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新文化构筑企业发展精神标识

2022-06-24 14:23沈人瑞
军工文化 2022年5期
关键词:文化企业发展

沈人瑞

培育好人才成长沃土,让人才根系更加发达,一茬接一茬茁壮成长, 形成天下英才聚神州,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创新局面,对国企而言,就是着力营造一种有利于创新活动开展的氛围,打造一套有利于创新活动实施的文化。只有将以创新为价值导向的文化因子根植好、培育好,才能不断构筑国企崇尚创新的精神标识,激发干部职工的创新激情和创新活力,促进各项管理创新、技术创新落地实施。因此,加快建设创新文化,推动企业创新发展势在必行。

创新文化是发展的硬支撑

创新即变革,文化即价值观,思维意识。创新文化是活的生命,它像一条流淌在生命肌体内的血脉,能将人心连结在一起,并以其特有的思想引领和价值导向功能,汇聚正能量,形成推动社会各项事业强劲发展的不竭动力。

在中华民族几千年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创新文化、变革图强,始终是激昂的主旋律,始终是激励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强大力量,是中华民族血脉里薪火相传的文化基因。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以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为纲领,狠抓意识形态文化创新工作,以理论指导实践,以“革命理想大于天”的豪迈情怀,为创新中华文化赋予了新的内涵。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在当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文化与社会、政治、经济的交融越来越强,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2016 年8 月,中国航发在京挂牌成立。中国航发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成立伊始,就将创新驱动列为集团三大战略之首,这充分体现了中国航发在实施“两机专项”这一国家重大科技项目上的道路自信和发展方略。它和中国航发提出的“国家利益至上”的集团价值观,“动力强军、科技报国”的集团使命一道成为激励全体航发人自强不息、团结奋进的重要精神支撑,更是植根于航发这块沃土,推动中国航发创新发展最为深厚的动力基因。

当前,中国航发正在大力开展的创新文化建设,就是要用文化形成的人心气场为集团各项工作创新开展铺路搭桥。努力营造一种最大限度激励创新、追求创新的文化理念;努力营造一种充满活力,百花齐放的科学技术研究氛围;努力营造一种对工作精益求精、永不满足,不断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努力打造一支敢打敢拼、激流勇进的人才队伍,让更多创新成果竞相涌流、遍地生发,最终形成并固化一种生生不息的进取精神和孜孜不倦的价值追求。从而为我们走好我国航空发动机自主研发制造生产的新长征,提供坚实的思想支撑和文化保证。

创新文化是企业应对知识经济挑战的理性选择

创新是企业核心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并不单单指技术创新,更关键的是业务流程的重组和观念的转变。英特尔公司创立于1968 年,构筑了成功的商业模式,进入90 年代更是加速了“自己淘汰自己”,最终一举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电脑芯片供应商。人们也许会把这种成功归因于英特尔的强大技术研发能力,然而这背后都是基于英特尔确定的“永不停顿,不断创新”的企业文化理念。正如公司总裁巴雷特所说的,如果有什么关键因素指导我们如何推进企业发展的话,那么这个关键因素就是公司文化。建设创新文化,不仅是企業把握机遇,应对挑战的需要,同时也是企业转型升级,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迫切要求。

知名管理学大师赫尔曼·西蒙认为:世界上最好的企业并不一定是大公司,小公司也一样可以十分优秀。他称这些小企业为“隐形冠军”。在这些隐形冠军手中,往往握着一张“王牌”,那就是创新。

科大讯飞是以中科大为主体的一家高科技企业,从1999 年成立至今,公司已先后获得21 项人工智能领域世界冠军。2017 年,公司“强化学习”和“刷脸支付”两大突破性技术荣登《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全球十大技术突破性榜单。现今,科大讯飞开发生产的翻译机已在全球200 多个国家和地区服务超过5亿次:智慧教育产品已服务25000余所学校,讯飞开放平台开发者总量突破105 万,累计终端用户数超过25 亿。一举创造了中国人工智能行业的奇迹。坚持让机器“能听会说,能理解会思考”的理念,坚守“做了就不叫别人追上的精神”,是他们成功的关键。

不创新、毋宁死。从一系列成功企业的经验可以看出:价值观、发展观基础上的持续创新是一个企业永恒发展的源泉。

创新文化是企业紧跟时代发展脉搏的助推器

计划经济时期遗留下来的一些陈旧观念和“等、靠、要”的思想作为一种烙印成为制约国企发展的瓶颈和障碍。落后的管理机制和陈旧的经营观念,严重阻滞着企业的发展。创新文化就是要通过改变思维模式,形成发展新理念、新思路,来引导企业打破旧框架、旧体系,彻底走出传统的定势思维和发展桎梏,从根本上提高企业驾驭市场、防范风险的能力。

中国有句古训,叫“荀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意思就是说,如果能每天更新,就要天天更新,只有通过每天不间断的更新,才能不断进步。

众所周知的格力电器正是践行这一理念的典型例证。在每一次商战的背后,格力都认真总结经验,从市场源头和市场终端的每一个细节深入分析营销成败的得失。他们遵循“小成凭智,大成凭德”的观念,始终秉承诚信之心,从而推动企业走向了商业竞争的良性循环。正是这种对市场的诚信,才使“格力电器—中国制造”这一民族梦想,在全球一百多个国家完美演绎。也让我们从另一个层面感受到了格力电器“以创新文化,打造经济信用天下”所得到的莫大回馈。

所谓不破不立,格力电器在创新文化建设上的成功昭示我们:只有立足市场,面向客户,理性思维,把每一天都作为新的起点,才能在事业上不断取得新突破。

中国航发西控在实施集团“12345”战略框架体系推进过程中,大力营造“铸心”文化氛围。结合“两机”专项实施和科研生产攻坚,持续开展形势任务教育,围绕“两机”专项及集团公司各项工作部署,积极开展“创新、质量、人才、廉洁、安全、形象、成本”等特色子文化建设,大力推进集团文化理念落地,不断培育危机、责任、问题意识与奋斗精神、价值创造等理念,强化文化自信、形成文化自觉,为企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推动企业改革发展迈向深入。

公司持续开展使命责任担当大讨论和三个践行主题教育并将其与科研生产、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思想政治工作,以及创新型党组织建设等各项工作紧密结合协调推进,形成了活力倍增的创新文化氛围,企业发展活力显著增强。

事实雄辩得证明:哪里有改革,哪里就有新文化;哪里有创新,哪里就有大发展。

创新文化是推动国企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创新文化是一项系统工程。无论是技术创新、管理创新,还是人才创新、体制创新,都必须坚持高目标、高起点、高要求,要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突破的原则,全面推进,同时要建立相应的保障机制。

一是建立制度保障机制。目前,立足新时代,我们正处于转型升级的攻坚期和改革发展的深水区,创新文化要加强引导性。各项规章制度的出台均应有利于形成一种尊重创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企业风气。硅谷之所以成为美国乃至全世界高新技术产业最发达的地区;之所以始终充满活力,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因此,要从制度的顶层设计上努力营造一种鼓励探索、鼓励创新,允许失败、宽容失败的创新氛围。

二是要建立资金保障机制。创新具有周期性和风险性,企业在创新文化建设中,不仅要对创新活动进行及时监督评价、调控,更要尽力为一切有志于创新创造的员工营造宽广的舞台。要视野开阔,眼光长远,正确认识到创新成果无论大小,对企业的发展都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创新文化必须从小事做起,各级管理部门必须在政策上给予创新工作稳定的支持,在资金上给予创新工作足够的保障,确保创新活动扎实开展。

第三要建立创新平台机制。只有成功的团队才有成功的个人,在创新文化建设中要有效整合各项资源,吸引优秀人才,建立团队创新平台,实现大兵团作战。过去我们关注较多的是单项技术的突破,但立足中国航发实际,我们承担着许多大项目、新课题。因此,必须转变观念,改变单打独斗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纵观国有企业的发展史,任何单项技术的成功都很难形成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因此,要更加关注集成创新、系统创新,通过倾力打造凝心聚力的创新平台机制,使各类创新人才脱颖而出,创新成果竞相迸發。

大浪淘沙,百炼成钢。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有企业一定要抢抓机遇,以创新文化融聚昂扬斗志,以创新文化激发豪迈情怀,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全力以赴组织实施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推进国民经济建设、国防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敢为开拓、再创辉煌!

猜你喜欢
文化企业发展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2018上海企业100强
谁远谁近?
区域发展篇
2016,中国企业500强发布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新申请企业一经受理便预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