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恶性肿瘤精细介入前后肝储备功能评价的临床意义

2022-06-27 08:45朱涛
世界复合医学 2022年4期
关键词:吲哚胆红素肝功能

朱涛

重庆市荣昌区人民医院介入与血管外科,重庆 402460

肝脏恶性肿瘤在临床中比较常见,其患病类型较多,包括血管肉瘤、原发性肿瘤、肝细胞癌等,患病后的症状表现多以腹部胀气、体质量下降、消化道症状、机体乏力、体温升高等,一旦患病,会对患者生命健康构成极大威胁[1]。现阶段最为常见的治疗方法为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该方法具有较好临床应用效果,更加有助于延长患者生存时间[2-3]。不过患者在接受介入治疗的过程中,常会导致肝功能损害问题进一步加重,致使患者出现肝功能衰竭问题,若病情严重,还会导致其死亡[4-5]。面对这一现状,需要在患者接受介入治疗前需要对其肝脏储备功能进行正确评估,进而制订出更具针对性的临床诊疗计划。不过在实施常规肝功能检测的过程中,并不能够还将介入治疗期间患者机体中潜在的功能不全问题准确预测,因此存在很多不足[6-7]。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推进,吲哚箐绿负荷试验开始在临床中受到关注,并在实际应用中发挥出了诸多积极作用,该试验能够对患者肝储备功能、肝功能在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有效掌握[8]。为进一步深入探究其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该文将对82例2019年2月—2021年2月收治的肝脏恶性肿瘤患者展开研究与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82 例肝脏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男42 例,女40 例;年龄27~68 岁,平均(52.69±3.26)岁。根据吲哚箐绿15 min 滞留率进行划分,低于10%共计50 例,男25 例,女25 例,平均(52.46±3.51)岁;介于10%~30%共计20 例,男11例,女9 例,平均(52.51±3.70)岁;高于30%共计12例,男6 例,女6 例,平均(52.55±3.54)岁。根据肝功能情况进行划分,轻度肝损伤59 例,男30 例,女29例,平均(52.53±3.62)岁;重度肝损伤23 例,男12例,女11例,平均(52.58±3.56)岁。根据临床分期进行划分,13 例Ⅰ期患者,52 例Ⅱ期患者,17 例Ⅲ患者。根据肝脏储备功能量化分级进行划分,47 例A级,35例B级。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和其家属对于研究内容均知情同意,并签署告知文书。该次研究已经获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纳入标准:①经临床诊断符合肝脏恶性肿瘤患病标准;②肿瘤占据率在70%以上、肝癌直径在3 cm及以上;③无法接受手术治疗,处于中晚期肝癌状态;④一般临床资料完整无缺失;⑤术前接受化疗。

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患者;②合并其他恶性肿瘤类疾病的患者;③合并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④合并传染性疾病的患者;⑤处于哺乳期、妊娠期的患者等。

1.2 方法

吲哚箐绿测量方法如下:对患者实施临床医治之前,先对其身高、体质量、血红蛋白水平等基本临床资料进行测量,然后对吲哚箐绿进行测定,所选设备经由深圳市森迪生物科技有效公司生产,按照0.5 mg/kg 的标准进行使用,将其加入到蒸馏书中稀释,在10 s内通过静脉注射的方式注入其中,然后将蒸馏水快速注入,确保其全部进入到血液循环中。利用日本光电肝功能分析测量仪(DDG-3300K)对患者吲哚箐绿15 min 滞留率进行测定,然后根据结果划分为3 组,即低于10%、介于10%~30%、高于30%。

治疗方法:患者均应用相同的方法开展临床医治,即改良Seldinger 穿刺技术,经局部麻醉后,从股动脉进行穿刺,然后将5F-RH 导管方知其中,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对其肿瘤具体情况进行观察,结合其实际病情予以针对性的临床治疗。

1.3 观察指标

对患者吲哚箐绿15 min 滞留率进行检测,并对其治疗后肝功能损伤情况作出观察分析,同时对肝功能损伤患者总胆红素、吲哚箐绿15 min滞留率、肝脏储备功能量化评估分级进行评价统计,并对不同分级患者的吲哚箐绿15 min滞留率进行观察比较。

评价标准如下:肝功能复查时间分别为介入治疗1周后和4周后,①若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其总胆红素水平在34.2 μmol/L以下,且白蛋白水平在35 g/L以上;或在接受介入治疗4周后患者总胆红素水平恢复至正常水平,同时≥34.2 μmol/L且≤51.3 μmol/L,则最终判定结果即为轻度肝损伤;②若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其总胆红素水平在34.2 μmol/L 以上,且长时间没有恢复到正常指标范围内容,并同时出现严重的腹水、黄疸等症,则最终判定就给多为重度肝损伤。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吲哚箐绿15 min 滞留率患者肝功能损伤情况对比

吲哚箐绿15 min滞留率统计结果显示,50例患者低于10%,20例患者介于10%~30%之间,12例患者高于30%,占比分别为60.98%、24.39%、14.63%。其中高于30%的重度肝损伤患者占比相对更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吲哚箐绿15 min滞留率下患者肝功能损伤情况对比[n(%)]Table 1 Comparison of liver function damage in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indoqing green retention rates for 15 min[n(%)]

2.2 不同肝功能损伤患者总胆红素水平、吲哚箐绿15 min 滞留率、肝脏储备功能量化评分情况对比

重度肝损伤患者吲哚箐绿15 min滞留率显著高于轻度肝损伤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二者其他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不同肝功能损伤患者总胆红素水平、吲哚箐绿15 min滞留率、肝脏储备功能量化评分对比(±s)Table 2 Comparison of total bilirubin levels,15 min retention rate of indoqing green,and quantitative scores of liver reserve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liver function damage (±s)

表2 不同肝功能损伤患者总胆红素水平、吲哚箐绿15 min滞留率、肝脏储备功能量化评分对比(±s)Table 2 Comparison of total bilirubin levels,15 min retention rate of indoqing green,and quantitative scores of liver reserve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liver function damage (±s)

?

2.3 手术前不同肝脏储备功能量化分级患者吲哚箐绿15 min滞留率统计值对比

术前不同肝脏储备功能量化分级统计结果显示,A 级共计47 例,B 级共计35 例,其占比分别为57.32%、42.68%。同时A 级吲哚箐绿15 min 滞留率统计值显著低于B 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不同肝脏储备功能量化分级患者手术前吲哚箐绿15 min滞留率对比[(±s),%]Table 3 Comparison of the 15 min retention rate of indoqing green before surgery in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quantitative grading of liver reserve function[(±s),%]

表3 不同肝脏储备功能量化分级患者手术前吲哚箐绿15 min滞留率对比[(±s),%]Table 3 Comparison of the 15 min retention rate of indoqing green before surgery in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quantitative grading of liver reserve function[(±s),%]

?

3 讨论

肝脏恶性肿瘤在临床中主要包括继发性、原发性两种,前者主要是指机体其器官患癌并转移到肝脏所致;后者主要是指在肝脏间叶组织、上皮组织等形成的恶性肿瘤[9-10]。一般来讲患者在发病初期并不会有显著的症状表现,但是随着病情的不断进展,患者肿瘤体积的不断增大,其临床症状也开始逐步出现,常见表现包括腹胀、乏力、纳差、疼痛、消瘦等,一些患者还会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的问题[11]。由于此类患者的肝脏组织遭受破坏,因而对其储备功能造成影响,在对患者实施介入治疗后,往往容易诱发肝功能衰竭问题,对其生活质量带来不利[12-13]。针对这一情况,应当在患者接受介入治疗以前对其肝脏储备工作做出有效评估。

通常情况下临床在对患者肝功能状态实施评估时,普遍利用肝脏储备功能量化分级法,从而制订出相应的介入治疗计划。但是该方法往往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出现评估准确性欠佳的情况,因此存在一定的弊端[14-15]。吲哚箐绿负荷试验具有在肝脏中不会同谷胱甘肽相结合的特点,其在注入机体后可以通过游离的形式从胆汁中排除,不会参与到肝肠循环中,回收率为100%,因此其最终测量的结果不会因溶血问题而受到影响[16]。在该次研究中,患者在接受精细介入治疗后,其吲哚箐绿15 min 滞留率在30%以上的患者肝功能损伤率(83.33%)显著更高(P<0.05);该结果与王加寿[17]的结果一致,在其报道中指出ICGR15>30%肝功能损伤率70.00%高于其他组别(P<0.05)。由此也能够再次验证,吲哚箐绿15 min 滞留率可以对肝储备功能进行客观、灵敏的反应,同时对于预测患者术后肝功能不全发生率能够起到重要作用[18]。另外,对治疗前不同肝脏储备功能量化分级患者的吲哚箐绿15 min滞留率统计值进行分析,结果显示A 级显著低于B 级(P<0.05)。由此同样可以说明该指标对于有效反映患者肝储备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精细介入前后肝储备功能通过吲哚箐绿15 min 滞留率进行评价,可以对肝脏恶性肿瘤患者起到诸多积极作用,适合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吲哚胆红素肝功能
遗传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
肝功能报告单解读
替格瑞洛联合吲哚布芬在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新生儿不同部位经皮胆红素值与血清总胆红素值的对比
总胆红素偏高,需警惕肝脏疾病
怎样看待升高的胆红素
合成稠环吲哚研究
新冠患者合并肝功能损害较普遍
吲哚骨架7位的羟基化研究
金属催化下吲哚7位的修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