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路径

2022-06-24 14:23李文璐
军工文化 2022年5期
关键词:建党思政精神

李文璐

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在当时救亡图存的背景下,在马克思主义的带领下,克服重重困难,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精神;在中国的不断发展壮大中,中国共产党没有忘记自己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始终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在面对困难时冲在前线,既抵抗外来侵略又不断审视自身,体现了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精神;百年来始终与人民站在一起,心里裝着人民,一切为了人民,坚守着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精神,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形成的伟大建党精神。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历史源头,蕴含着百年大党依然朝气蓬勃的精神密码。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建党100 周年大会上提出,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因此,要着力推动青年大学生传承伟大建党精神,努力培养能够实现中国梦的中坚力量。

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内涵

高校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念的重要场所,而思想政治教育是学生正确三观形成的重要途径,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实践中创建的,自伟大建党精神出现之后又涌现了许许多多的革命精神。伟大建党精神为其他革命精神提供了精神源泉,马克思主义理论强调,理论应与实际结合,因此,我们应将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论精髓与当今实际结合,挖掘伟大建党精神的现实价值。把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将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中所形成的宝贵的精神财富传给新时代的青年们。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深入挖掘其中的价值,可以从知、情、意、行四个方面考虑,有利于提升思政课教师教学的实际效力,提升大学生各方面的素质有效应对当前的复杂形势和严峻挑战。

知: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实践中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结合在一起取得了革命的胜利,探索出了一条适合中国的道路。在百年奋斗中,中国共产党形成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坚定的信念。中国的发展壮大史证明,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应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前进动力。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变革的关键时期,国内外面临着复杂的形势,西方国家对中国虎视眈眈,台独、港独不断出现,各种社会思潮暗流涌动,这些思潮都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念,有一些大学生在这些暗潮中受到影响,出现精神懈怠、信念缺失等现象。伟大建党精神所蕴含的理想信念,有助于培养有理想、有信念的优秀青年。我们要做好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工作,传授马克思主义相关知识,使学生坚定的信仰马克思主义。我们要用伟大建党精神中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品质来提高大学生的精神动力和个人素养,使他们可以更好地将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结合在一起,以伟大建党精神丰富自己的价值观念。

情:强化大学生的责任担当。伟大建党精神对培育大学生的责任担当具有重要作用。新时代的大学生要担负起国家赋予的重要任务。在中国的百年奋斗史中,有无数革命前辈为中国的独立发展壮大英勇牺牲,在中国的革命、建设、改革中他们舍弃自我、努力奋斗、承担责任,他们身上这些优秀的品质为大学生的成长提供了精神引导。在当前社会一些大学生受外界的影响缺乏担当精神,在遇到困难时第一时间选择的是逃避而不是负起责任,因此,高校应当对培育大学生的担当精神重视起来。伟大建党精神与强化大学生的责任担当两者的内在目的是相一致的,这些都是我国综合国力的体现,是我国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中坚力量,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精神境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将伟大建党精神作为大学生的精神指引,强化大学生的责任担当,使大学生将个人融入国家之中,乐于担当使命、敢于担当使命、善于担当使命。

意:坚定大学生的文化自信。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自成立开始在革命奋斗中不断形成的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等的精神,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优秀产物,其中蕴含了中国共产党的灵魂、情怀和使命,有利于增强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和精神底气。如今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不同国家的文化相互交流碰撞,各种意识形态之间的斗争激烈。这就需要大学生坚守文化底线,在思想上不动摇,在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中坚持自己,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了解学习百年党史,有利于增强大学生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增强其对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成为能够担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先锋队。

行:提升思政课教师教学的实际效力。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中形成的精神,是各种革命精神的源头,其中包含的红色文化、资源等是党史学习最重要的资料,也是高校思政课教师进行教学的丰富、生动的材料。回顾伟大建党精神的历史,既可以丰富思政课教师讲授的内容,加深学生对讲授内容的理解,又可以依据伟大建党精神中的真实案例让思政课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在教师进行思政课教学时,可以挖掘伟大建党精神背后的现实价值。实现史论结合,让学生在学习伟大建党精神中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思政课教师有着育人的重要责任,是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力量。思政课教师可以通过学习伟大建党精神的历史来提高自己的素质。这一方面要求思政课教师要大量阅读伟大建党精神相关资料,梳理清楚伟大建党精神形成的各个历史阶段,提炼出有关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另一方面要求思政教师不能照本宣科,要创新教学方法,提升自己教学的实际效力,使学生更好地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自己的精神世界。

伟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路径

以社会实践为落脚点融入伟大建党精神。实践出真知,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现实生活、实际行动中,可以更好地发挥伟大建党精神育人的作用。高校教师可以根据大学生的性格特点,组织开展与伟大建党精神相关的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积极参加现实生活的活动中对伟大建党精神有更深层次的认知,拓展高校育人的渠道。在学校生活中,高校教师可以依据伟大建党精神开展不同形式的党日活动,如开展高校各个学院红歌接力比赛、高校教师讲党课、党员微视频、我与党的生日等各种与伟大建党精神相关的红色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纪念馆,撰写报告等形式让学生寻访革命前辈,领悟伟大建党精神,聆听革命家的光辉故事,感受伟大建党精神所蕴含的精神力量。

以思政课课堂教学为立足点深化伟大建党精神。中国共产党在努力拼搏中形成了伟大建党精神,这将会给课堂教学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是培养学生思想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最重要的一门课程。首先,教师可以创新丰富多彩的形式开展教学,创新教学方法,循序漸进地引导学生参与其中。在新媒体的背景下,思政课教师应摒弃照着书本念的形式,综合运用网络资源创新课堂教学形式。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日常教学中可以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针对伟大建党精神的相关问题进行准备并上讲台进行演讲,或者分小组让学生通过拍视频、制作课件等形式加深对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解。其次,在教学内容上,教师应找到理论课中与伟大建党精神的契合点。其中教师自身要深入了解伟大建党精神产生的历史背景,在了解透彻后就可以深刻地理解伟大建党精神,由此而发地在教学中讲对伟大建党精神、讲好伟大建党精神。

以校园文化建设为着力点渗透伟大建党精神。建设富有伟大建党精神的校园环境。文化传播需要依赖物质载体,建设和发掘校园物质文化,搞好校园物质文化建,有利于营设造伟大建党精神的学习氛围。高校应进行以建党精神为主题的校园物质、精神文化建设,如在校史馆、图书馆、宿舍大厅,摆放伟大建党精神主题系列展板,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受伟大建党精神的熏陶。在建设校园环境时,可以结合本校特点将伟大建党精神寓于其中,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可依靠本校红色历史——半部电台起家,将其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高校还可以充分挖掘本地的红色文化资源,将其融入校园自然、人文景观建设中,如设置与本地红色文化资源相关的文化长廊、主题雕塑等。让学生在回顾红色历史文化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伟大建党精神的熏陶,提升自我的素养。

充分利用高校社团,宣传伟大建党精神。大学生党团、社团是高校开展学生自主活动的主要依托,高校可通过大学生这些社团活动开展对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论学习和探讨研究,比如,高校可成立大学生、研究生宣讲团在各个学院开展关于伟大建党精神的宣讲,设置相关主题,学生在准备宣讲时会查阅大量与伟大建党精神相关的资料,在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和锻炼自己时,会加深对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解,更深层次地体会其中蕴含的价值。在校园精神、学习风气、班级管理中融入伟大建党精神,有助于端正学生面对复杂形势的态度,提升他们的自我修养,培养其面对世界、人生正确的观念。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首先,开展模范事迹宣传学习活动。在伟大建党精神的形成过程中,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榜样人物,这些榜样人物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鲜活素材。高校应开展向榜样人物学习活动,丰富校园的精神文化活动。可开展模范人物纪念日活动,让学生在纪念日当天通过查找模范人物的相关资料,了解他们的生平,向他们学习,将伟大建党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当前我们不仅要挖掘百年党史中涌现出来的英雄人物,更应该挖掘我们这个时代的模范人物,学习他们的精神。新冠肺炎流行,在抗击新冠病毒中的英雄人物和形成的伟大的抗疫精神、伟大的探月精神以及为祖国的航空航天事业做出贡献的英雄人物,都值得学习和宣扬。其次,开展伟大建党精神相关的理论学习教育活动。高校可开展伟大建党精神相关的读书月活动,通过阅读相关书籍,积累读书笔记,增加学生对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论认知。开展有关伟大建党精神的学术论文征稿比赛,让学生在撰写论文过程中提升自己的相关素养。

以融媒体平台为发力点传扬伟大建党精神。当今时代互联网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高校应建立伟大建党精神网络传播平台,利用多样化的网络传播方式,运用融媒体充分发挥互联网育人的作用。融媒体平台有效的发挥了各种媒体相结合的作用,拓展红色资源的数字化传播,净化了网络空间,营造了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对学生的思想、行为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高校应从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依据本学校的历史建立适合本校的伟大建党精神的传播平台。高校可申请属于本校的官方账号来宣传伟大建党精神。微信公众号可以创新推送伟大建党精神相关的内容,如可以推送历届党代会系列、我的入党故事系列、英雄人物系列等;视频号可以创新拍摄“我来讲党课”“红色历史情景剧”、党史知识问答比赛等;在抖音平台也可推送有趣有用的有关红色资源的小视频,让学生在娱乐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伟大建党精神的熏陶。高校在创新推送伟大建党精神相关内容时,应具有新媒体人的敏锐性,推送内容篇幅应适中。推送内容过长会让学生失去学习的耐心,太短则容易无法准确传达相关内容。高校媒体教师应根据年轻人的生活习惯,形成以伟大建党精神为主要内容,以学校官方媒体为主导,采用生动有趣的方式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青年是民族的未来,是国家的希望,是我国走向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力量,将伟大建党精神发扬光大是我们对百年党史中优秀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充实高校教育内容的重要举措,也是为中国梦培养主力军的重要一步。

猜你喜欢
建党思政精神
评价赋能: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必然向度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童心向党”庆祝建党100周年书画作品展
“在党的阳光下茁壮成长——庆祝建党100周年”绘画大赛(1)
“在党的阳光下茁壮成长——庆祝建党100周年”绘画大赛(2)
小画家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