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2022-06-27 18:44赵蓓
学习与科普 2022年21期
关键词:高效课堂核心素养小学数学

赵蓓

摘要:新一轮素质教育改革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越来越严格,因此学校以及教师应主动调整育人思路以及方向,结合学生的学科素养培养情况以及身心成长规律,主动改革及创新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模式,逐步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以更好地凸显学生的主体价值。基于核心素养视域,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及时转变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应用大量的创新教学手段,彰显数学学科的趣味性和创造性,促使学生真正以课堂主体的身份参与教学活动,构建高效率的小学数学课堂。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引言: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绝大多数教师主张以知识灌输为主的教学模式,该模式在提升学生考试成绩方面作用显著,但却间接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目前,社会建设需要的是综合素养突出的高层次人才[1]。立足这一目标,小学数学教师必须明确以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重的教学主题,充分落实立德树人要求,在日常教学中创新教学手段和教学理念,引导学生正确认知自我并树立学习自信,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保驾护航。

一、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必要性

(一)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素质能力

在推进教育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工作被反复提起,许多教师主动调整教学思路反思教学行为,重点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在综合对比新旧教材的过程中实现反复钻研以及深入剖析,做出更多的努力,主动改革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实现先进观念和知识点的有效拓展及延伸。学生的技能提升以及知识学习非常关键,教师需要关注对不同教材内容的整合利用及分析,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关注学生的技能提升以及知识学习现状,实现教材内容的整合利用。保障学生既能够学习理论知识,又能够实现理论联系实际,这一点有助于摆脱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对凸显学生的主体价值、培养学生的主体意愿有非常关键的影响。学生也能够主动适应全新的学习模式以及课堂环境,实现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和大胆探索,进而不断调动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发展个人的数学思维以及数学学习意识[2]。

(二)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的应试教育中,教师以教材知识的简单宣讲为基础,展示具体内容,学习难度系数相对偏高,学生出现了消极情绪和负面心理,缺乏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的兴趣。很少有教师会站在宏观发展的视角,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知识内化情况来进行分析以及研究。教师对因材施教和因地制宜等教育理念的认知和理解比较片面,出现了普遍撒网的问题。针对这一现实矛盾我国提出了新的教育教学要求,教师也意识到了自身教育教学行为的不当性,主动学习同行的优秀做法及经验,结合时代发展的进程积极打造高效课堂,整合利用多种现代化的教育资源。关注学生的学习特点,鼓励学生主动探究数学知识,确保学生能够全程投入,变得更加主动和热情。这一点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主体意识都有非常关键的影响,整体的课堂教学质量越来越高。

二、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对策

(一)优化课前导入,吸引学生关注

生动而富有趣味的课前导入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关注,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在传统教学模式下,课堂导入环节往往平铺直叙,开门见山,课堂教学活动缺乏起伏转折,导致学生很容易出现走神状况。而在新时期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应在课前导入环节精巧构思,以此为抓手为高效课堂的构建奠定基调。具体来说,教师首先要对不同年龄段的小学生进行心理分析,研究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兴趣点,以学生所能认可的方式引出课程关键内容,从而引导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考虑到小学生形象思维较强,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形象符号的合理运用来抓住学生眼球,同时培养他们的符号意识,达到一举多得的课堂教学效果[3]。

比如说,在为学生引入“平均数”的概念时,学生往往会为这一概念的意义而感到困惑。所以,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展示某一特定的生活场景,并给出相应数据促进学生理解。

(二)设计教学游戏,创设愉悦氛围

小学生普遍具有爱玩的天性,长时间的课堂学习难免会让学生感到沉闷和压抑,进而很难在课堂中保持全神贯注。所以,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设计部分有意思的数学游戏,以便学生能够转换思维、放松身心。

比如说,在教师为学生讲解倍数的相关知识时,与其令学生在题海战术中苦苦挣扎,不如带领学生展开倍数游戏。以“3”的倍数为例,活动规则如下:由班级内学生自由结组参与游戏,每组6~7人,从第1名同学开始依次报数,而所报数字中为3的倍数或者数字个位为3时,报数的同学不能说出数字,但要拍手示意,报数错误的同学被淘汰,看看哪一名同学可以坚持到最后。当学生厘清游戏规则之后,教师即可组织学生开始游戏活动,由于游戏趣味性比较强,每一名学生都乐在其中,在娱乐放松的同时也巩固了知识,课堂氛围相对较为轻松愉悦。

(三)注意教学中融入日常生活

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总结数学知识,加强与学生日常生活的联系,丰富教材内容,更新教材,精简信息技术。教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赋予他们积极参与师生互动的能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通过课程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在生活中体验数学,在生活现象中挖掘数学的本质,具备实际应用数学的能力。

例如,教师在讲解“20以内的减法”时,可以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开始,通过练习20以内的减法的练习,让学生想象在超市购物,模拟生活场景,引導学生并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习效率。

结束语

总之,以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工作为出发点的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变动明显,高效课堂的构建不容忽略。教师需要讲究方式方法,了解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的真实情况,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以及交流,围绕学情进行相应的改进及调整,鼓励学生自由发展,全面调整教育教学策略及方向,促进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魏雪瑞.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文理导航(下旬),2020(12):35+46.

[2]刘春梅.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J].第二课堂(D),2020(11):68-69.

[3]赵亚楠.数学核心素养背景下打造数学高效课堂的策略[J].甘肃教育,2020(21):188-189.

猜你喜欢
高效课堂核心素养小学数学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如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
“1+1”微群阅读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