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次、分类别创作地震科普课件方法研究
——以高中段地震科普示范课件创作为例

2022-06-25 03:36霞,杨
山西地震 2022年2期
关键词:防震减灾科普

李 霞,杨 芳

(云南省地震局,云南 昆明 650224)

0 引言

我国是世界上地震活动强烈,地震灾害较严重的国家之一。在地震灾害中,学校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防震减灾意识薄弱、避险不当,造成人员伤亡的情况。学校师生掌握避震逃生和自救互救技能的程度,影响着防震减灾教育的实效。为促进学校防震减灾工作的开展,最大限度地保护学生和教职工生命安全,国家和各级政府相继出台一系列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规定:学校应当进行地震应急知识教育;《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将地震安全教育作为重点教育内容之一,对不同学段的学生教育做出要求。

学校开展地震科普宣传教育的方式多样,其中科普讲座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形式,科普课件是科普讲座的重要载体,对讲座效果起关键作用。有许多学者对现存的地震科普课件情况进行过分析研究。如,李红梅[1]在调研中发现,当前,地震科普工作者几乎都有科普课件,但科普课件的科学性、实用性、感染力等受到讲座者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影响,也存在质量参差不齐,未区分不同年龄、不同阶层、不同科学素养讲座对象的接受能力和理解水平不同等问题。研究者武晓芳[2]在对云南省大理州、丽江市和迪庆州,就州(市)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工作进行调研时发现,科普讲座PPT语言不规范,很多从事相关工作的同志,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或汇总网络上查找的内容,总结一套自己的宣讲内容,未经过专家论证,出现口径不统一。研究者陈玉桃[3]探讨地震科普讲座存在的问题,指出科普课件存在内容单一,大同小异,针对性不强,课件内容基本上来源于科普书籍或网络,全国缺少统一标准和权威说法等问题。总结前人的调查研究结果及笔者在工作中与学校教师、州市县局科普宣传工作者了解的情况,归纳出现行学校科普课件存在针对性不强、规范性欠缺、趣味性不浓等问题。

为此,云南省地震局抓住与云南省教育厅合作开展的云南省防震减灾教育进校园“五个一”活动之机,制作出版一套地震科普示范课件—《防震减灾平安校园》。该课件涵盖小学低段、小学高段、初中段、高中段、大学段五个不同阶段。笔者就其中的高中段地震科普示范课件的设计和制作,探讨分层次、分类别科普课件创作的方法,为其他地震科普产品的开发设计提供参考。

1 课件制作的前期准备

1.1 多方调研,掌握需求

毛泽东同志历来重视调查研究,他认为“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习近平总书记也对调查研究推崇备至,强调“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调查研究是我们做好工作的基本功”。通过调查,能确切了解实际情况、掌握需求,并进行分析研究,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在高中段地震科普示范课件创作前,笔者通过现场座谈、电话调研、抽样问卷调查等方式,对高中教师、学生、地州从事科普宣传工作的一线工作人员进行调研,了解到高中生对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内容与形式的需求。从调研中获悉,他们对防灾减灾知识拥有浓厚兴趣,特别是对地震监测、预报、预警等方面的知识充满好奇,对如何进行科学的防灾避震避险、自救互救等与自身利益相关的知识有强烈的学习愿望,喜欢互动性、参与性、趣味性、通俗性的表达方式。在学校的地震安全教育课程安排较少,通常结合地理课程、主题班会、黑板报等方式进行学习,也有班主任采取简单的说教方式完成,所用课件基本靠网络下载、自查资料、组合拼接而成,此做法不能满足学生对科普课件的需求。

1.2 了解学生特点,因材施教

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认知结构、学习风格、学习动力等不同[4]。地震安全教育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把握学生认知特点、理解能力,进行分层教学。在社会实践活动增多的前提下,高中生的记忆力、理解力、思维能力较强,可系统、深入地掌握高难度的知识,高中生已完成幼儿园、小学、初中不同阶段的学习,已或多或少具备地震安全教育的基础,因此,高中课件制作可适当加深难度,扩充多方面的知识。

1.3 分析学校教材,结合震例,加深理解

摸清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研究教材中涉及的地震方面知识,分析教材的知识结构、体系和深广度,在制作课件时做好“加减法”,做到有的放矢。高中各学科中,地理教材涉及丰富的防震减灾知识素材,以鲁教版为例(鲁教版高中地理教材涉及地震的知识,见表1),在必修第一册第四章“从人地作用看自然灾害”中,用唐山地震和汶川地震的案例导入课程,引导学生探讨造成自然灾害损失的影响因素,从地震的分类、成因、相关概念、全球及中国地震分布情况等方面,用案例、图表、比较等方式,进行知识讲解及引导分析。在分析教材的基础上,结合云南地震震例,以案例理解知识,深入浅出,加深认识。以2021年为例,云南省全年共发生6次5级以上地震,其中,6级以上地震1次,为5月21日云南大理州漾濞县发生的6.4级地震。通过震例的分析,让学生加深对教材基础知识的理解,认识云南省地震活动频繁的原因。

表1 鲁教版高中地理教材涉及地震的知识

1.4 查阅资料,储备内容

查阅资料是制作课件的重要环节,为下一步的内容选择、优化整合打下坚实基础。资料的选择除了要注意科学性、权威性,还要兼顾内容的全面性和实际性。为此,笔者查阅参考了大量资料。《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小学校地震避险指南》提供学校地震避险震前准备、震时避险、震后疏散的内容和程序,课件制作以此标准为基本参考。结合《中小学幼儿园应急疏散演练指南》《中小学校防震应急演练手册》提出的演练指导性意见和规范性要求,参考、学习各类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教材。如,《防震避险手册》《地震灾害》《地震与科普》,中国地震局联合北京市地震局、福建省地震局、陕西省地震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云南省地震局制作的《防震减灾科普课件》等,均内化为知识储备,选取适用于高中学生的内容。

2 课件制作

2.1 内容选择

在调研的基础上,结合高中学生的需求、认知特点,教材内容、专业资料等方面,遵循高中教育教学的规律,选择合适的内容,组成如图1所示的课件提纲,实现教学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图1 高中段地震科普示范课件提纲

“知识与技能”目标方面,要注重知识性,尊重教材,对现有知识进行糅合加工深化与扩展提升,注重选取的知识尽量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高考的知识点相结合,引起教师、学生的重视,增强记忆;要加强实用性,如学习科学避震知识,可提高学生防震避险、自救互救能力,最终通过认知目标的实现,促成学生防震减灾技能的完善和行为的规范[5];要兼顾特殊情况,经历过地震的同学可能会产生不良心理反应,如,恐惧地震、无安全感、神经过敏、情绪不稳定等,心理创伤会对学习和生活产生影响,可适当增加震后心理疏导知识,教会学生通过与他人交流、分担情绪、转移注意力等方式进行心理调节。“过程与方法”目标方面,设计情景再现、活动探讨等环节,增强互动,通过有效参与增强学生获取知识的兴趣、深度和广度;设计与当地地震情况结合紧密的内容,增加学生的认同感;运用大量实例,以故事说明道理,提高吸引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方面,高中生接受新事物快,求知欲强,可在自然科学方面进行引导,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兴趣,实现弘扬科学精神、表现人文精神的完美结合[6];同时,帮助高中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震后在保证自己安全的前提下,争当志愿者,听从学校的指挥、安排,做好协助协调、互救互帮的工作,保护好自己和身边人。

2.2 版式设计

创作科普课件的版式包括界面设计、模板设计、母版设计、背景设计、导航设计等。总体目标是使课件条理清晰、布局合理、内容衔接有序、界面美观[7]。课件的设计注意文字、图片、色彩的选择。文字精简,尽量用图表替换繁长的文字叙述,适当运用符号,多选择图片,减少大量阅读产生的疲倦感;运用明亮活泼的色彩,贴近年轻人审美;加强动画效果的使用,让知识动起来,吸引受众眼球。

2.3 特色亮点

(1) 设计套图,形成体系。

以云南省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卡通形象“安仔”为原型,设计制作一套应急避险知识套图(见图2),运用到课件里,形成统一的版式,既增加美观性,又可以用生动活泼、寓意深刻的卡通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安仔”的设计理念为拥有护身铁甲、强壮利爪的穿山甲,护身铁甲寓意保护自己柔弱部分,强壮利爪寓意擅长挖掘不惧怕掩埋。套图的内容包括识别地震谣言、家庭避震准备、疏散演练、不同场景避震、小心余震、自救互救等知识。

图2 应急避险知识套图——避震姿势

(2) 添加备注,帮助理解。

高中段地震科普示范课件不仅是制作者自己使用,更重要的是提供给学校的教师、科普宣讲员、科普志愿者团队等使用,以扩大科普的范围,增强宣传的效果,实现制作的目的。为帮助使用者理解课件的内容,加强可操作性,此次课件制作充分应用备注栏的功能,添加详细的备注,将课程内容、教学活动的每个环节、每个步骤、每个细节、诸要素的系统安排与组合进行详尽的解释说明,成为组织教学的可行依据,为教育宣传活动的顺利进行提供可靠保证。

3 课件完善及推广

在课件制作完成后,为保证课件的科学性、专业性、适用性,在投入使用前,先行征求学校相关科目教师及地震领域专家的意见,确保课件内容符合高中学生的接受水平、思维规律,做到知识准确、无原则性错误,并根据反馈的意见进行修改。修改后的课件上传至QQ工作群,提供给云南省各地州负责科普宣传工作的科普宣讲员使用,在实践中检验课件的实用性,并再次征求意见,对课件做进一步的调适完善。最终完善的课件投放至云上学安平台,借助其在教育系统的影响力,为全省高中教师,提供防震减灾科普知识讲座的参考模板。

4 结语

为更好地实现地震科普宣传的目的和效果,科普讲座需要分类施教、分层教学,运用不同的语言,采取不同的方法,与之相适应的科普课件需要分层次、分类别制作。分层、分类制作地震科普课件应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不同文化层次、不同年龄阶段的受众需求、知识结构、认知特点,查阅大量专业资料,遵循教育教学的规律,选择合适的内容,实现内在美;同时做好外在美,进行版式设计,使课件层次合理、色彩搭配得当、版面美观、可视性强;另外,时代的发展、技术的革新为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提供更丰富的元素和载体,地震科普课件的制作可充分将这些元素吸收进去,提升吸引力,实现创新发展;最后,为保证课件的科学性、专业性、适用性,须征求相关专家的意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反思,修正完善。

猜你喜欢
防震减灾科普
山东玉米主要逆境及抗逆减灾技术
中日海洋防灾减灾体系对比研究
扬州市全力做好防汛减灾准备工作
防震演练
防灾减灾 共迎丰收之季
一种新型折页式防震锤
科普达人养成记
机械手表中的防震器
科普漫画
首尔七成房子不防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