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视野下幼儿园自然教育活动组织策略

2022-06-27 18:44袁晓鸣
学习与科普 2022年21期
关键词:自然教育生态学幼儿园

袁晓鸣

摘要:幼儿园、家庭、社区是幼儿早期教育的主体,是幼儿感知世界、认识世界的重要平台。从生态学的角度对儿童早期教育进行研究,有利于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的教育功能。文章对幼儿教育生态系统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简单的论述,并通过对其自然资源特征的分析,提出了自然教育活动的组织战略,以期促进其发展。

关键词:生态学;幼儿园;自然教育

引言:

生态是孩子们最生动、最能感知的生存环境。目前,自然在孩子们的生活中快速的消失,孩子们生活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物质匮乏、自然体验匮乏,而过于功利的教育与教学又与幼儿的学习规律背道而驰。这给儿童的健康成长带来诸多不利的影响。利用各种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建立自然课程,进行符合幼儿自然生长和学习规律的自然教育是必要的。幼儿园自然教育倡导“自然是活生生的教科书”,倡导对自然的开发,把自然作为老师,强调儿童在自然中的经验。在自然活动的组织和实施上,要因地制宜,对儿童身边的自然资源进行系统的开发和整合,还要坚持幼儿园的总体教学规律。

一、幼儿教育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关注个人生存环境对个人成长的影响。布朗芬-布伦纳的「人的生态系统」「把人置身于一个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生态系统中,藉此系统地探讨不同的生态系统如何影响个体的行动与发展,以及人与不同生态系统的互动。」同时,根据环境的等级和属性,将个体所处的整体生态系统分为以个体发展为核心的系统,通过小系统、中间系统、外部系统和大系统四个维度向外辐射。这里的“小型体系”是指“一个人在一个特殊的身体和物质的环境下所经历的活动、角色和人际关系。”从幼儿教育的角度看,它是通过直接生活、参与的家庭、幼儿园、社区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系统。因为有了孩子的参与,最基本的系统,如家庭、幼儿园、社区等,可以相互联系、交流信息和知识,让那些没有参与到其它孩子的体系中去。它打破了传统的人的发展观忽略了环境的影响,为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考。我们可以参考布伦纳的研究,将影响幼儿成长的因素分为家庭、幼儿园、社区等,并对这些资源进行系统的筛选,并将资源整合、活动设计等整合起来。

(一)通过创设教学活动情景,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

了解和认识生态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了解如何将生态环境和幼儿的生命意识相结合,从而引导幼儿参加恰当的活动,从而加强幼儿的情绪体验,从而在探索和操作中感知生命,唤醒生命的意识。这时,幼儿的视觉与感觉感知能力相对较强,这时,可以利用情景创设的方式,适时地组织有关生态问题的调查,使幼儿在实际的探索过程中,更加贴近生活的本质,了解生命的可贵,进而激发幼儿对生命的认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在自然生态环境下,找到合适的教学材料,同时也要将其融入到现实生活中,并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孩子们积极地参与到讨论中去,同时,还会利用游戏、竞赛等方式,让孩子们更好地参与到大自然的探索中去。

以中班幼儿为研究对象,发现在思维、操作和感知方面,中班幼儿表现出较强的思维、操作和感知能力,并有自己的学习思路。因此,在开展幼儿园教育活动时,要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可以通过游戏、互动等方式来实现对幼儿的学习和学习的渴望。比如,举办一个关于“我心中的大自然”的生态调查。在活动中,我们注重营造活动环境,包括准备各类教学设备和提问。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走出教室,进行与大自然有关的观察。这时,老师可以让孩子们想象一下自然界里有什么好玩的动物,他们是否能够利用他们的手画出这些动物。在此过程中,幼儿可以通过对动植物的探索,来分析其在自然中的状况,然后使用画笔进行简单的绘制。在教学实践中,幼儿可以尽情地发挥想象力,添加自己的想象力,增加图画的生气,使孩子们能够真实地融入到幼儿园的教学活动环境中。

(二)从生态环境的角度指导幼儿进行协作学习

良好的儿童交往仍然是提高教育和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在这个时候,老师仍然能够从生态教育的角度来理解生命的奇妙。此外,还应在对自然生命的理解上,指导幼儿进行合作学习,使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自然生态中去,从而使幼儿了解爱护生命、保护生命的重要性,从而逐步形成一种健康的生命意识。然后,老师们可以围绕着幼儿园的生态主题开展特定的教学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把孩子分成几个小团体,让他们组成一个团队,一起探索这个活动中的生态现象。

针对大班的幼儿,老师可以安排一节有关自然生态的环保知识,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多想几种环保的方式,引起他们对所处的生态环境进行探讨,同时也能激发他们从小爱护和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首先,老师要对幼儿周围的环境造成的危害进行分析,然后拍摄相应的图片和录像,以供教学。比如,废弃的沟渠,垃圾,汽车尾气。老师们会把这些资料录下来,带到教室里,跟孩子们一起分析,让他们了解到人与生态的关系,了解到保护自然的重要性。在孩子明白了这一点后,就让他们思考怎样去维护我们的大环境。在这个时候,组织孩子们进行协作,讨论如何通过团队的方式和方法来保护自然的环境,使他们能够交流自己的观点,并使他们的成长和进步。

(三)健全审议和评估自然活动的制度

通过对自然活动的全面审查和评估,可以保证幼儿园的自然活动具有科学性。在开展自然活动之前,老师和父母可以就活动计划的可行性进行讨论,主要考察活动计划是否与儿童的发展需要、活动目的的平衡、方法的多样性等因素相结合,从而使活动方案更具科学性。在开展自然活动时,教师应采用多种评价手段,采用教师互评、教师自评、学生评、家长评等多种评价手段,以促进教师自身专业素质的提升,丰富教师的资源使用,使已有的活动得到更大的发展。自然活动开展后,园长、老师、幼儿、家长可以共同评估活动的成效,教师可以从综合评估的结果中对自然教育活动进行评估,从而有助于教师更新教育理念、開发课程资源、组织自然活动的能力。

结论:

因此,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看,要想有效地开展幼儿园的教学活动,就必须了解生态教育的理念,从幼儿熟悉的自然环境中,找到合适的教学材料,并对其进行丰富和优化,从而提出适合幼儿探索的生态问题。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促进儿童在很小的时候就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念,爱护自然生态的思考,使他们真正的提升自我,不断学习和成长,并在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认识到关爱自然生态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何霞萍.生态学视野下幼儿园自然教育活动组织策略探究[J].生活教育,2021(14):64-65.

猜你喜欢
自然教育生态学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利用农村花木文化资源,开展幼儿园特色教育活动
生态学视野下的幼儿园环境创设探析
自然教育的内涵及其启示
试论指导家长配合幼儿园“亲自然”科学教育
想念幼儿园
幼儿园私家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