。此外,卫生条件较差,养殖过程中每天均会产生大量的污水粪便,且受到众多因素影响,养殖期间可能会出现非自然死亡鸡,对于病死鸡以及排泄物的处理方式不当等会使得养殖场内滋生大量的细菌和病毒。养殖人员忽视日常消毒管理工作,消毒工作流于形式,没有严格要求消毒剂剂量、消毒时间以及消毒剂种类等,导致消毒效果达不到预期效果,养殖密度过大且养殖环境过于潮湿,这些均是导致鸡大肠杆菌疾病的重要原因[2]。

3 中西结合治疗鸡大肠杆菌病

现阶段主要通过抗生素与中草药疗法相结合治疗鸡大肠杆菌病,常见的喹诺酮类以及磺胺类药剂均能够治疗此病,但是由于某些养殖场内存在滥用抗生素的现象,因此当前单纯地使用西药治疗可能无法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基于此,在治疗过程中应当使用高度敏感性的药物进行治疗,且在治疗前要通过药敏试验选择最为敏感的治疗西药,若无药敏试验条件的养殖地区,则应当选择不常用的治疗药物,并尽量选择使用复方药物,从而降低病原体的耐药性,为了提升治疗效果,还要配合使用中草药进行治疗,通过结合治疗不仅能够提升治疗效果,而且还能够避免使用抗生素类药物使得细菌产生抗药性,在治疗过程中无论是中药还是西药,均需要严格按照剂量以及流程用药,并依据药物用法针对性地选择给药方式,与此同时也要防止药量过大导致患病鸡中毒。在中西结合治疗过程中使用的中草药应当具备清热解毒以及杀菌消毒等作用,目前具有这一功能的中草药类型较多,在结合用药过程中兽医以及养殖人员还应当明确其与西药可能发生的反应,对所用中草药进行筛选后使用。

在治疗过程中,养殖人员首先可以使用单硫酸卡那霉素可溶性粉剂进行治疗,按照1g兑水1L的标准对患病鸡进行集中饮水使用,连续使用3~5d左右能够缓和并治愈此病,严重患病鸡应适当加大药量。传统西药治疗中常用药剂包括庆大霉素、环丙沙星以及多西环素等,受到耐药性影响,此类西药治疗效果可能并不理想,因此饲养人员应当探寻其他治疗药物,若在养殖过程中并未使用上述药物进行治疗,亦可以进行尝试,如可以通过集中饮水的方式使用硫酸庆大霉素可溶性粉剂进行治疗,每2g兑水1L,连续用药3~5d左右病情即可好转。此外,通过在饮水中添加5%盐酸多西环素也能够起到积极的治疗效果,每1L水加6g,养殖人员可以依据患病鸡的病情适当提升或者缩减用量,与此同时可以在水中添加维生素或者益生菌等物质,通过促进患病鸡肠胃菌群的平衡同样能够缓和病症,通常在用药2d左右患病鸡的死亡率开始下降,且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待第5天后患病鸡病情基本好转,治愈率能够达到90%以上。在治疗过程中还可以配合使用中药强化治疗效果,对于治疗效果较差,或者药敏试验后西药耐药性较强时可以准备黄柏、黄连各100g,大黄50g加水1,500mL,煎煮至1,000mL药汁后滤掉残渣,将药渣捞出后再次煎煮后与先前的药汁混合,并以1:10的比例使用清洁的水进行稀释,每一剂可以供1,000羽患病鸡服用,用药1次/d,配合西药连续用药3d后能够起到治愈效果。

4 鸡大肠杆菌病的防控方式

4.1 加强种蛋管理力度

鸡大肠杆菌病能够经由带菌种蛋进行垂直传播,所以在防控过程中要从源头处入手,切断种蛋鸡的传播途径,对于任何带病种蛋鸡均要立即淘汰或者扑杀,此外,某些养殖户在种蛋鸡管理过程中发现,即使是未患病种蛋鸡,但是在其产蛋中仍然会检出病原体,这大多是由于产蛋箱等卫生条件过差导致,因此在管理过程中,养殖人员还要确保孵化室的环境卫生,并注意做好整个养殖区域的消毒工作,由于雏鸡属于该疫病的易感群体,因此要格外注重雏鸡养殖区域以及相关设备的消毒,有经济基础的养殖人员可以在种蛋产出后2h左右使用药剂进行熏蒸,此外通过0.3%的过氧乙酸消毒剂对整个孵化区进行消毒,通过强化卫生管理能够有效地提升孵化率以及健雏率[3]。

4.2 强化饲养管理

饲料品质较差或者投喂霉变的饲料均会加剧鸡群的消化系统负担,并导致鸡群消化系统紊乱,从而导致患病,因此养殖过程中,养殖人员要强化饲料管理工作,首先要确保使用的饲料营养结构全面,且没有出现霉变情况,秋冬季节可以在饲料中添加葡萄糖或者维生素等物质提升鸡群的自身免疫能力,通过添加益生菌能够提升鸡群肠胃内有益菌的繁殖速度,并抑制大肠杆菌等多种有害菌群的繁殖。

4.3 做好接种免疫工作

目前能够用于预防大肠杆菌病的疫苗包括鸡大肠杆菌蜂胶灭活疫苗和鸡多杀性巴氏杆菌病、大肠杆菌病二联蜂胶灭活疫苗两种,接种后免疫时间能够达到4个月左右,且种鸡接种后雏鸡同样能够获得免疫效果,通常在疫病高发期前15d左右开始接种,每只成年鸡接种剂量为0.5mL,雏鸡接种后受到自身免疫效果的影响,通常在24日龄以后接种。

5 结语

综上所述,鸡大肠杆菌疾病对于鸡养殖产业的危害较大,其不仅具有强烈的传染性,而且还具有高死亡率。基于此,养殖人员要通过做好日常管理工作降低发病几率,在发现病例后通过中西结合的方式展开治疗,从而确保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亞芳,贾召锋,秦俊杰,等.中西医结合治疗鸡大肠杆菌病[J].当代畜牧,2014(6):17-18.

[2] 韦立明,牙海宁,黎爱融.中西医结合治疗鸡大肠杆菌病[J].兽医导刊,2012(5):64.

[3] 唐爱芬.鸡大肠杆菌病的流行特征与防治措施[J].中国动物保健,2021(11):74-75.

猜你喜欢
中西结合防控措施治疗
系列犯罪的地域化问题研究
62例破伤风的诊断、预防及治疗
预付账款的管理及风险防控措施探究
冠瘿病在阿勒泰地区发生规律及防控措施
1例急性肾盂肾炎伴有胡桃夹综合征保守治疗和护理
新生儿惊厥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研究
儒家思想与明治维新后日企的管理理念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分析
肱骨外科颈陈旧性骨折临床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