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情境入学“问道”幼儿语言教育

2022-06-21 10:01唐志丹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2年64期
关键词:问道

唐志丹

【摘要】3-6岁是幼儿基本语言素养形成的关键时期,如何让幼儿在此关键期内建立基本的语言交流方式并具备一定的语言沟通能力,是所有教师关心的问题。有效开展幼儿语言教育,旨在通过对语言教育方法的具体分析,为幼儿教师提供具有较强实用性和可行性的教学方案。分析中主要包括对语言教育方法的研究分析以及语言教学活动思路构建。

【关键词】幼儿语言教育方法;教育思路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情境教学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并且在幼儿语言教育活动中的应用价值逐步提升。结合语言情境教学特点,通过情境教学法能让幼儿的学习体验更深刻。

情境是幼儿理解知识和情感的最有效方式,为了激发幼儿的语言表达兴趣,提升其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必须将语言教育同情境教学相结合,探索幼儿语言教育的新思路。

一、情境教学的概念分析

情境教学的含义就是幼儿教师为更好地实现教学目的,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引入或创设具有趣味性的情境或场景,并以此衔接于不同的教学环节中,从而更形象生动地展示教学内容,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情感体验。根据一线的实践经验来说,情境教学不仅符合新课改的相关要求,而且对幼儿语言教育来说是最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教学效果也十分显著。

从情境教学的概念得知,情境教学在幼儿语言教学中的应用价值非常大,不但能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性,还可以通过创造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幼儿获得更好的情感体验,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通过情景交融,给予幼儿更好的学习体验。

二、幼儿的语言素养分析

幼儿的语言素养主要包括语言表达能力、语言思维能力、集中讨论能力三项,如下是详细分析:

(一)语言表达能力

针对幼儿来说,语言表达能力主要是指能顺畅流利地与他人进行对话。这项要求看似简单,实际上需教师花费很长的时间去帮助幼儿构建相应的语言体系,例如汉语中的主谓宾结构,如何遣词造句等等。

(二)语言思维能力

语言思维能力即理解语言的能力,对幼儿来说能够理解别人说的话的表面含义即可。这就要求教师在锻炼其语言思维能力时,最好是以简单直接的问题引导幼儿进行思考。

(三)集体讨论能力

幼儿经过语言学习,最终是要融入集体的,所以增强其集体讨论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师需积极为幼儿构建集体讨论环境,这样幼儿才有更多机会增强集体讨论能力。

三、幼儿语言教育的前提和基础

(一)言语激发幼儿学习动力

在游戏教学活动中积极表扬幼儿,能让幼儿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动机,提高其语言学习兴趣。幼儿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情感体验,教师的激励行为应该以重视并关心幼儿的感受为基本前提。同时还要重视激励行为前后幼儿的情感变化,一般情况下,教师的激励都能使幼儿产生正向的情感体验,反之,则说明教师没有把握好自身管理的度。

(二)坚持“人本教学”理念

幼儿的兴趣点是什么,教师就应该提供什么。在“人本教学”理念指导下,教师应该特别重视学习能力和思维尚未完善的幼儿。教师要重视幼儿的真实意愿,以幼儿的兴趣点作为契机,利用各种活动形式培养其对语言学习的兴趣爱好。因此,教师在开展“做文明有礼的好孩子”的主题活动中,可以通过生活化教学,指导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文明礼貌的行为,,例如在获得别人支持时要感谢,在请求别人宽恕时要说对不起等。以这些日常生活的礼仪用语为主要的语言内容,用生活化教学方法加以渗透,就必然能有效培养孩子对语言学习的兴趣。

四、情境模式在幼儿语言教育中的运用策略

(一)创设情境,角色扮演

1.角色扮演

以《闪闪的红星》为例,这是红色故事主题活动中最受欢迎的绘本故事,对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具有较强的启发作用。在幼儿语言教育活动中,教师可以采用角色扮演法,让幼儿扮演不同角色,如:乡亲们、潘冬子、恶霸胡汉三等,亲身体验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角色中的对话互动,不仅充满趣味性,还能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幼儿的爱国情怀,激发幼儿勇敢面对困难及想办法解决问题的决心。

2.分组讨论

分组讨论的过程也是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过程。在“闪闪的红星”情境中,教师可引导幼儿从故事情节中观察潘冬子和恶霸胡汉三的人物形象,与幼儿讨论潘冬子和胡汉三在说话时的语气、情绪、脸部表情等特征。在这个过程中,幼儿由情境入手了解两个不同的人物角色的语言表达特点,可以有效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二)创设情境,感受生活

1.注意生活事物的趣味性

以《蘑菇奇遇记》为例,这是“玩创”主题活动中一个有趣的探索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幼儿的兴趣点,提供一些趣味性较强的生活事物,这样可以激发幼儿的思考和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在植物区投放三种不同的真菌类植物及图片,让幼儿尝试探索种植。利用晨谈活动、分组种植,让幼儿大胆想象并讨论植物生长所需的条件及介紹自己组别的植物名称、植物特征等,以此引导幼儿思考并组织语言,培养语言思维能力。

2.注意生活事物的简单性

教师在选择日常生活事物的时候要注重从简单的开始,首先观察幼儿的兴趣持久性及行为表现,若大部分幼儿愿意接受或对这类生活事物感兴趣,就再进一步深度学习,反之则无需进一步加深,否则将严重影响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信心。

(三)善用工具,创设情境

1.培养幼儿的活动兴趣

以多媒体教学《蜗牛与黄鹂鸟》为例,教师用多媒体设备播放《蜗牛与黄鹂鸟》,从而创设音乐化情境:“小蜗牛家门前有一棵葡萄树,到了春天就发芽,小蜗牛很想吃到小葡萄,每次往上爬就会被嘲笑,但小蜗牛依然努力爬行”。在此情境中,教师可让幼儿在听音乐的过程中模仿黄鹂鸟和小蜗牛的样子,演唱歌曲,提升活动兴趣。

2.引导幼儿进行集体活动

幼儿通过集体活动才能更好的融入集体,因此必须要让幼儿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实际指导过程中,教师需通力合作,让幼儿之间多接触,使其拥有更多的时间相互交流,并在这个过程中发挥音乐情境的作用。

承接上述实例,表演完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思考这样一个问题:“面对黄鹂鸟的嘲笑,小蜗牛能否最终吃到葡萄呢?”然后让幼儿集体讨论小蜗牛吃到或是吃不到葡萄的原因,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的集体讨论能力。

五、结束语

在幼儿语言教育活动中,趣味性和引导性是提升幼儿语言素养的先决条件,情境教学能够很好的实现这一教学效果。作为教师,需进一步研究情境教学在幼儿语言教育活动中的创新应用策略,从而在重要的幼儿教育阶段引导孩子提升其语言素养。

【本文系2020年度广州教育政策研究课题“基于幼儿园‘玩创’课程的园本实践研究”(课题号:ZCYJ20063);广州市教育系统党的建设学会2021年度课题“革命文化教育资源与园本课程的有效融合—以‘红色故事主题活动’为例”成果(课题编号:2021B085)】

【参考文献】

[1]魏文娟. 幼儿语言教育方法的新思路探索[J]. 教育科学:引文版:37.

[2]李朝敏. 幼儿教育研究关于语言教学的新思路探讨[J]. 新课程学习(下), 2014(5).

[3]温建宏. 浅谈如何更好的促进幼儿语言领域能力的发展[J]. 电子制作, 2015(11).

[4]李欣. 试论幼儿语言教育方法的新思路[J]. 课程教育研究, 2016(19).

猜你喜欢
问道
用“问道”之理 求“德治”之功
缘何“问道扶桑”?——留学生如是说
面向与转向,“问道”舞剧
校长“问道”也有“道”
跨界引领,问道唤醒
都江堰:开启社会治理新“问道”
问道
在地域文化中“问道”
休闲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