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史料实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2022-06-27 18:44王凤珠
学习与科普 2022年21期
关键词:史料实证高中历史教学核心素养

王凤珠

摘要:历史学科是高中阶段学习的重要科目,而史料实证又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落实史料实证素养,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升学生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是高中历史教师面临的一大难题之一,提升学生史料实证素养,能使学生正确认识历史问题,辩证地分析历史事件,历史问题,历史人物。本文从史料实证角度对高中历史教学进行探究。

关键词:核心素养;史料实证;高中历史教学

史料实证是历史核心素养之一,因此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作为培养高中生历史学科综合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新一轮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作为一线高中历史教师虽然意識到了新一轮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但是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具体落实史料实证核心素养还存在很多迷茫之处,因此,本文结合高中历史学科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系列应用,浅尝分析高中历史学科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各种教学问题。

一、高中历史学科课堂教学过程中史料的应用与史料实证的培养方法

作为高中一线历史教师更需要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思维。

历史学科主要的学习内容是过去已经成为事实的事件,这些事件有的被史官和史学家记录在史书之内,有的是通过口耳相传流传下来的。还原历史事件的真实性和客观性也是学习历史学科的重要能力之一,历史事件已经发生,已经成为不可争论的事实,我们就必须尊重历史事实、正确看待历史发展的意识也是一种基本历史意识。高中一线历史教师作为高中生学习的直接引领者,必须用新的教学理念,对历史学习起引领与示范的作用。历史教师首要的就是尊重历史客观事实,既不能歪曲客观历史事实也不能夸张历史事实,使学生必须要意识到尊重历史客观事实的重要性,能够在高中历史学科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做到尊重历史事实。

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中不能仅将知识传递作为教学的目标,使学生把知识点背下来了可是不能解决历史问题,历史教学更应该培养史学思维。史学思维能力首先是学会对基本史实的认识,并将自身的逻辑、思维、创造与史学的史证相结合来建构对历史的认知。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应根据毎个学生对历史史料的理解程度进行不同的思维互动,有效地促进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史料素养的培养。

二、重视史料分析,尤其是重视教材中史料的开发与利用,判断史料真伪

史学思维其次是问题探究思维,即通过探究问题来对史料辨别真伪,通过对史学的考证形成史学的再认识。教师选取合适的史料,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思维训练的有效性和灵活性。其中,影像资料最直观,也最容易让学生接受,学生可以很容易地从影像资料中了解到相关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信息。但老师要严格把关,把经典的高度还原和再现历史事件的影视作品介绍给学生或引用到历史课堂中。阅读是培养学生历史素养的保证,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供有倾向性的、全面的阅读材料,让学生在广泛的阅读过程中获得深人的理解。对于同一历史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每个人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也不一样,最明显地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官方史书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其二,野史对历史人物的描述,其三,小说对历史人物的评论。如对“曾国藩”这个人物的评价就有多种角度和多个版本,这与评论者的立场、角度有关系。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尽量引用实物史料等一手史料,因为一手史料最能真实反映历史的原貌。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生判断史料真伪的能力,让学生从多个方面广泛收集证据、开展交流,鉴于此,教师可以提供多角度、多方面的历史史料,引导学生对史学资料的真实性进行论证,并通过史料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论从史出”的求证意识。为此教师应激发学生探索的积极性,使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培养学生学习历史和探索历史的基本方法与学习意识,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的效率。

三、重视纲要教材与选择性必修教材的结合,做好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涉及的知识面广,古今中外都涵盖其中。在历史教学中,帮助学生更加有效地记忆历史知识,是一线历史教师普遍面临的问题。因此,高中历史教师需要转化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从宏观层面构建整个历史知识体系,形成完善的历史知识体系,培养整体思维,帮助学生记忆历史知识。同时,教师也应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点的框架梳理,抽取有效信息,完善知识结构,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认知。近代史的现存资料较多,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收集史料,加深对历史的印象。影视作品、图画、历史遗迹比枯燥的书本更加能吸引学生。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手段,精心设计教学流程,围绕教学的重难点精心挑选史料,以培养史料实证素养为出发点,以教师指导为导向,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中国古代史部分,针对中国古代地域形势,教师可以有效利用教材,教材中给了:秦朝形势图、西汉形势图、三国鼎立形势图、西晋末年内迁少数民族分布与北方流民南迁示意图、东晋十六国形势图、唐朝疆域和边疆各族分布图、五代十国形势图、辽、北宋、西夏形势图、金、南宋、西夏形势图、元朝形势图、明朝形势图、清朝疆域图。针对中国古代疆域这一主线,进行教学设计。中国历代疆域变迁史:秦汉奠定基础,元朝继往开来,明清版图基本奠定这样的设计,使史料实证与时空观念相结合,有新意、有深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如,在教学统编版教材选择性必修二“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一课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赋税制度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注意与现实生活之间存在的关联。同时将纲要教材中涉及的中国古代的赋税史料加以利用例如中外历史纲要(上)中第十五页中的图片史料,这样将历史与现实结合,用史料证实历史,实现新课程背景下历史教学的有效发展。

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对于高中历史教学而言,意义重大,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辨思维、证据意识。当前,史料实证素养培养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仍然存在着推演论证缺失、史料分析不足、应用受限等问题,需要教师多方搜集、重视史料分析及采用多样史料等方面加以解决,从而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王晓燕《利用史料教学法构建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路径》.高考2021(27)

[2]洪波《史料实证素养视角下的高中历史教学探析》.中学教学参考2021第4期

猜你喜欢
史料实证高中历史教学核心素养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培育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史料实证”素养论析
史学阅读与史料教学
以“史料实证”为中心的高三历史复习课
活用思维导图,突破历史教学重难点
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实验探索
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历史图片的开发及实际应用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