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后备母猪正常繁育的应用技术

2022-06-20 14:52王雪芳
中国动物保健 2022年6期
关键词:繁育饲养技术要点

王雪芳

摘要:生猪养殖中,后备母猪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猪场发展的关键。后备母猪繁殖力的高低,决定着猪场出栏量及养殖效益。为保障后备母猪正常繁育,提升繁育水平,做好饲养繁殖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此,本文着重对后备母猪的饲养繁育技术要点展开了深入探析。

关键词;后备母猪;饲养;繁育;技术要点;研究

后备母猪养殖过程中,饲养管理是否合理,是影响其繁育水平、繁殖能力的重要因素。如饲养管理不到位,必然会导致繁殖能力、出栏量下降,给猪场造成经济损失。因此养殖人员要高度重视后备母猪饲养管理工作,确保母猪正常繁殖,推动猪场有序发展。

1 选留要点

后备母猪选留,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选留后备母猪时,应综合考虑市场需求、饲养管理条件等方面的因素,优选具备较强适应性、抗逆性的优质后备母猪品种。现阶段,后备母猪大多是杂交后代,自繁自养猪场可自行培育后备母猪,控制养殖成本。在选择后备母猪时,为确保其有良好的繁殖性能,优选4~5月龄且重量在60kg左右的母猪,此时母猪生长发育、外形外貌、生殖器官等均已定型,选种时要结合其外形、品种特征等进行筛选。优选具有良好体型、较强体格、背线平直,生殖器官发育良好,外阴大而下垂,乳头排列整齐,肢蹄健康的母猪留种,为保障后备母猪正常繁殖打下良好的基础[1]。

2 引种要点

现阶段,大部分养猪场的后备母猪,均是从外引进的,引种时做好管理工作至关重要。后备母猪引种时,一方面要考虑到其体型、体质、健康状况、价格等方面的问题,另一方面要高度重视防疫问题,避免从疫区引种,避免引入患病猪。基于此,引种前做好调查工作,避免盲目引种,引种时选择正规猪场,并索要《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检疫合格证》,查看引种猪免疫接种情况,确保猪瘟、口蹄疫、蓝耳病等各类疫苗接种齐全。运输时,要做好防护工作,对运输车辆进行消毒,并在车厢内铺垫稻草,同时可喂食VC,减少运输应激。引种后的猪,应隔离饲养1个月,隔离期间密切留意其健康状况,及时落实疫苗补免、驱虫等各项工作,隔离期满且无异常的情况下方可合群饲养,防止疫病的发生。

3 日常饲养管理要点

3.1 给料技术

后备母猪日常管理时,喂料是一项重要工作。要结合其日龄、体重等因素,合理控制好喂食量。针对60kg内的母猪,可按照中猪饲料配方喂养,不限量喂食,任由母猪自由采食饲料。针对60~80kg的母猪,喂料时需要喂食专用料,仍不限量喂食,保证营养充足,促进其生长发育。大于80kg的后备母猪,实行限量喂食,每日喂料量控制在2.5kg内,早中晚各喂食1次,同时每日补充青绿饲料1kg,如:韭菜等,有助于提高母猪生殖性能,保证母猪正常繁殖[2]。

3.2 合理分群

随着后备母猪日龄的不断增加,体型不断扩大,要及时进行分群饲养管理。分群时,要结合体重、个头等分群,一般每栏饲养4头左右为宜,保证栏舍光照良好,补充光照有助于增强母猪体质,促进钙磷吸收,降低疾病发病率,加快发情,促进后期受孕率的提升。

3.3 计划免疫

免疫接种,是预防后备母猪疾病发生的重要手段。所以养殖人员要明确免疫接种的重要性,结合当地、本场猪病流行特点、规律、趋势等,制定科学可行的免疫程序。重点落实猪瘟、口蹄疫、蓝耳病等疫病的强制性免疫接种工作,同时要做好对伪狂犬病、猪丹毒、猪肺疫、細小病毒病等易于造成繁殖障碍性疾病的免疫接种工作,防范猪病的发生,确保后备母猪正常繁育。

3.4 温湿度调控

后备母猪养殖期间,要做好温度和湿度的管理工作,为后备母猪生长营造舒适的环境。一般情况下,后备母猪圈舍温度控制在20℃左右为宜,湿度控制在65%左右为宜,保证圈舍温湿度适宜,确保后备母猪健康生长。

3.5 饮水调节

为保证后备母猪正常生理代谢,要重视饮水管理工作。在猪舍内应安装相应的饮水器,让母猪自由饮用。要定期检测水质,如发现存在污染现象,则需净化处理饮水。寒冷冬季,要对饮水加温后再饮用,避免产生应激导致腹泻。

3.6 充分运动

保证后备母猪每日充分运动,是提升其体质的关键。有条件的猪场,可设置运动场,让后备母猪运动1~2h/d,增强体质,促进骨骼、肌肉发育,促进发情,提高配种成功率。

3.7 定期称重

后备母猪日常饲养时,要重视定期称重,结合称重数据,了解其长势,并以此为基础适当、灵活调整饲料结构和营养水平,使得日常喂养更加的科学化、合理化,确保后备母猪健康生长。

3.8 药物保健

为降低后备母猪及后代的患病几率,可在配种前2周进行药物保健。可将电解多维、矿物质、维生素等抗应激药物添加到饲料当中,亦可将盐酸多西环素、泰妙菌素、硫酸大观霉素-林可霉素、泰乐菌素等广谱抗生素药物拌入饲料中喂食后备母猪。可起到良好的保健效果,保证母猪健康生长。

3.9 适时催情

后备母猪长至90kg时,即可进行催情。让母猪接近性欲强的成年公猪,促使母猪发情,提前建立静立反射,促进本场同批次后备母猪同期发情,顺利进行配种,提高母猪受孕率。

4 配种期管理

4.1 适配期掌控

后备母猪长至8~9月龄且体重达到110~120kg时,如发现有母猪发情即可进行配种。需要注意的是,针对初配母猪,应在第2~3个发情期再配种最为适宜。

4.2 短期优饲

为增强后备母猪的体质,促进母猪卵泡发育,应对母猪进行短期优饲管理。在母猪首次发情后1周增加饲料喂食量,每天喂食3kg左右为宜,完成配种之后每天喂食量降至2kg。

4.3 发情鉴定

后备母猪发情后,可出现不安鸣叫,爬跨栏舍,食欲下降,长时间静立,按背不动,阴户红肿、流黏液等症状。养殖人员在发现后备母猪出现上述现象后,即可进行第1次配种。

4.4 适期配种

后备母猪配种时,共计需要配种3次,首次配种后分别间隔8和16h再配种1次。要控制好配种时间,尤其是在夏季,由于温度高,因此需在上午8点前或下午5点后再配种,提高受胎率。

4.5 人工授精

新时期,后备母猪配种时,应逐渐转变传统的自然交配模式,推广应用人工授精技术。人工授精技术的应用,具备诸多的优势,如:提高良种利用率;降低饲养成本;克服配种困难;减少疾病传播等。尤其是在疾病传播方面,作用巨大。某些猪病的发生,是通过交配的方式传播的,如:细小病毒病等,严重影响母猪及其后代健康。而应用人工授精技术,则减少了配种过程中的污染和病菌传播,因此要重视推广应用。应用人工授精技术前,要认真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具体如下:首先,检查母猪发情状况,合理确定输精时间,并对母猪肛门及外阴等部位进行清洗;其次,对精液质量进行检查,保证精液质量、活力合格,并且要控制好精液保存温度,避免影响精液活性;输精人员进行消毒,穿戴专门的工作服,控制好输精量,一般在20~30mL左右为宜;最后,输精时将发情母猪赶入配种限位栏关好,使用0.1%高锰酸钾对外阴部位消毒并擦干,然后将涂油的输精胶管缓缓旋转地插入母猪阴道内,控制好深度,一般以30cm左右为宜,接着将精液全部注入母猪子宫内,输精时应控制好输精速度,需在5~10min左右完成,禁止过快、过慢,保证配种成功率。需要注意的是,在输精时技术人员应按压母猪臀部、刺激母猪乳房、外阴,确保让精液能够顺利流入,避免出现倒流等现象,提高母猪受孕率。

4.6 发情异常处置

针对发情出现异常的后备母猪,要进行针对性的处理。如后备母猪生殖器官出现异常,如:阴户过小、阴蒂过度发达等,需进行淘汰处理;如后备母猪体质弱影响发情,则需加强营养补充,促进母猪生长发育;如后备母猪过度肥胖影响发情,则需要限制日粮喂食量,增加每日运动量,并配合中草药促进发情,用当归、枸杞子、菟丝子各30g,益母草、阳起石、淫羊藿各50g,将上述药物加入适量水煎熬呈药液去渣,然后加入300g红糖灌服给母猪,能够起到促进卵泡发育,加快发情的作用;如后备母猪发情不明显,則需加强日常管理,补充胡萝卜、鸡蛋、青绿饲料等;如母猪屡配不孕,则要进行认真全面的检查,查看母猪是否患有子宫内膜炎、生殖道感染等疾病,并实施针对性的治疗,并检查精液质量,保证精液合格;如母猪性欲不高,发情期短,则大多是由于卵泡囊肿所导致的,可肌注黄体素处理[3]。

4.7 及时淘汰生产性能低的母猪

养殖人员要认真做好对母猪品种、年龄结构的调整工作,定期补充优质后备母猪,确保母猪群体结构的健康性。如发现后备母猪存在下述现象,应及时将其淘汰掉:习惯性流产、子宫炎久治不愈的母猪应淘汰;5胎以上生产性能逐渐下降的母猪应淘汰;连续2~3次配种不受孕或者拒配的母猪应淘汰;母性差、咬人、咬崽、拒绝哺乳的母猪应淘汰;连续多次产崽量少的母猪应淘汰;连续多次产后瘫痪的母猪应淘汰。

5 结语

综上所述,后备母猪作为猪场繁殖、发展的重要力量,养殖人员要充分意识到后备母猪的重要性,加强后备母猪饲养管理,重点做好选种、引种、日常管理、配种管理、疾病预防等各项工作,提高后备母猪的繁殖能力和繁育水平,提高猪场出栏量,创造更高的养殖效益,推动生猪养殖业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 孙龙,卢彪,苏华,等.规模化猪场后备母猪的精细化管理[J].养猪,2020(4):84-86.

[2] 郭天锤,和东来,宋昕文,等.提高母猪繁殖力的综合技术措施[J].中国猪业,2019(7):32-33.

[3] 石传林,张玲,番兴翠,等.提高母猪繁殖力的技术措施[J].河南畜牧兽医:综合版,2017(9):33-34.

猜你喜欢
繁育饲养技术要点
种猪繁育及健康养殖关键技术探讨
浅谈奶牛的饲养管理技术
对奶牛饲养兽医防疫的分析
种鹅高产高效养殖技术
试论数字电视硬盘播出系统的技术要点
郁金香子球繁育成商品种球的研究
桂中地区“双高”甘蔗示范繁育与产业化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