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教材Story time板块的教学策略研究

2022-06-21 20:30孙振涛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策略

孙振涛

摘   要:小学英语学科受课时数的限制,大部分教师在教学Story time板块时采取“走马观花”“浅尝辄止”的教学方式。在英语课时数有限的条件下,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形式多元地“读”、主旨鲜明地“画”、惟妙惟肖地“演”以及随心所欲地“写”等策略,将Story time板块教学与优化设计家庭作业融合在一起,潜心设计一些“减负增效”的家庭作业,全面提升该板块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英语;Story time板块;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2)13-0026-05

一直以来,在部分小学英语教师眼中,人教版小学英语教材中每个单元的Story time板块就好比是一块“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但是,事实并非如此。Story time板块不仅包含了本单元的重点目标语言知识,还融入了诸多相关的语言文化。因此,通过教学该板块,不但激发了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而且发展了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既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又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下面笔者将在分析Story time板块特点、教学现状的基础上,详细论述Story time板块的教学策略与实践探索。

一、Story time板块的特点

(一)故事内容主题方面的特点

人教版小学英语教材中的“Story time”板块是一个闪光点。该板块中的故事内容与单元目标语言、学生日常生活联系紧密,且都情节生动、图文并茂,集知识性、价值性和趣味性于一身,具有独特、重要的教学价值。除了六年级下册编排了五个故事之外,在其余七册中,每册均编排了六个故事,整套教材一共编排了47个故事。这些故事的主题涵盖了哲理(3篇)、游戏(7篇)、饮食(7篇)、旅行(3篇)、环保(2篇)、工作日(1篇)、周末活动(1篇)、节日(2篇)、运动(1篇)、神话(1篇)、寓言(2篇)、科普(2篇)、职业(3篇)、学校(7篇)、天气(1篇)、购物(1篇)、生日(1篇)以及公序良俗(2篇)等各个方面。

(二)故事语言文化方面的特点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灵魂。在语言文化方面,Story time板块的编排不仅紧扣本单元的重点句型与主要语法知识点,还融入了各种语言文化知识。将形形色色的语言文化知识融入故事之中,使得语言更加贴近生活、更加富有生机。通过阅读这些故事,学生能够在习得语言、发展思维的同时,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感受英语国家语言文化的魅力。

(三)故事呈现形式方面的特点

与教材中其他版块的知识呈现形式不同,Story time板块中的每篇故事都是以图文并茂、情节生动、主题鲜明的形式呈现的。紧扣文本、色彩艳丽、构图精美的画面,跌宕起伏、贴近生活、引人入胜的情节,趣味盎然、发人深省、意味深长的主题,都会成为学生主动阅读、认真阅读、深入阅读的潜在动力。这些故事的呈现形式与小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实际认知水平高度吻合。

二、Story time板块教学现状分析

为了全面、深入、细致地了解当前Story time板块的教学现状,笔者在征得县教育局教研室工作人员的同意后,借助一次全县小学英语学科教研活动,利用“问卷星”软件对参与此次培训活动的小学英语教师做了问卷调查。

调查表明:当前,绝大多数教师对于教材中Story time板块的教学并不重视,他们将教学的“重心”放在了Lets learn,Lets talk与Read and write板块上。而对于Story time板块,则普遍、一贯地采取“走马观花”式的教学方式,如:有些教师只是在课堂中抽出10分钟左右的时间,带领学生“走马观花”式地认读一下故事中的短语、理解一下故事的大意;有些教师则是让学生或听一听录音或看一看视频,浅尝辄止地学习故事内容等。

综合分析,教学形式呆板无趣、内容挖掘浅尝辄止、教学过程走马观花,是当前Story time板块教学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

三、Story time板块教学策略与实践探索

基于Story time板块的各种特点和教学困境,笔者认为可以通过采取让学生在课堂内外“形式多元地‘读、主旨鲜明地‘画、惟妙惟肖地‘演和随心所欲地‘写”等教学策略,将该板块教学与优化家庭作业设计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着力提升Story time板块的教学效果。

(一)形式多元地“读”

1.跟读,以“准确认读”。在现如今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教师既可以在一些教学资源网站中下载与故事内容相配套的音视频资料,又可以直接从教师教学用书附赠的光盘中拷贝这些音视频资料。围绕Story time板块的内容,利用这些音视频资料,教师就可以制作一些精美实用的教学课件或微课。在课堂内外,学生可以通过跟读课件或微课中的课文录音纠正自身的读音错误,以及清除故事中存在的生词障碍。当然,教师也可以利用一些教学软件中的点读功能或人机对话功能,组织学生跟读故事文本。

例如,在教三年级下册Unit 6 How many中的Part C Story time时,笔者直接利用了畅言教学通教学软件中的“跟读”功能,让学生跟读课文内容。通过跟读,每一位学生都准确地掌握了故事文本中的“have a race”“good idea”“only”“won”等生词的读音。与此同时,学生也能够准确模仿录音的语气、语调,更为真实地感知语境中的语言,更为有效地提升自身的语感。

2.自讀,以“细品深思”。自读,即自由读。Story time板块是增强学生语言实践能力的蹊径。在跟读环节,故事中的生词障碍并没有完全清除,因为学生对生词的意义仍然不太了解。这就需要学生在自读过程中去“细品深思”:“细品”,即仔细品读故事的文本内容;“深思”则是深入思考故事中生词的意义、句子的意义以及整篇故事的思想内涵等。“细品深思”,就是让学生或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或依据图片中的情景去猜测、去推断故事文本中生词的实际意义以及故事的思想内涵。07967618-0C9C-4AB8-91C6-53FC29E08A7F

还是以上面的故事为例,在自读过程中,学生通过认真观察每一幅插图知晓故事的梗概,即Zoom和Zip在进行“摘苹果”比赛,据此,学生可以猜测出“have a race”的意思是“赛一赛,举行一场比赛”。另外,根据上下文的意思以及插图中Zoom的表情,学生可以推测“only”的意思是“仅有,只有”。

3.共读,以“互鉴共悟”。共读,即“Pair work”,或“Group work”,或“Role play”等。以共读为契机,学生可以“互鉴共悟”故事的主旨大意与思想内涵。“互鉴”,是指让学生互相取长补短,彼此指正错误。“共悟”,是指让学生共同感悟、领悟故事的内涵。通过“互鉴”与“共悟”,学生能够更为全面、更加准确地理解故事内容与感知故事情感等。

以教五年级下册Unit 2 My favorite season中的Part C Story time为例,学生每4人一组,开展“Role play”活动,其中一人扮演“Zip”,一人扮演“Zoom”,一人扮演“Koala”,一人扮演“听众”。

Zip &Zoom:Welcome!

Koala:Thank you.Merry Christmas!

Zip &Zoom:Merry Christmas!

Zoom:What do you usually do on Christmas Day?

Koala:I usually swim in the sea!

Zoom:You swim in winter?

Koala:In Australia,Christmas is in summer.So,at Christmas we never have snow.

Zoom:Which season do you like best?

Koala:Summer.I like sunny days.

Koala:Wow!A white Christmas!

Zoom:Lets make a snowman.

Zip &Koala:Great!

Zip:Say“cheese”!

Koala:Cheese.

在分角色朗读完这则故事之后,该小组的“听众”指出,三位“表演者”有一个共同的“短板”,即“Christmas”一词的发音不准确。不仅如此,“听众”还向三位“表演者”做了示范朗读。另外,扮演“Koala”的同学提出了这样一个疑问,为什么在拍照的时候要说“Cheese”呢?“Cheese”的意思不是“奶油,奶酪”吗?对此,扮演“Zip”的同学做了解释:在拍照的时候,之所以要说“cheese”,是因为在说这个单词的时候,人们的面部表情看上去就像是在微笑,这和拍照时说“茄子”是一个道理……在“互鉴共悟”中,该小组的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理解了故事的主旨大意与思想内涵。

(二)主旨鲜明地“画”

主旨鲜明地“画”,既包括让学生画出故事中的重点词句,又包括让学生根据故事内容画出一幅别具一格的思维导图。无论是画重点词句,还是画思维导图,都必须要做到主旨鲜明。画重点词句是前奏,是输入;画思维导图是结果,是输出。

1.画重点词句。常言道:“不动笔墨不读书。”通过勾画重点词句,学生不仅能够全面“浓缩”故事的主旨大意,也能够完整“凝炼”故事的思想情感。

以六年级下册Unit 3 Where did you go? 中的Part C Story time为例,笔者要求学生自主阅读故事内容,并用颜色醒目的荧光笔画出课文中的重点词句。片刻之后,笔者随机挑选学生汇报,某学生的汇报如下:“on the moon,Cant believe,Change,rabbit,fun,holiday,by spaceship,take any pictures,It was a dream.”显然,聚焦于这些关键词句,学生对于这篇故事的主旨大意与思想情感也会了如指掌。

2.画思维导图。通过让学生画思维导图,既有助于他们理清故事的整体结构,又有助于他们弄清故事的来龙去脉。与此同时,教师透过每一位学生别具特色的思维导图,也可以准确地了解学生对于故事的理解程度与掌握情况。

学生思维导图作业示例:(六年级下册Unit 3 Where did you go? Part C Story time)

尽管这两张思维导图分别以不同的风格图文并茂地展示了这篇故事的内容,但是这两张思维导图中所展示的故事梗概、结构、线索等信息却是非常接近的。可见,这两名学生对于该故事的理解都比较深入、透彻、细腻。

(三)惟妙惟肖地“演”

与“画”相同,“演”也是一个输出过程。对于学生而言,可以通过参与表演更为贴切地感知语境,更为真切地体会情感等。对于教师来说,可以通过观看表演了解学生对于故事的理解程度以及内化效果等。在表演故事时,教师既可以让学生进行复述式“表演”,又可以让学生进行创造性“表演”。

1.复述式“表演”。复述式“表演”,顾名思义,就是让学生“原原本本”地以表演的形式复述故事的内容。学生在复述式“表演”中可以融入动作、表情,借助道具、服饰等。相较于单纯的复述故事,这个环节可以使复述故事内容的过程变得更加有趣。复述式“表演”也能够让学生通过动作、表情、服装以及道具等更为形象逼真地再现故事内容。

以四年级下册Unit 6 Shopping中的Part C Story time这部分内容为例,在“Production”環节,笔者设计了一项复述式“表演”活动。首先,笔者将课前准备的道具,即一些用卡纸做的“dress”“skirt”“shirt”“shorts”“pants”贴在黑板上,据此创设了“服装店”的教学情景。之后,教师又拿出了“elephant”“goat”“Zoom”的头饰,并邀请三名学生表演故事。最后,教师根据学生表演的实际情况,给予学生及时有效的评价,进而让学生从表演中获得自信心、成就感以及认清自身的优势与不足等。07967618-0C9C-4AB8-91C6-53FC29E08A7F

2.创造性“表演”。在创造性“表演”中,教师会鼓励与启迪学生对故事内容进行合情合景的创新与适时适度的修改。通过学生的创新与修改,故事的内容会变得更有表演性和趣味性。

比如说,在教学四年级下册Unit 1 My School中的Part C Story time时,笔者在“Progess”环节设计了这样一项“Pair work”活动,即让学生利用自己的手绘学校平面图(此平面图是在学习本单元Lets talk板块时,笔者要求学生绘制的学具),围绕故事中的重点句型“Welcome to our school.”“This is...”“Is that the...? ”富有创意地“表演”故事内容。此举,不仅让学生更进一步地回顾了Story time板块中的重点句型,还为学生创造了运用这些重点句型与人交际的真实情景。

(四)随心所欲地“写”

在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看来,阅读与写作之间联系密切、不可分割。基于阅读与写作之间的联系,在教学Story time板块时,教师可以指引学生在阅读故事的同时,如何随心所欲地“写”,即续写故事、改写故事以及缩写故事等。

1.续写故事。情节生动、精彩纷呈的故事,总会让学生意犹未尽、若有所思。例如,尽管故事已经终结,但是学生仍然迫切地想要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以此为切入点,教师可以设计一项“续写故事”的家庭作业。因为学生有续写故事的意愿、思路、基础,所以这样的家庭作业不会增加他们的课业负担。

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Unit 5 Whose dog is it?中的Part C Story time时,笔者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一项小练笔任务,即让学生根据故事情节内容合情合景地续写故事。笔者将这些小练笔活动安排在了“Progress”环节。在该环节中,學生已经知晓了“Zoom”和“Zip”在自然公园中看到了“tiger”和“monkey”,并且也知道了“monkey”喜欢模仿别人,课本中的故事到这就结束了。自然公园里有好多动物,故事中只提到了老虎和猴子,因此,学生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都在遐想:自然公园里还有哪些动物呢?就是在这个时间节点,笔者让学生对故事进行了续写。片刻之后,笔者让学生进行展示,某学生续写作业如下,Zip: I see many ducks. Zoom:Where are they?Zip:They are in the river.They are swimming.Zoom:Wow,they are lovely!

通过让学生意犹未尽地续写这篇故事,他们就会明白:地球是人与动物共同的家园。保护动物、保护地球,其实就是在保护我们人类自己。

2.改写故事。在指导学生阅读故事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设身处地地为故事中的人物想一想。以这样的想象、设想为基础,学生就可以有创意、有趣味地改写故事。

比如说,在教学五年级下册Unit 3 My school calendar中的Part C Story time时,笔者设计了一项课后小组合作任务,即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该故事进行有创意、有趣味地改写。在该故事中,Zoom对于三个月之后的暑假做了详细的计划,但是对于下周一要进行的数学测验却毫无准备。围绕该故事的梗概,某小组对故事的结尾进行了如下改写:“Zip:You have a great plan, but what will you do this weekend? Zoom:Im going to study hard and prepare for the math test.Zip:Wow, you are great!Early planningis always good.”这样的改写不仅让故事结局发生了反转,还让故事首尾呼应;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还更进一步凸显了故事的主题——提前准备总是好的。

3.缩写故事。在教学人教版小学英语教材中的Story time板块时,为了让学生理清故事脉络结构、把握故事主旨大意、发展自身阅读能力以及提升自身写作水平等,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让学生“缩写故事”的家庭作业。

以六年级下册Unit 2 Last weekend中的Part C Story time为例,这篇故事是以对话的形式向读者展现了Zoom的“忙碌周末”。在课后小组“缩写故事”任务中,某小组却以Zoom独白的形式,对这篇故事进行了缩写,具体如下:My weekend was very busy!On Saturday morning, I washed my schoolbag. Then I went to the park. On Saturday afternoon, I did my homework. Then I went fishing. On Sunday morning, I cleaned my room. Then I visited my grandparents. On Sunday afternoon, I played football. Then I watched TV.

尽管与故事原文相比,这篇缩写版的故事篇幅较短、情感较浅、情景较少,但是,缩写版的故事却能够更清晰地展现故事的主旨大意,让学生更容易牢记故事中的重点词汇与主要句型等。

总而言之,读、画、演、写,这些Story time板块教学策略就好比是一个个美妙的音符。教师根据小学英语Story time板块的内容,合情合景地选择其中几个“音符”,就可以谱写出一曲美妙的故事教学“乐章”。同时,教师基于Story time,为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设计一些“减负增效”的家庭作业,也能够助力“双减”政策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落地生根。这些图文并茂、趣意盎然、精彩纷呈的故事,定会让学生学习英语的过程变得更加有趣、效果愈发显著。

参考文献:

[1]张忠慧,王   博.人教版小学英语PEP中“Story time”专栏教学策略探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2,(2):19.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杨   敏,顾   云.利用插图优化Story time板块的教学[J].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版,2014,(5):16~19.

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一般课题“减负背景下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小学中高年级英语家庭作业优化设计研究”(课题编号:GS[2020]GHB1977)研究成果。07967618-0C9C-4AB8-91C6-53FC29E08A7F

猜你喜欢
小学英语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识字写字结合教学策略探析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三项教学策略
基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作文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营造小学英语课堂气氛的教学策略研究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趣学理念点亮英语教学课堂探微
英语情境教学中的问题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