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闭式吸痰器在呼吸机治疗患者中的应用及针对性护理研究

2022-06-25 02:34张雅琴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陕西西安710038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22年5期
关键词:体征饱和度插管

张雅琴(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陕西 西安 710038)

呼吸机是临床救治危重患者常用设备,通过建立通气以辅助患者呼吸,进而减轻其呼吸困难症状[1]。人工气道建立为有创操作,患者需气管切开插入导管,造成会厌功能受损;痰液滞留咽喉部引起病原菌定植,导致肺部感染,影响原发病治疗[2-3]。吸痰是维持人工气道畅通,确保充分气体交换的一项重要护理操作,目前针对呼吸机治疗患者吸痰方式有密闭式吸痰、开放式吸痰,其中开放式吸痰是将呼吸机连接断开,然后将吸痰管直接插入气道或口鼻内进行吸引,具有操作简单、方便等特点,一直以来被临床广泛采用。但吸痰过程中难以持续维持有效通气,造成患者呼吸、心率等生命体征波动,并增大组织缺氧、交叉感染及损伤呼吸道黏膜风险,影响患者身体恢复,延长呼吸机治疗时间[4]。密闭式吸痰过程中无需断开呼吸机连接,其采用全闭合设计,与负压吸引器、供氧设备连接同步使用以实现持续供氧,具有操作简单、感染风险低等优势。本研究就密闭式吸痰器联合针对性护理在呼吸机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展开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1 月至2020 年12 月我院收治的84例呼吸机治疗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观察组中男26例、女16例;年 龄32~65(38.97±3.15)岁;体质 量指 数21~27(23.69±0.42)kg/m2;原发病:张力性气胸8 例、重症肺炎11例、感染性休克10例、其他13例。对照组中男27 例、女15 例;年龄31~67(39.18±3.27)岁;体质量指数20~26(23.52±0.36)kg/m2;原发病:张力性气胸9例、重症肺炎10例、感染性休克11例、其他12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均接受呼吸机治疗,且通气超过2天;无法自主咳嗽排痰;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排除标准:深度昏迷者;血液疾病导致缺氧;严重肺部病变;循环功能障碍等。

1.3 方法 对照组给予开放式吸痰联合常规护理。使用一次性吸痰管为患者吸痰,呼吸机湿化后设置吸引支持模式,取出吸痰管,然后连接负压吸引管,并脱开呼吸机,缓慢将吸痰管插入气管插管中,使吸痰管前端较气管插管前端超出1~2 cm,予以10~12 s中心负压吸引,旋转回抽吸痰管,最后冲洗吸引管。分别于吸痰前后予以患者吸入2 min 纯氧,若患者痰液粘稠难以吸出,则用生理盐水稀释。吸痰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出现异常及时告知医生处理。观察组实施密闭式吸痰器联合针对性护理。使用苏州伟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16F密闭式吸痰器予以患者吸痰护理。操作者将透明三通与呼吸机、负压吸引器、气管插管连接口相连,设置压力9~14 kPa,左手握三通,右手将吸痰管植入气管插管中,直至达到所需刻度,缓慢回抽吸痰管,若痰液较多则重复吸痰。吸痰完成后将负压关闭,吸痰管退回密闭式袖套中,确保密闭工作状态。用0.9%氯化钠注射液冲洗吸痰管。针对性护理如下:(1)针对性健康教育,吸痰前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讲解呼吸机治疗原理与效果,告知其吸痰的必要性,使其做好心理准备。(2)气管插管护理,仔细测量插管长度,并记录数据,在患者嘴角单侧固定气管插管,于每次吸痰后查看固定情况;密闭式吸痰管可于24 h 重复对同一患者使用,保持吸痰动作轻柔,并注意观察痰液性状、量、颜色。(3)病区环境护理,确保患者房间空气流通,每日用消毒液拖地,吸痰前后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用95%氯化钠注射液对患者口腔、舌面进行擦拭,间隔2 h 为其翻身1次。

1.4 临床观察指标 (1)生命体征指标:用多功能监护仪测定吸痰前、吸痰后(吸痰2 min)心率、呼吸频率。(2)血氧饱和度:多功能监护仪监测患者吸痰前后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血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3)吸痰情况:比较两组日吸痰量、日吸痰次数。(4)记录两组呼吸机治疗时间及住院时间。(3)比较两组肺部感染、气管内出血、气道堵塞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例(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生命体征指标比较 吸痰前,观察组两组生命体征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吸痰后,观察组心率、呼吸频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血气分析指标比较 吸痰前两组动脉血气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吸痰后SaO2、PaO2高于对照组,PaCO2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吸痰情况、呼吸机治疗时间、住院时间比较观察组日吸痰量高于对照组,日吸痰次数少于对照组,呼吸机治疗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1 两组生命体征指标比较(±s,次/min)

表1 两组生命体征指标比较(±s,次/min)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 P n 42 42心率吸痰前88.03±5.14 87.96±4.62 0.066 0.948吸痰后89.47±4.36 95.11±5.03 5.491 0.00呼吸频率吸痰前20.76±2.87 21.43±3.69 0.929 0.356吸痰后21.29±3.57 26.58±3.24 7.111 0.00

表2 两组血气分析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血气分析指标比较(±s)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 P n 42 42 SaO2(%)吸痰前92.11±1.06 91.68±1.54 1.976 0.052吸痰后93.03±1.20 89.69±2.55 7.681 0.00 PaO2(mmHg)吸痰前80.59±3.40 81.42±4.78 1.006 0.318吸痰后81.44±4.17 77.72±3.80 4.273 0.00 PaCO2(mmHg)吸痰前36.59±3.04 35.94±3.48 0.912 0.365吸痰后35.64±3.60 39.47±3.41 5.006 0.00

表3 两组吸痰情况、呼吸机治疗时间、住院时间比较(±s)

表3 两组吸痰情况、呼吸机治疗时间、住院时间比较(±s)

观察组对照组t P 42 42 39.62±4.71 33.03±4.78 6.364 0.00 6.91±1.10 8.66±1.24 6.842 0.00 5.29±0.64 6.38±1.10 5.551 0.00 7.46±1.30 9.15±1.55 5.414 0.00

2.4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呼吸机治疗能确保急危重症患者呼吸畅通,但治疗期间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侵入性操作会破坏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致使气道黏膜干燥,黏膜纤毛清除能力减弱,影响痰液的排出;同时长时间通气导致气管内聚集大量分泌物,加之患者身体状况低下,咳痰无力,使得痰液堵塞气道,不仅增大肺部感染风险,还会加重呼吸困难,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安全[5-6]。临床通过气管内吸痰能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维持呼吸机治疗顺利进行。

传统吸痰以一次性吸痰管开放式吸痰为主,需分离呼吸机与人工呼吸气道,吸痰时气道与大气相通,吸痰管暴露空气中,容易引起缺氧与感染,对患者治疗造成负面影响[7-8]。同时开放式吸痰操作需脱开呼吸机实施,吸痰的同时吸走肺内部分气体,降低肺泡气体交换量与肺组织容量,影响肺组织内气体交换,导致通气与血流比值失调,机体难以保持理想氧合状态,使得血氧饱和度下降,心率与呼吸频率加快[9-11]。密闭式吸痰优势在于无需分离呼吸机与人工呼吸道,维持肺泡气体交换容量,预防血氧饱和度下降的不良事件[12]。本研究中,观察组吸痰后心率、呼吸频率低于对照组,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日吸痰量高于对照组,日吸痰次数少于对照组,呼吸机治疗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提示密闭式吸痰器与开放式吸痰比较,其在呼吸机治疗患者中运用效果更佳,有效吸出患者体内痰液,利于维持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改善血氧饱和度,减少并发症,加快患者身心恢复,利于预后。密闭式吸痰器通过与呼吸机管路、人工气道相连以形成密闭系统,吸痰时不中断呼吸机治疗,吸痰过程中可较好地维持氧气供给及氧气吸入浓度,同时维持一定的功能残气量,减少肺泡萎陷,从而预防气体交换受损及血氧饱和度下降。不脱机吸痰还可有效保存肺容量,促进肺泡扩张,改善机体氧合状态与心肌缺氧,进而预防心率加快,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促使生命体征恢复正常。开放式吸痰时盲目插入,边吸边退,对患者刺激较大,密闭式吸痰管上有数字刻度,避免盲目插管,通过记录插管深度确定痰多位置,吸痰时可着重吸引该部位,利于增强吸痰效果;且吸痰管前端设计成两“口”形侧孔,材质软硬适中,对患者刺激轻,吸痰效果更佳。此外,密闭式吸痰操作全程在密闭空间中完成,避免诸多不必要院内感染的发生。为增强密闭式吸痰器使用效果,还需配合护理干预手段。针对性护理从病区环境管理,气管插管管理等方面入手,有效保持病区环境整洁,预防感染。针对性健康教育则通过满足其认知需求,促使积极主动配合吸痰等操作,有效促进吸痰实施,从而增强吸痰效果,加快患者病情恢复。

综上所述,密闭式吸痰器联合针对性护理可增强呼吸机治疗患者吸痰效果,促进痰液排出,吸痰期间能保持患者生命体征平稳,预防血氧饱和度下降,从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加快病情恢复。

猜你喜欢
体征饱和度插管
糖臬之吻
地塞米松联合可视喉镜在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血清白蛋白和膈肌移动度与二次插管的相互关系
光棒引导下气管插管技术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
基于BP神经网络的病人体征缓变监护方法
制作一个泥土饱和度测试仪
以高热为主诉无明显甲状腺肿大的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分析
骨关节炎的临床特征及其治疗进展
巧用有机物的不饱和度
柔情粉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