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活动度变化及屈曲受限的相关因素分析

2022-06-26 04:30徐锦明吴强张德朱文刚刘胜平丘宏伟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粤北人民医院广东汕头512025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22年4期
关键词:平衡术赋值屈曲

徐锦明,吴强,张德,朱文刚,刘胜平,丘宏伟(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粤北人民医院,广东 汕头 512025)

膝关节是人体最主要的承重关节,同时也是最易损伤的关节之一,受重体力劳动、剧烈运动、长时间冷刺激等因素的影响,骨关节炎等退行性病变发病率显著提升,导致患者出现关节肿胀疼痛、膝软绞锁及关节功能障碍,给其工作生活带来极大不便[1]。全膝关节置换术(TKR)是临床治疗膝关节疾病终末期损毁性病变的主要手段,可有效缓解患者关节疼痛,改善其膝关节功能水平[2]。但也有部分患者行TKR后关节功能恢复并不理想,有学者指出其原因可能与患者自身生理状况以及围手术期情况相关,通过对相关影响因素的提前评估,可帮助临床医师提前制定合理的术中决策及术后康复计划[3]。基于此,本院选取88例TKR术后患者资料进行研究,探讨分析TKR术后关节活动度变化及屈曲受限的相关因素,旨在为提升TKR术后患者关节屈曲功能提供更多临床参考。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TKR的患者88例,其中男48例、女40例;年龄31~72(53.71±6.79);体 质量 指数(BMI)22~27(24.17±0.76)kg/m2。纳入标准:(1)具备手术指征,且均行单侧TKR治疗;(2)均为初次TKR治疗;(3)临床资料及随访记录完整。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骨质疏松或周围骨损伤;(2)合并肌肉功能损伤;(3)凝血功能障碍;(4)合并感染性疾病;(5)合并重要脏器疾病;(6)随访信息不完整,无法坚持随访。

1.2 方法及临床观察指标(1)患者TKR术前后关节活动度变化比较:所有患者均行TKR治疗,于入院当天及术后通过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4](HSS)评估两组膝关节功能水平,主要包括疼痛、功能、活动范围、肌力、屈曲畸形以及稳定性六项加分内容以及一项减分内容,总分100分,分数越高提示患者膝关节功能越好。同时通过量角器测定最大膝关节活动度(ROM)。(2)TKR术后不同关节功能水平患者基础资料和围手术期间各项指标比较:依据患者术后HSS评分将观察组患者分为功能良好组52例(HSS评分<70分)和功能受限组36例(HSS评分≥70分),记录并分析两组患者年龄、性别、BMI、术前HSS评分等基础资料以及术后胫骨平台后倾角(PSA)、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软组织平衡术、术后恢复训练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并分析相关指标对TKR术后关节功能的影响。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TKR术前及术后关节活动度变化比较观察组患者TKR术后ROM及HSS评分较术前均有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患者TKR术前及术后关节活动度变化比较(±s)

表1 患者TKR术前及术后关节活动度变化比较(±s)

组别手术前手术后t P n 88 88 ROM(°)90.35±10.24 104.37±8.97 9.661<0.01 HSS(分)49.21±6.10 84.06±6.93 35.411<0.01

2.2 TKR术后不同关节功能水平患者基础资料和围手术期间各项指标比较依据术后关节屈曲功能将所有患者分为功能良好组52例和功能受限组36例,其中功能良好组患者年龄≥60岁、BMI≥25 kg/m2、术前HSS评分<60分、术后PSA≥5°、术后VAS评分≥6分、未行软组织平衡术以及合并术后并发症所占比例低于功能不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TKR术后关节屈曲功能不良的风险因素分析 依据表3结果将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Logistics回归分析,以TKR术后膝关节屈曲功能为因变量(功能良好赋值为0,功能不良赋值为1),以年龄(<60岁赋值为0,≥60岁赋值为1)、BMI(<25 kg/m2赋值为0,≥25 kg/m2赋值为1)、术前HSS评分(≥60分赋值为0,<60分赋值为1)、术后PSA(<5°赋值为0,≥5°赋值为1)、术后VAS评分(<6分赋值为0,≥6分赋值为1)、软组织平衡术(施行赋值为0,未施行赋值为1)以及合并术后并发症(无赋值为0,有赋值为1)为自变量。结果显示年龄≥60岁、BMI≥25 kg/m2、术前HSS评分<60分以及未行软组织平衡术均为TKR后屈曲受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见表3。

表3 TKR术后关节屈曲功能不良的风险因素分析

3 讨论

TKR是在人工髋关节技术趋于成熟后逐渐发展起来的关节置换技术,多用于治疗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的各类无菌性膝关节炎,可减轻患者膝关节疼痛、不稳、畸形等症状,改善其膝关节功能水平,极大的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5-6]。此次研究中,术后患者ROM及HSS评分较术前均有显著提升,说明TKR可明显改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提升其膝关节功能。但也有临床实践证明,部分患者在经TKR治疗后屈曲功能并未完全恢复,其影响因素众多,因此对TKR术后膝关节功能的影响因素的了解是提升患者关节功能,改善预后的重要环节[7]。

此次研究结果显示患者的年龄、BMI、术前HSS评分、软组织平衡术、术后PSA、术后VAS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均与TKR后关节屈曲功能有关(P<0.05)。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患者机体各项功能均发生生理性减退,膝关节退行性病变更为明显,屈曲功能显著降低。同时,因膝关节为人体重要的程中关节,如患者BMI较大,关节受力更多,加重关节骨质磨损,假体感染风险显著提升[8]。HSS评分过低多提示膝关节功能严重受损,且周围肌肉、韧带功能也有一定程度减退,因而仅行TKR治疗功能改善并不理想。软组织平衡术是对膝关节周围韧带进行正确松解,保证术后关节的稳定性,同时可一定程度降减少平台内侧骨赘增生,改善术后PSA[9]。术后疼痛可严重影响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和运动意向,导致关节功能恢复时间显著延长。而术后感染、出血、假体脱位等并发症甚至会加重关节功能障碍,出现严重的疼痛、僵直等症状[10]。Logistic回归性分析提示年龄≥60岁、BMI≥25 kg/m2、术前HSS评分<60分以及未行软组织平衡术均为TKR后屈曲受限的独立风险因素(P<0.05)。因此,对BMI较大患者需督促患者控制饮食,减轻体重,且在TKR术后初期需注意患侧运动负荷,避免过度磨损,同时在患者进行TKR时,尤其是年龄较大以及术前HSS评分较低患者需细致评估其韧带和关节周围肌肉功能水平,视情况施行软组织平衡术,以保证关节平台的稳定性,以提升术后关节功能水平。

综上所述,TKR后膝关节活动度明显改善,患者年龄、BMI、术前HSS评分、软组织平衡术、术后PSA、术后VAS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均与TKR后关节屈曲功能有明显关联,且年龄≥60岁、BMI≥25 kg/m2、术前HSS评分<60分以及未行软组织平衡术均为TKR后屈曲受限的独立危险因素,需针对上述风险因素对TKR治疗患者采取相应处理措施,以改善其膝关节功能水平。

猜你喜欢
平衡术赋值屈曲
高屈曲与传统膝关节假体的10年随访:一项配对队列研究
蜻蜓
压剪联合载荷作用下复合材料壁板屈曲及后屈曲性能计算与优化方法研究
平衡术
钛合金耐压壳在碰撞下的动力屈曲数值模拟
试论高中语文文本阅读和应试的平衡术
算法框图问题中的易错点
戴姆勒开练投资“平衡术”:为电动车“造血”
抽象函数难度降 巧用赋值来帮忙
利用赋值法解决抽象函数相关问题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