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综合血液管理策略降低体外循环后急性肾损伤发生风险

2022-06-24 08:50李呤雨谭赵霞周秀娟刘侠丽周荣华熊际月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22年3期
关键词:瓣膜肌酐矫正

李呤雨,谭赵霞,秦 臻,喻 翔,汪 勃,周秀娟,刘 婷,罗 明,刘侠丽,周荣华,熊际月,杜 磊

为降低异体血需要量,华西医院体外循环组根据血液破坏的相关因素[7],于2020年6月至7月经过多次试用、推行,形成综合血液管理(Huaxi integrated blood management,HIBM)策略。本研究回顾分析实施前、后数据,评估HIBM是否能改善患者预后。为获得更好的统计学效能,采用发生频率最高的并发症-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作为主要指标。本研究将会为改善心肺转流(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下的心血管手术预后提供重要思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2019年1月1日 至2020年12月31日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行CPB下心血管手术的成年(≥18周岁)患者临床资料。排除标准:①先天性心脏病手术;②心脏移植手术;③肺栓塞手术;④CPB下行开胸探查及心包剥离手术。另外,手术后4 h内死亡患者不纳入分析。收集数据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术中资料、术后转归。

1.2 麻醉与CPB管理整个观察期间,麻醉诱导维持及转中管理均采用相同策略。CPB使用材料包括Stockert S5人工心肺机(德国)、膜式氧合器(Medtronic,美国)、负压调节器(西安西京医疗用品有限公司),预充液为佳乐施、25%甘露醇250 ml、30 mg肝素抗凝。全身肝素化(3 mg/kg)后建立CPB。术中维持活化凝血时间(activated clotting time,ACT)>480 s。根据手术需要,瓣膜置换、心脏肿瘤、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无需停循环的大血管手术维持最低鼻咽温34℃,需要停循环的手术维持最低鼻咽温24℃左右。

心肌保护均采用含血心脏停搏液(晶体∶血液1∶4),经主动脉根部或左、右冠状动脉顺行灌注,或经冠状静脉窦逆行灌注。返回停搏液直接入循环。转中维持红细胞压积>0.20、静脉血氧饱和度>70%、平均动脉压50~80 mmHg。

1.3 HIBM根据CPB中异体血需要量增加原因,HIBM包括减少预充量(使用整合微栓过滤器的膜肺、改进管道、使用逆预充技术)、负压辅助静脉引流(vacuum assist venous drainage,VAVD)装置(西安西京医疗用品有限公司)常规使用、改善凝血功能(血小板分离技术、剩余机血管理技术)、减少血液丢失技术(自体血液回收技术、CPB管道洗涤)、减少异物(必要时安装超滤)。

根据HIBM实施时间将患者分为3组:实施前(2019.1.1~2020.5.31)、推行期(开始实施HIBM部分策略,2020.6.1~2020.7.31)、实施后(2020.8.1~2020.12.31)。

1.4 结局指标主要结局指标为术后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根据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诊断标准[7-8]:Ⅰ级:血肌酐增加≥3 mg/L(26.4μmol/L),或比术前血肌酐增加1.5~2倍,或6 h尿量<0.5 ml/kg;Ⅱ级:比术前血肌酐增加2~3倍,或12 h尿量<0.5 ml/kg;Ⅲ级:血肌酐增加>3倍术前肌酐;或血肌酐增加≥40 mg/L(354 μmol/L)且急性增加超过5 mg/L(44μmol/L),或24 h尿量<0.3 ml/kg,或需要透析治疗。

次要结局指标包括住院期间全因死亡率、应用体外膜氧合或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二次开胸手术止血和消化系统并发症。术后全因死亡定义为从手术结束4 h到出院期间任何原因导致的死亡。消化系统并发症[9]定义为以下任何一种情况:①肠系膜出血;②胃肠出血;③肝胆胰功能障碍;④机械性肠梗阻;⑤芽孢杆菌结肠炎。

这些热词也许成不了主流,但却比主流更红火。2018年的帷幕即将落下,如果说,它们构成了公共的“大众”文化与社会记忆的框架,但每个人的真实经验的色彩斑斓、背景各异,定不是“小时代”所能命名的。

1.5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23.0和Graphpad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学分析。正态分布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进行Summary T-Test检验;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用中位数(25%,75%)表示,使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进行卡方检验。HIBM对AKI影响(实施后vs.实施前)使用逻辑回归分析,矫正分为2步,第一步使用性别、年龄、术前合并症、手术方式、阻断时间、CPB时间矫正;第二步使用以上指标,以及红细胞、新鲜冰冻血浆、血小板矫正。风险评估使用OR(比值比)和95%CI(可信区间)表示,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患者一般情况共3 809例患者纳入研究,因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其他手术类型(包括心脏移植、肺栓塞、CPB下行开胸探查及心包剥离手术)分别排除473例和44例,剩余3 292例患者纳入统计分析,其中男性1 629例(49.5%),年龄18~80(54±11)岁,体重28~165(61±11)kg。

实施后瓣膜手术的比例低于实施前(67%vs.76%),而大血管手术量则显著高于实施前(22.7%vs.14.7%,P<0.001),主动脉阻断时间长,但围术期红细胞、血浆和血小板输血量则显著降低。推行期间,患者的平均输血量低于实施前而高于实施后。3组患者术前合并症,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等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见表1、图1。

表1 三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比较

图1 HIBM实施前、推行期、实施后患者手术种类

2.2 AKI并发症HIBM实施前、推行期、实施后患者AKI的情况见表2。

表2 HIBM实施前、推行期和实施后急性肾损伤并发症率

2.3 HIBM对AKI的影响为进一步分析HIBM对AKI的影响,首先使用逻辑回归分析寻找AKI的风险因素。患者性别、年龄、术前高血压、糖尿病、阻断时间、CPB时间、异体血输入为AKI的风险因素。经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后,患者年龄、高血压、CPB时间、红细胞输入被鉴定为AKI的独立风险因素。详见表3。

表3 术后AKI风险因素分析

逻辑回归分析显示,与HIBM实施前比较,实施后总人群AKI发生风险呈现降低趋势(P=0.116)(表4)。使用性别、年龄、术前合并症、手术方式、阻断时间、CPB时间矫正后,这一趋势未变。使用以上指标,以及红细胞、新鲜冰冻血浆、血小板矫正后,则这一趋势消失。

在瓣膜手术中,HIBM组AKI发生风险显著低于实施前。使用性别、年龄、术前合并症、手术方式、阻断时间、CPB时间矫正后,仍保持统计学差异(P=0.042)。然而使用以上指标,以及红细胞、新鲜冰冻血浆、血小板矫正后,这一差异不再有统计学意义(P=0.927)。见表4。

表4 HIBM实施前后对瓣膜手术患者AKI的影响

2.4 其他不良事件与HIBM实施前比较,实施后患者术后死亡率、应用体外膜氧合或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二次开胸、消化系统并发症等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但无统计学差异。见表5。

表5 HIBM实施前、中、后不良事件发生率[n(%)]

3 讨 论

本研究通过对3 292名行CPB心血管手术的患者回顾性分析发现,HIBM降低患者输血风险的同时,使AKI发生率降低17%(从14.2%降低至11.8%)。这在瓣膜手术患者中更为显著:这一策略的实施使AKI发生率下降30%,发生风险降低至0.7。

输血问题一直阻碍着现代心血管外科的发展。研究[10]显示,随着术后血红蛋白的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逐渐增加[3]。随着输血量的增加,并发症发生风险也会增加。因此,对于此类患者,何时输血和输多少血的问题依然困扰着临床。事实上,决定是否输血是一个平衡低血红蛋白-输血风险的纠结僵局,而通过血液保护策略减少出血是打破这一僵局的重要措施。根据术中血液破坏的原因,HIBM能够降低80%的输血量,并可保持较高术后血红蛋白水平。

为评价这一策略对预后的影响,本研究选择了发生率较高的术后并发症-AKI作为主要指标,而这一指标与输血呈现显著相关性[6,11],输血增加AKI的发生风险也与本结果相似。本研究发现,尽管HIBM实施后大血管手术的比例增加,但依然呈现出AKI减少趋势。为避免手术种类对AKI的影响,本研究对瓣膜手术患者进行分析。结果发现,HIBM能够显著降低AKI的发生风险,但使用输血因素矫正后,则显著性消失。这些证据提示,HIBM可能通过降低输血而降低AKI的风险。

尽管死亡[12-13]、术后心肌梗死[14]、胃肠道并发症[9,15]等也与输血密切相关,但本研究并未发现HIBM实施前、中、后三组患者术后的死亡率、应用体外膜氧合或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出血、消化系统并发症,以及非瓣膜置换手术患者AKI的发生率有显著差异。这一结果与David Mazer等的研究相似[16],心脏手术中,限制性输血策略(术中或术后血蛋白低于7.5 g/L)患者的输血量显著低于开放性输血策略(术中或术后在ICU时血红蛋白低于9.5 g/L,或在非ICU病房时血红蛋白低于8.5 g/L),但2组患者的全因死亡率、心肌梗死、中风,或新发肾衰竭相似。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①相对于AKI,死亡、心肌梗死、新发肾衰竭等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因此需要更多样本量观察HIBM对这些并发症的影响;②手术因素,特别是大血管手术,对这些预后指标的影响较大,因此成为重要干扰因素而影响了本研究结果。

事实上,来自阜外医院CPB的报道也得出了相似的结果:降低CPB系统预充能减少成人患者血制品输注率及平均输注量,并减少胸腔引流量、缩短机械通气时间,但对术后并发症(脑血管事件、肝功能衰竭、肾功能衰竭、心肌梗死)并无减少作用[17]。这可能也与样本量较少有关。

需要指出的是,对于HIBM的每一个策略,仍需要进一步确定其使用范围,分析、验证其在临床中的价值。例如:减少预充量能够提高术中血红蛋白浓度,降低输血风险。然而血红蛋白水平并非越高越好。在前期研究中发现,当血红蛋白高于120 g/L,则有增加术后并发症趋势[10]。因此对于术前高血红蛋白患者,是否需要其他措施,如血液分离技术,降低CPB中血红蛋白浓度?再如,术后将CPB管道和膜肺的血液洗涤后回输给患者(大约可回收250 ml),这些红细胞是否会迅速被破坏而增加了游离血红蛋白对机体的损伤?这些问题仍需要进一步探索。

尽管如此,本研究仍可说明,HIBM能够降低瓣膜手术患者术后AKI发生风险,这一作用可能与降低血制品输注量有关。此策略在临床中实施简单有效,因此值得推荐。

猜你喜欢
瓣膜肌酐矫正
高分子介入瓣植入,是创新也是颠覆
论行为主义视野下幼儿学习行为的矫正
防压疮被架在心脏瓣膜置换手术中的应用分析
社区矫正期限短期化趋势探讨
肌酐升高就是慢性肾衰吗
“烂”在心里
监狱管理创新视角下的循证矫正研究
血肌酐升高非小事,你的肾可能已“坏了一半”
尿蛋白正常了肌酐为何还是高
矫正牙齿,现在开始也不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