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考试题角度反观史料实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2022-06-27 15:18曹喜艳
学习与科普 2022年21期
关键词:史料实证高考高中历史

曹喜艳

摘要:在新时代的教育体制改革背景下,高中阶段以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的历史教学改革积极开展。“史料实证”成为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内容和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结合近年来高中生学习特点及高考试卷实例,分析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应用“史料实证”,提升教学质量,紧紧围绕新课标设定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史料实证;高中历史;高考

史料实证是指通过严格的检验获取可信史料,并据此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史料实证应包含三层内涵:一是通过严格检验获取可信史料,判断真伪和价值,以培养学生实证精神;二是在此基础上提取有效信息,争取重构历史,提出自己的历史认识;三是通过实证精神努力做到以史为鉴。历史学研究离不开史料,因此进行史料实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研究。

一、培养“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意义

1.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以往高中历史教学实践基于传递基础理论知识和历史观念为主。学生基本处于被动接受,教学形式相对僵化,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在新课改理念下,教学向为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环境转化。易中天教授曾说:“历史是鲜活的,为什么要泡在福尔马林里?”而“史料实证”就是能让历史鲜活起来的重要方法之一,同时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大法宝。

2.深化学生对历史教学的认知

高中历史学科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坚持“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培养,可以使学生自己主动感知历史,品味历史,构建自己的历史观。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不仅可以拓宽历史学习的视野、提高历史学习质量,还有助于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3.提升教师史学素养

新理念如何在实践中与具体教学内容实现有机结合,如何“接地气”,改变新理念和新思想与“教学实践”形成“两层皮”现象。这就要求我们对教学内容必须达到深度把握、准确理解的程度,而这必须强化史学阅读。史学阅读是历史教学的起点,史学阅读的广度与深度,直接决定历史教师史学素养的发展程度,进而影响教学实际质量。因此,坚持培养“史料实证”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二、“史料实证”在高考中的考查及分析

史料类型分类方式众多,一般分为文字型、遗存型、遗址型等。根据佐证史论的需要,可分为单一史料和系列史料。而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包括历史文字材料、图片、表格资料及历史记录视频等。在近年的高考命题中,史料分析成为考查的重点内容,“无史料不成题”充分体现了培养“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同时,也影响着“无史料不教学”现象的发生。因此,高中历史教学教师有必要通过高考试题反观史料实证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巧妙运用。以下通过往年高考试题进行分析,力求把“史料实证”教学的意义落到实处。

【例 1】(2018年高考全国|卷34题)传统观点认为,英国成为工业革命发源地,是因为英国最早具备了技术、市场等经济条件;后来有研究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又有学者提出,煤铁资源丰富、易于开采等自然条件是其重要因素。据此可知,关于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认识(   )

A.只能有一种正确合理的观点

B.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

C.缺少对欧洲其他国家的观察

D.后期学者研究比传统观点可信

分析:由于时代、国别、阶级等立场的不同,以及史料、史观和研究方法等不同,历史解释呈现多样性。在多样性的历史解释中,有可能只有一种正确合理的观点,也有可能有多个正确合理的观点。工业革命作为重大的历史事件,其起源宪全有可能是多源性的,A不正确。

此题折射出造成同一历史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这种开放性的思考如何培养?这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引导铺垫,并且是依据史料发散学生思维。如,对于《两次工业革命》中,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产生的原因,教师可从政治、经济、劳动力、科技和综合条件等多方面提供史料,简单举例:

材料一 要为工业革命建造工厂和制造机器,就得筹措资金,商业革命也提供了这方面所必需的大量资本。……据估计,18世纪从印度和西印度蔗糖殖民地所榨取的资金的总量与1800年在英国工业上投入的资金总量大约差不多。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通过此材料,学生可推导出——经济上:积极发展海外貿易、进行殖民扩张,提供了资本、市场、原料等。

材料二(英国)国家权力的推波助澜,使圈地运动在18世纪达到高潮……圈地运动使英国农村土地高度集中,同时造成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农村人烟稀少,村舍为虚;与此同时,一支“自由劳动力”的大军在喧嚣的城市里形成了。

——崔连《世界通史第二编,工业文明的兴盛》

通过此材料,学生可推导出——劳动力:圈地运动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

史料实证活动中,首先判定史料的研究价值,尽量选择可信度较高的原始史料。也可兼采一手史料和二手史料,古今中外灵活选取,有利于开拓学生视野。如此高考试题中,多因素的分析应来自广泛的史料阅读。其次,教学活动中情景设置尤为重要,历史教学的情景设置应依托史料来展开,避免空洞的说教。丰富、新颖、严谨的史料可以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人入胜,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再次,材料二是著名历史学家的观点,虽然不是原始史料,但是是史学家对原始史料的考证,分析研究得出的历史结论,具有学术价值同时能体现历史教学的前瞻性。不同类型的史料及观点,可以帮助学生深化对历史问题的理解,构建自我历史认知,并且在运用史料论证教材观点的过程中,培养逻辑思维能力,这对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大有裨益。

高考对于“史料实证”的考查有选择题材料分析题,难度增加。根据近年高考历史核心素养中“史料实证”的考查,可选择运用提供结论用史料证明和提供史料得出结论两种办法。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史料实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研究有必要,道路也很漫长。只有“史料实证”核心素养落实在教学实践中,学生才能决胜于高考中。教师任重而道远,唯有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并应用于实践,才能提升课堂质量,落实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史料实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课程教育研究》.张颖

[2]《历史课标解析与史料研习 中国古代史》.何成刚

[3]“浅谈史料实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课程教育研究:外语学法教法研究》.方华

猜你喜欢
史料实证高考高中历史
高中历史“问题+”课堂模式构建的实践探究
遵循记忆规律 提升高中历史学习效率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浅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新变化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培育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史料实证”素养论析
史学阅读与史料教学
以“史料实证”为中心的高三历史复习课
算错分,英“高考”推迟放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