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枚椎间融合器加单边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老年腰椎退变性疾病疗效对比

2022-06-27 08:45柴浩李永成孙承瞰王宇车远方刘道生
世界复合医学 2022年4期
关键词:椎间椎弓变性

柴浩,李永成,孙承瞰,王宇,车远方,刘道生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人民医院骨三科,江苏连云港 222100

腰椎退变性疾是引起老年腰腿痛的主要原因之一,退变性腰椎疾病患病人数随我国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与影像学诊断技术逐渐提升而逐渐增加[1]。引起患者腰腿痛的一个主要病因是腰椎不稳,而椎间融合术的应用可对患者活动椎节起到稳定作用,能有效恢复患者椎间高度,对椎体前柱载荷也可起到重建作用。采用双边椎弓根内固定术加一、两枚椎间融器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有助于提高固定强度,提升融合率,但创伤较大,出血多,费用高,增加患者住院时间[2-3]。考虑采用单枚椎间融合器单边固定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是否和双边内固定具有相似的疗效,又不会影响椎间融合[4-6]。该文于2015年5月—2017年12月,回顾该科室接受的36例单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36 例单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单边组19例,双边组17例。单边组男9 例,女10 例;年龄43~71 岁,平均(56.07±3.24)岁;症状持续时间3~50 个月,平均(29.51±3.94)个月。双边组男9 例,女8 例;年龄44~69 岁;平均(56.24±3.58)岁;症状持续时间2~54 个月,平均(30.14±3.60)个月。两组患者症状持续时间、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均对研究内容知情同意,该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经动力位X线片、腰椎CT、MRI影像学手段,确诊为腰椎退变性疾病;患有单节段腰椎退变、腰椎间盘突出或椎管狭窄伴不稳。排除标准:存在手术禁忌证及神志异常患者;伴随心脑血管、腹部及恶性肿瘤疾病患者;难以如期配合临床治疗及随访患者。

1.2 方法

单边组采取单边椎弓根内固定加椎间融合术方式治疗。将症状侧选为手术入路,将患者单侧相应椎板关节突暴露出来,将一侧黄韧带、椎板及关节突进行切除,充分显露患者神经根与椎间盘,实施椎管减压操作,将适宜的椎弓根钉置入患者单边相应椎体。切除患者的髓核组织,游离患者神经根,待无压迫情况,备好终板与骨性终板,利用试膜对患者椎间隙进行逐层撑开,使其达到适宜高度,将装有剪成颗粒状自体骨的融合器置入患者椎间隙,再做好连接棒安装工作。

双边组采取双边椎弓根内固定加椎间融合术治疗。将症状侧选为手术入路,手术单边减压,再安装双边椎弓根钉内固定装置,由C型臂X线机,明确螺钉与融合器位置。做好螺钉拧紧工作,充分冲洗患者伤口,留置1根引流管,再关闭患者伤口。两组术后均去枕平卧8 h,心电监护24 h,应用常规补液、抗生素预防感染。术后第1天进行卧床功能锻炼。

1.3 观察指标

1.3.1 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内固定材料费用3个方面,比较患者组间临床指标差异。

1.3.2 评估患者功能障碍情况分别在术前、术后,运用Oswestry 功能障碍(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指数对患者功能障碍变化进行评估。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23.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对比

和双边组比较,单边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内固定材料费用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对比(±s)Table 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indicato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s)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对比(±s)Table 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indicato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s)

?

2.2 两组患者功能障碍情况比较

术后6、12个月及末次随访,单边组患者ODI功能障碍指数明显优于双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功能障碍情况对比[(±s),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functional impairm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s),points]

表2 两组患者功能障碍情况对比[(±s),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functional impairm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s),points]

?

3 讨论

腰椎退行性变通常是由腰椎小关节的退行性变、腰椎间盘纤维环的退变、黄韧带的退行性变、软骨终板的退变、椎间盘髓核的退变、椎管的退行性变、腰椎体的退行性变、骨赘形成及其他韧带的退变等类型构成[7]。近年来,随椎间融合器技术得到高速发展,使椎弓根内固定角色由承受大部分应力,朝类似张力带方向转变,该技术不仅对椎间高度具有恢复作用,还能解放患者受压神经根,还对患者前柱结构起到支撑作用,可在保持脊柱稳定性的同时,也有效提升患者椎体融合率。双边椎弓根内固定加椎间融合术在腰椎退变性疾病中的应用,需要剥离患者椎旁肌肉等软组织后,再进行双边置钉操作,从一定程度上不仅增加了患者的术中神经根损伤风险,还延长患者术后腰背部肌肉恢复速度,也增加患者的慢性腰痛症状[8-11]。双边椎弓根内固定术作为一项重要标准,应用于腰椎退变性病治疗,可给椎间融合治疗提供良好的内固定强度,也能提升融合性,但如果在治疗过程中进行过度内固定,则会导致患者出现骨量减少与邻近椎节退变情况。单枚椎间融合手术由于仅切除单侧关节突,充分保留健侧关节、椎板棘突、棘间、棘上韧带等组织,这从一定程度上减少对患者脊柱稳定性的破坏[12-14]。单枚椎间融合器加单边椎弓根螺钉固定可获得正常以上的稳定性;腰椎间盘单侧神经受压患者经临床治疗,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椎间融合术以其优良的生物力学性能、适中的刚度,配合单枚大号融合器,有效重建患者融合节段的稳定性,也使椎弓螺钉应力得到明显减少[15-17]。单边椎弓根内固定的另一个重要优势是有效降低手术入路引起的不良并发症。和双边组进行比较,单边组患者的手术时间(90.07±8.14)min、术中出血量(130.72±8.64)mL、内固定材料费用(14 869.75±108.24)元均更低(P<0.05)。同郑明锋等[18]研究结果“单边组手术时间(125.26±2.75)min、术中出血量(220.69±22.45)mL、手术费用(25 000.69±6 495.00)元均优于双边组(t=7.589、12.635、18.597,P<0.05)”相一致。由于单边椎弓根钉内固定术的内固定材料费用较少,进一步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切开的软组织明显更少,不仅减少患者的术中出血量,还有助于患者及早下床活动,促进患者早日恢复;所以单边椎弓根内固定以其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进一步减轻患者经济负担等优势,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腰椎双侧小关节所承受的部分应力有助于稳定患者脊柱稳定性,为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减少邻近椎节退变情况,术中应尽量保留患者小关节的完整性。该研究中在术后6、12 个月及末次随访,单边组患者ODI 功能障碍指数明显优于双边组(P<0.05)。因此说明,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经单侧椎弓根螺钉加椎体间融合术治疗,不仅能有效保留患者腰椎后部大部分结构,还能在直视下得到充分减压[19]。值得注意的是,对腰椎退行性变患者进行治疗时,需对患者椎间隙髓核进行彻底清除,去除软骨终板,做好神经根减压工作,从手术侧方开展双边减压,可恢复患者硬膜囊与神经根常态。

综上所述,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经单枚椎间融合器加单边椎弓根内固定治疗,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更少,改善患者的腰椎功能障碍与疼痛,其在单节段腰椎退变治疗方案,治疗有效性与安全性更强。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季祥,杜明奎,仲伟涛,等.经皮内镜下责任节段减压治疗多节段腰椎退变疾病的效果[J].武警医学,2021,32(7):577-581.

[2] 禹志军,白曼莫,王锋.责任段减压融合治疗腰椎退变侧弯椎管狭窄[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21,29(3):202-206.

[3] 孟振,张立清,李慧,等.Waveflex内固定系统在多节段腰椎退变中的应用[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20,28(23):2199-2201.

[4] 胡伟,郑军.经Wiltse 入路Dynesys 内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近期疗效[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8,33(9):964-966.

[5] 吴卫卫,曹建业,董利薇,等.超声波联合悬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J].中华老年骨科与康复电子杂志,2020,6(5):291-296.

[6] 郭惠智,唐永超,梁德,等.选择性首尾端椎弓根螺钉强化治疗骨质疏松性腰椎退变的有限元分析[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20,24(24):3815-3820.

[7] Marcia S, Zini C, Bellini M. Image-Guided Percutaneous Treatment of Lumbar Stenosis and Disc Degeneration[J].Neuroimaging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2019,29(4):563-580.

[8] 徐伟,盛珺,刘达,等.腰椎退变患者骨转换标志物与骨密度及脆性骨折风险的相关性[J].解放军医学杂志,2020,45(2):187-191.

[9] 田宇,张莉霞,王莉,等.OLIF腰椎融合技术治疗26例腰椎退变疾病的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0,5(6):5-6.

[10] Wang M, Xu L, Chen X, et al. Optimal Reconstruction of Sagittal Alignment According to Global Alignment And Proportion Score Can Reduce 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 After Lumbar Fusion[J].Spine,2021,46(4):E257-E266.

[11] 翟羽,高俊,陶宏明,等.腰椎退变与腰椎骨密度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9,11(34):117-120.

[12] 曲弋,俞兴,王逢贤,等.可灌注骨水泥螺钉在伴有骨质疏松的腰椎退行性疾病中的应用[J].中国骨伤,2019,32(10):928-932.

[13] 李翔宇,孙祥耀,孔超,等.退行性腰椎不稳发病相关的结构因素及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骨与关节杂志,2019,8(6):439-443.

[14] 杜兴国,丁晨,屈丽娜,等.腰椎骨折与腰椎退变患者经腰椎后路植骨融合内固定后2 年邻近节段退变的影像学表现[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0,5(5):16-17.

[15] Goel S, Neshar A, Chhabra HS. A rare case of surgically managed multiple congenital thoraco-lumbar and lumbar block vertebrae with kypho-scoliosis and adjacent segment disease with myelopathy in a young female[J].Journal of clinical orthopaedics and trauma,2020,11(2):291-294.

[16] 韩猛,刘磊,马超.改良TLIF联合Waveflex 半刚性内固定治疗下腰椎退变性疾病的疗效观察[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8,33(5):496-498.

[17] 苗胜,张宝锋.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结合环形融合治疗峡部裂型轻度腰椎滑脱并椎间盘退变突出的临床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7,38(18):2133-2135.

[18] 郑明锋,黄栢通,赖德生,等.侧卧位单侧固定椎间融合在老年患者腰椎退变疾病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科学,2017,7(24):242-245.

[19] 李钿.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老年腰椎退变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J].实用医药杂志,2018,35(1):26-28.

猜你喜欢
椎间椎弓变性
经皮椎体强化术单侧穿刺方法研究进展
健康国人腰椎三维结构数据分析*
脊柱椎间孔镜治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
脊柱骨折患者应用短节段椎弓根钉棒固定手术的应用效果观察
3~6岁儿童寰枢椎椎弓根在3D打印技术下的测量研究
颈椎反弓对C4~5节段椎间孔形态的影响及临床意义
以多浆膜腔积液和溶血危象为特征的儿童肝豆状核变性1例
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研究
征兵“惊艳”
“变男变女”