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护理在脑出血后遗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022-06-26 04:30郭孝静上饶市立医院康复科江西上饶334000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22年4期
关键词:后遗症脑出血康复

郭孝静(上饶市立医院康复科,江西 上饶 334000)

脑卒中是较为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具有较高的临床病发率;随着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重及人们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的转变,该病的发生率明显升高。据相关临床资料显示,脑出血患者占脑卒中比例为25%左右,这之中又以高血压性脑出血最为常见,且该病多由情绪因素、劳累过度等因素诱发[1]。脑出血发生后,具有病发突然,病情变化迅速,致残率、致死率高等特点。现阶段临床研究认为导致脑出血的发生机制主要为血管内膜细胞的脂肪样炎症变化所致,进而逐步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同时加之长时间血压控制不理想,导致平滑肌细胞发生变性坏死,促使局部血管形成微动脉瘤,此后在相关因素影响下导致微动脉瘤破裂后即会引发出血[2]。在脑出血发生后,即使接受及时有效的治疗,大部分患者预后也会出现失语、运动功能障碍、偏瘫等一系列后遗症。故针对脑出血后遗症患者合理实施针对性护理措施十分关键,这对于提升患者预后效果,改善其生活质量均具有重要价值。本研究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我院收治的60例脑出血后遗症患者,分析采取复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我院收治的60例脑出血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中男22例、女8例;年龄35~87(61.94±3.54)岁;发病就医时间3~11(6.56±1.34)h;出血量28~90(44.25±3.67)ml。观察组中男22例、女8例;年龄30~91(62.13±3.77)岁;发病就医时 间3~10(6.40±1.29)h;出 血 量28~88(44.54±3.70)ml。纳入标准:患者均与《脑血管病中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出血的诊断标准》[3]中相关诊断内容相一致;且在CT及核磁共振(MRI)等影像学检查下确诊;患者及家属均对研究内容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肝肾功能不全;恶性肿瘤;高血压危象及不愿参与研究者。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神经内科护理干预,具体包含病情监测、生命体征监测及尿管、胃管留置等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复合护理,具体如下:(1)心理护理:在日常护理中医护人员要注意言辞,接诊过程中微笑、礼貌接待、服务,同时确保整体衣冠整洁;考虑到神经科患者由于脑出血后遗症多存在肢体活动障碍、语言功能障碍及意识状态改变等情况,易出现精神紧张、情绪消极、恐惧、担忧等情绪,在实际护理中注意多与患者进行沟通,及时了解其心理需求,注重满足患者生理及心理需要;同时定期开展健康教育活动,为患者讲解治疗成功案例,以强化患者治疗信心,加强其对抗疾病的信心。此外,还要及时为患者家属讲解疾病情况、治疗进度、预期效果等,以提升其对患者疾病的认知程度,提升其治疗及护理配合度。(2)环境优化:在患者住院期间,要确保病室内空气流通,保持足够的自然光照射;同时设置室内温度恒定,一般控制在22℃、相对湿度50%为宜;此外还要强化对室内日常用品的消毒处理,以免发生交叉感染。(3)日常生活护理:在日常护理中,要求科室医护人员提前30 min到岗,及时完善床前交接;责护护士还要尽快完成对病室内床单、患者病号服的更换;同时辅助患者进行洗漱、尿袋更换、口腔护理等;必要情况下指导并协助患者家属帮助病情严重患者饮水,同时防止发生误吸引发吸入性肺炎;另外要指导患者及家属正确使用坐便器,并定期对坐便器进行清洁消毒,完善会阴护理;针对排痰困难患者则可予以氨溴索雾化,以协助其排痰,或指导患者家属正确帮助患者叩背以协助其排痰。(4)早期康复功能训练:针对卧床者要注意减少头部活动,同时协助其调整肢体为功能体位;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则建议尽早开展功能训练,具体如下:①早期肢体功能锻炼。术后1天协助患者翻身,鼓励其进行侧肢活动,术后2~3天协助患者进行偏瘫肢体被动运动,嘱咐家属定时对患者患侧偏瘫肢体进行按摩,以确保血液流通。患者病情稳定后指导其在护理人员或家属协助下开展坐立、站立练习。术后1~2周开展患肢主动运动。②生活能力锻炼。在患者病情完全稳定后,鼓励其完成进食、穿衣物、如厕等简单活动,循序渐进地促进其独立生活能力的提升。③早期语言锻炼:叮嘱家属多与患者沟通,指导患者积极表达内心感受,以促进其神经系统的恢复。同时强化舌部功能锻炼,以帮助患者恢复语言功能,减轻负性情绪。

1.3 临床观察指标及应用评定 比较两组康复效果、心理状态(SAS/SDS)、护理满意度、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独立生活能力(FIM)。(1)康复效果:主要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类。①干预后生活自理能力良好,肌力测试良好,且等级>3级为显效;②干预后意识有轻微模糊,生活自理能力得到一定改善但仍需人协助完成,肌力测试良好,等级<3级为有效;③干预后未达到上述标准为无效。康复总有效=显效率+有效率。(2)心理状态:通过焦虑/抑郁自评量表(SAS/SDS)对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及抑郁程度进行评估,两者均以50分为分界值,其中50~59分对应轻度焦虑/抑郁,60~69分对应中度焦虑/抑郁,>70分对应重度焦虑/抑郁。评分越高则负性心理状态越严重。(3)护理满意度:应用医院自制量表评估,总计100分,≥85分为满意、≥70分为一般满意、<70分为不满意。总满意度=满意率+一般满意率。(4)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独立生活能力: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总分0~42分,评分越高则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以日常生活活动功能测量表-Barthel评估,具体条目包含进食、穿衣、控制大便/小便、如厕、上下楼梯、洗澡、修饰、床椅转移、平地行走等10项,总计0~100分,以>60分为优、41~60分为中、≤40分为差,评分越高自理能力越好。(5)以FIM量表评估患者独立生活能力,总计0~126分,≤18分为完全依赖、19~35分为极重度依赖、36~53分为重度依赖;54~71分为中度依赖、72~89分为轻度依赖、90~107分为有条件独立、108~125分为基本独立、≥126分我完全独立。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康复效果比较 观察组康复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康复效果比较[n(%)]

2.2 两组SAS、SDS评分比较 护理后,两组SAS、SDS评分均有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SAS/SDS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SAS/SDS评分比较(±s,分)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χ2 P n 30 30 SAS护理前65.45±3.56 66.54±3.26 1.237 0.221护理后51.26±2.31 48.16±2.73 4.748<0.01 SDS护理前66.31±1.42 66.23±1.51 0.211 0.833护理后52.16±1.37 47.21±1.26 14.566<0.01

2.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n(%)]

2.4 两组NIHSS、Barthel、FIM评分比较 护理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而Barthel、FIM评分 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NIHSS/Barthel/FIM评分比较(±s,分)

表4 两组NIHSS/Barthel/FIM评分比较(±s,分)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t P n 30 30 NIHSS护理前25.52±5.36 25.64±5.44 0.086 0.932护理后18.15±3.79 12.15±3.24 6.591<0.01 Barthel护理前50.26±5.41 50.78±5.63 0.365 0.717护理后69.55±4.72 77.84±4.59 6.897<0.01 FIM护理前46.57±7.64 47.24±7.35 0.346 0.730护理后73.31±8.85 82.16±8.94 3.853<0.01

3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严重脑血管病症之一,该病发生后患者多会合并一定的严重后遗症,进而严重影响患者预后康复效果及生活质量[4]。不仅如此,作为临床常见病的一种,在脑出血发生后,一旦未能及时进行治疗,或护理干预不恰当,往往会对患者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因而针对脑出血患者而言,不仅需要结合其实际病症表现予以及时有效的治疗,同时还需充分结合其身心状态开展科学的护理干预,以提升患者预后康复效果,促进其恢复,改善其生活质量。而在既往针对脑出血患者的护理中,一般以常规神经内科护理为主,更多注重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并据此开展一定的护理干预,而针对患者心理状态的关注有所不足,这就导致患者预后及生活自理能力改善有限,未能有效促进其独立生活能力的提升[5]。而复合护理是近几年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用较为广泛的新型护理方案,该护理模式中着重强化了整体护理及护理责任制,故在实际护理工作开展中,能有效促进基础护理的强化,有效确保护理责任制的全面落实,进而为患者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护理服务。

本研究显示,观察组预后康复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后的焦虑、抑郁程度比对照组均更具优势,而且在患者预后独立生活能力、脑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生活活动能力等预后指标方面对比,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而且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也提升明显(P<0.05)。证实复合护理的实施有助于强化患者康复新效果,并促进护理质量的提升,获得患者的认可。吕雅飞等[6]研究发现,予以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早期护理干预下,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研究证实,早期康复功能锻炼的实施可有助于帮助患者缓解负性情绪,与本研究具有一致性。

分析可见,在复合护理干预下,护理人员能紧密结合患者的实际病情及身心状态充分确保护理责任制的落实,同时从心理护理、环境护理、日常生活护理及早期康复功能锻炼多个角度入手,开展多元化、全面化的整体护理干预,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加科学、优质的护理服务,促进患者躯体功能的改善,使其更好地融入到正常生活当中,促进患者不良心理情绪的改善,提升其独立生活能力。同时,在复合护理实施下,通过开展康复锻炼指导及生活指导也能进一步促进患者进行关节及肢体活动,从而促进新突触的生成,进而加快神经突触链的形成,以改善患者关节活动功能及肢体功能,减轻其神经损伤程度,促进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提升患者满意度。

综上可见,在脑出血后遗症患者护理中,通过积极开展复合康复护理干预可有助于促进患者预后恢复,并改善其不良情绪,减轻患者神经损伤程度,促进其自我生活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使其护理满意度得到有效提升,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后遗症脑出血康复
脑出血联合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抑郁模型大鼠的行为学相关性分析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护理干预在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中的预防
欢迎订阅2022年《护理与康复》杂志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春天的“后遗症”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颅内减压技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
两分钟的脑震荡诊断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