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阅读对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影响研究

2022-06-24 12:23许小宝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22年5期
关键词:群文阅读核心素养小学语文

许小宝

摘  要:将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与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相结合是非常必要的,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而且可以使学生认识到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性,使学生在扩大阅读量、提高阅读质量的基础上,具有良好的语文思维品质和审美品质,从而为今后的语文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作者是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日常教育中更注重小组阅读的教学。本文从核心素养培育的角度对小学语文小组阅读教学展开分析,希望能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群文阅读;小学语文;核心素养

新课程改革对各学科的课堂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科综合素质培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语文核心素养的能力要求以及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本文探索了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小组阅读发展策略,以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水平和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群文阅读”是指教师和学生共同围绕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结构化的文本,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集体思考与探究达成共识,同时使用多篇文本的阅读教学过程。群文阅读是围绕议题展开的有中心、有主线的阅读,与中心、主线有关的信息往往隐藏在文本之中,需要通过批注使其凸显出来,这样才能够提升群文阅读的效率,方便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

一、群文阅读在优化小学生语文素养中的作用

(一)提高学生的语言阅读理解能力

语文学习能力包括学生的综合能力,如词字词运用能力、课文阅读能力和写作表达能力。这一能力的提升不能通过短期强化学习获得,需要通过长期学习积累,慢慢提高。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有必要对学生进行精读训练。通过群文阅读,促进学生对阅读内容的深入理解和认知,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理解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二)拓宽学生文化视野,增强知识储备

群文阅读教学丰富了相关内容的阅读材料,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并从阅读内容、阅读体裁和阅读方法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促进了学生阅读能力和技能的强化训练和提高,从而为他们的语文学习奠定了重要基础。在短时间内阅读大量内容相关但创作时间、背景和风格不同的群文文本,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知识储备,使学生对教学内容形成深刻的理解和感知,快速提高语文思维和阅读的综合素养。

二、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策略

(一)明确主题,培养阅读主题意识

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是以单元为单位的,每个单元都有相似的主题。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以单元为设计对象,让学生正确把握主题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主题意识,遵循语文阅读的教学规律。每个单元的课文都有很多相似之处,内容和问题都是同质的。教师应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阅读认知系统,首先,教师需要充分尊重学生之间的个性化差异。在群文阅读活动中,教师需要借助主题内容训练共性,让学生从共性中感受个性,从个性中形成良好的阅读能力,尤其是一些阅读和口语能力,给学生一定的讨论和思考空间,形成很强的群文主题意识。比如学习《长城》一文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由阅读课文,找出一些典型的段落描述,让学生感受作者的描述和写作意图,然后让学生阅读本单元的《颐和园》,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从经典描写出发,对比两篇文章的描写,找出异同,形成一定的自我认知能力。然后,教师要善于提问,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品质,比如“读了精彩片段有什么收获?”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可以对《颐和园》中的场景描述的理解更加清晰、透彻;《长城》中包含了说明性描写,体现了作者的自豪感。文章中的生动描述,体现了细节和精致的感觉。

(二)学科群文,提高语文阅读质量

在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跨年级选择课文,以保证阅读的课文内容丰富,在不同年级的课文中选择相似的文章可以给学生更多的阅读选择。因为语文教材内容堪称典范,但年级特点不明显。阅读要有很强的针对性,跨年级群文阅读的实施可以丰富学生的阅读材料,为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打下良好的基础。在语文群文课文阅读活动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深入思考,积极提问,以加深对所读课文的理解和记忆。让学生思考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科素养。比如《白鹅》这篇文章是关于描述小动物的文字内容。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群文阅读中阅读《母鸡》《猫》等同一单元的课文,然后可以展开一些课外阅读课文,比如《鲸》《松鼠》《鹿和狼的故事》,让学生整理故事,找出与自然相处的真谛,让学生探索保护动物的主题内容。

(三)拓展群文渠道,提高核心素养

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不应局限于课本知识,而应不断拓宽学生的语文知识阅读范围,积极引入课外阅读材料,并给予一定的方法指导,帮助学生的阅读成长。例如在进行《四时》《田园》《杂兴》三首古诗的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山水田园诗的创作和语言特点,以及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和内涵,教师可以选择陶渊明、孟浩然等风格相似的古诗《饮酒》《过故人庄》,进行拓展阅读,要求学生理解这些古诗在写作中的一些常见技巧和意境。这时,再向学生介绍田园诗的创作风格,他们就会顺利地理解并掌握相关教学内容,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阅读过程巧用批注,提高阅读质量

1. 在与议题相关的内容处做批注

在深入阅读之时,教师会引导学生围绕议题和任务展开阅读,用批注的方式随时记录自己在阅读中发现的信息,就会形成自己对议题或任务的独特理解,为师生与文本的对话交流奠定基础。以诗歌《鸟鸣涧》《山居秋暝》《鹿柴》《使至塞上》为例,这四首诗选编在同一个群文阅读单元,因为它们都是王维的诗,无论是描写“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的清新灵动之景,还是感叹“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边塞壮美之景,都具备“诗中有画”的特点。因此,在学习这组文本时,就可以围绕“王维的诗是如何营造出‘诗中有画’的意境的?”这一议题,展开思考讨论。学生在对四首诗进行批注、梳理、分析的基础上,会逐步找出明月、清泉、空山、返景、大漠、长河、落日等景物,根据景物的特点推测诗歌营造的氛围,进而理解诗歌表达的情感,体会“诗中有画”的意境。

2. 在思维碰撞处做批注

在师生进行交流讨论时,往往会产生大量的思维火花,学生在倾听的过程中,会发现其他人有价值的理解与思考,这时,简单地在文本旁记录下来,不仅可以丰富对议题的认识,更能提升阅读能力。《在柏林》是六年级上册小说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在教学时,教师为了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小小说的魅力,以“小小说的意外结局”为议题补充了两篇小小说《雪夜》《变色龙》。以《雪夜》为例,教学时,教师没有直接呈现出结尾,而是让学生在充分阅读思考之后尝试着自己写一写结尾。《雪夜》描写了一个陌生人抢劫的故事。陌生人来到老夫妻家中行凶,想绑架老人的儿子,却不承想从楼上摔下来,老夫妻俩说是“儿子”制伏了行凶人,可警察上楼却找不到“儿子”。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学生讨论交流,揣摩这一结尾的用意,大家在思辨的过程中明确:结合老人异乎寻常的对白和行为表现,小说凸顯出深沉的亲情主题;从两位老人不断地营造儿子还活着的假象中,能感到老人的后悔和内疚;文章开头的环境描写,更是给予了作者深深的怜悯和祝福。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得到提升,理解了文章的精髓。在这些地方做批注,将会引领学生走向深层次的阅读。

参考文献:

[1] 陈雪菲. 语文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小学群文阅读教学策略[J]. 语文建设,2020(04):32-36.

[2] 师小娥.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J]. 西部素质教育,2019,5(11):251.

(责任编辑:淳  洁)

猜你喜欢
群文阅读核心素养小学语文
巧用单元课文整合有效实施群文阅读
享受群文阅读 提升语文素养
浅议群文阅读下的“读写结合”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