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生态文明发展路径分析

2022-06-24 10:20朱尚曲金艺徐丽曲智
现代商贸工业 2022年16期
关键词:生产关系生产力

朱尚 曲金艺 徐丽 曲智

摘 要:生态文明建设事关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在生态文明建设当中,海南省走在全国前列,海南省有着足够的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有许多亮点,但同时,海南省生态文明的发展也存在着弊端,因此,本文结合海南生态文明建设的优劣势分析,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上具体探索发展路径,对于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生态文明发展;生产力;生产关系;辩证思想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16.010

1 海南省生态文明发展背景

1.1 生态文明建设背景

环境问题最早在西方出现,人类进入到工业文明的新阶段,生产力得到极大发展,但是在不断发展的同时,全球的生态环境也在遭受破坏,这使得人类开始关注生态问题。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高速发展当中,也曾忽略了对自然生态的保护。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我国也在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和实践方面不断探索。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多地、多次强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实践中,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内涵不断深化与发展。面对资源、环境等方面的严峻挑战,保护环境成为基本国策、生态文明被写入党章、多项严厉的法律法规出台,对于环境问题的重视从政策层面可见一斑。

1.2 海南生态文明建设进程

海南省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全国前列。1999年,国家通过《关于建设海南生态省的决定》,2009年把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定位战略目标,2012年“科学发展,绿色崛起”发展战略被提出,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海南指出,希望海南给全国当个表率,做好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中,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是其中之一。2014年,海南省建立总面积达4400平方千里的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2018年,国务院提出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在总体方案中有不少关于生态建设的细节描述和具体目标,这意味着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当中,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都很关键。至此,海南生态文明建设又朝前迈了一大步。海南作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绿色发展示范区,不断践行战略定位,积累实践经验。2019年1月,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海南)实施方案通过。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开展再次印证了海南生态文明建设“大步向前”。海南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诸多实践和尝试 ,不仅可以给海南自身带来诸多利好,同时也可以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积累宝贵经验。

2 海南省生态文明建设成效

海南省近年来在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十三五”时期生态文明进展迅速,许多方面取得关键性进展,呈现出诸多亮点。

2.1 体制机制不断创新,立法逐步完善

法律是硬性约束,体制机制是影响改革成效的关键。海南自1999年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生态省,生态文明建设就开始加速,《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谱写美丽中国海南篇章的决定》体现了最全面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2015年起,海南开展专项整治行动,2017年,一批涉及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地方性法规出台,2018年,海南省生态环境厅“应运而生”,自此以后生态环境厅承担中生态建设的重任。通过加强管理职权,更能起到有效监督和落实各项目标的作用;同时,2018年10月25日,海口成为全球第一批“国际湿地城市”。通过开展海口“双创”建设,三亚“双修”“双城”建设,市区环境进一步得到改善,外地游客来海南旅游反响良好。

2.2 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稳步推进

深入开展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综合试验,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这是一项难点,也是一项亮点。海南省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不仅要在经济上有所改革创新,在生态文明上也要先行先试,做出表率。我国第一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是在福建、江西和贵州,时隔两年后,海南省也迎来了试验区的建设。在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进程中,海南省形成了一批成果。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拥有著十分丰富的自然资源,森林覆盖率高达95.56%,2019年度生态系统生产总值为2045.13亿元。建设国家公园可以保护好海南的绿色生态,保护好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挽救濒危野生动物。这是“两山”理念的具体实践。此外,琼海市博鳌镇沙美村通过退塘还林,发展建设,给当地带来了美丽宜居的环境同时也带来了经济效益。禁塑令的出台,垃圾分类的推行,新能源汽车的推广等都是绿色低碳理念的体现,这些规划的出台和实践不仅是在全省范围内起到了有效地作用,同时对于全国和全球都有参考意义。

2.3 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全国领先

在我国空气污染已经成为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但在全国的空气质量对比来看,2015年到2020年,海南省PM2.5的浓度逐年降低,从2015年的20微克/平方米到2020年的13微克/立方米。 “十三五”期间,海南省各项指标明显改善,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排名中,海口市多年排名第一,空气质量处于全国领先水平。2019年,海南省新建文明生态村664个,累计达到19288个,乡村环境明显改善。2021年,海南省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99.4%,其中,城市(镇)PM2.5平均浓度为每立方米13微克。地级城市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地表水水质优良比例为92.2%。

无论是国家层面的政策,法律法规的严格约束,还是全国人民对于海南的期盼,从海南省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进程来说,海南的生态名片正在“发”向全世界。

3 海南省生态文明建设的优劣势分析

3.1 海南省生态文明建设的优势

海南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区位优势、政策优势。1999年海南率先提出建设生态省之后, 2017年,海南省人大代表通过一批涉及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地方性法规。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是中共中央着眼于国际国内发展大局做出的重大决策,是新时代中央赋予海南的重大战略使命。在海南自贸港建设方案中,明确提出要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2019年中央印发《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海南)实施方案》,方案中明确建设时间表,分为2020 、2025、2035三个时间节点,不同时间点均有不同的目标,且目标层层递进。同时,在国土空间开发保护、陆海统筹保护发展等方面重点部署,对于各部门各项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这是海南的政策优势。而海南的区位优势在于,海南省具备独特的海洋资源,位于祖国最南端,地理位置优越,气候资源丰富,具有独具特色的热带和亚热带景观。海南独具备热带农业优势,同时,丰富的植物资源、动物资源、海洋资源、渔场资源,不仅给岛民提供了直接经济收入,从旅游业的角度来看,每年也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经济效益可观。此外,海南的其他行业也均有相关发展。

3.2 海南省生态文明建设的劣势

由于海南省建省较晚,所以在生态文明建设当中也存在一些劣势。首先是海南省工业化程度较低,经济较为落后。海南省近年来GDP在全国排名靠后,经济总量不大,增长较为缓慢,人均 GDP较低。一个地区的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生态文明建设的进度和成效。其次,海南省其他市县面临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在海南,以海口和三亚两个城市在全国旅游城市当中知名度较高,游客众多。但与此同时,有些市县经济产量较低,当地优势产业蓄力不足,没有发挥出各自的优势。另外,海南省农村发展问题较多。农村发展以粗放型经济增长为主。在农业方面,部分地区填海造田、对于田地的利用不够合理,此外焚烧秸秆等行为都给海南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影响。生活方面,生活垃圾的处理设施落后、排污系统不健全、饮用水源匮乏等问题都亟待解决,且农村人口因为受教育程度有限,年轻劳动力外流,环保意识淡薄。

4 基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谈海南生态文明发展路径

4.1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4.1.1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范畴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马克思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是政治经济学的主要载体。要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首先要了解二者的范畴。“如果没有生产一般,就没有一般的生产”,即不同历史阶段有着不同的生产方式,生产过程包括劳动力、劳动资料、劳动对象,这三个要素就是生产力的核心内容,而生产关系就是在生产中形成的一种社会关系,包含生产资料所有制等。

学术界对于生产力的表述不尽相同,有的偏向于从改造征服自然的角度定义,有的則倾向定义为利用生产资料进行物质生产的能力。在马克思的生产理论当中,生产力分为社会生产力和自然生产力。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性在此不再赘述,笔者想要强调自然生产力的重要性。

自然生产力对于经济发展同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自然生产力来源于自然生态系统当中,能够为人类创造自然生态财富和社会经济财富。在自然界中,土地、森林,这些都可以视作是自然生产力。“种种商品体,是自然物质和劳动这两种要素的结合,”同样,已经并入生产过程中的和未经开发的自然资源都属于自然力。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当中,如果能有效利用自然生产力,就能够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1.2 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论述

人类社会生产离不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这一矛盾规律体现为:第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是生产关系的前提和基础,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只要生产力改变,生产关系也会随着改变。第二,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如果能够新的生产关系能够调动人们进行生产劳动的积极性,那么就能够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反之,当生产关系压制生产力的积极性时,则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4.2 海南生态文明发展路径

(1)坚持保护和发展自然生产力。习近平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说明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这个理念最早是从浙江余村提出的,但是从全国实践来看,“两山”理念具有科学性和推广性,“两山”理念指导我们要正确认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积极利用自然资源,将自然资源转化为生产力。那么,对于海南如何将自然资源转化为生产力呢?海南的生态系统和环境资源敏感脆弱,要使绿水青山的生产力效应逐步放大,就要发挥海南的应有优势。海南的碧海蓝天就是海南最大的本钱。正如上文所说,海南省具有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所以,在热带农业等方面可以继续挖掘自然生产力,要立足海南热带特殊农业资源优势,扬长避短,发挥优势所在,优化种植技术、转变生产方式,推动农业增收的同时也能保护好生态环境,实现生态产品价值。以此类推,海南的林业、畜牧业、渔业同样也是如此,这些丰富的资源是天然存在的,也是独具海南特色的,只有在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合理利用,才能够带来经济价值。如果利用过度或者利用过当,就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2)提高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劳动者对于生产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马克思和恩格斯都持有人与自然辩证统一的观点,认为人应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而劳动者能否充分发挥能动性直接关系到生态文明建设成果能否满足广大人民的需求。保护环境同时也是对人类自身的保护。对于海南来说,只有培养人才、引进人才、留住人才,才会有更多的劳动力投入到生态文明建设当中,于此,可以将生产力转化为自然财富、社会财富、经济财富。要加强与国内外生态文明水平领先地区的学习和交流,海南各高校开展更多关于生态文明的精品课程,培养高质量人才,定期与全国各高校交流互动,共同参与海南生态文明建设。要多组织宣传生态文明理念及其相关活动,建设美丽海南需要全民行动,要把国家政策和生态文明理念内化为每个人的意识自觉、行为自觉,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

(3)加大创新力度,提高科学技术水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產力。有了先进的生产力,才能够推动生产关系的变革。生态文明建设同样也需要先进生产力的支持。譬如,海南发展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的技术直接关系到推广运行,在资源回收和利用当中,也只有更高的科技水平才能和更高的利用率相匹配,才能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可持续发展。如果科学技术跟不上,那么保护环境也只是纸上谈兵。加大创新力度,对于企业来讲,就是要不断创新,提高整个行业的生产效率,优化产品结构,实现产业结构升级。

(4)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和对外开放。海南省既是生态文明试验区同时也是自由贸易港,在政策方面有很多亮点,改革力度大,改革面广。通过改革,能够有效地提高生产力,优化生产关系和生产制度。同时,海南生态文明建设要与对外开放的步伐并行,在提高资源利用率、提升生态环境质量等方面加大交流,扩大在国际方面的影响力。海南的战略定位不仅是在全国,而应该放眼全世界,在南海领域,在“一带一路”建设的倡议下,海南的建设和发展都影响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步伐,

中国国土辽阔,每个省份在生态文明建设具体实践当中既有共性,也有个性,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中国美丽。习近平强调一切伟大成就都是接续奋斗出来的,对于海南生态文明建设也是如此,生态文明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它从来不是只看短期内成效,而要看长期发展。所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诸多实践都已经证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在百年之未有大变局的背景当前,中国的生态文明走在世界前列,赢得世界的赞叹,无不体现出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海南作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代表,更应乘风破浪,努力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做出表率。

参考文献

[1]叶冬娜.习近平“两山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丰富和发展[J].广西社会科学,2020,(12):711.

[2]张俊山,张小瑛.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范畴及其矛盾的再认识[J].教学与研究,2015,(12):4449.

[3]谭国伟,刘涵.论生态文明建设顶层设计中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以海南省为例[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35(05):149154.DOI:10.15886/j.cnki.hnus.2017.05.020.

[4]程梦云,赵杰.生态文明建设视域下人的全面发展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9,40(21):156157.

[5]李雪松,孙博文,吴萍,等.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研究[J].湖南社会科学,2016,(03):1418.

[6]肖晓春,王颖凌,刘亢,等.海南省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6,(02):6567.

猜你喜欢
生产关系生产力
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异化思想的理论延伸
马克思的分工理论及其对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揭示
生产关系与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发展
把“风景”转化成“生产力
关于如何创新和完善计算机软件工程管理的探讨
黑龙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及现代启示
人口红利与提高生产力
展望2014:推动科技创新转化为第一生产力
凡事就怕做到极致 一个词的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